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感知我们的角色讲授要点:态度与行为个性人际知觉一、什么是态度?态度是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的态度可以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可以用非语言化的情绪和行动表现出来。趣味实验:ABCDEFGHIJKLM12345678910111213NOPQRSTUVWXYZ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我们将26个英文字母按顺序分别付于一定数值如上图所示。有了必要的知识(Knowledge)就能达到100%的效率吗?ABCDEFGHIJKLM12345678910111213NOPQRSTUVWXYZ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11+14+15+23+12+5+4+7+5=还需要埋头苦干(Hard-work)才能达到98%……ABCDEFGHIJKLM12345678910111213NOPQRSTUVWXYZ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8+1+18+4+23+15+18+11=还要有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Attitude)就能达到100%!!!ABCDEFGHIJKLM12345678910111213NOPQRSTUVWXYZ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1+20+20+9+20+21+4+5=态度的基础——认知即人们对某一对象或现象的看法、理解及评价态度的核心——情感人们对于态度对象的一种情绪情感体验态度的行为因素(意向因素)个体对态度对象的反映倾向,它的依据是认知与情感社会性:态度非遗传所得,而是后天习得对象性:必须针对客观的对象,可能是人、物、事件,也可能是一种现象、状态或观念协调性:态度构成的三个要素之间要相互协调稳定性:态度一经形成将比较稳定持久,短时间内不易改变间接性:态度是一种心理体验,虽然具有行为倾向,但并非行为本身,因此不能直接观察强弱性:态度在程度上有强弱体现(一)态度的特性需要的满足知识团体和组织个体差异(二)态度的形成1.服从阶段概念:个体为了获得物质与精神的报酬或避免惩罚而采取的表面顺从行为;行为特征:行为不出自真心,态度也非个体内在的心理特征,两者都是一时顺应环境要求而产生的行为;2、同化阶段概念:个体不是被迫而是自愿地接受他人的观点、信念,使自己的态度与他人的要求相一致;行为特征:行为和态度已转变为自觉自愿;3、内化阶段概念:个体真正从内心深处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而彻底转变原有的态度,形成新的态度;行为特征:个体将新观点、新思想纳入了自己的价值体系,形成新的态度;五点法:即将个体对对象的态度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两端为极端状态,中间为中性态度。最反对反对无所谓赞成最赞成-2-1012或12345(三)态度的测量七点法:即将个体对对象的态度划分为七个等级,其中两端为极端状态,中间为中性态度。最反对反对梢反对无所谓稍赞成赞成最赞成-3-2-10123或1234567经验分享:——积极的态度能够助你成就梦想!二、个性个性是复杂的心理现象,最早来源于拉丁文的“面具”一词,包涵两层意思:第一,一个人在生活舞台上演出的种种行为;第二,一个人真实的自我。个性:也译为人格,是个体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交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主要通过兴趣、爱好、信念、气质、能力、性格等诸多个体因素表现出来。(一)个性的概念及内涵第一,个性的形成必须以先天素质为基础;第二,个性的形成必须以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为条件;第三,个性的形成必须以社会实践为途径;第四,个性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第五,个性是带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相对稳定;第六,个性的体现必须以诸多个体因素为依托。差异性:先天遗传+后天实践=个体差异(二)个性的特征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但就单一个体而言,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稳定性:构成个性的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以一个整体的形式反映出来。整体性:指人们在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中,总会对某些客观事物产生一定的看法、态度,表现出一定的好恶。倾向性:“有其父必有其子”——先天遗传因素是个性形成的重要前提(三)个性的形成和发展“暴力可以习得”——社会实践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主要途径班杜拉实验:暴力行为的习得——观察学习目的:研究孩子对攻击性行为的观察和模仿实验过程:观看录象行为1:K做在充气人身上打它的鼻子,“哈!打中了!”行为2:K将充气人拉起来,用一个木槌连续击打它的头部,“哈!趴下!”行为3:用木槌打完后K又把它踢来踢去,“飞喽!”行为4:K用橡皮球猛砸充气人,每砸一下都大叫:“咚!”“自我和超我”的作用——年龄特征对个性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作用本我(id):人最原始、内在的本能按快乐原则行事自我(ego):代表理性和机智,具有防卫和中介职能按现实原则行事超我(superego):良心、社会准则和自我理想的代表按至善原则行事小资料1: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假设选择是对自己内在需求的深层认知。