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轻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是我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轻工业在我省经济增长、繁荣市场、增加出口、扩大就业、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积极引导轻工业进一步调结构抓创新促转型,实现轻工业平稳较快发展,根据《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1-2015年。一、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一)产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省轻工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克服各种困难,抢抓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特别是在面临百年难遇的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认真贯彻“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方针,认真落实《轻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纲要》,经受住了国际金融危机的考验,全面超过“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一是产业规模不断增大,经济效益不断提升。预计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11425.3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88.5亿元,利税921.7亿元,利润594.9亿元,相对于“十五”末年均分别增长22.4%、22.7%、39%、36%。全行业经济总量保持全国—2—第4位、全省工业行业第3位。二是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我省轻工行业中的食品、造纸、塑料制品、家用电器、五金制品、工艺美术等重点行业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产品种类完整,在全国具有相当重要的产业地位。重点行业经济总量已占全省轻工业总量70%左右,其中食品行业占全行业经济总量的31%,支撑地位日趋明显。塑料制品、机制纸及纸板、原盐、肥皂、家用洗衣机、家用吸尘器和自行车等8种轻工产品产量名列全国前4位。预计,2010年我省家用吸尘器370万台,占全国的40%,家用洗衣机1200万台,占全国的15.2%,自行车1050万辆,占全国的13.1%,塑料制品吨,占全国0000%,原盐500万吨,居全国第4位。三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我省轻工业中燃气及太阳能用具、农林用五金工具、玻璃保温容器等一批特色行业高速成长。产业集聚步伐明显加快,形成了宜兴陶瓷、东海水晶、锡山电动自行车、吴江缝纫机、丹阳眼镜、启东电动工具、铜山食品制造、兴化不锈钢制品等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超百亿元产业集群达0000家,规模效应不断增强。在食品、造纸、五金、电池等行业涌现出一批竞争力较强的大企业大集团。预计2010年全省轻工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前50位企业共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00亿元,百亿元企业数达家,比“十五”末增加家。四是改造提升取得成效,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十一五”期间,我省轻工业累计完成技术改造5500亿元,预计,2010年,完成—3—技术改造投资1420亿元,增长16%,主要装备新度系数达%,主要装备达水平。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博士后工作站家,企业工程研究中心家,企业技术中心家,分别比“十五”末提高%。五是品牌建设取得进展,竞争实力不断提高。通过强化企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快产品结构升级换代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全省轻工行业共有世界驰名商标个,中国名牌产品个,中国驰名商标个。出口创汇能力不断提高,预计2010年轻工业出口交货值2211.6亿元,占全省工业行业出口交货值的比重10%以上。雨润、维维、申达、隆力奇、双登、宏宝、金东纸业等企业成为国内行业发展排头兵,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二)存在的问题。随着环境和资源约束越来越突出,我省轻工行业仍然面临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以及结构性矛盾,大而不强、结构不优表现明显。一是生产能力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我省轻工业仍处于产业链中低端环节,以劳动密集型、一般加工制造为主,整体工艺装备水平不高,产品结构老化,产品附加值低。高端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国际竞争力不强,产品同质化竞争不利于行业整体发展。二是企业规模偏小,经济效益不高。当前,我省轻工业集聚化、集约化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生产集中度较低,轻工(烟草)企业有10801家,大部分企业规模偏小。由于劳动力、原辅材料—4—等要素价格上涨,企业运行成本加大,挤压利润空间,企业经济效益不高。2009年,轻工行业的利税、利润增幅均低于全省8大工业行业的总的增幅。三是贴牌产品多,品牌效应低。我省轻工企业品牌经营意识不强,优质产品不多,产品贴牌现象比较普遍,自主品牌的知名度不高,品牌价值偏低。部分轻工企业品牌经营方式不够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出口产品贴牌现象比较普遍,自主品牌知名度和产品附加值不高。四是政策约束大,环境容量小。轻工业作为传统产业,是国家产业政策调控的重点领域,我省轻工业COD排放量约占全省工业排放总量的1/3,工业废水排放量约占全省工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4,是淘汰落后产业的重点领域,面临着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的严峻挑战,轻工业过度外延扩张制约了可持续发展。二、发展环境分析“十二五”期间是我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走新型工业化,实现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重要时期。作为传统产业的轻工业,面临着极其复杂的结构性、深层次的矛盾和困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内外部发展环境。(一)有利条件。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没有改变。当前,国际经济的区域合作及产业转移仍然是发展潮流,国际产业转移、资本重组将会深入发展并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以产业链重构为特征的产业转移由产—5—业间分工向产业内部产业分工作要素分工延伸。我省轻工业结构较为完整,有良好的人才、技术、市场、资源等轻工业发展优势,必然有机会参与国际分工,承接产业转移和实现跨国资产重组。二是我国经济增长态势不变。国内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均国民收入稳步增加,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三是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步伐加快。国际金融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正在催生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技术创新,信息技术在加大在各领域的应用步伐,将进一步推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为我省轻工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创造更好条件。四是产业发展具有良好的支撑基础。我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市场体系比较完善,有较好的物质基础设施、科教优势和比较完备的产业体系,有较好的配套能力,产业发展空间广阔。