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纪鸿萍家庭环境对中学生心理品质发展的影响家庭对人们的生活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着家庭成员的各个方面。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子女构成了家庭关系的核心。子女身体是否健康,学业是否有建树,道德修养是否符合公民的要求等等,总之,子女整体综合素质发展时刻受到家庭的关注。因而,家庭和学校一样,是影响学生成长的主要环境。有位心理学家曾说过: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青少年时期是最叫人忧虑的。这是因为青少年在向成人期迈进的过程中,常会发生各种特殊的适应困难。这一阶段,是中学生身心急剧发展变化的时期。中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是受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综合作用影响的。其中,家庭环境的因素至关重要。个案一位女初中生,学习成绩优良,学科平衡且有一定的科学素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强。阅读范围较广,语言表达能力强,思维比较活跃,见地独到、不拘一格。兴趣爱好广泛,受过一定的艺术熏陶,具有初步的审美能力和人文修养。这位女生有着超出同龄人的成熟气质。在学校,她的能力得到师生的承认,任职班干部,工作方法具有创造性,有主见,有控制局面的能力,出色组织并主持了校团班的各级活动,赢得广泛好评。但是,这样的好学生也存在着性格及心理上的某些缺陷:自信、独立,但潜意识里优越感浓厚,这种优越感外化为:与同学关系不融洽,言谈举止傲慢,缺乏谦让合作的精神。时时处处渴望超过他人,好胜心强。敏感多疑,很少检讨自身的缺点和错误。这样的个性和心理状态导致大多数同学对其敬而远之。该生“自我”、“本我”的意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不断膨胀,日渐疏远的不仅有同学,还包括家长和老师。比如,对班级工作敷衍了事,不和老师及时沟通班级状况,无法有效辅助教师做好班级工作。老师的权威在她的心目中日渐淡漠,认为取得的成绩是自身努力的结果。在家里,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在日常生活、学习安排,看待人与事等社会问题的方式方法上不能相互理解,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矛盾。逆反心理愈加外露,心灵日益趋向封闭。为什么她会具有这样的个性心理特征呢?为此我主要从考察该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社会环境、家庭学习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家庭教育水平等要素。我发现成因有:1、家庭社会环境,个案涉及的对象,她的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她的内在心理特质和外在行为表象。该生家庭地处学校等文化设施比较集中的区域,知识分子家庭相对集中。在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她在教育以及文化修养方面享有先天的优越条件。周遭学业有成、事业成功的范例,孜孜不倦追求完善的人们都会对她产生正面影响,鼓动着她无论在学习成果的评价,还是综合能力的培养、整体素质的提升积极努力,而且,“要做得最好”的心态,处处要胜人一筹。由于缺乏对人际交往和自我评价的正确疏导,该生自然就会产生高人一等的优越感,目空一切,疏远他人。2、家庭学习环境。对于个案来说,学习物质环境及条件的优越自是不必在提及,而且属于她的这一方天地透出了主人的灵气,显出了主人的成熟。问题在于这方天地也成了这位学生“私秘”的场所,阻隔了女儿与父母正常的沟通交流。这种现象在当今独生子女家庭中越来越普遍。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丰富,见识的增多,青少年心中的秘密会越来越多,独立意识会越来越强,呈现出该年龄段所特有的心理状态。而父母作为长辈仍然以简单的说教方式教导子女,空洞无物,不能切合实际走入孩子的心里,势必引发子女的逆反心理。从关闭房门到封闭心灵,自然长辈不再可以全面掌握子女的动态,做子女的也不能理解父母的用心良苦。3、家庭生活环境。家庭的生活条件和环境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发展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个案的家庭结构属于典型的核心式家庭,她从小到大未曾离开过父母,日常生活起居全仰仗父母周到细致的安排。由于该生父母本身教育程度、文化程度高,因而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是重理智,他们有教育的自觉性和迫切感。由于该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收入较高,尤其在子女的智力开发,更新知识,发展特长方面肯进行投资,多给孩子创造受教育、发展智力、增长才干的物质条件。所以,该同学视野开阔,思维活跃,认知深刻,爱好广泛。但是,家长过高的期望值造成了孩子的心理压力。