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试卷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1商业银行制度答: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2欧洲货币市场借款答:传统意义上的欧洲货币市场是指非居民间以银行为中介在某种货币发行国国境之外从事该种货币借贷的市场,又可以称为离岸金融市场。3回购协议答:指商业银行在出售证券等金融资产时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原定价格或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以获得即时可用资金的交易方式。4抵押贷款答:指贷款人按《担保法》规定的质押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动产或权利为质押物发放的贷款。5可用资金成本答:所谓可用资金是指银行可以实际用于贷款和投资的资金,它是银行总的资金来源扣除应交存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必要的储备金后的余额,即扣除库存现金、在中央银行存款、在联行或往来行的存款及其他现金项目之后的资金。6远期利率协议答:远期利率协议是指交易双方为避免将来利率波动的风险,或为在将来利率波动时获取投机收益而签订的一种协议。即银行和客户交易双方约定在将来一段时间内的协议利率,并规定以何种利率为参考利率。在未来清算日,按照规定的期限和本金,根据市场市场参考利率的变化,由一方支付协议利率和参照利率差额的贴现额。7票据发行便利答:票据发行融资安排,是指银行同客户签订一项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承诺,期限一般为5-7年,银行保证客户以自己的名义发行短期票据,银行则负责包销或提供没有销售出部分的等额贷款8商业银行负债答:商业银行承担的能以货币计量的到期需要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由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现在依然承担,并且履行该债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银行。9补偿余额答:补偿性余额是银行要求借款人在银行中保持按贷款限额或实际借用额一定百分比(一般为10%至20%)计算的最低存款余额。10利率敏感资金答:也称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金,意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二、简答题(共10题,每题5分)1、简述商业银的功能和地位。答: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有四个基本职能:(一)信用中介职能(二)支付中介职能(三)信用创造功能(四)金融服务职能此外,商业银行还具有调节经济职能。商业银行因其广泛的职能,使得它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十分显著,在整个金融体系乃至国民经济中位居特殊而重要的地位。(一)商业银行是整个国民经济活动的中枢(二)商业银行是社会资金运动的枢纽(三)商业银行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中心(四)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直接影响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2、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原则及其影响因素。答:——定价的原则(1)遵循资金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原则(2)以银行经营成本作为确定贷款价格的下限原则(3)根据借款者的风险等级定价原则。(4)市场竞争原则。——影响因素:(1)资金成本是核心因素(2)贷款风险程度(3)贷款费用(4)贷款的目标收益水平(5)顾客的信用及与银行的关系3、简述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因素和调节渠道。答:影响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因素:(1)存款波动。商业银行的存款包括对公存款和储蓄存款。对公存款的变化主要是通过转账形式进行的,对个人的储蓄存款和部分对公存款的变化则主要是通过现金收支来表现的。(2)贷款的发放与收回。贷款的发放与收回对超额准备金的影响主要取决与贷款使用的范围。(3)其它因素对超额准备金需要量的影响。除了存款因素外,其它一些因素也影响到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的需要量。这些因素主要的有:一是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因素;二是同业往来因素;三是法定存款准备金因素;四是信贷资金调拨因素。超额准备金的调节方式主要有:同业拆借、短期证券回购和商业票据交易、央行融资、系统内资金调度及资产出售。4、简述商业银行负债业务的作用答:(1)主要资金来源。负债业务是商业银行开展资产业务的基础和前提。(2)保持流动性的手段。流动性管理成为银行日常管理必不可少的内容。而负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流动性的供给,成为满足流动性需要的重要手段。(3)构成社会流通中的货币量。如果贷款增长迅速,存款没有相应增长,由会导致社会中现金流通量的增加还是减少?由此可见,存款的稳定增长有利货币流通的稳定。5、简述资产管理思想三种理论的核心观点。答:(1)商业贷款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银行的资金来源于客户的存款,而这些存款是要经常提取的。如果存款人在需要资金时无法从银行提出所需的自己的存款,那么就会造成挤兑,银行倒闭。因此,为了应付存款人难以预料的存款,银行只能将资金短期使用,而不能发放长期贷款或者进行长期投资。银行一般采用票据贴现的方式,或者票据抵押贷款,因为票据本身是购买商品和流通商品的证据,具有自偿性。(2)资产转移理论观点。简称转移理论也叫转换能力理论,该理论认为:银行流动性强弱取决于其资产的迅速变现能力,因此,保持资产流动性的最好方法是持有可转换资产。这类资产具有信誉好、期限短、流动性强的特点,从而保障了银行在需要流动性时能够迅速转化为现金。(3)预期收入理论观点。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应着眼于贷款的按期偿还或资产的顺利变现。而无论是短期商业性贷款还是可转让的资产,其偿还或变现能力,都以未来的收入为基础。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有保证,哪怕是长期放款,仍然可以保持流动性;反之,如果一项投资的未来收入没有保证,即使是短期放款,也难以保持流动性。6、简述表外业务的特点及其迅猛发展的原因。答:所谓表外业务(Off-BalanceSheetActivities,OBS),是指商业银行所从事的,按照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与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业务相比,表外业务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灵活性强所谓灵活性强,是指表外业务的形式多样,受限制较少。二是透明度低。