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砖石装饰摘要:自陶器瓦片出现之后,砖石也逐渐成为建筑上的常用装饰。建筑上的装饰除了它们本身有形式美之外,同时也通过它们的形象反映、表现出一定的社会意识。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可以说始终是以礼治国,对君主尽忠,对父母尽孝,对兄弟朋友讲仁讲义,因此忠孝仁义构成了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社会道德。至于对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从君主到百姓,总离不开福禄寿喜,所以装饰所要表现的也离不开这些方面内容,通过各种动植物,人物及其他纹样来反映出当时人们所追求的理想生活状态。关键字:中国传统建筑,砖石,装饰,产生,形态,内容1.前言建筑上的装饰,最初都是对建筑上的某一构件进行美得加工而产生的。西方古代建筑多以石结构为主要构架方式,而中国是以木结构为构架形式,木头柱子,木头梁枋构筑成房屋的框架。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各地区的建筑可以说都保持着几个主要的共同特征,但由于各地区,各民族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和生活习俗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因而在建筑形象上也表现出各自不同的风格,至于建筑上的装饰,因为更容易受到各地民间文化与艺术的影响,这种差异往往会表现得更明显,从而使中国建筑装饰极其丰富多彩,这其中当然也包括砖与石的装饰。2.砖装饰的产生及形态根据至今已发现的实物证明,至迟到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房屋上已经有了瓦的应用,已经有板瓦,筒瓦与脊瓦几种形式的瓦用在屋顶上。陶制的瓦覆盖在屋顶的泥土上,大大增加了房屋的防水能力。砖的出现比瓦晚一点,留存到现在的实物说明,战国时期已经出现了砖,砖用于墙体和铺设地面,增强了墙体与地面的坚固程度,秦汉时期砖大量用在地下墓室的建造上,,一块大型的空心砖,宽约0.5米,长达1.5米,直接用作墓室的墙壁与墓顶,也有的用小型砖依发券的形式做墓室,加大了墓室的面积这时陶瓦制作水平更加提高,除屋顶瓦的坚实度加强以外,还制作出了口径比较大的排水管道。砖瓦已经成为了房屋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1]在大量出土于新石器时代后期的陶器上,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装饰性花纹,几何形的,植物花卉形的以及鱼蛙等动物形的,这些装饰不仅有型而且有色,红的,白的,棕色的都有。[1]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在制作这些器物的同时赋予了他们美的形式,既满足了实用功能同时使它们具有了美得形式,而这些器物上的装饰图案则可能是他们生活中所见所闻。这个时期的中国社会逐渐走上了统一的封建王朝,生产工具由石器转向了铁器,铁工具的广泛使用,大大提高了对木料石料的加工能力,同时为装饰性的加工创造了条件,于是在砖瓦的构件上出现了装饰性的雕刻。屋顶上的瓦从西周到战国时期,已经被广泛和大量的使用,瓦当是指处在最前列覆瓦的瓦头,它们排列在屋顶的檐部成为装饰加工的重点部位,从春秋时期留存下来的瓦当上可以看到植物枝叶和几何形的纹样,到了秦汉时期,瓦当上的纹样更加多样了,有动物植物文字以及绳纹,云气等纹样,同时又以动物和文字纹最多,常见的动物纹样有饕餮,马,鹿,雁,鹤,而用龙凤虎龟四神兽做装饰的瓦当最为珍贵,如图1,传说是当时帝王宫殿等重要建筑上的专用瓦。文字瓦当中,从最少的单个字到多达12个字,都十分注意字形笔画的设计,线条的曲直和疏密有度,如图2,正因如此,这种在建筑上不占重要部位的瓦当才引起后代文人的注意,表现在瓦当上的装饰被称为“瓦当艺术”,成为我国早期建筑艺术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1]砖的出现比瓦要迟一点,到秦汉时期,砖已经比较普遍的用在地下墓室的建造上,直到两晋南北朝,砖才大量的用在地面建筑上,砖也与瓦一样,在构件上进行了美得加工,这种加工在早期建筑上,集中表现在汉朝的地下砖筑墓室上,作为墓室墙体与墓顶的大型空心砖,在它们的表面多进行了雕刻的装饰,这些装饰既有单体的人物,动植物所组成的画面与场景,因此将这种砖称为“画像砖”。