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概论第一篇第一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自然科学概论第一编近代科学技术---第一章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1.古代科学技术2.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3.近代科学方法第一节古代科学技术一、古代科学技术的萌芽–原始社会时期•最初的技术是在一百万至二百万年以前产生的用“以石击石”的方法制造石器的技术•人类学会的第二个技术是用火和人工取火,这是人类第一个伟大发明,使人类由石器时代进入青铜时代•人类学会的第三种技术是植物栽培技术和动物驯养技术,导致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人类学会的第四方面的技术是制陶技术、纺织技术、建筑技术和运输技术•人类学会的第五种技术是文字的发明刻于软泥板(公元前3200年)的文字,左边是数字4,右边象形符号代表物品;软泥板经过晒或烤后变得坚硬,不易变形古巴比伦楔形文字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希腊、古印度和古中国文明对这一时期的科学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1.古代中国的科技萌芽–中国对自然科学的萌芽时期(中国秦朝之前)的科学技术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在上古时代就进行天象观察,积累了许多资料,领先于当时的世界,如最早记录哈雷彗星(从公元前1057年就开始有记录)•早在中国的殷商时代(约公元前1400~1100年),中国就有了先进的铸造技术,近现代出土的司母戊鼎(商后期铸品,也称后母戊大方鼎)、越王勾践剑(公元前400年的春秋时期所铸)等都是绝世珍品•中国是陶瓷最早的产地,东汉时期发展出较为成熟的青瓷制法;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瓷器:发掘自河南郑州商代的高岭土彩釉器皿•中国是最早养蚕和缫丝织绸的国家,丝绸的历史可以上溯到约5000年前甚至更早,商代的丝绸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直到公元前一世纪丝绸之路的开拓,丝织技术才逐渐传播到世界。公元前168年的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春秋战国是难得的百家争鸣时期,百家中重要的有法家、名家和墨家,和对后世影响很大的道家和儒家•战国时期以“兼爱非攻”为主要思想的墨家,其创始人墨子(墨翟,生卒年代约为公元前468~376年),在认识论、逻辑学、宇宙论、几何学、几何光学、静力学等学科方面都有贡献–在几何学方面,墨子对圆、矩形等的定义与欧几里得相同–在力学方面,墨子给出了力的定义:“力,刑(形)之所以奋也”;并提出物体运动的停止来自于阻力阻抗的作用,没有阻力,物体会永远运动下去的观点。–墨子比阿基米德早200年发现杠杆定理……–墨子是第一个进行光学实验,并对几何光学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家•《黄帝内经》: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在理论上建立了中医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病机学说、病症、诊法、论治及养生学、运气学等学说;《黄帝内经》更是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与《易经》、《道德经》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奇书中国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经济:到了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小农经济,限制了对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政治:君主专制的加强–思想:明清时期的教育专制尤其是八股取士,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缺乏必要的人才–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限制了对外交流,阻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文化传统:中国古代“重道轻器”,轻视科技发展一、14-15世纪欧洲国家几个关键事件•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14-15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手工业的兴起•远洋航海与地理大发现•东方文明对西方文明的影响第二节近代自然科学的初步发展文艺复兴之城——佛罗伦撒文艺复兴,是14世纪至16世纪在欧洲兴起的一个思想文化运动,揭开了现代欧洲历史的序幕。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典文化为口号,发掘、光大古希腊文化,树立起理性主义和人文主义大旗,反对神权和封建特权,提倡个性自由。1.文艺复兴文艺复兴不仅创造了近代的古典文学和艺术,而且为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文化氛围。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人体比例,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把艺术与科学结合的特色宗教改革运动从14、15世纪开始,在西欧与中欧国家兴起,它打破了教会的精神独裁,为自然科学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创造了必要的社会前提。最后的审判——米开朗基罗大卫——米开朗基罗在意大利和地中海沿岸的一些城市,由手工艺人集合在一起集体劳动的手工工场也开始出现了,它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技术改进、分工和协作的发展,为进一步改进技术和使用机器创造了条件。文艺复兴时期制作乐器的工场工人正在进行印刷工作15世纪下半叶,新工厂主、商人的经济实力愈加雄厚,他们要求扩大贸易和到海外寻找财富,应运而生的远航探险和地理大发现对欧洲的社会和科学技术产生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哥伦布塑像哥伦布归航后觐见国王中国、印度和阿拉伯等国的科技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印刷术:唐代时传到日本,公元12世纪传到埃及,14世纪传入欧洲,为欧洲科学的兴起及文艺复兴运动提供了重要的物质条件。二、天文学革命天文学作为一门古老的学科,研究广阔空间中天体的位置、分布、运动、形态结构、物理状态、化学组成和演化规律。古希腊天文学对后世有很大影响,柏拉图提出地球的中心思想,后由托勒密发展为地心说。托勒密的地心说体系尼古拉·哥白尼,波兰伟大的天文学家、太阳中心说的创始人、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哥白尼经过数十年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建方起以太阳为中心的宁宙体系——“日心说”。日心说认为,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它既有绕自转轴的自转,又与其他行星一起围绕宇宙中心——太阳旋转。这就使得以前看来极不协调的种种天象变得简单而和谐。哥白尼的著述三、医学生理学革命文艺复兴以来,一批艺术家、医学家从事人类解剖学和解剖生理学的研究。比利时医生维萨留斯发表《人体结构》,并证明男女肋骨数目相同。他的结论动摇了天主教的教条,并因此受到迫害。维萨留斯维萨留斯.人体静脉系统17世纪,英国科学家哈维找到了血液流通的途径,为人们充分了解人和动物的生理学开辟了新的途径。哈维从实验入手,做了绑扎人体上臂血管和计算血流量的实验。