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东软学院第一节概述一、管理实践、管理思想与管理理论三者之间的关系管理理论管理实践管理思想177619201940193019501960197019801990古典理论管理思想对人的关注定量研究战后理论丛林系统学派权变学派对战略的重视TQCTQM变革与再造学习型组织劳动分工二、管理学形成的阶段划分管理学形成的标志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管理学形成以前又可分成两个阶段:(1)早期管理实践与管理思想阶段(从有了人类集体劳动开始到18世纪)(2)管理产生的萌芽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末)管理学形成后又分为三个阶段:(1)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行为科学理论出现前)(2)新古典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主要指行为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3)现代管理理论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管理学是一门较新的学科,它只有百年左右的历史。然而管理实践、管理原理的应用却可以追溯到人类古代时期。管理的活动或实践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它是人类集体协作、共同劳动所产生的。人类进行的管理实践,大约已超过6000年的历史。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我国的万里长城等,都是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管理实践活动存在了几千年•原始人共同打猎•万里长城、金字塔、古罗马经验……•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就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汉高祖刘邦总结其取得天下的原因,关键是在管理中遵循了用人之长原则将才帅才韩信用兵多多益善刘邦问韩信:“像我这样的人,能领兵多少?”韩信说:“陛下能领兵十万。”“而你呢?”“我是多多益善啊!”“多多益善,那你为何被我所擒?”“那是因为陛下虽不能领兵,却善将将(用将之意)的缘故。”(1)组织机构和领导工作。在兵工厂的管理工作中,较好地体现了互相制约和平衡的原则。(2)部件储存。这有助于实行装配线作业和精确计算存货,节省时间和劳力,加快了安装船只的速度。(3)装配线生产。兵工厂在安装舰船时采用了类似于现代装配线生产的制度,生产效率很高。(4)部件标准化。(5)会计控制。兵工厂的会计制度使它能追踪并评价所有的费用,进行管理控制。(6)存货控制。由专人负责检查并由专人记录。(7)成本控制。兵工厂还利用成本控制和计量方法来帮助作出管理决策。(8)人事管理。兵工厂有严密的人事管理制度,严格规定上下工和工间休息的时间,等等。(1)群众认可。所有的政府,其持续存在都依赖于群众的支持,即权力是自下而上的,而不是自上而下的。(2)内聚力。要使国家能持续存在,必须要有内聚力。组织内聚力的一个关键因素是使人民确信他们可以信赖自己的君主,知道君主期望于他们的是什么——责任明确性原则。(3)领导方法。领导者(或管理者)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自然或天生型,另一种是后天获得领导技术的类型。(4)生存意志。任何组织的主要目标之一是使自己存在下去。马基雅维利所提出的管理原则是为了使君主能成功地管理一个国家,但同样也适用于管理其它组织,对管理思想的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早期管理思想近代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思想19世纪末1945年泰勒:科学管理法约尔:职能管理梅奥:人际关系理论巴纳德:组织理论•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管理经验•中国现代社会主义管理思想和实践中国早期管理思想1.形成的社会文化背景五千年的文明史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影响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仁义礼智信)法家、道家、佛家史学、小说、传记、诗词、戏曲、文艺民风、民俗、民谚、民谣2.管理思想要点(1)顺道道:治国之道—治党治国的理论与方法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人心道德观念客观规律判别是否的标准道家的道顺道:顺道则虽小必大逆道则虽成必败管理者:辨道顺道(2)重人人心向背(得人心)人才归离(得人才)人才:德才兼备谓之圣贤司马迁的德才兼备理论: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智也。德胜才者,君子也;才胜德者,小人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3)人和“天时、地利、人和”—成功的三要素人和:强调人际关系的融洽、和谐,强调团结(安邦定国民平家和)求和的关键:善、诚、正、公、信温、良、恭、俭、让求同存异、舍利取义当权者起关键作用(4)法治人治、德(仁)治、法治法治三要素明法:公开性要宣传,要求人人知晓一法:法令统一、政出一家、一视同仁常法:固法强调法的稳定性,取信于民,强化法的权威性(5)守信岳飞治军:仁、信、智、勇、严德者以信义布天下信誉是国家、企业的生命信誉是人际交往、人际关系处理的准则之一(6)预谋凡事豫(与预通)则立,不豫则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强调前瞻性、强调规划性(7)利器(8)求实(9)节俭(10)对策一、国家管理实践(一)据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记载,在中国奴隶社会的中期,管理实践就已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二)战国时期著名的“商鞅变法”是通过变革提高国家管理水平的一个范例(三)西汉“文景之治”体现了以民为本、繁荣经济的管理思想二、大型工程管理实践(一)都江堰工程充分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超的工程设计和管理水平(二)长城建设工程反映了当时的测量、规划设计、建筑和工程管理等方面的高超水平,表现了中华民族的雄气魄(三)宋真宗时期,大臣丁谓的“一举三得”方案重建皇宫,是一次典型的系统管理实践三、管理实践的行政性和经验性从中国古代管理实践可以看出,管理与行政基本融为一体。任何一项工程或管理活动都是以政府的名义展开的;古代管理实践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管理者或决策者的素质高低。