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东北路小学五年二班崔弘一铭孙武与孙子兵法孔子生平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是古代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在民族文化的发展史上是一个极重要的人物。夫子洞,当年的仲尼出生的山洞。有“龙生虎养鹰打扇”之说。就在孔子出生后,因为孔子的母亲与父亲年龄相差太大而被世人所不容,故而万般无奈之中,把孔丘抛于尼山的一个今天被称“夫子洞”的山洞里。过了几天,他的母亲再次来到这里,奇迹出现了。此时正值酷署,在婴儿的旁边卧着一只斑斓猛虎,另外,还有一只凶猛的老鹰在扇着翅膀为他驱暑——这就是“龙生虎养鹰打扇”的传说。他在鲁国做过官,又曾游说四方,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聚众讲学,由此建立了中国古代第一个私家学派——儒家。思想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西周社会以血缘氏族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崩溃瓦解,而基于文化认同的“诸夏”民族共同体正在形成。这是中国人的文化自觉最初发生的年代,古典成为时尚,一些人开始思考天道、人生和世界秩序等方面的问题,原先由贵族所垄断的文化教育也正逐渐流入民间。孔子正是这时代精神的代表人物与集大成者,遂开战国诸子百家之先河。《论语》是了解其思想的主要著作。思想核心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有三种看法:仁,礼,仁与礼。秦朝以法家学说治天下,西汉武帝前推行道家理论,以“无为”治国。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华文化从此和孔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柳诒徵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孔子与中华文化孔子列国行雕像在德行方面出众的有: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在政事方面出众的有:冉求、仲由。在言语方面出众的有:宰我、端木赐。在文学方面出众的有:言偃、卜商、颛孙师、曾参、澹台灭明、原宪、公冶长、樊须、有若、公西赤。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这样就在政治上打破了贵族垄断的世卿世禄制,为专制君主自由任免布衣卿相的官僚体制创造了条件。教书育人三千弟子和七十二贤人据《史记》记载,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精通六艺者七十二人,称“七十二贤人”。杏坛是传说中孔子讲学的地方,后人在此立坛以示纪念。《孔子杏坛讲学图》孔庙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据史料记载,在孔子辞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旧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宇。经历代重建扩修,明代形成了现有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庙内共有殿阁亭堂门坊100余座。孔庙内有孔子讲学的杏坛、手植桧,存有历代碑刻1000余块。孔庙孔庙大成殿孔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嫡长子孙世袭衍圣公的衙署和府第,是中国封建社会典型的官衙和内宅合一的建筑。占地240亩,古建筑463间,被誉为“天下第一家”。孙世袭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现有楼、房、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孔府大门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此联文佳字美,意韵不凡,是清乾隆年间大才子、礼部尚书、四库全书馆总纂官纪晓岚所书。书者有意笔误的良苦用心是:借寓孔府的“富贵无顶头”,圣人家的“文章通天”。孔子墓墓碑上刻有:“奉直大夫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孔尚任曾为康熙皇帝导游孔庙和孔林,由于他学识渊博,讲解生动而深得皇帝的赏识。孔子的箴言名句: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听其言而观其行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孙武与孙子兵法孙子简介孙子,名武,字长卿春秋末期吴国将军,约活动于公元前六世纪末至公元前五世纪初。著有《孙子兵法》传于世,被尊为“武圣人”《孙子兵法》被推崇为兵学圣典,世界第一兵家名书。《孙子兵法》--兵家圣典民族瑰宝《孙子兵法》在当今世界上的影响已远远超出了军事领域。被广泛地应用于政治、外交、经济、商业、教育、体育等领域。它对解决社会问题、人际关系都有指导作用。孙子兵法的主体是“十三篇”孙子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谋攻篇》谋,谋略、计谋。谋攻,以谋略攻敌。本文中心就是讲如何运用谋略来取得战争胜利,即通过智力运筹,最大限度的降低敌我伤亡和避免战争破坏,同时获取最大的战果和效益。《谋攻篇》的名句欣赏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百战百胜,不算是高明中最高明的,不经交战而能使敌人屈服,才是高明中最高明的。《谋攻篇》的名句欣赏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用兵作战的上策是用谋略胜敌,其次是运用外交取胜,再次是战胜敌人军队,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谋攻篇》的名句欣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败。了解敌人又了解自己,百战都不会有危险;不了解敌人而了解自己,胜败的可能各半;既不了解敌人,又不了解自己,那就每战都有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