第二章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含义•1、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教材P18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教材18---19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心理学家通过长期的、大量的研究,揭示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历程的一般趋势: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从被动到主动,从零乱到成体系。1.从简单到复杂•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只是非常简单的反射活动,以后越来越复杂化。这种发展趋势又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不齐全到齐全。•我们知道,儿童的各种心理过程在出生的时候并非已经齐全,而是在发展过程中先后形成。比如,头几个月的孩子不会认人,1岁半之后才开始真正掌握语言,与此同时,逐渐出现想象和思维。各种心理过程出现和形成的次序,服从由简单到复杂的发展规律。(2)从笼统到分化。•儿童最初的心理活动是笼统、弥漫而不分化的。无论是认识活动还是情绪,发展趋势都是从混沌或暧昧到分化和明确。也可以说,最初是简单和单一的,后来逐渐复杂和多样化。例如:幼小的婴儿只能分辨颜色的鲜明和灰暗,3岁左右才能辨别各种基本颜色。又如:最初婴儿的情绪只有笼统的喜怒之别,以后几年才逐渐分化出愉快和喜爱、惊奇、厌恶以至妒忌等各种各样的情绪。2.从具体到抽象•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非常具体的,以后越来越抽象和概括化。儿童思维的发展过程就典型地反映了这一趋势。幼小儿童对事物的理解是非常具体形象的。比如,他认为儿子总是小孩,他不理解“长了胡子的叔叔”怎么能是儿子呢?成人典型的思维方式——抽象逻辑思维在学前末期才开始萌芽发展。3.从被动到主动•儿童心理活动最初是被动的,心理活动的主动性后来才发展起来,并逐渐提高,直到成人所具有的极大的主观能动性。儿童心理发展的这种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从无意向有意发展。•儿童心理活动是由无意向有意发展的。新生儿的原始反射是本能活动,是对外界刺激的直接反应,完全是无意识的。如:新生儿会紧紧抓住放在他手心的物体,这种抓握动作完全是无意识的,是一种本能活动。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逐渐开始出现了自己能意识到的、有明确目的的心理活动,然后发展到不仅意识到活动目的,还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活动进行的情况和过程。如,大班幼儿不仅能知道自己要记住什么,而且知道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这就是有意记忆。(2)从主要受生理制约发展到自己主动调节。•幼小儿童的心理活动,很大程度上受生理局限,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也逐渐增长。比如:二、三岁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主要是由于生理上不成熟所致,随着生理的成熟,心理活动的主动性逐渐增长。四五岁的孩子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集中,而在有的活动中注意力却很容易分散,表现出个体主动的选择与调节。4.从零乱到成体系•儿童的心理活动最初是零散杂乱的,心理活动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比如,幼小儿童一会儿哭,一会儿笑,一会儿说东,一会儿说西,都是心理活动没有形成体系的表现。正因为不成体系,心理活动非常容易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心理活动逐渐组织起来,有了系统性,形成了整体,有了稳定的倾向,出现每个人特有的个性。三、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特点1.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和其他事物一样,儿童心理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的矛盾运动过程,是一个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前后发展之间不是没有联系的,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儿童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便出现一些带有本质性的重要差异。这些差异有显著的变化,使儿童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例如:儿童每天都在感知新事物,听到成人教他说出的词,这些知识经验,在他的头脑中日积月累(即量变),起先他可能只表现为理解词,但是,到了一定时期,他就开始说出词,产生了语言发展中的质变,即进入了其语言发展的新阶段。•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不是绝对对立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儿童心理发展一般采取渐变的形式,在原有的质的特征占主要地位时,已经开始出现新的特征的萌芽,而当新的特征占主要地位之后,往往仍有旧的特征的表现,发展之间一般不出现突然的中断,阶段之间具有交叉性。2、发展的方向性•心理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可逆性和不可逾越性,并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和不同的个体身上都表现出较高的一致性。