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植物病理学GeneralPlantPathology教师:黄家风院系:农学院植保系第九章植物病害防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寄主环境病害病原病害病原环境寄主植物侵染性病害发生流行取决于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因素的作用,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应从这三方面入手,削弱或终止病害循环过程。病害三角一、植物病害防治:通过人为干预,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改变植物、病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减少病原物的数量,削弱其致病性,保持与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优化生态环境以达到控制病害的目的。第一节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1)选用及培育抗病品种;2)加强整地、施肥、管理,增强植物生长势,提高抗病性;3)施用保护性杀菌剂,保护植株不受侵染。二、植物病害防治的原理1、增强寄主抗病性或保护寄主不受侵染1)实行植物检疫,防止病原物传入;2)砍除病株及转主寄主,清除病株残体以减少侵染来源;3)土壤消毒和轮作以减少土壤中的病原物;4)消灭媒介昆虫,防止接种体传播;5)种子和无性繁殖材料的化学和热力处理,以杀死其中携带的病原物;6)喷洒或注射杀菌剂进行化学治疗。2、消灭或控制病原物理论上,这三个方面只要有一个方面的措施有效,就可以防止病害发生或流行。生产实践中,大多数病害不能用单一的方法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只有从多方面采取措施才能控制病害流行。3、改变环境条件使其有利于寄主而不利于病原物综合防治:从农业生态系的总体出发,根据病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自然控制因素的作用,因地制宜地协调应用必要的措施,将病害造成的损失控制在经济允许的水平之下,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三、我国植物病害防治的方针“预防为主、综合防治”1、形成病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一般不可能通过一方面控制住病害,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只有相互配合使用才能取长补短,提高防治效果。大多病害过分依赖单一的防治措施可能导致灾难性的后果:2、一种作物上有时会同时发生两种以上的病害,每种病害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不同,都有自己单独的防治方法,只有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才能同时对两种以上的病害都有效果。为什么要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长期使用一种杀菌剂:病原菌产生抗药性;大面积栽培抗病基因单一的专化性抗病品种:哺育毒性小种,品种抗病性丧失;第二节植物病害防治的方法1、植物检疫2、农业防治3、抗病品种利用4、物理防治5、化学防治6、生物防治植物检疫:又称为法规防治,其目的是利用立法和行政措施防止或延缓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它是整个植物保护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的预防措施。一、植物检疫3)当危险性病、虫、杂草传人新区时,采取紧急措施,就地彻底肃清。1、植物检疫的任务1)禁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农作物或其产品从国外输入和由国内输出(外检);2)将国内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病、虫、杂草封锁在一定的范围内,就地控制或消灭(内检);1)危险性的病、虫、杂草;2)局部地区发生的;3)主要通过人为因素远距离传播的。2、植物检疫对象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二、农业防治优点:不需要特殊设施,是最经济、最基本的防治方法,缺点:单独使用时效果较低,收效较慢。