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放映稿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三讲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一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一)近代中国的国情第一、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是被破坏了,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于农民的剥削,不但依旧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着显著的优势。第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中国政治的、文化的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它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它的力量软弱,它的大部分同外国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第三、皇帝和和贵族的专制政权被推翻了,代之而起的先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统治,接着是地主阶级和大资产阶级联盟的专政。在沦陷区,则是帝国主义及其傀儡的统治。第四、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第五、由于中国家在许多帝国主义国家的统治或半统治之下,由于中国实际上处于长期的不统一状态,又由于中国的土地广大,中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国的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少有的。(二)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则是最主要的矛盾。(三)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十月革命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从此,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成立早期的革命经验: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此后,着手组织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掀起了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但京汉铁路工人罢工的失败的教训也使党认识到,单靠工人阶级的力量不可能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党的三大提出了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的思想。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经验: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在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论述了中国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及其条件,总结了“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经验,提出了中国革命应当先占领乡村、后夺取城市的战略,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民主革命道路理论。◆抗日战争时期的经验:经过抗日战争的锻炼,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的认识日趋成熟。毛泽东系统地总结了中国革命的经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新民主主义基本纲领、人民军队建设、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多方面得到展开,使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的经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中国革命尤其是解放战争以来的新经验,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思想。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思想,指出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即总路线的内容)这条总路线正确地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主革命的学说。(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中国的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最根本的动力是工人和农民。(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对于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分标志,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由中国无产阶级来领导,因为:第一、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实践已多次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能领导革命直到胜利。这样,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重任就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肩上这也是近代中国革命的经验。第二、这是由中国无产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特殊优点决定的。中国无产阶级除了具有与先进和生产力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有组织纪律性等一般无产阶级的共同特点之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中国无产阶级是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因中国特殊的国情,使这个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资产阶级的三重压迫,具有三个显著的优点:一是具有极为强烈的反抗意识,有坚决、彻底的革命斗争性;二是与农民阶级有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三是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多,但是分布却非常集中,便于组织起来形成强大的力量。第三、中国革命的实践证明中国的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核心。从中国革命的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一直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是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共产主义的远大目标和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独立地领导了土地革命,倡导和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呢?因为: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既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是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而是特殊的、新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特点决定的(见附表)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内容时间时代背景领导力量指导思想发展方向五四运动以前的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世界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资产阶级领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五四运动以后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无产阶级领导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①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第一步:民主主义革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建立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社会主义革命→革命向前发展,建立社会主义社会。②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是一种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二者相互区别:这两种革命的象、任务和性质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社会主义革命的对象是资产阶级,它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因此,它们的对象、任务不同,所以革命的性质也不同。第二,二者相互联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这是由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是工人阶级,其同盟军是农民阶级这个特点决定的,同时也是由于随着新民主主义革的胜利,社会主义的因素得以迅速地增长这一点决定的。④正确认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问题,要反对两种错误的思想倾向:一种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另一种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1939年至1940年,毛泽东先后发表了《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等理论著作,明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包括国体和政体: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体即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指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指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用什么形式来组织政权机关。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政体是建立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检验和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1947年,毛泽东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明确地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新民主主义文化具有民族性、科学性、大众性三个特点。第三节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1、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艰难探索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对这一问题的认识,经过了一个逐步探索的过程: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首先把工作重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但对于发动农民参加革命、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不懂得武装斗争的重要性,结果导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②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当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武装斗争的重要性以后,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30年,在全国各地领导了一百多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大部分都失败了,但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建并壮大党的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基础。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在许多著作中多次阐述了武装斗争的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为标志的一系列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了武装夺取政权的伟大实践。但武装夺取政权应该走什么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又一大难题。③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部进入湘赣边界,建立了井冈山农村革命根据地,表明我党实际上已走上了革命的正确道路。但当时全党同志对此缺乏明确的认识。党的六大虽然提出了建立红军、发展革命根据地、实行土地分配的任务,但没有明确提出革命的道路问题。毛泽东总结了井冈山根据地和其他根据地的经验,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逐步地从理论上解决了这个关于中国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1928年,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等文章中,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中,提出并论证了以乡村为中心、先在农村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待条件成熟时再夺取全国政权的思想。④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思想,1938年11月,毛泽东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中国共产党人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内容第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殊国情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的基本依据。第二、游击战和带游击性的运动战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要作战形式。第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这“三大法宝”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基本策略、基本途径和根本保证。第四、农村根据地是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战略基地。3、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意义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是指导革命取得胜利的唯一正确的理论。它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革命的理论。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中国革命的三条基本经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一)统一战线1、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①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2、近代

1 / 5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