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新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的历史解读两大意识形态挑战•新中国与5000年传统之间的关系:革命是否包括文化传统的革命?新中国与旧社会之间是否可以一刀两断?十月革命送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什么在苏联停止后中国仍然坚持?•新中国前后两个阶段之间的分歧与联系如何评价?毛泽东与邓小平;计划经济与改革开放第一部分:中国传统•中央集权传统•乡土社会传统•父权制社会传统•共产主义传统•民族精神与道德的起伏不定中国传统:中央集权•内忧:不到黄河心不死:地理学派•外患:不到长城非好汉:近代恶化•最好的将军是善败将军:周培公•诈败或小败:暴露敌人的各种特征、优点和缺点;造成假象;迷惑敌人;寻找机会一举歼灭;•大局意识:以大局为重;牺牲小我利益与局部利益;战争诱饵与蓄洪区;从众与民主集中制;蒙冤与昭雪;•集中力量办大事:长城、水利建设;基建与工程能力;•毛泽东:最后的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中国传统:乡土社会•水利社会需要沿河都有人居住,需要强调以土地为中心;•所有传统节假日都强调家庭家族团聚: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熟人社会、差序格局与道德自律•热爱故土、心系家乡、土地情结;•(官)告老还乡、(富)叶落归根中国传统:父权制社会•黑格尔:中国是一个典型的父权制社会。•皇上是君父,老百姓是子民;官员是臣子,又是父母官,替天子牧民;•父权制社会就是家天下;对所有子民公平对待(没有民族和奴隶观念);•结果公平远比规则公平重要;中国传统:共产主义•血缘共产主义:家族意识、家庭血缘;有爸就有叔、有娘就有舅;•地缘共产主义:老乡、村落意识、大学校庆•国家共产主义:私有产权缺失、共同对付挑战、东方不亮西方亮、同舟共济、风雨同舟;•新伦理共产主义:学友、朋友、战友、病友、酒友、牌友、罪友、、、•苟富贵莫相忘•古代中国人多原因:共产主义、中医廉价发达起伏不定的民族精神——迎接挑战与摆脱困境的特殊途径•中国传统:太极拳;•大挑战:抗洪精神;高度团结统一;道德巅峰;社会主义精神;乱世生存基本;不见棺材不掉泪;有钱出钱没钱出力;•和平年代:抗旱精神;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摆脱困境的不公平规则;——聪明儿上学;壮实儿当兵;灵活儿做生意;——让一部分优秀儿子先富起来,然后带领全家共同富裕;(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官员体系、私家军、军阀、家族企业)第二部分:•社会主义与计划经济中国传统社会与社会主义大家庭•都强调结果公平(不重过程与程序);•都注重国家统一性(中央集权);•都会用不公平的规则达到结果公平;•都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和集体权威;•都强调道德,以维系大家之间的关系;计划经济模式(家长主导的大锅饭与重点建设、以大局为重)•三大挑战:民族尊严(站起来);重新均等化(大锅饭);工业化(摆脱落后);•自然经济时期的全国均等化;•近代以来资本主义因素导致国内差距迅速扩大:城乡差别、地区差别、脑体差别;•计划的前提是绝对中央权威;•思想政治运动与斗争是保证这种模式运转的基础(激发调动道德、偶尔强制);文革为什么停办大学?•社会主义精神强调集体主义,否定自由竞争,推荐上学;•在升学率极低前提下,需要动员知识分子为国家服务:抽调干部、招工、招兵、招教师•余下的城市知识分子去上大学道义上难服众;•为尽快缩小城乡差距急需乡村教师、乡村医生与乡村技术人员,就人为缩短大学学制,创办近千所大专、数千所中专•50年代高速工业化第二代人数众多,没有足够的大学高中与工厂上班:2000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万般豪情、几分无奈),使得乡村教师与医生迅速满足,极大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计划生育政策出台:利用领袖权威基本事实•从1949年到1976年,小学校从34.7万所发展到104.4万所,在校生从2439万人发展到1.5亿人;中学校从4045所发展到19.2万所,在校生从103.9万人发展到5836.5万人;高等学校从205所发展到434所,在校生从11.7万人发展到67.4万人。•全国人口总数从1949年的5.4亿增长到1976年的9.3亿,粮食人均占有量从418市斤增加到615市斤。人均消费水平,农民从1952年的62元增加到1976年的125元,城市居民从148元增加到340元。初步满足了占世界1/4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这在当时被世界公认为是一个奇迹。基本事实•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7年6月,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70年1月,第一枚中远程导弹发射成功。同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5年,可回收人造卫星试验成功。•1949年全国拥有医院2600家,到1976年发展到6.3万家,其中县以上医院7952家。医院床位,从1949年的8万张发展到1976年的168.7万张。全国人口的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76年的7.25‰。前30年的现代化成就:经济现代化与经济革命•初步完善工业体系:1952年工业占30%,1975年占72%;“文革”中工业发展速度仍旧在10%以上;世界第6;•基础设施:一百多万公里公路、两万多公里铁路(改革开放22年仅一万多公里、多为复线)•水利建设:主要大江河治理,五万多座水库,无数池塘与农业灌溉设施。•没有外债和通货膨胀;•劳动力成本几乎没有算,很多经济成分没有办法计算:义务劳动、农民水利建设、铁道兵修路;中国铁路建设•1949,年全国只有2.18万公里铁路,其中能通车的仅有1.1万公里。1950年中国开始建设成渝线和天兰线、兰新线。