一、老子的管理思想1、“道法自然”的政治管理思想2、有欲、有私的人性理念3、“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4、“无智型”的管理形式二、孔子的管理思想1、“为政为德”的治国思想2、举贤才的用人之道3、和与中庸的管理哲学4、以信为本的生存法则三、商鞅的管理思想1、“教民耕战”的基本国策2、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3、论功封爵的吏治准则4、综合治理的管理手段四、孟子的管理思想1、性善论的人性观2、施“仁政”的管理准则3、义利统一的经营道德观4、修身是管理者从政的前提5、“以德服人”的管理理念6、讲求权变的管理艺术五、孙子的管理思想1、“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最高境界2、预测与决策关系全局3、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4、人的因素决定胜负5、唯民是保地战争基点六、管子的管理思想1、“天地为心”的心术论2、“自利”的人性论3、民富与国富相同一论4、“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5、“与时变”的创新思想6、诚信者获益的管理思想7、德能兼备的标准一、人是管理的重心1、管理国家应以人为本2、管理者必须“爱人贵民”3、管理的成败在于用人4、管理者要学会识人之方二、组织分工是管理的基础1、层次分明的组织体系2、劳动分工的思想3、明确组织内的相互关系4、家庭是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三、农本商末的治国理念1、倡导以农富国2、强调保农限商3、主张以农固国四、重义重情的管理价值观1、重义轻利的价值观2、义利兼得的价值观3、突出情对人的影响作用五、运用计谋实现管理目标1、以谋取胜为上策2、强调权变观念3、思先于行的管理思想六、中庸是管理行为的尺度1、把中庸作为道德标准2、把中庸作为决策准则七、把求同视为管理的重要价值。孔子:“克己复礼”董仲舒:“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追求质量,创造名牌降低成本,精打细算掌握市场动向,以销定产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效益重视人才培训,重用管理人材革命根据地管理阶段管理思想学习苏联管理阶段管理思想总结经验教训阶段管理思想十年内乱阶段“管理思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管理思想1、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76年《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研究》(国富论),系统阐述了劳动价值和劳动分工理论。2、产业革命后期,查理.巴贝奇的《论机器和制造业的经济》对经理人员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例如按“边际熟练”原则作为报酬的依据)。–经验–能人–规定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提到:“据亚当.斯密说,在他那个时候,10个男人分工合作每天能制针48000多枚。”亚当.斯密对制针中的劳动分工及其经济效果作过如下描述:“一个劳动者,如果对这种职业(针的制造由于分工而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种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么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不出一枚针,要做20枚,绝对是不可能的。但按照现在的经营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是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扣铁丝,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铁丝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做圆头需要2-3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针的制造分为18种操作。有些工厂,这18种操作分由18个专门人担任。当然,有时一人也兼任两三种。我见过一个小工厂,只雇10个工人,因此在这一工厂中,有几个工人同时担任两三种操作。像这样一个小工厂的工人,虽然很穷困,必需的机械设备也很简陋,但他们如果勤勉努力,一日也能成针12磅。有了分工,同数劳动能完成比过去多得多的工作量。”问题:这个案例反映了亚当.斯密什么管理思想?参考答案要点:此案例反映了亚当.斯密劳动分工的思想。劳动分工是亚当.斯密《国富论》的主要观点之一。亚当.斯密认为分工是必要的。因为:第一,劳动者的技巧因专业而日进;第二,由一种工作转到另一种工作,通常要损失不少时间,有了分工,就可以免除这种损失;第三,许多简化和缩减劳动的机械发明,使一个人能够做许多人的工作。亚当.斯密对制针行业的研究是劳动分工提高生产效率的最好例证。一、社会背景•城市的发展;•家族手工业制;•工厂制度的演变;•第一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历了简单协作、手工制造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从18世纪到19世纪的工业革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大工业代替手工技术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的革命,既是生产技术上的又是生产关系的重大变革,使以机器为主的现代意义上的工厂成为现实。而工厂制度的发展,促使了人们对管理的关注。二、管理由非经济组织转向工商业组最早的管理源自于非经济类组织,如国家、教会、军队、家政等。工业革命对管理由非经济组织转向在发展中的工厂制度中的应用和对现代管理形成的意义。三、有关管理问题的主要论点(一)关于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的关系问题(二)关于管理的职能(三)关于管理人员所应具备的品质(四)关于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五)关于动作和工时研究(六)关于生产自动化和人类摆脱繁重的体力劳动(七)关于工资和激励四、美国出现“管理运动”的必然性“管理运动”是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在美国发生的、人们对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过程。“管理运动”发生在美国是有其历史必然性的,可概括为:(1)大势所趋(2)铁路先行(3)一个火花。(4)三次高潮(5)四个观点古典管理理论泰勒与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与一般经营理论韦伯与理想行政组织理论对古典管理理论的评价科学管理原理员工为什么会磨洋工?如何解决磨洋工现象?泰勒(F.W.Taylor)的科学管理理论关于泰勒:泰勒(FrederickW.Taylor),美国人1856-1915从哈佛大学辍学代表作:《计件工资制》、《车间管理》、《科学管理原理》等被后人称为“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的主要工作:秒表测时搬运生铁实验铁锹实验金属切削实验(1)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泰罗为此提出了工作定额原理,要制定“合理的日工作量”。(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必须为工作配备“第一流的工人”,而培训工人成为“第一流工人”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3)要使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标准化的工具、机器和材料,并使作业环境标准化。这是企业管理的首要职责。(4)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以此来督促和鼓励工人完成或超过定额。(5)工人和雇主双方都必须来一次“心理革命”。劳资双方必须变相互指责、怀疑、对抗为互相信任,共同为提高劳动生产率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