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灵性视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曲靖师范学院第十章灵性视角【目的要求】了解灵性视角的理论脉络,灵性的定义、灵性的模型、灵性的发展等概念框架;理解社会工作灵性视角的代表性理论观点;掌握灵性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践原则、专业关系的构建及其社工干预技巧。把握灵性视角对社会工作的贡献与局限。【重点难点】灵性视角在社会工作领域的应用Contents第四节贡献与局限第三节实践框架第二节概念框架第一节理论脉络第一节理论脉络1.宗教传统犹太教基督教(认为只有上帝才真正具有灵性)2.实证主义社会工作的职业化和世俗化,使得追求科学性成为重要议题,灵性维度被忽视。3.存在主义将人带回中心位置,强调人类生存的精神生活和生活意义,强调灵性体验和对本真性的追求。价值中立的科学有意剔除神圣性,将一切东西中性化,力求实证性。它只取可用的部分,也就是感官可以捕捉的材料。超人本思想则为我们带来了崭新的一面。当你打开了价值及高峰体验或超越性体验的那扇门,整个崭新的可能性便出现在眼前,等待着你去发掘……我们所面对的是人的新形象,这是关键所在,其余一切会随之开展。——马斯洛4.超个人心理学旨在探求终极关怀、巅峰或神秘体验和灵性实践的合理性。关注灵性成长和意识的转变,成为心理学的“第四势力”。认为灵性健康是灵性实践的经过,需要整合身、心、灵和肉。灵性幸福感就是个人丰盛感、生命满足感、与他人和世界的和谐感,与终极世界的同一感。以此发展形成“超个人社会工作”。超个人理论的出现是为了回应道德价值的失落和人们在新风险面前的无助感。5.社会工作的灵性视角灵性的探索为社会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这样一个更为广泛和整合的视角:它将社会工作实务与价值道德有机融合,将灵修知识和世俗知识融会贯通,重新诠释灵魂与意识,将多元价值融合在宇宙视野,从宇宙的视野来看待世俗生活的挑战。灵性研究主张“心有所依”,“皈依宇宙”,身、心、灵是有机融合在一起的,运用各种心理分析、社会工作和静坐结合的灵修方法,实现个体身与心、灵与肉的和谐,培养一种豁达宽广的宇宙情怀,找到天人合一的大融合根基。内心突然间一片寂静……仿佛由无数的星星和无边无际的空间所组成的一个广袤的世界触及到我,又仿佛一个看不见的幽灵进入了房间——这是一位死去很久的人的灵魂,但它永远存在着,直到遥远的将来。——荣格我认为人本主义的、第三种力量的心理学是过渡性的,为“更高的”第四种心理学,即超个人或超人本心理学做准备,这种心理学以宇宙为中心而不是以人的需要和兴趣为中心,它超出人性、同一性、和自我实现等概念。——马斯洛《存在心理学探索》“人是什么?一半是野兽,一半是天使。”——西方谚语“我们今天已经不象弗洛伊德时代那样面临的是性挫折,而是存在的挫折。在今天,典型的病人也不再那么象阿德勒时代那样患有的是某种自卑感,而不如说是一种彻底的无意义感。这种无意义感伴随着某种空虚,因此我称之为存在的空虚。”——ViktorE.Frankl第二节概念框架Bullis认为,从临床意义上讲,我们关于自己和世界的信仰即为灵性,它唤起感受并指引行动,最终成为我们的个人现实。灵性的定义Caroll灵性的两个主题1.个人关于现实的超验和终极源泉的存在知识以及与它们的关联;2.源自人类最深层次的内核,即人的本质、人的基石、人的灵魂或人类终其一生的原则或动力。Caroll灵性的两重意义作为本质的灵性:指赋予自我发展和自我转变以动机性能量的核心本质。内在的超越。作为一个维度的灵性:指个人对意义、与上帝的关系和超验或终极现实的追求。外在的超越。Canda灵性的界定广义:灵性是人类生活和人类发展的整体过程的格式塔。包括生理的、精神的、社会的和灵性的层面,它是人的整体。狭义:涉及个人或群体的经验的灵性部分,这里的灵性是与个人寻求意义感和自己、他人、宇宙和存在的本体基础的道德成就感。灵性vs宗教Canda和Furman社会工作中灵性定义的六要素(1)被视为无价的、不可化约的个人精髓或全人特质;(2)回应寻求意义、道德框架、与他人关系(包括终极现实)的个人特定层面;(3)超个人本质的特殊体验;(4)转变为某种关于自己和他人的整体感的发展过程;(5)参与灵性支持群体而非必然加入正式的宗教;(6)涉及特殊的信仰或行为。Canda和Furman的全人模型灵性的三个层面:作为个人整体的灵性、作为人的核心的灵性、作为人的精神层面的灵性。灵性的模型灵性的六个层面的理解精神动力:指个人寻求一种可以丰富生命并获得意义感和统整感得深刻体验。灵性体验:包括人关于神圣、超自然、超个人和神秘的体验。灵性的功能:包括认知、阐释和关联。灵性的发展:经历一个过程,可能是逐步成长,可能是阶段性转变,也可能是危机。个人或群体灵性视角的组成要素:灵性体验、功能和发展过程。宗教表达:对超自然的认知、道德体系、神话系统、仪式。Fowler信念发展阶段信念是寻找人生意义的别称。