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语言的发展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幼儿语言的发展和教育第一节儿童语言发生的准备第二节儿童语言的发生第三节婴儿期语言的发展第四节幼儿期语言的发展第一章儿童语言的发生和发展第一节选择研究课题选题使研究的目的具体化,使研究活动指向特定的对象和内容范畴,具有指向性、概括性和限定性等特点。教育科研课题的选择对于整个研究过程和组织管理教育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选择研究课题的意义儿童语言发展又称语言获得、语言习得,指的是儿童对母语口头语言中说话和听话能力的获得。语言发展是从儿童在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真正能被理解的词开始。以词为界划分为语言准备期和语言发生期和语言发展期。4第一节儿童语言发生准备期——前言语阶段(0-1岁)51.反射性发声阶段(0-3个月)哭也是新生儿最初的发声。哭是新生儿的一种生理需要,即对环境所作出的反应。出生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的哭声还没有分化,虽然引起哭的刺激有多种,但所引起的哭声基本上没有区别。6出生1个月以后的婴儿,哭声逐渐带有条件反射的性质,出现了分化的哭声。不同刺激引起的哭声也明显不同。2个月大的婴儿在舒服的时候,能发出ai、a、e、ei、ou、nei、ai-i等音。72.呀呀语阶段(4-8个月)呀呀语阶段(连续音节阶段),5个月进入,9个月达到高峰。从呀呀语开始,儿童的发音需要经过两个相反相成的过程:一是逐步增加符合母语的声音;一是逐步淘汰环境中用不着声音。81岁左右开始产生第一个能被理解的词,呀呀语出现率开始下降。呀呀语的作用主要是学会调节和控制发音器官的活动。93.模仿发音-说话阶段(9-12个月)在该阶段婴儿所发出的连续音节不只是同一音节的重复,明显增加了不同音节。音调开始多样化,四声也出现了。此时婴儿能说出一些为发音做准备的没有意义的话。快到1岁时,婴儿能模仿成人说出一些有意义的音,例如,mao-mao(帽帽),deng-deng(灯灯)。这就标志着婴儿学说话的萌芽。10二、语言理解的准备——交流发展111.语音知觉婴儿对言语刺激敏感,1个月的婴儿具有语音范畴知觉,具有在两个范畴之间的辨别力,而不是在一个范畴之内的辨别力。只有忽略大量的语音范畴内的变异才能使语言的理解成为可能。122.语词理解8、9个月,已能听懂成人的一些话,并作出相应的反应。以动作来回答的反映最初并非是对语词本身确切的反应,而包括语词在内的整个情境的反应。不能把词从复合情境中分离。11月左右开始逐渐分离,才真正理解词的含义。此时儿童能理解,但不能说,称被动性语言。只有出现主动性语言(1岁左右)才标志符号交际的开始。13第二节语言发展期141岁左右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标志儿童进入了语言发展期。婴儿期言语形成的基本规律是先听懂,后会说。15一、语音的发展获得语音的不同观点:音位、掌握区别性特征、学习词语音发展到一定时候,儿童获得把听觉模式转换成自己发音的方法,一般称语音规则(语音过程)。儿童运用这些规则把复杂的单词简化到自己可以发出的水平,由此产生许多发音的错误。16儿童语音的发展就是这些简化过程的逐渐减少,直至说出的单词与原型相符。规则有两类:改变(替代、同化、删除),选择(避免发某个音和倾向发某个音)17二、语义的发展181.普通名词婴儿最初的单词通常是他们熟悉的食物的名称。大致出生10至13个月,产生最早的单词。18个月起词汇量骤然增长,即“命名骤增”。6岁词汇量大约10,000个。19词的扩张和缩小在2-6岁儿童中普遍词的扩张:在儿童早期理解词的意义时,儿童不仅称狗为狗,而且会把牛、马、羊、猪等能走的四足动物都称为“狗”。再如,有的儿童看月亮是圆的,会把窗户上或墙上的圆形图案、圆的饼等圆东西也都叫月亮。词的缩小:但此时的儿童也会出现相反的情况,如“桌子”一词单指自己家里的方桌,“爸爸”则仅指自己的爸爸;再如,把“狗”和“猫”称为“动物”而不承认蝴蝶也属于“动物”等现象。20对产生扩张原因的解释:克拉克提出了语义特征假设,认为儿童最初学习词时不是一下子掌握所有特征,儿童并不知道成人关于这个词的全部含义,而是把词义和某些特征等同起来,就出现了词的使用范围扩张。