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茅阳光君悦假日酒店项目建议书项目简述1、城市概况思茅地处北纬22°02′-24°50′,东经99°09′-102°19′之间,北回归线横穿其境。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山川秀丽,风物神奇。这里世代居住着汉、佤、拉祜、哈尼、彝、傣、布朗、瑶、苗、傈僳等十多个民族。悠久的历史、绚丽的文化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民族风情图。思茅地区野生动物种类丰富,其中包括16种珍稀兽类,如金丝猴、孟加拉虎等;鸟类16种,如绿孔雀等。思茅大地森林茂密,植被奇特。六个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就是一个个天然的森林公园。这里,思茅松巍峨挺拔,龙血树、美登木驰名于世,连绵起伏的群山中生长着亿万年前的植物“活化石”树蕨和水青树,遍布着世界罕见的万亩野生古茶林,那随处可见的珍禽异兽,奇木佳卉构成了思茅大森林扑朔迷离的特色。这里,山连异邦,水奔大海,东方多瑙河--澜沧江破译着金三角的神秘,浇灌着崭新的边地文明。这是一块引人瞩目,令人神往的土地。阿佤山、哀牢山、无量山云谲峰诡;川河坝、景谷坝、思茅坝、勐朗坝铺金叠翠。古老的景东黉学、墨江文庙、林街清真寺、干糯佛寺、孟连宣抚司署无不闪烁着华夏文化与边地文化交相辉映的风采。树包塔,塔包树神奇壮美,南垒河落日气象万千,阿佤山云海浩瀚无垠,哀牢山杜鹃湖深沉静谧。还有那哀牢山篝火旁如醉如痴的小三弦,彝家节日热情漾溢的火把,哈尼山灼灼如霞的樱花,阿佤山激荡的木鼓,拉祜山深情的芦笙。如果你有兴走进那造型别致的土掌房、鸡罩房、干栏式的竹楼里,那你就走进了一个温馨的梦境而使你流连忘返。思茅的饮食文化融各民族文化精华而独具魅力。那充满山野风味的阿佤水酒,那酸香鲜辣的酸笋烩鱼,那鲜嫩水凌的鸡豆腐,那令人瞠目的凉拌蚁卵,“不尝不知道,一尝忘不掉”……思茅是云南的第一大热区,占云南热区面积的28.6%,是一块极适宜咖啡、甘蔗、茶叶、橡胶、水果、南药、香料、冬早瓜菜、水产等热带、亚热带动植物生长的宝地。热区经济作物面积达214万亩。小粒咖啡是思茅热区经作中的新秀,品质一流,1999年发展到12115公顷,居云南之冠,成为世界著名咖啡企业雀巢公司的生产基地。思茅是驰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乡,是“普洱茶”的原产地和集散地,拥有茶园29361公顷,年产茶1.59万吨。景谷象牙芒果、冬早甜瓜等热带优质水果进入上海等市场。思茅是云南的第二大林区,有林地面积3829.5万亩,人均15.4亩,为全国人均的8.1倍,全省人均的3.4倍。灌木林面积37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2.8%,活立木蓄积量2.03亿立方米,人均56立方米,是全国的3.8倍.其中可供采脂、用材、造纸、化纤用的优良速生树种思茅松占68.9%。区内有2个国家级和4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有4.4万公顷自然生态保存完好的原始森林。有高等植物5600种,占全省的40%,野生动物有鸟兽类470多种,动植物药材200多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珍稀植物58种,珍稀动物36种,还有多种水果、药材、香料及花卉种质资源,是全省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思茅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境内有红河、澜沧江、怒江三大水系及一百多条支流。澜沧江纵贯南北,漫弯、大朝山、糯扎渡三级大电站总装机容量达835万千瓦。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初步探明有金、银、铅、铜、铁、锡、镍、钴、铬、钠、钾盐、煤、石油等多种矿产资源。哀牢山金矿床黄金储量占云南省的80%以上。江城钾盐矿是全国唯一的可溶性固体钾盐矿。思茅位于祖国西南边疆,国境线长486公里,有着一地连三国,一江通五邻的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思茅积极利用与周边国家地缘相连的独特区位优势,打开山门,发展边贸,积极参与澜沧江湄公河次经济区的开发。历史上形成了与国外的18个陆路通道,现有12条公路与越、老、缅3国相连。在澜沧江上建成了国家一级口岸思茅港。在孟连县设立了省级口岸。思茅机场可全天候起降波音737飞机。思茅公路达16453公里,昆(昆明)曼(曼谷)高速公路中的思茅段元磨公路和思茅到版纳小勐养的思小公路已建成通车。