同时,省委、省政府将传统产业提档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上升到战略高度,将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必将为我省轻工业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二)不利因素。一是国际市场复苏仍待时日。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将持续,全球市场有待回暖,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增长停滞不前,新兴市场经济体带动效应放缓,对我省轻工产业出口形成一定冲击。全球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更趋明显,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都将对我省轻工业的发展带来较大影响。二是国内政策约束压力加大。为应对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6—国家对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工业领域发展绿色经济、降低资源消耗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任务艰巨,“十二五”期间,我省轻工业将面临更加严格的产业政策。三是结构性矛盾将制约产业发展。我省轻工业“小、散、乱”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大部分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自主创新能力薄弱,整体装备工艺水平不高,产品附加值低。产业发展与资源短缺、生态环境的矛盾突出,仍然影响着我省轻工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十二五”时期仍是我省轻工业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解决轻工业大而不强、实现转型升级迈出实质性步伐的关键时期。我省轻工业必须顺应新的发展趋势,正视困难,接受挑战,抢抓机遇,必须紧密依托国家扩大内需战略,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产业优化升级,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三、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突出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升级计划,强化技术创新,延伸产业链,打造集聚区,加强技术改造,提高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加快产品升级换代,增强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品牌创建能力,着力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现代产业体系。—7—(二)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江苏轻工业要坚持一个取向:以调高调优调强为基本取向,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突出两个重点: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实施一个计划:传统产业升级计划;抓好四个环节:延伸产业链,打造集聚区,培育大企业,开发新产品;实现四个转变:一般加工向高端制造、产品竞争向品牌竞争、粗放增长向集约发展、江苏制造向江苏创造的转变。到“十二五”末,江苏轻工业应实现“五个明显提升”的总体战略目标,即: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发展后劲明显提升、品牌效应明显提升、集聚水平明显提升、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具体目标如下:1、产业水平。全行业实现销售收入达18500亿元,年均增幅为12%左右,产业规模和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前三位。2、创新能力。企业投资改造年均增长15%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和新产品销售率达36%。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2.2%。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突破家,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3、品牌建设。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争创55个中国驰名商标,江苏省著名商标个,江苏省名牌产品个。4、企业发展。培育15个销售收入过百亿的企业。5、节能减排。全面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任务,污染物排放量降低12%左右,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水平进一步提高。(三)重点任务—8—1、紧抓重点行业发展,加快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进程,以安全、环保、专业化为方向,重点发展深加工、精加工和“名、优、特、新”产品,做强做大做精食品、造纸、塑料、家电、五金、皮革等产业关联度高的优势行业。食品行业。围绕提高食品安全生产能力,积极调整食品营养结构、功能结构,大力发展营养保健食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加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设,加强粮、油、肉、奶等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名优烟酒提升品质改造项目;全省盐业食盐流通网络建设、储备库建设以及采输卤、矿卤日晒制盐项目;加快开发功能性食品,速冻、微波、保鲜、调味、中西式快餐等方便休闲食品,以及具有浓厚地方文化底蕴的特色传统食品。造纸行业。积极推进草(苇)木混合浆纸,科学合理利用非木材纤维。大力培育大型废纸经营企业,提升废纸回收率和自给水平。积极鼓励内资企业改组改造、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实现企业规模化、现代化。继续加大利用外资的开放力度,支持外资企业新建、扩建大型、特大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制浆造纸企业。大力发展特种纸及低定量纸种,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塑料行业。运用改性、合金化、再生利用等技术,开发生产工程塑料、多功能塑料、工业配套塑料件和可降解环保型塑料、复合包装材料等塑料及包装产品提升改造。加强新型塑料产品在电器、汽车、军工、农业、医学、环保和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家电行业。采用变频、混和动力技术和新工艺、新材料,实—9—施新型、节能降耗、数字化、智能式家用电器升级换代改造项目,加快发展市场成长性好的高技术、智能化家电产品,以及小批量、高性能、功能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小家电产品。大力培育自主品牌,加强品牌建设。自行车行业。加强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碳素纤维等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不断推出新型高档、高附加值自行车品种,提升产品档次,向轻量化、功能化方向发展。大力发展动力用锂离子电池、动力用环保型密封蓄电池,推进清洁能源的应用。照明行业。积极开展大功率、高亮度LED数码光源生产线提升改造以及全自动高效节能灯高速成套设备生产项目,开发高亮度、低能耗、长寿命以及节能、环保的照明灯具,积极开发适应市场的需求的特种灯具。皮革行业。加强超声波技术、电子技术、微波和高压技术、纳米技术等高新技术在皮革领域的应用,注重清洁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研究开发绿色化学品和无污染工艺,注重工艺内的再利用与循环,大力发展生态皮革,大力开发特殊效应革和特种皮革。研究生产适应不同市场、不同需求的皮革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技术含量,促进产品的多样化和绿色化。加强品牌建设,强化自主创新,紧跟消费潮流,开发个性独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