斯劳宾则认为,主要是由于当时在儿童的主动词汇中尚无“马”和“羊”等词,而这些动物都有类似于狗的地方,因而临时借用已知的词来称呼。21使用范围缩小原因的解释产生使用范围缩小现象的原因是儿童对某类事物的基本属性尚未达到适当的抽象概括水平。22说出的词和理解的词外延扩大说明了语言发展的另一个特点,即语言产生(儿童使用的词)和语言理解(儿童理解的词)之间的区别。儿童说出的词的外延扩大现象比他们理解中所出现的外延扩大现象要多得多。在各个年龄,语言理解都先于语言产生。如果我们只注意他们说出了什么,而不关心他们理解了什么,就会低估他们的语言能力。232.形容词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1)从物体特征的描述到事件情境的描述。儿童最早使用的是描述物体特征的形容词。其中颜色词出现较早,但各种颜色词不同时出现,其顺序:红;黑、白、绿、黄;蓝;紫、灰;棕。24其次使用的是描述味觉、温度觉和机体觉的形容词。接着使用的是描述动作和人体外形的词。最迟使用的是描述情感及个性品质的词和描述事件情境的词25儿童使用形容词发展过程的特点:(2)从单一特征到复杂特征。(3)从方言到普通话口语到书面语言。(4)从形容词简单形式到复杂形式。263.时间词对于时间阶段的词,3至6岁儿童首先理解今天、昨天、明天,然后向更小的阶段如上午、下午、晚上、上午几时,以及更大的阶段如今年、去年、明年逐步发展,到6岁已全部掌握。27对于时间次序的词,儿童先理解“现在”,然后理解“已经”,最后为“就要”。一般情况下,单一的时间“先”、“后”比合成时间词“以前”“以后”先掌握。284.空间方位词儿童掌握空间方位词的水平随年龄增长而提高,提高最快的是在3岁到4岁之间。其获得空间方位词的大致顺序为里、上、下、后、前、外、中、旁、左、右。295.指示代词我国研究发现,幼儿对“这”、“这边”、“那”、“那边”的理解没有先后差异,而语言情景的不同及儿童的自我中心对指示代词的理解具有明显的影响。306.人称代词我国朱曼殊等的研究表明:幼儿不论其作为其他三人交谈的旁观者或者自身实际参加三人交谈,充当受话者和第三者的角色,都对“我”理解最好,“你”次之,“他”最差。317.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分物量词(事物单位)和动量词(动作单位)。物量词的使用必须遵从“数词+量词+名词”的公式。3、4岁仅能使用少量高频量词“只”、“个”并表现出对它们的过度概括。325岁左右开始注意到量词和名词的搭配,但还没有掌握正确的搭配方法。他们常使用的策略:一种是根据名词所指事物的动作或功能,以动词作为量词来使用,如将“一辆自行车”说成“一骑自行车”,“一朵云”说成“一飘云”。另一种策略是根据名词所指事物的状态,用形容词作为量词,如将“一桶水”说成“一满水”。“一列火车”说成“一条火车”。33三、句子的发展341.句子的产生(1)不完整句:单词句:儿童用一个单词来表达一个比该词意义更为丰富的意思。特点是:和动作紧密结合;意义不明确,语音不清晰;词性不确定。35电报句(1.5-2岁):婴儿说出的句子还不完善,象发电报一样,因此又称电报句阶段。出现由双词或三词组合在一起的语句。妈妈鞋,娃娃排排36(2)完整句句法发展的过程是从无修饰的简单句到有修饰的简单句再到复杂句。37简单句是指句法结构完整的单句。复杂句是指由几个结构相互连结或相互包含所组成的单句。38(3)复合句(2-3岁)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思关联比较密切的单句合起来构成的句子。有联合复句和主从复句。联合复句中出现最多的是并列复句,其次是连贯复句和补充复句。主从复句出现最多的是因果复句。幼儿复句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结构松散,缺少连词。39复合句阶段是说话的关键期。如果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则会使婴儿的言语能力快速发展。40儿童话语发展的特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3)句子结构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412.句子的理解句子的理解先于句子的产生。(1)儿童对复杂句子的理解4、5岁儿童对被动语态句(小红被小明推)和双重否定句(小朋友没有一个不来)还不能很好理解。