农业防治:运用各种农业调控措施,压低病原物数量,提高植物抗病性,创造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具体措施:1)建立无病留种田,培育无病苗木;4)清洁果园和田间卫生:消除病残体,田边杂草(病毒的毒源),深翻,秋耕冬灌、施用腐熟的粪肥;3)适期播种:将播种期提前或错后一段时间,使得作物的感病期与病原菌的大量繁殖侵入期错开,人为地给作物创造一个避病条件,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流行。5)加强水肥管理:提高植物抗病力2)轮作:土传的病害,通过与非寄主植物轮作,轮作年限根据病原物存活年限制定;1)病原物遇不到适宜的寄主使得接种体数量降低;2)改变土壤中微生物区系,造成不利于病原微生物增长的土壤环境条件,还可以促进土壤中拮抗微生物的活动,抑制病原物的滋长;3)调节地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寄主植物抗病性。合理轮作倒茬(一)定义:利用化学药剂(杀菌剂)杀死或抑制病原生物的方法。三、化学防治优点:见效快、防治效果好、用法简便等。缺点:污染环境,影响人、畜安全,引起植物药害,长期使用使病原物产生抗药性。化学保护—保护剂化学治疗—治疗剂化学免疫—免疫剂(二)农药的作用原理保护性杀菌剂:施在植物表面,保护植物不受侵染的药剂。特点:不被植物吸收,对已侵入的病原物无效,必须在病原物侵入以前使用,喷周到。常用保护剂:波尔多液、代森锌、石硫合剂、百菌清1、化学保护化学保护:在病原物侵入寄主以前,使用化学药剂防止病原物的侵入,使植物得到保护。治疗剂:是能渗入或能被植物吸收到体内,作用于已经侵入植物体内的病原物的药剂。治疗剂必须具备内吸和传导两种性能。2、化学治疗化学治疗:当病原物侵入寄主之后,在植株体表施药以杀死或抑制体内的病原物,终止病理过程,使植物恢复健康。化学免疫:使用化学药剂后诱导寄主植物产生抗性,从而减轻病害的发生。免疫剂:是能提高植物对病原物的抵抗能力的化学物质。3、化学免疫(三)化学防治的方法1、种苗处理2、土壤处理3、植株喷药4、烟雾熏蒸1、种苗处理用药剂处理种子、苗木、插条、接穗、块根、块茎、鳞茎等,以消灭种苗内外的病原物,或使种苗着药以保护幼苗免受病原物的侵染。种苗处理的常用方法:拌种法浸种法闷种法应用种衣剂3)闷种:是用少量的较高浓度药液均匀喷洒于种子表面,而后覆盖堆闷一定时间后再播种。1)拌种干拌法:用粉剂和可湿性粉剂拌种湿拌法:用乳剂和水剂等液体药剂加水稀释后喷布在干种子上搅拌均匀2)浸种:是以一定浓度的药液浸渍种子浸种和闷种对杀死种子内部的病菌有较好的效果,但只可以在播种前消灭种子内外的病原物,对播种后的幼苗不能起保护作用。用药剂拌种可使种子表面附着一层药剂,不仅可以消灭种子表面的病原物,有的也可以消灭种子内部的病原物,播种后还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防止种子周围土壤中的病原物对幼苗的侵染。4)种衣剂:种子包衣,杀菌剂缓慢释放,有效期长有挥发性的或有熏蒸作用的药剂。注意:有些药剂对人畜有毒,药害,影响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土壤处理的方法有穴施、沟施、浇灌、毒土及注射等将药剂施在土里,以消灭土壤中的病原物,保护幼苗免受病原物的侵染。2、土壤处理应注意的事项:1、喷药量:浓度过高会造成药害和浪费,浓度过低则无效。2、喷药时间和次数:3、植株喷药应根据发病规律和当时情况,或根据短期预测,在没有发病或刚发病后及时喷药保护。喷药次数主要根据药剂残效期的长短和气象条件来确定。一般隔10-15天喷一次,共喷2-3次,雨后补喷。3、药害一般在幼苗期和开花阶段容易产生药害。高温、日照强烈或雾重、高湿容易引起药害。4、药剂混合使用原则遇碱性物质易分解失效的农药,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混合后产生化学反应而引起药害的农药也不能混合使用。混合后产生乳剂破坏现象或产生大量沉淀的农药不能混合使用。是在热源的作用下药剂挥发,或在药剂中加入发烟剂、燃烧剂使其燃烧产生烟雾。用烟雾剂时需要密闭棚室,以增强防治效果。大棚中广泛使用。4、烟雾熏蒸(四)抗药性的产生化学防治综合症(简称3R):使有害生物产生抗药性,引起有害生物再猖獗,并造成农产品内农药残留。是近年来化学防治中的一个普遍现象,急待克服。与环境相容性农药:其有效成分和降解物对环境无害,原药不含对环境有害的杂质,制剂不含对环境有害的辅助成分,对天敌较为安全,对有害生物防效较好又不污染环境的农药1、用最低的用药量和最少的用药次数,来减轻农药对病原物的选择压力;2、不要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剂,要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药剂;3、要了解每类药剂的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的情况,对已产生抗药性的农药,应改用与其有负交互抗性的农药品种;4、内吸性杀菌剂和传统杀菌剂混合使用,是减少抗药性产生的方法之一。