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一轮复习近代中国(1840—1949年)近代中国(1840—1949年)历史概述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专制主义和人民大众。两大任务:民族独立和近代化。三条线索:侵华史;抗争与探索史;发展史•内涵:近代化就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变迁过程。•表现:•经济:工业化和市场化(手工机器)•政治:民主化和法制化(专制民主;人治法治)•思想:理性化和科学化•生活:多元化历史分期一、近代前期(1840年-1919年)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二、近代后期(1919年-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建党和大革命时期1919-----19272、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19373、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4、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近代中国单元十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专题十四: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专题十五: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一轮复习市场化工业化理性化民主化法制化近代化阶段特征专题十一: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高考考点•高考地位•知识线索•重难点分析近代中国高考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二、戊戌变法•三、辛亥革命•四、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五、新民主主义革命•六、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高考地位和学习方法•1、地位:•高考重点考查内容。与现实联系性强,综合性强,跨度大,所占比重大,题型齐全,考查基础知识和能力并重。•2、学习方法:⑴要以近代化转型为主线,从政治民主化角度整合知识⑵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待和整合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历史进程,联系国际背景,中外史结合认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⑶要从纵、横向两个角度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和特点。一、单元阶段特征:1.民主化(解决民族危机)方案的多样性农民阶级:太平天国、扶清灭洋;地主阶级:师夷长技以自强;民族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民主共和;无产阶级: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2.民主化道路的曲折性近代保守、专制势力强大,专制思想根深蒂固,这些成为中国民主化的巨大障碍,使中国一次次建立民主制度的努力归于失败。这反映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社会转型的艰难。重难点知识•二、对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认识:•起因:•发动者:•结果:•影响:与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和程度紧密相关国家:一国多国一国;地域:以欧为主以美日为主。除日本全面侵华外,其他均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世界:西方国家以生产方式征服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原料产地、市场。中国:是造成近代中国日益贫穷和落后的根源。•三、各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1、农民阶级•是主力军。小生产者,有时代和阶级局限,不能担当领导阶级。•2、民族资产阶级•有革命性、软弱性和妥协性。是革命的同盟,领导革命不成功。•3、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革命最坚决,是革命的领导者。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1929-1933经济危机鸦片战争1840-184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日法西斯侵华中国开始卷入世界市场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中西文明的碰撞中国被迫完全开放独霸中国转嫁危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知识线索•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二、戊戌变法•三、辛亥革命•四、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一、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⑴鸦片战争(1840—1842)•⑵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⑶中日甲午战争(1894.7-1895.4)•⑷八国联军侵华(1900.6—1901.9)•2、1840—1900年中国爱国军民反侵略斗争只有当一个民族真正站起来的时候,才能正视和反思她曾经遭受的屈辱……⑴鸦片战争(1840—1842)①爆发原因:A:英国需要打开中国市场。B:清政府衰落,外贸出超;英美走私鸦片。C:林则徐“虎门销烟”②战争经过:1840—1842③结果:战败签约:1842中英《南京条约》1843附件、1844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内容:割香港岛、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赔款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租地特权。④影响:A政治:破坏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B经济: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思想:萌发开眼看世界的新思想⑤失败原因与启示:原因:启示:根本原因借口中国独立发展进程中断,被迫向近代化转型日渐落后的农耕文明无法对抗新兴的工业文明落后就要挨打,要顺应世界历史潮流,要实现现代化美籍华人学者张馨保在《林钦差与鸦片战争》一文中指出:“在所有19世纪的中国政治家中,林则徐的形象和影响都超过了其他人。……比曾国藩、李鸿章早二、三代人的时间,林则徐就已提倡和发动了向‘蛮夷'学习的自强运动。”这一评述体现的史学观点是A.革命史观B.社会史观C.全球史观D.近代化史观(11年福建文综18)林则徐在给道光皇帝的奏稿中提出:“迨(等到)流毒于天下……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白银)果皆散在内地,何妨损上益下,藏富于民;无如(无奈)漏向外洋,岂宜籍寇资盗,不亟(急迫)为计?”在这里,林则徐强调鸦片泛滥的最大危害是•A.损害身体,削弱军队战斗力B.国库空虚,无饷银供给军队•C.藏富于民,但损害国家利益•D.