思茅正在或即将成为一个连接东盟六国的集陆、海、空的国际物流中转站和大通道的重要枢纽。2、社会人文历史㈠、思茅地区的历史沿革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今思茅地区在汉代先后属益州刺史部哀牢地和益州刺史部永昌部,西汉王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3年)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三国蜀汉时期,大部分地方属益州(降都督)永昌郡;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属宁州永昌郡;隋代称濮部。初唐时期,今思茅地区大部分地方属剑南道濮子部,其中澜沧、孟连、西盟属茫部。10世纪的南诏时期,属银生节度范围,景东设银生府,景谷称威远城,墨江称河普川,普洱称步日赕,江城称羌浪川,孟连称茫天连。宋代大理国时期,今思茅地区除澜沧、孟连、西盟属永昌府外,其余地方属威楚府。元代设云南行省,景东设开南州,镇沅设远干州,景谷设威远州,以上三地属威楚路;墨江设马龙他郎甸司,普洱设普日思摩甸司,思茅设思么部,以及江城地域,均属元江路;孟连、西盟、澜沧属木连路。明代设景东府、镇沅府、威远州(景谷)、钮兀司(江城);墨江设恭顺州,属元江府;普耳(普洱)、思毛(思茅)属车里宣慰司;孟连、西盟、澜沧属孟琏司。清代云南省设普洱府,辖威远厅、他郎厅、思茅厅、宁洱县和车里宣慰司(今西双版纳州),以及割为法国属地并入老挝版图的勐乌、乌得。镇边厅(澜沧)、孟连司和西盟属顺宁府,勐烈(江城)属元江直隶州,景东为直隶厅、镇沅为直隶州。清乾隆年间(1766年)曾在普洱设迤南道,辖普洱、临安、元江、镇沅等州厅。民国初年废府设道,思茅区曾称迤2南道、滇道、普洱道。思茅、他郎、威远、镇沅、景东、镇边改厅为县。民国18年(1929年)废道,思普区改设云南省第二殖边督办公署,辖宁洱、思茅、六顺、澜沧、江城、双江、车里、佛海、五福、镇越、普文11县及临江、勐丁设治局。民国30年第二殖边督办公署改为第一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1年改称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5年又改称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这时辖宁洱、思茅、江城、六顺、镇越、车里、佛海、南峤8县及宁江设治局。新中国成立后的1949~1952年,先后成立过思普临时人民行政委员会、云南省宁洱区人民行政专员公署,后又改为普洱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这一时期辖普洱、墨江、思茅、六顺、景东、景谷、镇沅、车里、佛海、南峤、镇越、江城、澜沧、沧源、宁江15县。1952年沧源县划归临沧专区。1953年车里、佛海、南峤、镇越成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州)仍归普洱专区代管。同年撤销宁江、六顺县,并改普洱区专员公署为思茅专员公署。1967年3月成立思茅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9月成立思茅专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改称思茅地区革命委员会。1973年西双版纳州与思茅地区分设,直属省管。1978年撤销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思茅地区行政公署。㈡、思茅地区农业起源1991年3月,思茅地区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富东乡邦崴村发现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过渡型千年古茶树。1992年10月11日至14日举行考察论证会,国内数十位专家根据附近古代民族的居住情况及其它大茶树的树干标本和该茶树的海拔、立地条件,以及长期采摘情况作了分析推断,估算该树树龄为千年左右,约生长于唐代南诏后期。专家们一致认为,澜沧邦崴大茶树是野生型与栽培型间的过渡类型,它反映了茶树发源与早期驯化利用同源,为区别于一般大茶树,定名为“邦崴古茶树”。它是思茅地区特别是澜沧古代先民濮人栽培驯化野生茶树的产物,是澜沧江流域沿岸古代社会生产、生活具有代表性和有生命力的“活化石”。(配图62号)思茅地区绝大部分地方属南亚热带气候,澜沧江流域河谷地带多属北热带。光照充足,雨量充沛,“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点非常适合种植业。