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法律框架白皮书前言近年来,互联网立法客观环境发生深刻变化,互联网立法活动不断加速。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规范内容不断丰富,重要互联网立法项目陆续制定并出台,互联网领域法律框架逐步构建,互联网法律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目录前言...............................................................2一、互联网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1(一)顶层设计.....................................................1(二)思路创新.....................................................1(三)体系形成.....................................................3二、网络安全保护立法重点推进.........................................5(一)网络安全领域总体立法基本确定.................................5(二)个人信息保护成为信息安全立法重点.............................8(三)网络基础资源管理立法不断完善................................10三、网络信息服务立法日益丰富........................................11(一)网络信息服务领域基础性立法..................................11(二)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领域......................................12(三)互联网出版服务领域..........................................13(四)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领域......................................14(五)互联网文化服务领域..........................................14四、网络社会管理相关立法同步推进....................................15(一)规范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15(二)网络知识产权保护............................................18(三)网络约租车..................................................19(四)互联网金融..................................................22(五)电子商务....................................................23(六)互联网广告..................................................25五、未来互联网立法展望..............................................26(一)互联网立法仍然面临挑战......................................26(二)主动适应互联网发展规律......................................26(三)传统法律适用和互联网专门立法相结合..........................27(四)互联网立法双线推进..........................................29(五)互联网法律体系持续完善......................................29附表:互联网立法情况摘录5...........................................32一、互联网法律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一)顶层设计依法治网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系统阐述了事关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成为依法治网的根本遵循。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大家都应该遵守法律,明确各方权利义务。《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网络行为。在过去的五年里,依法治网成就显著,互联网领域立法活动不断丰富,立法项目不断推出,网络空间日益清朗。依法治网的指导思想基本清晰,互联网领域法律体系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顺应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浪潮,兼顾安全与发展,以政策促发展,以法治保安全。互联网领域法律体系框架初步形成,在明确互联网管理思路的基础上,大致确定主要立法方向和领域,加快推进重点立法项目。互联网领域法律制度基本确立,在传统法律适用互联网的基础上,积极开展互联网领域专门立法,确立适合中国国情的互联网发展和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二)思路创新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互联网立法活动不断调和法律保守性与互联网创新性之间的矛盾。通过深刻认识互联网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不断提升立法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促进形成良好的互联网发展制度环境。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互联网立法思路不断创新,互联网立法重心、路径、层级、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亮点。立法重心上,互联网立法活动顺应互联网技术发展特点,从重事前、轻事后,重管理、轻发展转变为兼顾发展和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思路。立法路径上,实现传统法律体系和互联网专门立法的优势互补。一方面推动传统法律适用互联网,另一方面也积极开展互联网领域专门立法,在科学认识互联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重点领域立法。立法层级上,中央和地方立法活动同步进行,形成多层次的法律体系,既有中央层面立法,也有与互联网相关的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等地方性立法,共同成为我国互联网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立法体系上,由单点立法向体系性立法转变,基本形成了由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多个层级,由行政法、民法、刑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组成,涉及网络、资源、应用、安全、产业等多个层面的,规范较为全面、内容较为完整、结构较为合理的互联网法律框架体系。亮点一:立法主体不断优化。以前立法工作通常是行业主管部门负责起草工作,再通过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履行审议程序。这样带来的问题就是部门利益化驱动明显,部门间协调难度过大,立法周期往往很长,各方僵持不下的局面时有发生。近年来,应对这一矛盾,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国务院法制办等综合立法部门开始牵头开展立法活动,从而更客观、中立地开展立法活动,各方利益得以平衡,立法速度大大加快,及时出台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亮点二:立法内容不断丰富。以往的互联网立法,主要立足于行业管理和部门监管,主要从特定行业出发,解决行业发展适应互联网融合的问题。近年来,在“互联网+”形势的推动下,互联网与行业融合的广度、深度、速度都在逐步深化,互联网本身的一些问题同时也融合到各个行业中去,成为各个行业应对“互联网+”形势的一些共性问题,单独的行业监管部门难以处理这样的共性问题,比如网络安全、数据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平台责任等领域。亮点三:立法层级不断提升。互联网立法着重需要解决共性问题,也就是互联网发展所带来的新问题。共性问题涉及各行各业,覆盖全国,其中一些共性问题还需要规范有关组织和个人的基本权利义务、调整基本法律关系。这些问题难以通过低位阶立法规定,所以近年来互联网立法开始以法律、行政法规等高位阶立法项目为主。(三)体系形成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在“互联网+”新形势的推动下,互联网与各行各业实现融合式发展,互联网立法相应承载更多、更丰富的社会关系,不断产生新的法律需求,立法内容由单一的互联网管理向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等各领域扩展。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映射。广义上说,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安全保护都是网络社会的重要部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网络行为准则。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将三者并列表述,体现了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安全保护对于网络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也反映了当前互联网立法工作的重心在于网络信息服务和网络安全保护两个部分。“网络信息服务、网络安全保护、网络社会管理”三个领域侧重的角度有所不同,虽然互相存在交叉,但是基本能够代表未来互联网立法的主要领域和方向,网络信息服务领域立法规范“软件”,侧重于确保网上提供的信息健康有序;网络安全保护领域立法规范“硬件”,侧重于确保网络设施安全可控;网络社会管理领域立法规范“秩序”,侧重于确立图1互联网立法三大领域在网络安全保护领域,我国网络安全领域立法已有20余年实践。早在1994年就颁布了《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1997年颁布《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对计算机信息系统和网络的安全进行了规定。2000年和2012年,先后出台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对互联网的运行安全和信息安全进行了规定。2016年11月出台了《网络安全法》,意味着网络安全立法通过多年的低层级立法实践和规则创新之后,实现了向高层级、顶层设计的转变。现行的法律体系已经从网络、设施、平台、应用、数据等多维度对网络安全管理进行规制,明确了网络安全管理体制,网络运营主体义务等内容。在网络信息服务领域,我国陆续在信息服务、出版服务、新闻服务等领域颁布实施了《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等规定。随着互联网业务的广泛普及,互联网业务呈现出移动化、社交化、平台化、开放化趋势。网络信息发布主体的自由性、网络信息内容的动态性、网络文化体系的开放性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同时增加了网络信息管理的难度。近年来,我国在网络信息管理方面法律政策也在逐步完善,有关部门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管理规定。在网络社会管理领域,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立法活动,在网络安全保护和网络信息服务两大领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补充整体网络法律体系。网络社会管理领域的传统立法不断修订,以增加调整网络社会关系的制度规范。互联网行业管理立法也在不断修订,明确与信息服务管理之间的边界,完善行业管理手段,在网络基础资源管理、网络运行秩序、无线电管理等领域都开展了相关立法活动。二、网络安全保护立法重点推进(一)网络安全领域总体立法基本确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时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要求构建涵盖11种安全的国家安全体系,其中科技安全、信息安全与网络安全密切相关。为了配合国家安全体系的制度建设,我国先后出台了《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对构建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具有基础性作用,未来还将在《网络安全法》法律框架下,通过完善网络安全领域配套规定形成网络安全法律体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网络安全立法工作,《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完善网络安全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2014年成立了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个领域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重大问题,制定实施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发展战略、宏观规划和重大政策。在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国网络安全相关立法工作取得重大进展。2015年7月出台《国家安全法》,规定维护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加强网络管理,防范、惩治网络违法行为;2015年8月公布《刑法修正案(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