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功能翻译理论李丹丹目CONTENTS录引言文本类型翻译行为论引言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德国学界开始远离翻译转向的纯语言学模式,转向从功能和交际的角度对翻译进行研究。与此同时,语言学界对理解、生成文本的复杂因素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步。KatharinaReiss早期关于文本类型的理论和之后MarySnell-Hornby的“综合法”5.1文本类型20世纪70年代,KatharinaReiss以对等概念为基础,提出了她的理论。她的理论关注的不是单词或者句子层面,而是文本层面,讨论在这一层面如何达成交际,实现对等。德国心理学家、语言学家KarlBühler对语言功能的三分法: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感染功能。5.1文本类型起初,Reiss的功能理论旨在将翻译评估系统化,并借用了KarlBühler的三分法,将语言的三种功能与相应的语言特点、文本类型、交际情景联系起来。具体联系见表格1。文本类型信息型表情型感染型语言功能变现事物与事实表达情感与态度感染文本接受者语言特点逻辑的美学的对话的文本焦点侧重内容侧重形式侧重感染作用译文目的传递原文指称的内容表现原文的美学形式引起预期回应翻译方法简朴的语言,按要求做到简洁明了仿效,忠实原作编译,等效5.1文本类型Reiss将每种文本类型的特点归纳如下:Informativetext:‘Plaincommunicationoffacts’Expressivetext:‘Creativecomposition‘Operativetext:‘Inducingbehaviouralresponses’Audiomedialtext:例如电影、视听广告等,以图像、音乐等对上述三种功能进行补充。5.1文本类型文本类型的分类依据是各文本的主要功能。而每一种文本类型又可以涵盖一系列的体裁,Reiss称之为Textsorte文本类型。文本种类的例子如下图2。5.1文本类型尽管很多文本都是混合型的,Reiss强调,“评判译文最重要的因素是,它是否传达了原文的主要功能”。她还建议“根据文本类型来选择翻译方法”。Informativetext:译文应简洁明了,没有冗余,必要时使用明晰法①Expressivetext:译文应反应出原文的艺术形式和审美特点,翻译方法应是仿效法,忠于原作Operativetext:译文应能在译文读者中产生预期反应,宜采用“编译”方法以实现等效④Audio-medialtexts:应采用“补充”法,通过图像、音乐,对文字进行补充5.1文本类型Reiss还列举了一系列语言和非语言方面的操作准则,用于评估译文的充分性。如下:(1)intralinguisticcriteria:语义对等;词汇对等;语法和文体特征(2)extralinguisticcriteria:情境;主题;时间;地点;译文读者;原文作者;“情感暗示”尽管上述因素相互关联,但是各个因素的重要性因文本类型和体裁不同而不一样。5.1.1对文本类型模式的探讨(1)Reiss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她使翻译理论研究视野超越了较低的语言层面,即单纯的纸上的字词,甚至超越了字词所产生的效果,拓展到了翻译的交际功能。(2)过去数年里,出现了不少针对文本类型模式的批评。其中一种批评是,为什么语言功能仅有三种?Nord觉得,根据RomanJakobson’stypology有必要增加第四种,‘phatic’function(寒暄功能),以涵盖那些用于建立或维持交际中人际联系的语言。5.1.1对文本类型模式的探讨(3)对于如何将Reiss所建议的翻译方法应用于具体的某一个文本,学界仍在争论。(movedfromtheconsiderationoflinguisticmetaphortoconceptualmetaphors)(4)另一个争论点是,Reiss所建议的翻译方法是否可逆。(5)到底能否基于语言的基本功能去划分文本类型和体裁。原文中可能几种功能并存,一篇原文可能用作多种目的,无法根据Reiss的文本类型简单地对号入座。总之,翻译方法的使用不仅仅只取决于文本类型,译者自身的角色与目的、社会文化方面的约束等,都会影响翻译策略的选择。5.1.2MarySnell-Hornby's综合法MarySnell-Hornby's在她的TranslationStudies:AnIntegratedApproach书中,以文本类型为基础,回顾了一系列的语言学和文学概念,并试图将它们包含在一个全局性的翻译研究‘integrated’approach内。Snell-Hornby具有较强的德国功能学派的理论背景,并借用了‘prototypes’这一概念用于划分文本类型。她基于文本类型,将文化历史、文学研究、社会文化和区域研究,以及相关的专业领域,如法律、经济、医学和科技翻译,进行了整合。5.1.2MarySnell-Hornby's综合法图3展示了她的理念5.1.2MarySnell-Hornby's综合法这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以将不同领域的翻译整合在一起,并拉近Schleiermacher在1813年所述的商业文本翻译与艺术作品翻译的距离。不过人们仍然会问,将所有的体裁和文本类型放在一个包罗万象且巨细兼备的分析框架中是否可行。这个框架显然仍有一些不够协调的地方。尽管Snell-Hornby的分类法仍存争论,但其打破不同语言类型间的严格界限的尝试仍然是值得肯定的。翻译研究不能只关注文学领域,这在过去50年已经改观很多了。5.2翻译行为论Holz-Mänttäri提出的thetranslatorialactionmodel吸收了交际理论和行为理论的相关概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个模式和一些翻译原则,用于多种多样的专业翻译情景。翻译行为论将翻译视为一种目的驱动,以结果为导向的人际互动,并将翻译过程视为包含跨文化转换在内的各类message-transmittercompounds(信息传递综合体)‘Itisnotabouttranslatingwords,sentencesortextsbutisineverycaseaboutguidingtheintendedco-operationoverculturalbarriersenablingfunctionallyorientedcommunication.’(Holz-Mänttäri1984:7–8;translated)5.2翻译行为论语际翻译被描述为“始于原文的翻译行为”,且包含一系列参与者的交际行为,具体参与者有:theinitiator:需要翻译服务的公司或个人thecommissioner:负责联系译者的个人或机构theSTproducer:撰写原文的人theTTproducer:译员、翻译机构或翻译部门theTTuser:使用译文的人theTTreceiver:译文的最终接受者5.2翻译行为论各参与者在整个翻译行为过程中都有着各自不同的目标。翻译行为论关注的焦点在于为译文接受者生产出符合相应交际功能的译文。即译文的形式和体裁应符合在目标语文化的规范,而不是照搬原文模式。就“译员文本处理”而言,分析原文仅为了解其结构和功能。按照传统“内容”和“形式”之分,具体分析如下:(1)Content:(a)factualinformationand(b)overallcommunicativestrategy(2)Form:(a)terminologyand(b)cohesiveelements.5.2.1对翻译行为模式的探讨Holz-Mänttäri提出的理论,其价值在于将翻译放在社会文化环境中考察,包含了译员与发起人之间的互动。Holz-Mänttäri之后还阐述了译员的职业特点以及他们在做决策时所面临的种种限制。她的观点受到了学界的欢迎,有些评价甚高。不过,该理论也备受批评。其使用的术语过于复杂,无助于为译员解释现实的翻译问题该理论模式目的之一是为跨文化交际提供指导准则,不过,它没能深入探讨文化差异,也没有使用在探讨文化主导和社会学模式时所提出的那些术语。The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