家庭教育方式呆板,画框架,定基调,全然不顾孩子的发展限度、能力大小及兴趣所在,与心智日渐成长、独立意识渐强且具有初步判断力和价值认同观的女儿在事关“教育”和“发展”的问题上缺乏对话。久而久之,女儿对父母的安排产生抵触情绪,父母也觉得女儿变得不听话了,难管理了。父母的形象在女儿心目中也就不再高大。这种心理状态向外扩散,发展成对老师的不信任,对同学的轻视。该生的消极个性特征由此而来。4、家长教育方式及水平影响子女心理品质的发展个案对象其家庭所处的社会环境的文化层次较高,父母的文化程度高,事业有成,家庭学习氛围浓厚,没有不良生活习性,审美取向高雅,性格孤傲。这种家庭的家庭教育质量大多不会出现很大的偏差。该生受家长良好修养潜移默化的影响,学习成绩优良,知识面宽,阅读面广,思辩能力较强。言谈举止看上去,要比大多数同龄人显得成熟。但同时,她也存在心理性格上的缺陷和障碍,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傲视一切,自尊心强,缺乏谦让,不屑与同学交流,在家很难与父母沟通。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个案对象的父母自身修养和文化素质不可谓不高。但这也正是给该生造成长期心理压力的原因。社会舆论会认为她源自这样的家庭,就应该是优秀的。这位女生的父母也欲将其自身的价值观及成就延伸到女儿身上,给予她很高的期望。而且,这种高期望值主要体现在更多地关注子女的学业的优劣,对于子女健全人格的培养,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有所忽略。他们自己也认为自己的子女理当是出类拔萃的。所以,父母在规范子女的行为时,没有考虑子女的心理感受;父母欲以子女为荣耀,没有顾及子女的心理需求;父母设计了完美的教育计划,却没有给予子女足够自由的发展空间。类似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只有对子女不间断的高要求,而缺乏对子女正在成长中形成的独立人格的尊重。看似民主平等,实则是专制简单;表面温情信赖,实际充满了压力与限制。这样的孩子纵使学业优良,也会体不到学习以外的快乐。孩子健全的个性及心理品质也就缺失了。其次,与该生不成熟的成人感有关。对父母的认同感降低。对于个案来说,智商的开发也许要比同龄人更全面,价值观的形成更早,看问题更富有理性,行为举止更独立,内心世界更丰富。所以,她的成人感比同龄人更突出.这是家庭教育内容和教育氛围熏陶的结果。但由于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缺陷,对女儿人格的培养没有更全面的人文关注,没有及时对性格中的偏差进行纠正,因此,该生成人感的外在表现为:自认为比他人高明,恃才傲物,不屑与同龄人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她也逐渐认识到父母教育方式的单调刻板,没有她所需求的温暖和关爱。同时,内心封闭、逆反的心理随之增强,与父母的交流越来越少。这也是形成乙女生心理特征有缺陷的重要原因。三、辅导针对这样的心理案例,有必要寻找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方法。首先,我认为家长要重视家庭社会环境对子女的影响,注重为子女创设有层次、有深度的和谐的家庭学习环境和家庭生活环境,以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健全的成长。其次,家长要转变孩子成才观念和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心理素质在人的综合素质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样,家长就会自觉地创造有利的家庭环境,并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方式,帮助、影响孩子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素质,起到学校和社会教育不可能起到的作用。第三,家长要了解一些心理学常识,懂得观察子女的心理变化。只有这样,才能随时掌握子女的心理特征,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思想沟通和情感交流,促使孩子心理健康发展。最后,家长要能寻找适当的方法和途径来对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俗话说“身教重于言传”,要善于自觉地利用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影响子女,在孩子面前树立良好的形象,用律己正己的良好行为来影响子女。家长要做子女的良师益友,与子女平等相处,尊重孩子的人格,经常与孩子进行自然交谈,耐心倾听子女的诉说,让子女展示自己的内心世界,宣泄心中的烦闷,保持心理的健康。家长要赢得子女的信赖,才能更好地把握孩子综合素质的提高。家长还应鼓励子女多参加社会活动,培养健康的心理品质。在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奉献中,子女的心理品质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冷漠的会变得热情,懦弱的会变得勇敢,虚荣的会变得朴实,脆弱的会变得坚强,狭隘的会变得开阔。在社会实践中他们会感受自身的价值,领略人生的意义,树立起坚定的信心。