(五)病菌抗药性的预防四、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利用抗病品种控制植物病害是最为经济、有效和易行的措施之一。对于许多难以运用农业措施得以控制,而又缺乏有效农药或其它生防制剂的病害,如:土传病害病毒病害以及大面积流行的气传性病害,选育和利用抗病品种可能是唯一有效的防治途径。1、引种2、选种3、杂交育种4、诱变育种5、遗传工程育种(一)植物抗病育种目的:在适宜于发病的条件下用一定的病原物人工接种或在该病害的自然流行区,比较待测品种与已知抗病品种的发病程度来评价待测品种的抗病性。方法:1、抗病性的田间鉴定2、抗病性的室内鉴定(二)植物抗病性鉴定劣势小种上升为优势小种——抗病品种大面积种植后,病原菌群体中适应性强的稀有毒性小种逐步积累,并最终在数量上占有优势,而成为优势小种.新的生理小种出现————病原菌群体由于发生变异而产生新的毒性小种,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三)抗病品种的抗性丧失目前所选育和推广的抗病品种多数表现为单个显性基因控制的垂直抗性,大面积推广后容易在几年内丧失抗病性而成为感病品种1、垂直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2、轮换使用具有不同抗病基因的抗病品种3、利用多抗性品种4、利用水平抗性品种5、利用耐病品种(四)抗病品种的合理利用五、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就是利用其它对植物无害的有益微生物来影响或抑制病原物的生存和活动,从而降低病害的发生率或严重度。优点:不污染环境;不破坏失态平衡;对天敌安全1、抗菌作用2、竞争作用3、重寄生作用4、溶菌作用5、交互保护作用6、捕食作用(一)生物防治的机制1、抗菌作用绿色木霉(Trichodermaviride)对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的拮抗作用:产生胶霉毒素(gliotoxin)和绿胶菌素(viridin)两种抗菌素。井冈霉素是吸水放线菌井冈变种产生的有毒的葡萄糖苷化合物拮抗微生物通过其代谢产物来影响病原物的生存活动,这种代谢产物称为抗菌物质或抗菌素。2、竞争作用氧气、水分、营养和空间各方面发生竞争,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最重要的是空间竞争。定殖能力--生长速度指一种病原物被另一种非病原物寄生,这些寄生物可以是真菌,也可以是细菌或放线菌,甚至病毒。一些寄生性种子植物本身也可以发生病害,这些寄生性种子植物上的病原物也是重寄生物。菟丝子的炭疽病菌——鲁保1号——来防治菟丝子有很好的效果。3、重寄生作用拮抗微生物通过产生酶作用于病原菌引起的溶菌。溶菌现象的发生,可直接导致病原物细胞组织的破坏,但是在植物病害的生物防治方面还很难找到一种单纯是由于溶菌作用的成功事例。4、溶菌作用5、交互保护作用是用预先接种一种微生物的方法,保护植物不受或少受后接种病原物的侵染和危害。同种真菌或细菌的不同菌株之间,同种病毒的不同株系之间,不同种甚至不同类的病毒之间。当植物病毒的两个有亲缘关系的株系感染植物时,植物在感染一个株系后就不再感染另一个株系。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捕食作用主要是指在土壤中的一些原生动物和线虫可以捕食真菌的菌丝和孢子以及细菌等,从而影响土壤中真菌的种群密度。(六)捕食作用另一种为食线虫真菌,通过其菌丝体束缚线虫虫体并使其逐步消解,或真菌寄生在线虫虫体内使虫体瓦解,从而起到防病作用,但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二)生物防治的应用1)种苗细菌化:K84制剂(放射土壤杆菌)用于桃树种子、树苗根系的细菌化处理防治桃树冠瘿病效果好2)土壤处理:用于土传病害,哈茨木霉(立枯丝核菌)3)喷雾:鲁保一号(菟丝子)4)抑菌土的使用:因连作多年积累了大量有益微生物而使病害减轻的土壤,小麦全蚀病主要是利用温度、射线等物理因素,抑制、钝化或杀死病原物,达到控制植物病害的目的。物理防治主要用于处理种子、苗木和土壤等,射线辐射大多用于贮藏水果和蔬菜的处理。六、物理防治温汤浸种:热水浸种,是利用一定热力杀死种子、苗木、接穗上的病原物而不致影响其活力。(一)种苗热力处理微波炉已用于植物检疫中处理旅客携带或邮寄的少量种子与农产品,微波加热使处理材料自身吸收能量而升温。微波加热适于对少量种子、食品等进行快速杀菌处理。土壤蒸汽消毒:温室、苗床中普遍使用,80-95℃蒸汽处理30-60分钟,经过蒸汽处理的土壤,绝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