•根据有关研究,儿童思维发展的顺序是:0-3岁:主要是直观行动思维;3-6、7岁: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6、7-11、12岁:主要是形象抽象思维;11、12-14、15岁:主要是以经验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14、15-17、18岁:主要是以理论型为主的抽象逻辑思维;2.发展具有不平衡性•(1)不同阶段发展的不平衡。•人的一生的发展不是等速的,在不同时期变化的速度是不一样的。学前期和青春期是发展的两大加速期。即使同是学前期,不同时间发展的速度也是不一样的。儿童年龄越小,发展的速度就越快,这是学前期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举例——人生的两次“生长高峰”胎儿期乳儿期婴儿期幼儿期小学期青春发育期青春晚期成年期壮老年期(2)不同方面的发展不均衡。•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并不是均衡发展的。比如,感知觉在出生后发展迅速,其能力很快就达到比较发达的水平,而思维的发生则要经过相当长的孕育过程,两岁左右才真正发生发展起来,到学前末期,仍处于比较低级的发展阶段——只有逻辑思维的萌芽。(3)不同儿童心理发展的不均衡。•不同的学前儿童,虽然年龄相同,心理发展的速度却往往有所差异。比如,有的孩子刚刚1岁零2个月就会说话,有的孩子已经2岁多了,还没有开口。我们说,这些都是正常儿童,而且早晚会具备基本的心理活动能力,只不过是发展速度上有个别差异而已。4、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所有正常的心理能力发展都遵循着大体相同的发展模式,例如发展沿着共同方向、经历共同的基本阶段、总体发展速度上出现两个快速增长期等,但针对个人而言,在具体发展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往往千差万别。例如,有的儿童早熟、早慧,有的儿童智力发展迟缓;有的儿童音乐方面有特殊才能,有的儿童对艺术形象具有深刻的记忆表象。在性格方面也是如此,有的好动、善于与人交往、言语流畅,有的则喜欢安静、独处,沉默寡言不合群,即有外向、内向之别。•唐朝诗人王勃6岁写文章,9岁读《汉书》,13岁写《滕王阁序》。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阳光映射下的彩霞与野鸭一起飞翔。大雨后的江水显得异常的充盈,远远望去,江水似乎和天空连接在一起。)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一)几个基本概念1、什么叫年龄•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年龄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出生以后,随着日月流逝,年龄也随之增长,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2、什么叫年龄特征?•教材P213、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教材P21•中国有句民谚:“三岁看老,七岁看小。”意思是说,小孩子三岁时候的脾气禀性,可以预测他老年时的心理、行为表现;而他在七岁左右的行为特点,可以预测他在童年期(从7~8岁到11~12岁)时的行为特点。•这句民谚非常符合发展心理学的原理,是我国人民集几千年的经验总结出来的一条规律。小班幼儿心理发展特征•儿童长到3岁可以说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发展时期了。常言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正是说到3岁左右的儿童基本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儿童发展到3岁,身心两个方面都进一步地成熟与充实起来,是走向具有个性的人生的起点。1、强烈的好奇心–表现为好看、好听、好问(一般问“是什么”)、好动手2、同伴关系的发展–由母亲和亲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扩展到同伴的关系上3、总体心理特征–由行为和动作引起思维活动–思维缺乏可逆性和相对性–行为受情绪支配–喜爱模仿小班幼儿的教育要领•帮助孩子顺利渡过入园期•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认识能力•发展幼儿的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正确对待幼儿的“反抗行为”中班幼儿心理发展特征•运动机能进一步发展•交往能力有所发展,能自动结伴交友•活泼好动•具体形象思维•有意性行为开始发展中班幼儿的教育要领•引导幼儿观察生活•培养幼儿的同情心•发展幼儿的表现力和创造力•游戏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解决幼儿之间的冲突大班幼儿心理发展特征•爱学、好问•抽象思维发展•会话性讲述能力明显进步•有意行为的增多•个性初步形成大班幼儿的教育要领•采用游戏的方法发展幼儿诸方面的能力•利用生活中的机会,让幼儿懂得更多的道理•提供条件让幼儿做感兴趣的有益的活动•减少担心,让幼儿多做些运动•做好幼小衔接3—6岁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看书P21---24总结: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方向和趋势:1、从简单到复杂2、从具体到抽象3、从被动到主动4、从零乱到成体系特点:1、方向性和顺序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

1 / 4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