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一)唯物论(物质、意识、规律)1、世界物质性原理5、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6、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4、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3、运动和静止辩证关系原理7、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关系2、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原理考点概览备考策略(一)实践1.实践的概念2.实践的特点(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三)真理1.真理的客观性2.真理的具体性3.真理的条件性4.真理和谬误(四)认识过程1.认识的反复性2.认识的无限性1、高考非选择题考查主要集中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等考点上,其他则主要以选择题形式考查2.结合人类认识自然界、探索太空的具体案例,考查实践的特点、真理的特性等。高频考点高频考点高频考点阅读课本P42—P43讨论分析1、什么是实践活动?如何判断?2、实践活动可以有那些形式?3、实践活动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为什么?1、蜜蜂筑巢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春日赏花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1、实践的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实践的主体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人类社会是直接现实性活动非纯主观思维活动1、蜜蜂筑巢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3、春日赏花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6、航天专家研制“天宫一号”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并说明理由。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最基本的)1、实践的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2、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践活动(最基本的)具体形式无限多样,比如教育活动、种地、盖楼等。第二: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第一发射窗口发射成功,标志着人类再次重返月球的开始。发射“嫦娥三号”与燕子筑巢有何本质不同?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三:1、“嫦娥三号”的成功发射是全体科研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这说明事件具有什么特点?2、中国的探月工程三步“绕、落、回”,现在还只走到第二步,没有完成第三步,这说明实践具有什么特点?第一:1、12月2日凌晨1时30分科学家研制发射“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这一实践活动由哪些要素构成?2、这些要素的共同特点是什么?①客观物质性②能动性③社会历史性(主体、对象、手段)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点拨】在涉及区分实践的三个基本特征时,材料中强调“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一般体现的是实践具有能动性;材料中强调历史过程,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历史性;材料中强调“合作”等,一般体现的是实践的社会性。结合课本P42—P43讨论分析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基本形式:3、实践的特点: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最基本的)变革社会的实践;科学实验活动。客观物质性(本质特征)能动性社会历史性考点一实践及其特点有人学习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后,认为愚公真愚,为什么移山不用炸药炸,而用车运呢?这种观点错在否认()A.实践的历史性B.实践的能动性C.实践的客观性D.实践的主观性A1、“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是否说明认识来源于书本?2、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想一想是什么力量推动了认识的发展?3、如何判断认识是否正确?4、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说明什么?阅读课本P44—P45讨论分析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1)实践是认识的_____。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______。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_________。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_____目的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途径认识产生于实践需要、认识工具的完备、认识能力的提高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检验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善于实践。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吃一堑,长一智学然后知不足书到用时方恨少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真理无价宝,实践里面找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精通的目的全在于应用学以致用造烛为求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下列句子是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阻碍人的实践活动。2、方法论:(1)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实践,善于实践。考点二、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决定)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2)又要重视真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014·郑州四中调研]把电视屏幕“穿”在身上或做成窗帘,这样的理想已经实现。华南理工大学与广州一公司联合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块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传统的硬屏变成了可折叠和弯曲的柔屏。这一成果佐证了:•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摒弃传统才能实现创新•④创新改变人的思维方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A[2014·洛阳统考]WiFi依赖无线电波传输,设备稀有、昂贵、辐射强、效率不高,且存在网络信息安全隐患。德国物理学家哈拉尔德·哈斯提出了一种叫“LiFi”的新型网络信号传输方式,利用丰富、廉价的光线来无线传输数字信息,获得了更快更安全的传输效果。这表明()①认识产生于人们实践的需要②人们观念的存在通过实践可以变为现实的存在③真理都有其适用范围和条件④人类实践活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B•A.②③B.①②•C.①④D.③④知识梳理深度思考考点二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小牛学耕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应如何评价两人的观点?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知识应如何评价两人的观点?漫画中两人的观点都不全面。“不让下田,怎会耕田”的观点主要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来源于实践。说明我们要尊重实践、勤于实践,从实践中求真知,从实践中长才干。牛学会耕田的根本途径是实践,如果离开了实践活动,它是永远不会耕田的。“不会耕田,怎能下田”的观点主要强调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对耕田的正确认识能够对耕田的实践起到指导作用。意识和认识的区别和联系。区别: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属于唯物论。与物质概念对应,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属于认识论。与实践对立。有正确、错误之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分联系: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知识梳理提炼关键词,抓住“标志性”词语(1)针对、按照、立足、基于、根据┄(问题、现状、特点、影响、形势),提出、出台、制定、颁布┄(理论、思想、政策、规划、方针、措施、经验)等从唯物论角度看,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从认识论角度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额来源和动力从辩证法角度看,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唯物史观角度按,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1、实践及其特征2、认识论三大原理及方法论要求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