经考古学家的发掘,现在已经有大量的汉代画像砖展示在世人面前,使我们能够欣赏到远在两千多年前刻画在这些砖面上的众多艺术形象,这里图1:四神兽瓦当图2:汉代文字瓦当有地上的虎豹马犬,天上的朱雀鹰雁和其他瑞兽,这些动物都是用单线刻画,形象生动传神。[2]由此看来,无论是哪种画像砖,都讲究纹样的构图,动物的形态具有神韵同时表现简练。墓砖上雕刻的内容并不局限于反映墓主人的个人生活和动植物形象,有不少表现了那个时代的生活场景。有工农业生产的场景,在墓砖上一副盐场的画面里,有堆积如山的盐,有捣盐背盐的盐工,有高高的木棚架,架顶的木梁上好像还安有滑轮,轮上绕着起落的缆绳,如图3。还有一副是描绘牧民射鸟打渔的场景,天上有飞鸟,水中有鱼和水禽,岸上两位牧民在弯弓射鸟,身边的架子上还有捕鱼的鱼鹰在待命,如图4。[2]这些人物飞禽布满画面,表现了热闹的生活场景。以上生动形象的场景告诉我们,但是得人们对生活的热爱,他们对生活观察仔细入微,并且借用自己高超的塑造形象的本领将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古代的艺匠能够在小小的瓦当上将普通的文字和动植物变成极富艺术光彩的画面从而创造出“瓦当艺术”,那么,这些丰富多彩的画像砖,我们也理应称之为“画像砖艺术”,它和瓦当艺术一样构成了我国早期建筑艺术一个重要的部分,形成建筑上砖瓦装饰的第一个高峰期。[2]中国两千年的封建社会,一个又一个的封建王朝的更替,自秦汉之后,除了封建割据,战乱不断的两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时期之图3:画像砖上盐场图4:画像砖上牧民外,在国家得到统一的唐宋元明清各代,只要政治稳定,经济得到发展,就必然带来建筑业的兴盛,正是由于房屋建筑的客观需要和生产技术的日益提高,砖瓦的用量越来越大,质量也逐步提高,在建筑各部位的应用也越来越广了。[1]中国古代建筑尽管采用的是木结构体系,但是他们的墙体为了能经受风雨的侵蚀和增加坚固性,也逐步用砖墙代替了土墙。元大都的四周城墙加起来共28100米,原来都是用土筑造的,到了明代,才把城墙的外皮包砌了一层砖,这些用做房屋墙上的砖,有的也进行了装饰。[1]例如在房屋两端的山墙上,山墙前后两头的端面称为墀头,在墀头部分往往都有砖雕的装饰,如图5。如果是完全用砖筑造的无梁殿房屋,那么在房屋的外檐,完全按照木结构的形式,用砖做出梁枋,斗拱,垂柱,椽子等形式,这些也都变成一种装饰构件了,如图6。3砖石的装饰内容3.1动物形象龙:龙具有超人的不可抗拒的力量,象征着神圣与权威。正因为如此,汉高祖刘邦才编造谎言,说他是母怀龙胎而生下的龙子,是天龙之子,自图5:山墙墀头砖雕图6:无梁殿上砖装饰此以后封建帝王都称自己为天子。于是,皇帝的衣服上绣满龙纹,称为龙袍,皇帝坐的椅子雕满龙体,称为龙椅,皇帝所用的器具上也绣满龙纹,皇帝居住的宫殿里充满了龙的形象,,而且皇帝下令全国不得使用龙的形象,但未能得到遵循,因为龙的形象已成为图腾标志,每逢节日,到处都是舞龙舞狮,在他们眼里,龙不是帝王的象征,而代表一种神圣的精神,一种超人类的力量。狮子:狮子以其凶猛而成为大门前的护卫之兽而这种护卫的作用发展到不仅用在建筑的大门前而且还用在其他的部位。例如建筑台基的四个角、石头柱础、石头立竿的顶端、台基四周和桥两边栏杆的栏板及柱头,如图9,知道屋顶上都有狮子出现。综观这些位于建筑各个部位的狮子形象,它们并不都是凶猛之相,而有的变得温驯、顽皮甚至滑稽了。而且它们的象征意义也不只是凶猛、威慑、而被引申为其他的含义了。一对狮子跳跃着耍绣球,除了表现欢乐、吉祥之外,还有“狮子耍绣球,好事在后头”的寓意,狮的谐音为“事”,狮子口衔如意带则有“事事如意”的寓意;等等。[1]麒麟:也是常见于石牌楼,砖门楼上的动物形象。据《索隐》记:“其状麋身,牛尾、狼蹄、一角。”当是一种图9:狮子柱础图10:麒麟雕饰神兽。如今在紫禁城、颐和园中所见铜制的麒麟像上,除头上有一长角外,其头其身及脚爪都像龙形,不过仍是一种四足兽。麒麟与龙、虎、朱雀、龟合称为五灵兽,因此具有神圣与吉祥之意,长摆置在重要宫室建筑之前,如图10。[1]鱼:远在数千年之前的陶器上就开始有鱼的形象,从此之后,鱼一直出现在各种装饰纹样里。