他发现,动脉和静脉中血液流动的方向相反。哈维还对血流量进行了计算,从而发现,血液在全身沿着一个闭合路径作循环运动。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捆扎上臂血管实验哈维血液循环血液循环理论的建立,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了临床医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成了近代生理学的重要基础。在哈维以后,比较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医学等生物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1.开普勒对天空“立法”开普勒是德国近代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以数学的和谐性探索宇宙,在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开普勒与第谷合作,使他获得了大量精确的天文学数据。1609—1619年,他先后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定律。第谷在天文台工作第谷用过的望远镜四、经典力学的奠基椭圆定律:开普勒的行星运动第一定律指出,行星的运动轨道不是传统认为的正圆形。而是椭圆形;而太阳处于椭圆焦点之一的位置上。开普勒第一定律开普勒等面积定律:在行星与太阳间作一条直线,则此直线在行星运动时于相同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开普勒第二定律和谐定律:行星运动周期T的平方正比于行星与太阳平均距离R的三次方,记为:32kRT2.伽利略对地面物体的研究主要贡献:力学:伽利略是第一个把实验引进力学的科学家,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伽利略·伽利天文学:他是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位科学家。哲学:他一生坚持与唯心论和教会的经院哲学作斗争,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经验是理论的源泉。伽利略发现的四颗卫星伽利略著名的“斜面实验”伽利略的最主要贡献或最主要的贡献之一在于对于地面物体运功的研究。1638年出版的他的《关于两门自然科学的对话和数学证明》一书,是他对地面物体起动研究的一个总结。在该书中,伽利略叙述了“斜面实验”。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物体以同一高度落下,重的比轻的先着地。但伽利略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实验后,得出与之截然相反的结论:物体下落的快慢与重量无关。斜面试验比萨斜塔综合斜面实验的过程,可以设计和制造一个光滑的斜面和平面(如图中由A经B至C),再用一个光滑的球由A经斜面落下。经过多次的反复实验,伽利略得到以下的结论:ABCD1.在斜面AB上,小球作加速运动。在斜面倾角一定时,无论小球重量如何,加速度值都一样,在斜面上滚动的铜球所经过的各种距离总是同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比例。这就是伽利略发现的自由落体定律。2.在小球落到B点并沿BC平面滑动时,在运动方向上小球并不受力。但它仍然按起始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如果BC足够长,小球将永远保持原速。这个说法也就是惯性定律。这一发现表明速度并不是由外力引起的,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而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3.如果小球运动至平面的一端的C点落下,一方面物体要保持匀速运动继续前进,另一方面它又要在垂直方向下落,于是物体呈现出抛体运动状态,图中即小球将沿半抛物线CD落至D点。伽利略的研究成果,为后来牛顿的进一步综合奠定了基础。五、近代科学的第一次大综合1.牛顿的综合在哥白尼、开普勒关于天体运动规律和伽利略关于地面物体的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牛顿展开了更全面的分析、综合和概括工作,终于建立了经典力学体系,实现了近代科学史上的第一次大综合。牛顿在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中,给出了一种力的定义:“施加的力是能够使物体改变它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的一种作用”。这儿乎就是力的现代定义。事实上,力是代表物体间的一种相互作用,由于这种作用.物体会改变速度,即获得加速度。在定义了力的概念以后,牛顿在伽利略关于物体运动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来有关地面物体运动的三大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知道其它任何物理所作用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二定律又称运动基本定律:物体在受到外力时,物理所获得的加速度的大小和外力成正比,而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的的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牛顿第三定律又称作用和反作用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amF2.万有引力定律牛顿在建立了力学的基本概念并发现了力学的基本定律之后,就试图用来解决一系列的问题。他在着手解决太阳系的动力学问题中,进一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又称物质相互作用的普遍规律:任何两个物体都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吸引力,吸引力的方向沿两个物体连线的方向,力的大小与两个速体质量乘积成正比,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rermmGF221六、其它学科的初步发展1.数学:16-18世纪是常量数学到变量数学的时期。法国人笛卡儿(1596--1650年)分析了几何学与代数学的优缺点,表示要寻求一种包含这两门科学的优点而没有它们缺点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用代数方法来研究几何问题──解析几何,并与17世纪上半叶创立了解析几何。笛卡儿分型笛卡儿耐普尔的计算器17世纪上半叶英国人耐普尔发明了对数,对数的发明,有助于改进和简化计算,拉普拉斯这样来评价这一发明:它用缩短计算的时间来使天文学家的寿命加倍。牛顿和莱布尼茨在17世纪下半叶各自独立的创立了微积分学。他们的功绩主要在于:把各种有关问题的解法统一成微分法和积分法。莱布尼茨2.化学:近代化学的前身是古代的炼丹术和炼金术。玻意尔在1661年出版《怀疑派的化学家》,书中首次将化学确立为一门独立的科学,并提出化学元素定义。英国化学家普利斯特列发现了氧气。拉瓦锡,法国化学家,他进行的化学革命被公推为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1774年10月,普里斯特列向拉瓦锡介绍了自己的实验:氧化汞加热时,可得到“脱燃素气”,这种气体使蜡烛燃烧得更明亮,还能帮助呼吸。拉瓦锡重复了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得到了相同的结果。拉瓦锡并不相信燃素说,所以他认为这种气体是一种元素,1777年正式把这种气体命名为oxygen。燃素学说拉瓦锡用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定律。拉瓦锡的氧化学说彻底地推翻了燃素说,使化学开始蓬勃地发展起来。拉瓦锡的实验室3.光学:17世纪以来由于天文学研究的需要

1 / 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