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政权失败的根本原因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李自成政权失败的根本原因出于对农民起义、农民革命的同情,以往国内对李自成大顺军攻入北京一个月后在山海关一战失利便迅速崩溃持非常惋惜的态度。对于李自成失败的原因往往归结为进城后骄傲自满,脱离群众,腐化堕落。而认为李自成起义是犯上作乱的封建卫道士们则大骂李自成军队是贼寇,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天诛地灭。一些无聊文人则对吴三桂和陈圆圆的故事津津乐道,把李自成的失败简单归结为刘宗敏霸占陈圆圆,吴三桂为红颜一怒而投清。近年,网上又有文章说李自成迅速败亡是因为鼠疫等等。其实,如果我们把李自成大顺政权的失败放到明末那个改朝换代的大环境中去看,就会对其失败得出一个更为贴切的认识。一位伟人说的好:我们不但要善于打碎一个旧世界,我们还要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李自成迅速失败的关键就在于:他还没有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做好准备,就匆忙打碎了旧世界。一.明朝的覆灭是历史的必然明朝是我国历史上诸多封建王朝之一,它的历程与其它朝代一样,有兴起、有守成、有衰败,最终摆脱不了覆灭的命运。明朝不可能象某些人希望的那样,千年王八万年龟似的永远活下去,然后自己发展出资本主义来,实行工业革命,由朱皇帝宣布君主立宪,引领世界新潮流。明王朝末期,各种腐朽势力已经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整个国家体制溃烂,靠王朝本身的机制、力量已经不可能正常调解社会各种矛盾。大量土地兼并到统治阶层、地主豪强手中,数量极其巨大的破产农民生活在死亡边缘。整个王朝已经处于一种无序崩溃的边缘。任何一个偶发事件都可能导致总崩溃的爆发。至于导致崩溃的是农民起义还是北方少数民族南下,或两者兼有之则带有历史偶然性。二.三支造反的政治军事集团1.满清政权明朝末年,首先向明政权造反发难的不是农民起义,而是明朝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部落首领努尔哈赤。明万历11年(1583年)5月,努尔哈赤以祖父和父亲遗下的甲胄十三副和部众三十人,“图仑兴兵”,开始了其长达三十多年的统一东北女真各部的战争。明万历44年,1616年正月初一,努尔哈赤和八旗诸贝勒大臣举行仪式,尊努尔哈赤为可汗,建立金政权(为与宋朝时的金国区别,史称“后金”)。1618年他以“七大恨”祭天,起兵伐明。努尔哈赤死后,其子皇太极继位,1635年改族名为满洲(简称满族),次年改国号为“清”。到1644年,经努尔哈赤、皇太极几十年的努力,满清政权已扫清明朝在辽东除宁远之外的所有军事据点,直逼山海关。满清通过军事、安抚、联姻手段收伏漠南蒙古诸部,建立了除满洲八旗之外的蒙古八旗。通过招降纳叛,建立了以操控火器为主的汉军八旗,收降了一批明朝文臣武将。又通过军事进剿,迫使向明朝称臣纳贡的朝鲜政权臣服于清。2.李自成大顺政权、张献忠大西政权明天启年间,1627年3月,陕西白水农民王二率几百人攻入澄城县,揭开了席卷西北中原的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其后,各路农民起义军在西北纷纷揭竿而起。明政权投入大量军力、财力以军事***和政治招抚并用的手段打击分化各路义军,早期的农民起义军有的被招抚(如刘国能),有的被***(如高迎祥),到1638年底,起义陷入低潮。只有李自成率残部在商洛山坚持反明。1639年中期,接受明政权招抚的张献忠、罗汝才重新起兵反明。李自成也率轻骑突入河南,重新打起闯王大旗。又经过数年与明军激烈战斗和起义军内部分分合合、优胜劣汰,各路造反义军最终汇聚在李自成、张献忠两人麾下,其中以李自成的力量最为强大。1643年3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称新顺王。1644年正月,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建国,国号大顺。1644年初,张献忠率军由荆州入四川。同年10月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三.