白银外流,为列强增加财源中国在这次战争中战败,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下列项分别为条约的内容,试分别说明这些条款带来的影响。1.进出口税饷“秉公议定则例”2.华、英人民诉讼各按本国法律办理3.如有新恩施及他国,英国可“一体同沾”破坏关税自主权(使中国民族工业失去关税保护,利于西方国家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破坏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后,欧洲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全都发了疯似的”,但结果却不如他们想像,其原因不包括A、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B、中国通商口岸还需进一步打开C、条约内容没有得到真正实施D、中国白银大量外流,购买力低下⑵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12北京)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⑵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①原因:列强为扩大在华利益要求修约被拒。②经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③结果:战败签约:1858《天津条约》和1860《北京条约》。内容:割九龙司;开11口通商;赔款;游历、通商和传教权。④影响:A:清政府权力结构变化,统治者分化出洋务派B:清政府自救运动,中国近代化起步李大钊写道“圆明两度昆明劫,鹤化千年未忍归。一曲悲笳吹不尽,残灰犹共晚烟飞。”“两度劫”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A.②③B.①③C.①④D.②④营口烟台南京镇江汉口九江汕头琼州淡水台湾天津宁波上海福州厦门广州(2013大纲全国,18)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赫德制定了管理海关的相关章程,对海关内部用人、行政等做了详细规定。这表明A.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清政府加强了对海关的管控C.洋务运动正式展开D.对外贸易完全被英国控制试题分析:1842年《南京条约》协定关税开始破坏中国的关税自主权,1863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任命英国人赫德为海关总税务司,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海关,中国关税自主权进一步丧失。B项与题意相反。C项与题意无关,D项完全控制说法绝对化。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关税自主权。日本朝鲜满蒙中国台湾亚洲乃至全世界“大陆政策”⑶中日甲午战争(1894.7-1895.4)•①原因:•A: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根因)•B:日本推行对外扩张政策(“大陆政策”)•C:朝鲜东学党起义(导火线)。•②经过:•重要战役:•丰岛偷袭黄海海战平壤战役辽东半岛战役威海卫战役③结局及影响结局:战败签约《马关条约》(割地、赔款、开埠、设厂)。影响:A.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洋务运动破产,放宽设厂限制,开始军事改革;C.各阶层救亡图存斗争(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2010课标全国35)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子弹,轰击我船,我船即可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对比《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英日从中国攫取最大利益的出发点是A.为资本主义国家商品输出创造有利条件B.为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提供有利条件C.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D.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中日甲午战争后开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2011课标全国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共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A.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D.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本题主要考查知识理解和材料解读能力。《东南保护约款》强化而非遏制了列强在华势力,A项错误;中央政府宣战,而地方政府勾结列强充分表明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两项均不符合史实,也无法从材料中得以体现。D地方势力没有发展到与朝廷分庭抗礼的程度。清政府向各国宣战、地方官员与列强签订条约中看出清政府中央集权遭到地方势力的冲击,即中央集权面临危机。故选B项。二、瓜分狂潮与民族危机1、瓜分狂潮(背景、时间阶段、具体表现、影响)3、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2、三国干涉还辽1、瓜分狂潮1)背景:2)过程:《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列强由此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读史感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开端和终止的标志分别是什么?中华民族陷入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之中。3)具体表现:3)影响:开端:1895年的三国干涉还辽;终止:1899年,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勿忘国耻国别“势力范围”割占或租借地德山东强租胶州湾俄长城以北和新疆强租旅顺、大连法广东、广西云南强租广州湾英长江流域强租“新界”、威海卫日福建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1)原因:《马关条约》损害了俄国在东北的侵略权益;德、法都想拉拢俄国2)目的:不是为维护中国主权,而是列强争夺中国;3)过程:提出照会,武力强迫;4)结果:日本放弃辽东半岛,但向清政府勒索白银3000万两;5)实质:列强争夺在华利益;6)事态发展:日俄战争;三国干涉还辽;【探究活动】三国干涉还辽说明了帝国主义在侵华过程中关系怎样?说明了什么?对当今的外交有何启示?1)关系:列强之间的关系特征是既相互勾结又相互争夺。2)说明:一切以国家利益为转移。3)启示:①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决定国家外交;②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承诺。【读史感悟】阅读教材P26的学习思考,门户开放政策的内容是什么?反映的实质是什么?对中美两国和列强各产生了什么影响?内容:①对任何势力范围、租借地、通商口岸和既得利益,不加干涉;②各国货物,均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税;③各国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对他国船只、货物运

1 / 15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