所谓透明度低,是指表外业务大多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三是高杠杆作用。这是表外业务所具有的重要特征。所谓高杠杆作用,也就是“小本博大利”。四是交易高度集中。由于表外业务的高杠杆作用,使得每笔交易数额很大。原因(1)规避资本限制,增加盈利来源(2)为客户提供多样化的服务(3)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4)转移和分散风险(5)利用表外融资技术,增加资金来源7、简述创立商业银行应综合考虑哪些条件?答:经济条件:(1)人口状况(数量、变动趋势(数量、年龄、收入)(2)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商品经济发达程度)(3)工商企业经营状况(数量、效益、行业)(4)地理位置(交通、信息、人才)金融条件(1)信用意识(消费意识、守信)(2)经济货币化程度(经济发展水平、货币数量)(3)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融资规模、渠道,市场利率)(4)金融机构竞争状况(金融机构的数量、业务规模、效益、金融机构的相对优势)(5)管理当局政策(业务限制、地区经济政策、法治水平)8、简述商业银行制定贷款政策应考虑的因素。答:制定政策应考虑的因素不同商业银行的贷款政策往往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会因信贷循环的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归纳起来都离不开这三大方面:宏观、中观和微观。1、宏观因素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是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下,特别是国家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指导下开展的,因此首先得了解和把握国家相关法规、经济政策。如果某一时期国家货币政策是紧缩的,这时你银行虽然能够迅速扩张贷款,但却不得不限制贷款增长。管理良好的银行每年都会审查其贷款政策,以确保与国家法规经济政策保持一致。经济周期:经济萧条时期,银行如果大量发放中长期贷款往往要承担较大风险;经济结构调整时期,银行贷款的发放就必须注意与国家产业政策协调一致;经济高涨时期,银行贷款规模急剧扩张,则特别要注意贷款的流动性风险控制。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的十年间,许多大银行试图在发展中国家寻求贷款机会,但这一政策因许多欠发达国家不能还款要求而不得不中止。2、中观因素地区的经济环境,对数量更多的地方商业银行或区域商业银行而言,地方经济环境是其制定贷款政策的重要依据。地方经济特色、地方产业结构以及地方(区域商业银行与地方政策的关系都是地方商业银行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3、微观因素如银行的资本充足性、负债规模、结构及稳定性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甚至决定了银行贷款的规模与结构;银行的风险意识及风险控制能力实际上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业银行的决策者类型。如果银行决策者主观上较为重视银行收益并愿意承担较大的风险,那么在确定贷款政策时,往往会采取比较激进的策略。但从目前来看,谨慎、稳健的贷款政策是众多商业银行决策者的首选。银行人员的素质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知识水平、能力、责任心等。9、简述商业银行存款创新的原则。答:(1)效益性原则。银行存款创新最终以获取一定的利润为目标。(2)必须符合存款的基本特征和规范。创新要依据银行存款所固有的功能进行设计。(3)不断开发、连续创新的原则。金融服务的新产品没有专利权,不受知识产权保护,一家银行推出有市场潜力的新存款工具,很快就会被其他银行模仿和改进。因此银行存款工具创新是一个不断开发的过程,必须坚持推陈出新,不断推出新的存款品种。(4)存款工具的创新还需坚持社会性原则。新的存款工具的推出,不能有损于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应当有利于平衡社会经济发展所必然出现的货币供给和需求的矛盾。10、简述商业银行短期借款的管理重点。答:(一)主动把握借款期限和余额,有计划地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分散化,以减少流动性需要过于集中地压力。(二)尽量把借款到期时间和金额与存款的增长规律相协调,把借款控制在自身承受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争取利用存款的增长来解决一部分借款的流动性需要。(三)通过多头拆借的办法将借款对象和金额分散化,力求形成一部分可以长期占用的借款余额。(四)正确统计借款到期的实际和金额,以便做到事先筹集资金,满足短期借款的流动性需要。三、案例分析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企业利润那么低,银行利润那么高,有时候我们自己都不好意思公布。”三年前,某位银行高管一句无心之语引发了各界对银行暴利的质疑。而几年之后,曾经令人艳羡的上市银行难以再复制往日的荣耀,中国银行业正站在一个巨大的三岔路口,一边是利率市场化的滚滚浪潮,另一边是互联网金融的崛起,银行机构自身暴露出的过于依赖存贷业务、坏账上升等问题也拖慢了各家银行前进的脚步。不良贷款率创新高往年,上市银行无论是净利润规模还是利润增速都足以让市场侧目;但如今,五家上市国有大行中,仅上市时间最短的农业银行能够保持10%以上的净利润增长,其余四家银行净利润增速均降至个位数。与净利润增速全面放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良贷款的攀升。来自银监会的数据显示,截至三季度末,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达766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725亿元,增速创2005年以来新高,这也是不良贷款连续第十二个季度上升。不良贷款率为1.16%,较上季末上升0.09个百分点,创近四年新高。而另一个问题在于,银行可以通过贷款滚转或延期来掩盖逾期贷款,也许,真正的风险尚隐藏在海平面之下。守不住的存款2013年可以称为互联网金融元年,余额宝的出现促使了百姓理财观念的觉醒,各种互联网“宝宝”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今年,P2P、众筹、团购理财等互联网理财模式又大行其道,让银行的活期、定期存款受到各种挑战。存款是银行业务的根本所在,存款增速的缩水甚至流失,让银行陷入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境地。为了保住存款规模,所有银行都想方设法截留资金。例如,有的大行关闭了股份制银行的POS机理财转账业务端口,严防存款搬家;有的银行对超级网银资金归集的单笔额度进行限制。此外,银行对互联网“宝宝”的额度限制也是“一紧再紧”。以微信理财通为例,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目前支持理财通买入的14家银行都设置了限额。更有部分银行趁着iPhone6走俏,做起了存款就送iPhone6的营销噱头。利率市场化不止是阵痛11月21日,央行宣布不对称降息,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75%,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4个百分点至5.6%;同时,金融机构存款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