人格面具:按别人的期望行事阴暗自我:人内心最黑暗的东西,兽性的一面阿尼玛:“魂”,男性身上的女性特质阿尼姆斯:“魄”,女性身上的男性特质小资料2:荣格的人格的“四合一”假设外向型:关心“外在世界”,好运动、说话、社交,爱热闹,自信、乐观,适应性强。内向型:关注“内心世界”,爱思考,喜欢安静,内省,不够自信,不善交友,对宗教、哲学易感兴趣。人格的划分认为个性由七种不同特性构成:(四)吉尔福特个性结构理论生理特点:指人体的年龄、性别、神经系统、内分泌功能等形态:指个体的外部特征,如高矮胖瘦态度:指个体对某一对象的评价和行为倾向需要:指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兴趣:指人对事物的特殊认识倾向。兴趣的产生以需要为基础,需要越强,兴趣越大,需要一旦满足,兴趣也会随之减小或消失。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一种稳定而典型的心理特征。“粘液汁生于脑,黄胆汁生于肝,黑胆汁生于胃,血液生于心脏”一般能力: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等;特殊能力:各种一般能力的有机合成能力,即综合能力;能力:是成功完成某项活动的个体心理特征。又称相互作用分析理论,最早见于加拿大学者柏恩的著作《人们玩的游戏》一书中。(五)PAC个性结构理论个性的三种状态第一种状态:家长状态(Parent)概念:指模仿父母或权威所获得的行为,可分为命令式(father)和慈爱式(mother);语言表现:不像话,胡扯,应该……,不要……,真可怜,孩子气等等;非语言表现:皱眉,搓手,拍头;第二种状态:成人状态(Adult)概念:理智型心理状态,与年龄无关;语言表现:询问,赞同,反对,道歉等;非语言表现:直截了当的表情,冷静,漠然;第三种状态:儿童状态(Child)概念:指自然的,与身俱来的本能反应,是个性中主管情绪和情感的部分,分自然式和顺从式;语言表现:我想……,我猜……,我不管……等;非语言表现:笑,哭,恐惧,发脾气,噘嘴,咬指甲,吃手指;三种状态的平衡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三种状态均发挥作用。如果三种状态中某一状态出现常定状态,则表明个体个性出现严重问题。常定状态P:自以为是,爱说教,同情心过于膨胀……常定状态A:冷漠,过于理智,爱发表意见常定状态C:天真,单纯,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例:冬天的夜晚,一醉汉睡在墙角旁观者P:“不成体统,这么大年纪,喝多少都没分寸。”旁观者A:“这么冷的天,如此下去会冻死的,还是通知警察吧。”旁观者C:“呀,他怎么在这里睡呀,多不舒服,干嘛不回家呢?”交往形式在日常人际交往中要合理运用个性的三种状态。A-AP-C(顺应)C-P(M)A-PP-AC-A(六)艾森克个性结构理论经验分享:塑造良好的个性培养你的兴趣爱好坚定你的信念培养你的气质锻炼你的能力完善你的性格三、人际知觉指人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从对方的外显行为中推测他人的内心状态,了解被知觉对象的过程。印象,即我们对别人的看法。(一)印象形成的模式1、平均模式指我们把认识到的有关他人的特征信息相加,然后求其平均值,以此平均值为基础,形成对他人的印象。例:对小王的评价第一次交往:发现其真诚(3)、聪明(3)的品质第二次交往:发现其朴素(1)、大方(1)的品质对小王的总体印象:第一次(3+3)/2=3,第二次(3+3+1+1)/4=2第一次(1+1)/2=1,第二次(1+1+3+3)/4=22、累加模式指我们在对他人形成印象时,是把认知到的有关他人的各种品质相加,求其和,以此形成对他人的总体看法。例:对小王的评价第一种情况:第一次(3+3)=6,第二次(3+3+1+1)=8第二种情况:第一次(1+1)=2,第二次(3+3+1+1)=83、黑票作用例:青年A:聪明(3),有远大志向(3),英俊(3),性格坚强(3),学习刻苦(3),热情(3),喜欢挑战一切难以解决的事情(3),玩弄感情(-6),……评价:平均模式:(3+3+3+3+3+3+3-6)/8=?累加模式:(3+3+3+3+3+3+3-6)=?事实上,对青年A的评价并不如此。对同一个人而言,在其所有品质都相等的情况下,一种消极否定的品质比积极肯定的更能影响印象的形成,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黑票现象”。“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不是活在他们的光辉中。”(二)印象形成中的心理效应1、第一印象与首因效应指两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第一次见面时所获得的印象。主要是对方的表情、姿态、身材、仪表、年龄、服装等方面的印象。2、近因效应指新得到的信息比以往所得到的信息更加强烈,会给我们留下更深刻的印象,从而使我们“忘记”以往的信息,而凭新获得的信息对他人作出判断。3、刻板印象与光环效应指我们从他人的某种特征推断出他的整体特征,从而产生美化或丑化对象的印象。同样勤奋、果断、坚强的两个人,一个热情、开朗,一个冷峻、严肃。请问你更愿意选择哪个做朋友?(三)人际交往中的喜欢与吸引热情的魅力——热情的中心性品质实验技巧一:喜欢别人的人也会赢得别人的喜欢——相互性原则实验技巧二:帮助别人达成愿望——行为潜能实验技巧三:案例:小美的约会行为潜能=期望+强化值经验分享1:积极改善人际知觉避免人际知觉的极限效应——“黑票”印象是可以改变的释放你的“热情”学会喜欢别人充分发挥行为潜能的作用经验分享2:克服人际吸引的障碍自我意识障碍——自负与自卑嫉妒心理羞怯心理猜疑心理经验分享3:如何让自己充满吸引力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尽力记住别人的名字做一个好听众而不是演说家谈别人感兴趣的话题经常让别人感觉到他很重要避免当面伤害别人的感情有错要主动承认,争辩要有分寸不要总显得自己比别人高明多从别人的角度考虑问题永远保持同情心待续:别让别人控制了你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