普洱、墨江、镇沅、景东、景谷等县,多处发现野生古茶树,与“邦崴古茶树”生长地同属澜沧江流域的澜沧县惠民乡景迈、芒景,至今生长有万亩连片的栽培型大茶树,其历史亦有千年左右。这些野生型、过渡型、栽培型古茶树有力地证明,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和人类早期茶文化的根在中国、在云南、在思普地区澜沧江流域一带,也证明了思茅地区的种植业即农业发展历史可上溯到数千年以前。澜沧邦崴古茶树生长在海拔1900米高的邦崴村新寨家脚斜坡园地里,立地土壤为黄壤,周围数百亩还生长有连片老茶林。从文物考古发现看,邦崴村及周围村寨一带是新石器时代的古代先民从事劳动生产活动的区域和生活古村落,这里曾发现大量石斧。这些石斧多为打制,亦有打磨兼制和少数磨制,有靴形、梯形、条形。还发现有打磨兼制的石环,磨制有中脊线,双棱刃口、三角形石矛。其文化类型属云南忙怀类型。从忙怀类新石器文化与云南晋宁石寨山类型(距今3115±90年)比较接近之说,当时邦崴的社会经济生活形态尚处于原始社会阶段,过着半定居式生活,当属山居民族,石斧拟做播种和采集工具。先民们在采集植物的过程中,自然会有如同《神农本草经》中说的“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得荼(古‘荼’通‘茶’)乃解”的情况,从而发现野生茶树的药物用途,乃驯化种之。故有学者认为,在邦崴古茶树生长以前,这里就已遍布古茶树,只是因为各种自然或人为因素,至今才剩下最耐寒霜、树龄最老的一棵。也就是说,邦崴茶树历史远不止千年,应该更长一些。思茅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区,据考证,最先种茶树的是布朗族先民古濮人,据历史学家方国瑜教授考:“古濮人分别名号甚多,当包有今布朗、阿佤、崩龙诸族之先民”,而布朗族、佤族、拉祜族则为思茅地区最古老的世居民族,早期驯化培育邦崴古茶树,可以看出思茅地区农业,特别是种植业的久远历史。㈢、思茅地区的著名历史事件思茅地区见诸文字的历史可上溯至西汉,距今已有数千年。思茅各民族人民在中华大家庭中为中华文明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在这期间发生过许许多多在云南、乃至全中国有一定影响的历史事件,产生过不少风流人物。思茅地区各族人民多次起义,开展反封建斗争。早在清代前期公元1727年,镇沅、威远(景谷)的拉祜、傣、哈尼等族人民举行起义,焚毁府署衙门,杀死威远同知署理镇沅知府刘洪度,歼灭驻防清军。起义军死伤数千人后失败,但沉重地打击了清王朝在边远地区的反动统治。公元1732~1734年,思茅、普洱、他郎(墨江)、元江等地拉祜、傣、彝等族人民又举行起义,围困普洱府和思茅城达两月之久,烧毁把边塘房,斗争持续了三年。公元1796年,威远(景谷)牛肩山一带的拉祜族人民,在杨扎那领导下起义,反对清廷苛征,被清兵镇压,杨扎那牺牲,次年,杨扎那之弟杨扎杜又领导拉祜人民再次起义,联合缅宁(临沧)义军袭击缅宁县城。起义军遭清军二三千人镇压后,分散到缅宁大黑山一带隐蔽下来。公元1799年9月,李文明领导大黑山拉祜人民再举义旗,攻下双江县城。李文明联合阿佤山李小老领导的佤、拉祜等族人民,以及孟连拉祜族人民,队伍扩大至五万多人。11月,义军进攻缅宁,在那招渡和雾笼山一带与清军会战。第二年3月起义军战败,李文明、李小老被俘就义。清军封锁澜沧江,不让威远、镇沅县和思茅的拉祜族人民返回家乡。1802年,两千多拉祜人民在杨金、罗小二领导下,强渡澜沧江,在勐班、勐戛、六顺等地与清军激战。1853年,镇沅哈尼族农民田政(田四浪)领导镇沅、新平、墨江的哈尼、彝、布朗等族3000余人举行起义,抗缴清政府的一切赋税。1858年8月3日,田政义军与弥渡县彝族农民李文学(李正学)等领导的彝族农民5000多人,在景东县者干会盟。李文学和田政分任“夷家兵马大元帅”,形成了震惊清王朝统治的哀牢山少数民族农民大起义。义军势力最大时,共占据数十县的全部或大部,总面积达30000平方公里,人口约50万,坚持反清斗争长达十余年之久。公元1860年至1865年,大理杜文秀领导的回族反清义军,先后攻占清朝统治的威远、景东、镇沅、思茅等厅城及普洱府城。公元1918年,澜沧县拉祜、佤、哈尼、傣及汉族群众,又在李龙、李虎领导下武装起义,围攻雅口、芒蚌土司署及圈糯县署。3近代,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侵入到思茅,边疆各族人民又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反帝斗争。1890年孟连人民反击英帝国主义组织的所谓“勘探队”。1891年,英国斯袼德带领武装侵入西盟,要求拉祜族首领李通明服从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