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拜师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据说他有三千弟子,其中七十二人名字很大。他的弟子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论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广泛地熟读典籍,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获得新的领悟,又能努力吸收新知以求融会贯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值得我学习的老师。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而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得就是不懂,这就是最高的智慧。孔子拜师孔子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他总觉得自己的知道还不够渊(yūan)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fù),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jiān)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dān)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pú)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nà)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qiū),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zhòng)尼(ní)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止境风尘仆仆纳闷孔丘迎候等候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háo)无保留地传授(shòu)给他。人们佩(pèi)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