如果说在陶器上的鱼纹带有远古人类图腾标记的意义,那么后来的鱼形纹样所象征的内容就更加丰富了,鱼的生育靠产仔卵生,繁殖力很强,因此,象征着多子多孙,这在十分重视家族衍生的中国古代具有重要的象征性。鱼与龙同为水生动物,但龙为神物,鱼只是凡物,传说鱼经过长期修炼,待功夫深了,跳过一道龙门即可升天成为神龙,这就是“鲤鱼跳龙门”的神话故事,这当然意味着人只要经过苦苦修炼即可跃入仕途,升官发财,所以在建筑上就出现了鱼跃龙门的装饰画面,如图11。鱼的谐音为“余”,多余和少欠相对,对于财富服饰喜事自然是多多益善,于是房屋的天花板和梁枋上画着刻着百鱼争流的场面,栏板上,墙壁上出现了荷叶下面鱼游动的雕刻,象征着赫赫(荷荷)有余(鱼)。[1]龟:龟是一种水生生物,龟背腹皆有硬甲,遇到外力袭击时,龟头和四肢都能缩入甲内保护自己,龟甲古时作占卜之用,即以火灼龟甲,视甲上裂纹以测吉凶,将占卜内容记于甲上,即称甲骨文,为古图11:鲤鱼跳龙门砖雕代重要记事文字。龟寿命长,所以很早就与龙凤虎合称四神兽。[1]龟常用作石碑之座,如图12,有时也独立置放在重要宫殿之前以象征江山永固,六角形的龟背纹常用作砖石雕刻装饰中的底纹,成片的龟背纹既有规则之美,又具有长寿安固的象征意义。蝙蝠:一种哺乳类动物。身体形状有点像老鼠,但两肢与身体间有膜相连,展开如翅,能在空中飞翔。[1]蝙蝠谐音为“遍福”,遍处皆福是百姓最大的意愿。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门上倒贴着福字意味着福到家门,蝙蝠就这样成为装饰的常用题材,砖石的门楼上,门窗花格上经常能见到展翅的蝙蝠,如图13,还有蝙蝠嘴刁着寿桃,象征福寿双喜,叼着如意,象征福福如意,还有五只蝙蝠围着一个寿字,寓意“五福捧寿”。3.2植物形象莲:在《本草纲目》中,李时珍描绘了莲的生态,莲自根,叶到花果各部分的医食方面的价值,同时还说明了由于其生态符合佛教中人世展转生生的世界观,因此使莲荷成为佛教的标志。而更重要的是李时珍还发掘了莲荷生态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莲花产于污泥而而不为泥染,居于水中而不为水没,藕根生于卑污而能洁白自若,质柔而能穿坚,居下而有节。[3]这些都是人生中图12:石碑下的龟座图13:蝙蝠砖雕图14:荷花荷叶砖雕重要的道德观,加上荷花本身形式优美,所以在建筑上成为常用的装饰题材,如图14。竹:竹在气候温暖的地区四季常青,生长很快,竹身中空而有节,可弯而不折,它既有形态之美,又包含人生哲理,所以古人将竹与松,梅合称“岁寒三友”,视为花木中之高品,以此来譬喻人品的高洁与刚直。唐代诗人白居易对他的挚友元稹说:“曾将秋竹竿,比君孤且直”,“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吾师”。所以历史上出现了专画竹的画家,竹与松、梅也都成了建筑装饰中常用的主题,如图15。[3]牡丹:为一花种,唐朝盛产于长安,宋代以后又以河南洛阳之牡丹闻名于世。牡丹花朵密而茂盛,花瓣丰硕,色彩绚丽,品种繁多,故有花王之称,每年春季,观赏连片盛开之牡丹成为世间乐事。因此牡丹象征着富贵与吉祥,在建筑装饰的题材中占有重要位置,如图16。[3]卷草:卷草最初出现在中国是随佛教而传入的忍冬草纹样,三瓣或四瓣的叶子排列在一起,或是在波形的长梗上生出叶瓣组成为长条的边饰,如图17。这种外来的卷草纹经过中国图15:竹砖雕图16:牡丹花砖雕图17:卷草早期纹样工匠的手,逐渐融入了中国传统的风格,使卷草叶的线条变流畅了,叶形变饱满了,花饰的整体感也加强了。发展至唐朝,从敦煌石窟的壁画和一些石碑边饰石雕中都可以发现,原来那种忍冬草的形状已经被改造和汉化了,它们逐渐被牡丹花、莲荷花所代替而被组织到卷草纹中,在连绵不断的花梗左右,花叶更加丰实,线条变得潇洒飘逸,形成为具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唐代卷草纹的装饰,如图18。[3]这种卷草纹不但具有高度的形式美,而且象征着华丽和富贵,它们被广泛的用在砖石雕刻装饰中。3.3博古器物形象博古即博通古物,通古博今之意,这自然是古代文人有学识的标志。古物中常为文人所用所玩赏的有鼎、瓶、文房四宝及各式盆景等,把这些器物陈列在框架上以供观赏,即称为博古架。这类博古架和这种种器物也成了建筑装饰中常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