•1953-1965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到38025公里,比建国初期增长了74.3%。中国建成了长江上第一座铁路桥——武汉长江大桥。•1966年“文革”,铁路建设没停止,1966-1980年,相继建成贵昆线、成昆线、襄渝线、太焦线等铁路干线。成昆铁路世人称之为“筑路禁区”。•1950-1981年的32年内,中国共修建了38条新干线和67条新支线。到1981年底止,中国大陆铁路营业里程达到了50181公里。•1950-1981年,中国为了发展经济大规模进行铁路建设,而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的铁路建设反过来被经济发展所推动。•1991年大秦铁路贯通。京九线、兰新复线等12项工程。到1996年底中国铁路运营里程达到了6.49万公里。水库建设•解放前,全国仅有大中水库23座,其中大型水库6座,中型水库17座。有防洪作用的只有松辽流域的二龙山、闹得海、丰满等水库。新中国成立后,经过50年的建设,全国已建成水库8.4万座,其中大型水库412座,中型水库2634座。总库容4500多亿立方米。水库数量居世界之首。这些水库不仅在历次洪水中发挥了拦洪削峰的重要作用,而且还为农田灌溉、城乡供水、发电提供了宝贵的水源和水能资源。•建国以来修建的412座水库中,219座是在五十年代修建的,占55%。我国大型水库的75%,中型水库的66%和小型水库的90%建于1957年至1977年,即大部分水库在“大跃进”、“文革”期间修建的。1976年以来,20多年我国建成大型水库112座,占28%。•所有水库装淡水3%,只相当于苏必利尔湖5%。其他成就•民族革命与民族现代化:和平红利:和平时间很少;国际环境恶劣;7次战争胜利;两弹一星等军事成就;站起来;国际地位逐步被承认、回到联合国、世界性真正大国•思想革命与精神文明现代化:封建传统社会大改造:封建意识、等级观念、黄赌毒、割据、社会平等意识增强(男女平等)、迷信巫术传统淡化、血缘地缘因素走向现代化、个人主义解放(从封建传统走向社会主义集体)、土匪恶霸与社会秩序、小农意识与小农经济、、、、•社会革命与文化现代化:基本实现义务教育,教育经费达GNP5%,重大科技成就、五保户与赤脚医生系统;•精神心理现代化:草根阶层大解放:精神基础(经济、政治、民主等方面现代化发展的基本条件);体育文化:世界冠军、奥运金牌、奥运会与亚运会的历史变化;一穷二白的中国•“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在1952年国庆的讲话18大报告•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发展策略的主要问题和不足中的大部分都是高速工业化的副产品,如果不正确评价这个基本事实,就无法理解毛后时期的改革。毛时代远非经济停滞,而是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现代化时代之一,与德日俄等现代工业主要后起之秀毫不逊色。•维克多·李皮特:毛时代农业发展大大快于日本工业化时期,中国农业净增每年2.5%,而1868年至1912年日本工业化阶段只有1.7%;•马克塞尔顿:“1977年中国人均占有耕地比印度少14%,而人均粮食生产却比印度高30%到40%,而且是把粮食以公平得多的方式分配到了比印度多出50%的人口手中。”中印比较——《印度:经济发展与社会机会》阿玛蒂亚.森让.德雷兹•80年代的发展继续并巩固了中国的领先,但是在改革前印度和中国所处的相对地位就已经决定性地确立了。——P80•当20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改革方案时,它早已在创造有利于人民广泛参与经济发展进程的条件的道路上走了很久。有关的成就有:土地改革;年轻人几乎全民识字;地区疾病和营养不良现象急剧减少;社会保障体系基础;地方治理的功能体系;女性在劳动中的高参与性的重大发展。印度离完成这些经济广泛扩展的坚实基础还差得远,因此其经济和社会改革面临挑战。——P230否定毛泽东=否定新中国历史+中国共产党•郁达夫: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历史上革命不断的原因之一:历史虚无主义•贬斥过去,忽视现在,寄望未来第三部分:邓小平与“两个大局”•两个大局构想•邓看不到第二个大局•何时转换?•怎样转换?为什么需要改革开放?•道德动力不可持久:洪水来去匆匆•文革:表明老办法慢慢进入死胡同•改革开放:回归正常轨道与日常途径;进入和平年代;轻重缓急发生变化;国际地位回复正常;“两个大局”思想•1978年底:要允许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其他地区,使整个国家经济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的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1988年9月:“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邓选》3卷277—278)明确地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思想。最终是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当然,太早这样办也不行,现在不能削弱发达地区的活力,也不能鼓励吃‘大锅饭’。什么时候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在什么基础上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要研究。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到那个时候,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又大都是拥有丰富资源的地区,发展潜力是很大的。总之,就全国范围内来说,我们一定能够逐步顺利地解决沿海同内地贫富差距的问题。”——《邓选》3卷373—374为什么是一部分人和地方?•对传统社会主义理念与资本主义原则的双重挑战;•社会主义的理念是公平与平等,强调所有社会成员应该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