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丰民族中学曾传康设计上海南浦大桥澳门大桥香港青马大桥虎门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作者简介吴冠中,1919年出生,,是当代著名的画家,最早画的作品多以江南水乡为题材,他擅长表现江南水乡景色,注重以和谐、清新的色调,创造宁静、淡美的境界,善于将诗情画意通过点、线、面的交织而表现出来。在中国乃至世界画坛都具有极大的影响,他也是出色的美术教育家、散文家。导入新课马致远的“小桥流水人家”让人联想到家的温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使人产生无限的惆怅……在诗人的眼中“桥”是人性化的,是情感的载体。而在画家的眼中,桥则别有一番韵味。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当代画家吴冠中去感受“桥之美”。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1、在作者(画家)的眼中桥美在何处?并不着眼于桥自身的结构美,而是缘于桥在不同环境中的多种多样的形式作用;绘画的形式美就是要注意块、线、面的搭配。画面的构成要有块、线、面的搭配,桥在画面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听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2、为了说明桥之美作者主要举了哪些例子?乌镇苇丛中的石桥;江南乡间细柳下的石桥;水天间的长桥——颐和园的仿卢沟桥、苏州的宝带桥;形式独特的广西、云南、贵州山区的风雨桥;以及《清明上河图》中的桥、人造索桥、南京长江大桥、钱塘江大桥。研读与赏析◎(过渡)通过阅读文章,我们不难看出作为画家,作者看桥淡化其结构、种类、功用,更重其美学价值。那么你能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文中你最欣赏的一幅画面吗?◎重点研读第④小节。四人小组讨论:1、说说四幅图中你最喜欢哪一幅,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画面并说说为什么喜欢?乌镇古桥研读与赏析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写石桥与密密的苇丛相配合给人带来的特别感受。厚厚实实平面铺开的苇丛使空间显得狭窄拥挤,令人产生憋闷感;间或出现的石桥轮廓简单鲜明,能使空间陡然显得疏朗开阔,令人觉得神清气爽。江南乡村石桥江南乡村石桥研读与赏析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写石桥与细柳合作创造的动人景致。细弱的柳枝拂着桥身厚重坚硬的石块,这里有形体上的强与弱、轻与重之分,有动静之分,有颜色上的对比,还有变(柳枝年年发新芽)与不变(桥能历久不变)之别,这种种不同,归结起来,其实是阳刚与阴柔这两种美的类型的不同。差距之大而仍能和谐统一,可能就在于桥有着经过精心设计的轮廓吧。“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苏州宝带桥颐和园十七孔桥研读与赏析③湖水苍茫,水天一色,在一片单纯明亮的背景前突然出现了一座长桥,卧龙一般,它有生命,而且往往有几百上千年的年龄。写长桥之美。长桥一般建在比较宽阔的水面上,打破了背景的单调感。同时,桥是人们劳动的成果,出现在苍茫水面上的长桥,是人类创造力的体现,他似乎也具有生命力。风雨桥风雨桥广西程阳风雨桥研读与赏析④广西、云南、贵州等省山区往往碰到风雨桥,桥面上盖成遮雨的廊和亭,那是古代山水画中点缀人物的理想位置。因桥下多半是急流,人们到此总要驻足欣赏飞瀑流泉,画家和摄影师们必然要在此展开一番搏斗。写形式比较独特的桥——风雨桥。桥面上盖有廊和亭的桥,给人安闲、自在的感觉,这种感觉恰好与险峻的山峰、桥下的急流给人的感觉形成对照。研读与赏析2、以上四个例子中,桥或为主体,或为陪衬,或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但都与周围景物成为和谐的一体,共同构成入画的景致。那么,我们应从哪些角度欣赏一幅艺术作品?◎从色彩的搭配、画面构成(块、线、面)、景物的选择(强弱、明暗、动静等)是否对立统一……角度来判断。◎画面的构成是否有块、线、面的搭配;画中的形象是否都能和周围的景物既形成对照又不失和谐。【板书设计】桥之美(吴冠中)乌镇石桥——舒畅———开阔疏朗江南石桥——销魂———刚柔相济长桥卧龙——满足———灵动和谐风雨桥——欣赏———安详自在桥感受美美句赏析(过渡)吴冠中以他画家的真知灼见,不但告知了我们如何用“美学”的眼光来重新审视事物,而且他还用蕴涵丰富的语言引起我们强烈的感情上的共鸣。现在请同学们找出意蕴丰富的语句,并体味句子的情昧。先四人小组讨论,再让小组派代表发言。美句赏析①茅盾故乡乌镇的小河两岸都是密密的芦苇,真是密不透风,每当其间显现一座石桥时,仿佛发闷的苇丛做了一次深呼吸,透了一口舒畅的气。其实,苇丛不会“发闷”,也不会做“深呼吸”,这只是人的感受投射到它身上而已。这表现了作者与周遭环境已融为一体。②早春天气,江南乡间石桥头细柳飘丝,那纤细的游丝拂着桥身坚硬的石块,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杨柳拂桥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作者将时间限定为杨柳刚刚返绿发芽的早春天气,将桥限定为石桥,两种景物之间的反差与对比,形成特殊的美感。“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宋人柳永的名句,这里说“即使碰不见晓风残月,也令画家销魂”,是强调细柳与石桥构成的美景本身已够动人,不再需要别的东西来烘托了。美句赏析③无论是木桥还是石桥,其身段的纵横与桥下的水波协同谱成形与色的乐曲。这句话的意思是,桥横跨在水面上,与桥下的流水在平面上形成交错;同时,桥的颜色与流水的颜色也相互映衬。桥与流水如一支乐曲一样是一个整体。④田野无声,画家们爱于无声处静听桥之歌唱,他们寻桥,仿佛孩子们寻找热闹。桥的美就是对桥的存在的一种大声宣告,桥的美也像乐曲一样有着和谐的韵律,这吸引着画家总是追寻着桥的身影。◎介绍石拱桥的结构特点。用科学、平实、简明的语言向读者解说,很少用修辞手法,是较为规范的说明文◎从美学角度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举例时多用描写和修辞手法,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是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比较阅读(过渡)我们从《桥之美》中,体会到了桥的美感,同是写桥的文章,本文和《中国石拱桥》在内容和写法上有什么不同?比较篇目说明对象着眼点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语言特征中国石拱桥石拱桥,是一篇较为规范的说明文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成就突出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举例子、引用、列数字、打比方等语言平实自然而又准确、严密桥之美在画家眼里桥美在何处桥的美学价值,发掘桥在不同环境中所产生的美学效果总—分—总举例子文章语言优美,或描写景物,或抒发感情,文字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拓展延伸今天,在画家吴冠中的带领下,我们领略到了自然界中异彩纷呈的桥之美,也感受了人类巧夺天工的神奇和伟大,这是外在的、有形的“桥之美”;而那种内在的、无形的“桥之美”更是我们心中永开不败的玫瑰!沟通、理解、信任、友爱等连接心与心的则必须用真情、青春、热血乃至生命才能架设,一如那百年不遇的洪水中,子弟兵用血肉之躯搭起的人桥,一如那《斑羚飞渡》中,老斑羚用生命架设的彩虹桥,展现的是一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崇高之美”,带给我们的永远是心灵深处的震撼。你能说说这些“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