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课议课案例研修学习专题:课堂教学评价与师德行为调整、课程论与课堂教学评价、观课议课问题诊断与解决、观课与议课案例研修。观课议课活动产生的背景2006年第7期《人民教育》发表陈大伟老师的文章《走向有效的观课议课》,探讨教师应该如何的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该文引起读者的很大反响。观课议课活动产生的背景陈大伟,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1982年参加工作,担任过中学教师、政教主任、教科室主任、副校长、校长:1997开始教师教育工作.曾经担任绵阳市涪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校长,成都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副处长、科研处长(现辞去处长职务专事教师教育工作):2001年至今受聘为四川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专家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专业成长。曾获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实验区研究课题一等奖,四川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先后出版《校本培训研究》、《新课程的故事与解读》、《在新课程中:困惑与成长》、《创造幸福的教师生活》、《校本研修面对面》、《道德故事与师德修养》、《有效研修》等著作。在《人民教育》、《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小学管理》等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观课议课活动产生的背景案例一:1999年一位农村中学教师给陈教授打来电话,抱怨进修学校的老师调研听课后,当着学校领导的面说了许多问题。她说:“你们高高在上.又不了解实际情况,提的意见根本做不到。领导后来就说我水平低。”这件事迫使陈教授思考:如何在听课评课中尊重中小学教师,如何才能给他们有效的帮助?观课议课活动产生的背景案例二:2001年陈教授去听课,有一所中学年年搞优质课竞赛、展示,陈教授参加几次,感觉变化不大.于是他问校长:“与几年前比较,现在的课堂教学有了什么进步?”校长仔细想一想,最后只说:“运用了多媒体。”在中小学,听课评课不仅参与面广,而且耗时很多,效益不高,浪费的不仅仅是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还包括宝贵的热情和积极性。当时陈教授想:提高听课评课的效益事关重大!观课议课活动产生的背景案例三:2004年《人民教育》组织了关于“评课,究竟谁说了算”的讨论。其实,要讨论“谁说了算”.首先应该明确“什么是‘算’?…‘怎么才‘算’?”陈教授认为,中小学教师参与听课评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实在在地改进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水平和质量。因此,看听课、评课活动是否有效,主要看是否对教学实践产生影响以及影响的程度。而教师是否用于实践,并不取决于评课者说了什么,而是取决于他们认同了什么.接受了什么。这样,用他们接受的方式,围绕他们更容易认同的内容和话题,讨论课就成了解决问题的关键什么是观课议课?从“听课评课”到“观课议课”不只是换了一个词语,更多的是一种教研文化的建构。因此说,“观课议课”是一种研修活动。什么是观课议课?•听课与评课的弊端目前,仍然有很多教师在听、评课时都追求面面俱到,从导入到结束各个教学环节都认真听、认真记、认真评。这种听评课方式看似全面,但重点不突出,往往如蜻蜓点水,不管是对做课教师还是对听课教师都帮助不大。而今天我们所倡导的主题式观课议课,一改面面俱到、重点不突出的做法,每次观课议课活动围绕一个主题进行,使教研活动更具针对性,使研究更有深度。•“听”指向声音,“听”的对象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有声语言往来;而“观”强调用多种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收集课堂信息。包括师生的语言和行为、课堂的情境与故事、师生的状态与精神等。•“听”往往是一般性了解,而非用于解决问题、研究问题的目的;而“观”的目的却指向一定的研究问题,有明确的目的。•“听”往往是面面俱到,缺乏针对性,而“观”是针对研究问题收集相关的课堂信息,针对性极强。•“听”往往是凭借原有的经验进行,而“观”需要必要的理论指导,需要借助观察记录表。观课与听课的比较•“评”是对课的好坏下结论、做判断;“议”是围绕观课所收集的课堂信息提出问题、发表意见,“议”的过程是教师之间展开对话、促进教师相互反思的过程。•“评”有被评的对象,下结论的对象,有“主”“客”之分;“议”是参与者围绕共同的话题平等交流,“议”要超越“谁说了算”的争论,改变教师在评课活动中的“被评”的地位和失语的现状。•评课活动主要将“表现、展示”作为做课的取向,做课教师重在展示教学长处;议课活动以“改进、发展”为主要做课取向,不但不怕出现问题,而且鼓励教师主动暴露问题以获得帮助,求得发展。•评课需要在综合全面分析课堂信息的基础上,指出教学的主要优点和不足;议课强调集中话题,超越现象,深入对话,议出更多的教学可能性供教师自主选择。议课与评课的比较什么是观课议课?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以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为什么进行课堂观察?改善学生课堂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学校合作文化谁来进行观察?•学校管理者;•学生;•教育研究者;•教师同事;•家长……实验观察与自然观察课堂观察的一般分类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结构观察、准结构观察和非结构观察开放式观察、聚焦式观察、结构化观察、系统化观察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怎样进行观课议课?准备工作现场作业有效分析主题任务工具方式采集访谈分析重构表达行为跟进怎样进行观课议课?主题任务工具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怎样进行观课议课?主题:作为教师的一项专业活动,课堂观察有别于一般观察,它要求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而非随意式地“走马观花”,可见,课堂观察与一般的听评课的不同主要在于有无主题。确定主题是课堂观察的起点,有了主题,才能考虑课堂观察的方法、手段和形式。从而聚焦教学中的问题,通过观察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怎样进行观课议课?主题:如何确定观课议课主题着眼于问题,真实的、值得研究的、能够研究的问题;课堂研究的问题,首先是真实的问题,是在这个教师执教的班级里发生的问题;其次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是具有典型性,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再次是能够研究的问题,是执教者和观察者的能力和水平足以驾驭的问题。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怎样进行观课议课?