襄阳决策,李自成败亡的根源1641年后,罗汝才、革左五营等几支主要的农民起义军先后归附李自成。李自成军在河南先后与明军主力进行了五大战役和三次围攻开封的作战,歼灭了明政权在北方的绝大部分主力部队,声威大振。势力也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众望所归的推翻明朝的核心力量。1642年底,李自成再次击败明悍将左良玉,占领襄樊。随后便在襄阳着手建立自己的各级政权。1643年夏,李自成在襄阳召集将领们研究下一步的作战行动。会上有三种意见:1.先攻河北,直取北京;2.东取南京,截断粮道,围困明朝政府;3.顾君恩的建议:先取关中,以此为根据地,建立政权,补充兵力,然后进击山西,再取北京。李自成采纳了顾君恩的主张。这就是著名的襄阳决策。这个决策是导致后来李自成迅速败亡的根源。当时,经过中原大战,明朝在北方已没有能够直接威胁李自成的军事力量,根本无力对李自成采取任何军事“进剿”行动。所以,李自成得到了一个千载难逢的自己能够掌握主动的发展壮大时期。李自成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建立新政,巩固政权,整顿军队,积蓄力量,让民众修养生息,得到新政的实惠,同时压缩明朝的生存空间。而当时能够使李自成达到上述目标的地方只有以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在明代,江南是鱼米之乡,明朝政府的粮源、财源之地。而且是明末农民起义风暴没有波及到的地方,没有受到战乱破坏,正是李自成政权修养生息的最好去处。李自成占领南京,还可截断明政府北方各省的粮道,使明朝政府陷入困境。取南京,将残破的北方各省留给明朝政府,又使明朝政府处于与满清作战的第一线,使其内外交困,不能自拔。而李自成则处于进可夺取全国政权,退可割据自保的两全地位。当然,取南京也有不足,那就是不能马上推翻明朝政权,要晚几年当皇帝。而顾君恩提出的、李自成采纳的襄阳决策包含两方面内容:其一,李自成政权将以关中为根据地,在西安建都;其二,在关中补充兵力后,由山西进兵北京,推翻明朝。这个决策有三个致命缺陷:1.当时,河南由于灾荒连年和李自成与官军的数次大战,已经残破不堪,无力供养庞大的军队、政权机构和战争支出。陕西除关中平原外,气候寒冷,土地贫瘠,天灾不断,是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发源地,而且自唐末以后,就再也不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里建都作为根据地根本不适宜。2.这个决策根本就没有考虑花时间和精力去建立巩固的根据地。李自成在1642年10月,于河南郏县击败孙传庭,取得郏城战役胜利后,由于河南残破,养不起军队,便率军南下湖广,年底占领襄樊。在襄樊才驻几个月,便又要移师河南,挺进关中,北进山西,直下北京。这还是没有摆脱流寇的传统,中央政权随着军队到处跑。3.这个决策根本没有考虑满清政权的问题。拿下北京后,李自成大军便处于与满清对峙的第一线了。明朝没有军队能威胁你李自成,满洲八旗可不是吃素的。但襄阳决策根本就没有考虑到与满清军队作战的问题。襄阳决策归根结底是中国农民那种故土难离、衣锦还乡的传统思想的反映,也是封建社会政治人物登基坐龙椅、过皇帝瘾的传统思维的反映。当时,李自成由于已经打垮了明朝北方的大部分精锐部队,所以对以左良玉为首的明朝残余军事力量根本没放在眼里(左良玉多次败在他手下),认为只要打下北京,明朝的其它地区都可以通过传檄而定方法解决。由于李自成军队长期在内地与明朝官军作战,对满清政权及其野心不甚了解,对于八旗军的战斗力也没有切身体验,所以,当时忽略了满洲八旗的威胁,虽然情有可原,但确是一个重大缺憾。从襄阳决策可以看出,李自成不是帝王之才,辅佐他的智囊团队也没有萧何、张良、刘伯温那样的人物。比起李自成,张献忠就更差一个层次了,他最多就是个割据称王的料。四.李自成打下北京,推翻明朝1643年9月,李自成在河南汝州打败明朝兵部尚书孙传庭的军队。10月初,李自成破潼关,击毙孙传庭。10月11日,占领西安。随即,李自成分兵三路,很快就占领了陕西、甘肃、青海的广大地区。1644年春节,李自成在西安正式宣布建国,改西安为西京,国号大顺,年号永昌。紧接着,在1644年2月,李自成率大军渡黄河进入山西。大顺军兵分两路,李自成率军经大同、宣化向北京进发,刘宗敏率军经固关、真定、保定北上。李自成一路势如破竹,只在宁武关遭遇顽强抵抗,但很快被大顺军击败。3月15日,李自成破居庸关,17日,与刘宗敏会师北京城下。