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2-846)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曾担任太子的老师,做官正直,深受好评。晚年隐居洛阳香山寺,因此号香山居士。诗中大胆地批评时政,表现人民的疾苦。生前将众多诗文自编为《白氏长庆集》。写作背景《观刈麦》是白居易任周至县县尉时有感于当地人民劳动艰苦、生活贫困所写的一首诗,作品揭露了统治者对农民的横征暴敛。对自己无功无德又不劳动却能丰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这首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二年(807),诗人三十六岁。~释诗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以上为全诗的第一部分,写作者旁观农民收割麦子,目睹农民全家出动忙碌艰辛的劳动场面。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以上八句是全诗的第二部分,写作者听到了一个抱着孩子在田里拾稻穗的贫困村妇”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的悲惨诉说.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以上为第三部分,写出了作者对农民的疾苦深表同情,对自己没有”功德”却过着不劳而获的富足生活深感愧疚.农家很少有闲时,五月到来人更忙.昨夜南风阵阵起,小麦盖垄翻金浪.女人挑篮送饭菜,儿童提罐送浆汤.相互跟随到麦田去,男人割麦在南冈.泥土滚烫烘双脚,似火烈日晒脊梁.筋疲力尽还不觉得炎热,只为珍惜夏日长.又见一位穷村姑,抱子抱到田垄旁.右手拾着遗落的麦穗,左臂上悬挂着一个破筐.听她诉说的一番话,听到的人都感到悲伤.为交租税地卖光,拾这麦穗充饥肠.而今我有什么功德,竟从不用从事种田与植桑.做官的俸禄每年三百石,年底尚且有余粮.想到这些心里暗自惭愧,(自责之心)整日不能忘.译文结构全解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描写悲惨场景议论交代时间地点全家出动忙碌艰辛农人心理活动贫妇抱子拾麦穗赋税沉重不劳而获(触景生情全诗精华)割麦者农民的艰辛拾麦者赋税的繁重官员生活舒适鲜明对比1、写了什么?农忙季节-送水送粮-南冈刈麦-贫妇拾穗-贫妇诉苦-惭愧不已2、有哪两个重要场景?南冈刈麦、贫妇拾穗哪些诗句体现南冈刈麦场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惜这样描写的作用?抱子拾穗悲痛欲绝思考:造成妇人如此悲惨的原因是什么?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繁重的赋税1、请用一个字概括农民生活,说说表现在哪些方面?并思考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苦劳作辛苦生活困苦赋税繁重2、面对这一切,作者的感情怎样,说说作者对农民疾苦所持的态度。愧同情关心百姓疾苦总结本诗通过刈麦、拾麦两个场景的叙写,表现出农民的辛劳以及封建社会繁重的赋税给农民带来的苦难,同时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情节+情感解释下面句中划线的词:1.五月人倍忙()2.妇姑荷箪食()3.但惜夏日长()4.左臂悬敝筐()训练巩固更加挑着珍惜破旧2.白居易《观刈麦》一诗中,描写农民辛勤割麦的句子是:,。,。2.描写贫妇拾麦的诗句是:,。,。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3.反映农民赋税繁重、生活贫苦的句子是:,。4.表现诗人深刻反思的句子是:,。,。,。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