通过对个案家长一段时期的教育,逐步改变了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形成和谐的家庭氛围,在学校通过人际交往的辅导,不断让她在与同学的合作学习中体验和感悟,从而让她在尊重他人中获得自尊和自信,帮助她成为大家喜欢的人。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成长的影响纪鸿萍庭出身家庭中学生成长的影响一、家长知识水平的影响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家长受教育的程度对学生的影响是比较大的。据黄佳芬等人的研究: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其父母文化程度相对高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其父母文化程度相对低些。当然,父母的文化程度只是家庭影响的一个方面,只是一个外因,父母文化程度和子女学习成绩之间不存在着简单的对应关系。一般说来,受过良好教育的父母,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生长在这样的家庭中,耳濡目染,受到了良好的熏陶,大多数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强烈的求知欲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自然会好一些。但没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家长,如果对学生引导合理,管理得当,创造有利条件,也会使其努力学习,并取得好成绩。二、家长期望水平的影响“望子成龙”是当今家长的普遍心理,在盼子成才的过程中,家长的期望水平有以下几种:1、期望过高这是目前家长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即不管孩子的能力、兴趣和原有水平,都希望其考上重点高中,考上名牌大学。抱这种态度的人,往往认为期望越高,孩子学习的动力就越大。有的学生没有达到家长的预期目标,就要受到斥责、谩骂、甚至殴打的惩罚。家长虽说动机是好的,是为学生的未来考虑,但是他们忽视了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即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光凭强烈的愿望,不从孩子的实际出发,只能事倍功半。按照孩子的兴趣和志向,把高期望分成几个实施步骤,创造条件,指导孩子一步步地实现,这是取得成功的关键。2、期望过低持这种态度的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漠不关心,不管不问。认为只要能拿个毕业证,将来能找份工作就可以了。还有的家长自认为有钱,将来可以花钱送孩子上学,平时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放松了。另外一种情况是不了解孩子的真正实力,制定的目标较低,极易完成,慢慢地孩子就失去了兴趣,感觉乏味,不仅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而且会缺乏上进心和求知欲。3、期望适当这类家长能从学生实际出发,在征求教师与孩子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孩子需经努力方能达到的目标。他们能够尊重孩子的意愿,尊重孩子的权力,家庭气氛和谐。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才能健康地发展自己,更好地适应社会、家庭和学校的生活。每位家长都希望孩子成才,但怎样促使他们成才,如何确定适当的期望和水平呢?这里提出几点建议,供家长参考:(1)尽力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了解他们的志向、兴趣、能力,根据孩子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期望。(2)尊重理解他们,彼此把意见沟通好,建立一个和谐而民主的家庭。(3)和孩子共同制定目标,鼓励孩子一个个地实现。对孩子多进行正面强化,减少严厉的惩罚措施。(4)和学校沟通好,密切配合,共同提高。三、家长管理方式的影响家长管理方式目前大致有以下四种类型:1、和谐型这类家庭的主要特点是家庭和睦,彼此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支持,地位是平等的。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在一种愉快的、民主的气氛中生活。在这种类型的家庭中,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既有利于智力的开发、才能的展现,又有利于形成关心他人、热爱集体的良好道德品质。在这样的家庭,家长的榜样作用是极大的。家长威信的树立并不是建立在溺爱和绝对权威的基础上。这种理解是指家长善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能对问题机智地诱导分析,能表现出豁达的胸怀,表现出长者的公平之风。在这种类型的家庭中,一般家长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能够用长远的眼光看待事物。2、自由型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