42(2)理解策略事件可能性策略指儿童只根据词的意义和事件的可能性,而不顾句子的句法结构来确定各个词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和相互关系,如动作对象、动作者等。如儿童将“用小羊打鞭子”理解为“用鞭子打小羊”。43词序策略指儿童完全根据句子中词的顺序来理解句子。如儿童常常将“女孩被男孩推倒”理解为“女孩推倒男孩”。44非语言策略是儿童理解句子的一种策略,指儿童在理解句中某些词时,常根据参照物的特点和自己对事物的预期来理解词义的策略。45四、语用技能的发展语用技能是指交谈双方根据语言意图和语言环境有效地使用语言工具的一系列技能,包括说者和听者两方面的技能1.说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2.听话的语用技能的发展46第三节语言获得理论47目前有几种关于婴儿言语发生、发展内在机制的理论假说。这几种理论的争论焦点主要在于:对于人类个体来说,言语是先天就有的,还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动学习的,还是主动创造的?认知与言语之间的关系等等。48一、环境论491.模仿说阿尔波特认为,婴儿言语是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成人言语的简单翻版。班杜拉认为,婴儿主要是通过对各种社会言语模式的观察学习,即模仿而获得的,其中大部分是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进行的。怀特赫斯特提出了“选择性模仿”的新概念,认为婴儿对成人言语的模仿是有创造和选择的。502.强化说巴甫洛夫和斯金纳都认为,言语的获得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而强化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斯金纳还特别强调“及时强化”在婴儿言语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他认为,在婴儿言语之后,马上就给予强化,将有利于帮助婴儿形成言语行为。51模仿能解释语言发展吗?一些行为主义者用模仿解释儿童如何很快地获得复杂的表达方式,诸如完整的短语和句子。模仿能够结合强化,共同促进语言的发展.强化和模仿可以促进早期语言发展,但它们只是支持了语言的发展,而不能解释语言的发展。52二、先天决定论53先天语言能力说(言语转换生成说)乔姆斯基认为:(1)语言是利用规则去理解和创造的,而不是通过模仿和强化得来的;54(2)语法是生成的,婴儿先天就具有一种普遍语法,言语获得过程就是由普遍语法向个别语法转化的过程,这一转化是由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实现的;(3)每一个句子都有其深层和表层结构,句子的深层结构(语义)通过转换规则而变为表层结构(语音),从而被感知和传达。55从生物学意义上,儿童是否早已准备获得语言?有证据支持这一点。婴儿对人的语言很敏感,喜欢听人的说话声;儿童以基本相似的顺序经过语言发展的主要阶段。语言发展的这种规律性与乔姆斯基的生物决定论一致。56对乔姆斯基学说的批评者认为,他只是部分地解释了语言的发展。儿童并没有像自然主义者所说的那样,很快就获得了语言。他们掌握许多句子结构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稳定而渐进的。57自然成熟说勒纳伯格以生物学和神经生理学为理论基础提出。生物的遗传素质是人类获得语言的决定因素。语言以大脑的基本认识功能为基础。语言既是大脑功能成熟的产物,语言的获得必然有关键期。2——11、12岁。58三、环境与主体相互作用论59近年来,又出现了不少关于语言发展的新观点。这些观点强调,天生能力和环境影响交互作用,由此促成了儿童非凡的语言发展成就。60以皮亚杰为代表的认知相互作用理论,主张从认知结构的发展来说明语言发展,认为儿童的语言能力仅仅是大脑一般认知能力的一个方面,而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发展是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61社会交互作用理论强调语言学习的社会环境,具有良好语言学习天赋的主动的儿童观察和参与社会交流,从这些经验中,儿童逐渐发现了语言的功能和

1 / 6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