主题:如何确定观课议课主题着眼于问题,真实的、值得研究的、能够研究的问题;着眼于对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着眼于对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学生的几个维度:一是参与,看学生是否全员参与学习,如: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二是交往,看课堂上是否有多边、丰富、多样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是否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合作的氛围,如:观察学生的态度及行为表现(如学生的投入状态);三是思维,看学生是否敢于提出问题,发表见解,这些问题与见解是否具有挑战性与独创性,如: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如学生的应答情况);四是情绪,看学生是否有适度的紧张感和愉悦感,能否自我控制,调节学习情绪;五是生成,看学生是否都各尽所能,感到踏实和满足,是否对今后的学习更有信心,更有兴趣。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着眼于对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察教师的几个维度:一是组织能力,包括组织教材的能力、组织语言的能力、组织教学活动的能力,如: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二是注意集中,观察教师在授课时是否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三是教学机智,观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否敏锐、快速地捕捉各种信息,能否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能观察教师的教学预设的先天不足及教学机智否恰当地处理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四是教学态度,观察教师是否充分尊重和信任学生,以热情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五是教学境界,看教师能否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给学生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怎样进行观课议课?主题:如何确定观课议课主题着眼于问题,真实的、值得研究的、能够研究的问题;着眼于对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着眼于层次,包括新上岗教师、中间层教师、骨干教师,还要根据个体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观察主题;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以新上岗教师为对象的课堂观察,主要目的应该是诊断与矫正。一般而言,由于教学经验不足,新上岗教师在课堂常规、教学语言、材料把握、教学调控等方面会存在着种种问题,所以,针对新上岗教师的课堂观察的主题应该着眼于这些教学的技术问题,帮助他们正确归因,提出建设性意见,引导他们尽快在教学上入门。如:观察教师教学中的讲课的清晰程度(如提问的指向度等)以中间层教师为对象的课堂观察,主要目的应该是促进中间层教师向骨干教师转化,因此,既要发现课堂的不足,进行矫正性观察,又要注意捕捉成功的经验,并进行分析,这样有利于其教学风格的形成。如:课堂训练的有效性;教师评价的有效性;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及教师的处理策略以骨干教师为对象的课堂观察,应该是总结其教学经验,并推广学习。骨干教师一般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有些教师还富有杰出的教学艺术与独特的教学风格,针对他们的课堂观察主题的确定要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是着眼于骨干教师的教学艺术方面的提炼和概括,二是要着眼于一般教师学、借鉴的需要。如:分析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怎样进行观课议课?主题:如何确定观课议课主题着眼于问题,真实的、值得研究的、能够研究的问题;着眼于对象,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师的教学行为;着眼于层次,包括新上岗教师、中间层教师、骨干教师,还要根据个体的特点来确定具体的观察主题;着眼于多元,单个主题和多个主题、预设性主题于生成性主题、课时主题和长期主题、课程主题与文化主题等的有机结合。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常用主题:教师提问的有效性;教师讲解的有效性;课堂训练的有效性;教师评价的有效性;课堂中生成的问题及教师的处理策略;学生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学生遭遇的问题及教师的处理策略;分析探讨师生互动与教育成效之间的关系;观察学生学习过程的某一个方面(如学生的应答情况);观察学生的态度及行为表现(如学生的投入状态);观察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建立(如学生的外部表现及内部情绪之间的必然联系);观察教师教学中的讲课的清晰程度(如提问的指向度等);观察教师的教学预设的先天不足及教学机智;观察教育实验及课程开发的过程或者结果;观察课堂学习氛围;观察课堂的有效监控与管理……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怎样进行观课议课?主题任务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任务:分时段,每位(或若干位为一组)教师观察某时段的课堂,如每位教师观察某五分钟内的提问情况;“盯人法”,每位(或若干位为一组)对某几名学生进行自始至终的观察,如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就要求每位教师观察四五名学生每五分钟内的学习状态;分时盯人相结合,比较复杂的观察会涉及既有分时段的任务,又有具体的盯人任务。最后,还要事先熟悉教材,熟悉课堂观察记录表,熟悉课堂观察的程序,最好还能做好跟观察主题有关的理论准备,以便在分析时拥有理论的支持,使观察后的反思达到一定的深度,反思的深度决定影响力的深度。举例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怎样进行观课议课?主题任务工具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工具:定量观察和定性观察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工具定量观察是指运用事先准备的一套定量的、结构化的记录方式进行的观察。在这套记录体系里要明确地规定需要观察的行为或事件的类别、观察的对象以及观察的时间单位等。工具:量表课堂观察的准备工作语言互动量评表:说话人说话内容说话时间人数效果教师讲授提问表扬或鼓励指导或指令(提出作业要求)批评或组织课堂接受学生的主张或意见学生主动说话被动说话(回答问题)沉默或混乱提问互动评价表:问题序号问题简记回答顺利不顺利教师有互动教师无互动12345678910总分学生学习投入状态评价表:扫视投入非投入人数及百分比人数%闲聊瞌睡小动作侵扰别人闲荡打闹其他%1分钟内2分钟内3分钟内4分钟内5分钟内10分钟内20分钟内30分钟内35分钟内总计人次平均数工具定性观察是研究者依据粗线条的观察纲要,在课堂现场对观察对象做详尽的多方面的记录,并在观察后根据回忆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