3月17日,大顺军开始向北京城发起进攻。至18日夜,攻破内城。19日凌晨,明崇祯皇帝在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统治宣告结束。1644年3月19日中午,李自成率军由德胜门进入北京,入紫禁城。五.满清政权向关内进军李自成攻破北京后,满清统治者立刻感觉到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当时皇太极已死,由其幼子福临继位,其弟多尔衮摄政。多尔衮立即集结军队,迅速向关内进发。满清政权早已看透明朝腐朽没落,必然灭亡,早有入主中原之意。只不过他们原先只想恢复原金国统治区域就行了,并没有打算统一全中国。为了实现入主中原的野心,清统治者做了许多准备工作。松山之战,明蓟辽总督洪承畴战败被俘,绝食以求速死。皇太极为了收降洪承畴做了大量的工作,甚至让他最宠爱的福晋博尔济吉特氏(即孝庄皇太后)前去劝说洪承畴。洪承畴投降后,皇太极对他恩礼有加。许多满洲贵族对此很不理解,皇太极解释说,我们进入中原,就象一个人在黑夜里走路,根本辨不清方向。洪承畴就是一个给我们照路的灯笼。明朝悍将祖大寿,一直与满清为敌,对满清多次降而复叛。松山之战,明军全线战败,祖大寿再次投降,皇太极为了笼络明朝辽东地方实力派,对祖大寿依然十分宽待,祖大寿感恩,再没有复叛。满清还通过他与镇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联系(祖大寿是吴三桂的舅舅)。皇太极还曾亲自致书吴三桂劝其归顺满清。洪承畴与李自成打过仗,了解其情况。满清统治者在洪承畴等人的帮助下,正一步步向其既定目标迈进,而李自成对此却浑然不知。六.李自成政权进京后的作为进入北京后,李自成及其部下??其它地方可以传檄而定。许多人开始忘乎所以。刘宗敏等人已经开始了花天酒地的生活。牛金星则八抬大轿遍访同乡,大宴宾朋,俨然太平宰相模样。按照既定政策,大顺政权对明朝官吏富户,按其等级规定银两数目,勒令其输银助饷。违者施以重刑。李自成在北京还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此事的机构,由刘宗敏负责追赃助饷。前后共得银七千万两。根据一些史学家的研究,李自成当时并不打算在北京建都,而是依然按照襄阳决策在西安建都。李自成攻入北京主要是为了推翻明朝统治,为其称帝扫清道路。另外也是为了筹集更多的银饷,以供西安建都之用(陕西太穷)。所以,李自成集团在北京的所做所为可以用八个字来形容:志得意满、不思进取!由于李自成集团上上下下对形势的错误判断,使他们对满清八旗这个正在向他们日益靠近的威胁浑然不知。当然,也就没有采取任何措施去加以防范。不但没有防范,由于李自成、刘宗敏的荒唐,还帮助满清打开了入关的门户――山海关。七.吴三桂、陈圆圆、山海关在李自成向北京进军时,明崇祯皇帝命令驻守宁远、山海关的总兵官吴三桂率军勤王。吴三桂放弃了宁远,但一直到李自成攻破北京,他也没有率大军离开山海关。吴三桂手中掌握着明朝硕果仅存的一支战斗力较强的军队,约5万人。由于在与明军的长期作战中,死在李自成手下的明朝总督、巡抚、总兵许许多多,被歼灭的明朝军队不计其数,这其中也包括1635年在真宁被歼灭的由总兵曹文诏率领的关宁铁骑,所以,李自成、刘宗敏等人对吴三桂等明朝残余的军事力量并未放在眼里。所以,进京后,李自成并未把解决吴三桂问题放在头等位置。但是,李自成对吴三桂也不是什么工作都没做,他派明朝降将唐通前去劝降,还让在北京的吴三桂父亲吴襄写信劝说,许以高官厚禄,让吴三桂率军归顺。吴三桂很快同意投靠李自成,他把山海关交给换防的唐通,率领自己的部属前往北京朝见新君。但是,3月26日,吴军行至河北玉田,意外的事情发生了。从北京传来消息,吴三桂的爱妾、名妓陈圆圆被刘宗敏霸占,刘宗敏还将他父亲吴襄拘捕追饷。听到这个消息,吴三桂立即停止进京行动。陈圆圆被霸占给了他两个明确信息(当然都与爱情无关):1.李自成等人绝非顺应天命的新君,成不了大事。2.他吴三桂在李自成心目中根本没有地位。崇祯帝已死,大明已亡,当此改朝换代之际,良禽择木而栖、良臣择主而适,吴三桂在李自成、刘宗敏的帮助下,完成了他人生中这一次艰难的选择,这次选择改变了他的命运,也改变了中国历史。吴三桂立即率军回师山海关,击败了换防的唐通军,重新占领了山海关。吴三桂决定投靠满清,派人去向满清求援。八.山海关之战得到吴三桂反叛的消息,4月13日晨,李自成、刘宗敏亲率10万大军向山海关进发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