灵性的发展(1)原初信念(primalfaith)(3岁之前)(2)直觉—投射式信念(intuitiveprojectivefaith)(3岁至8岁左右)(3)童话—字面式(mythicliteralfaith)(8岁至12岁之间)(4)综合—惯例式(syntheticconventionalfaith)(12岁至18岁之间)(5)个人—反思式信念(individuativereflectivefaith)(18岁以上)(6)契合式信念(conjunctivefaith)(大多在30岁以上)(7)普世化信念(universalizingfaith)菩提树的梵语原名为“毕钵罗树”(Pippala),因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才得名为菩提树(梵bodhivrksa),“菩提”(梵bodhi)意为“觉悟”。菩提树似乎天生来就与佛教渊源颇深,据传说,25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青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在菩提树下禅定四十九日,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于本然之中观察诸法缘起性空而悟得三明与四谛,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陀。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第三节实践框架灵性视角试图从一个整体视角来看待个人与群体,这必然要将生理、心理、社会和灵性因素都纳入其中,这就要将个人、群体、社区、国家乃至终极现实都联结起来。灵性视角相信人类发展是有目标的,即追求整体、融合和自我超越。所有案主都被视为成长的可能,无论他们面对怎样的困难。社工要帮助案主认识到自己的灵性及其优势,形成一个更为清晰的自我感,并超越当前自我认同的限制,从而最大化改变的可能性。灵性取向的社会工作是一个整体的活动体系。实践原则完整的人模型灵性社会工作理论认为,个体内在地具有三种能力,即感性的能力、理性的能力和灵性的能力。最幸福的人,并不是那些片面强调自己感性能力,也不是那些片面满足于自己理性能力的人,而是那些感性、理性、灵性三者协调统一、完整的人。做一个完整的人是灵性视角的理论和实践的终极关怀。感性能力的发展,如果失去了灵性的方向,最后便可能形成了某种“物(性)依赖综合症”,如各种各样的酒瘾、烟瘾、性瘾、毒瘾等;同样理性能力的发展,如果失去了灵性的方向,最后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自我强迫症”,如迫害狂、权利欲、色魔、金钱迷等。一个完整的人一定是一个具有完整的精神世界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内在空间并向广阔的宇宙开放的人;一定是一个没有匮乏的人;一定是一个不断地“止于至善”的人;一定是一个自由、创造而快乐的人;个体的感性能力、理性能力总是在提醒个体,存在各种未满足的需求,作为生物性的存在,个体始终是匮乏的。感性能力、理性能力,总是不停地将匮乏变成所谓的充实,然后再将其改换门庭,伪装成一种“身份认同”。无论是关于金钱、赞赏还是爱,如果它们已经成了“身份认同”的一个部分的话,个体就会一直经历匮乏。个体无法赞赏生命中已经拥有的美好事物,因为个体眼中只有满足或匮乏。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不会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一个不断地“止恶立德”的过程。至善,没有标准。没有一个共同定义的所谓“至善”,就是修补其所不善。一个自由的人一个完整的人,是一个自我满足的人。一个匮乏的人,是一个为外界所束缚的人;一个没有匮乏,不为外界所束缚的、自我满足的人,就是一个自由的人。灵性视角的评估围绕探索案主的灵性而展开的。评估灵性视角下的案主:有尊严、有目标、有潜能和有改变机会的人。专业关系:伙伴关系。(相互尊重对方的信念和灵性体验)社工在进入助人关系之前必须澄清自己的灵性体验。专业关系关注具有治疗和痊愈的效果。关注某物:为其所影响。关注自己:可以洞察自己的思维、感觉和直觉。关注他人:可以认知和同理。干预技巧爱我,请只是为了那爱的意念,那你就能继续地爱,爱我如深海。——白朗宁夫人伊丽莎白·芭蕾特·布朗宁,又称勃朗宁夫人或白朗宁夫人,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最受人尊敬的诗人之一。生于1806年3月6日。十五岁时,不幸骑马跌损了脊椎。从此,下肢瘫痪达24年。在她39岁那年,结识了小她6岁的诗人罗伯特·勃朗宁她那充满着哀怨的生命从此打开了新的一章。她的作品涉及广泛的议题和思想,对艾米丽·狄金森,艾伦·坡等人都有影响。有意识的呼吸呼吸与静修结合,祛除小我,增强把握智慧和控制心灵的能力,追求与他人和世界的圆融状态。呼吸的方法(1)先收紧肌肉;然后放松。体验一下全身的松弛感。(2)把注意力转向内心。回忆过去,你会想到生活就是时光一去不复返的不可逆转的过程。同宇宙的产生一样,每一消失的片刻都无法追回。感受一下随着每次呼吸消失的东西。(3)而后回顾自己的一生。是你让自己来到世上的吗?是你让自己生存吗?是你决定自己的命运吗?你的生命真的属于你吗?祛除生命“属于你”的感觉。你会感到生命只是在你身上流过。祛除你与生命相互分离的感觉或你和生命的本源相互分离的感觉。宽恕1.揭露:鼓励来访者探索过去由他人导致的伤痛,或自己的悔恨,以找出需要宽恕的人或事件。“告诉我你对什么最感到不满”“告诉我你最大的悔恨”2.决定:案主评价保留这些伤痛或悔恨的结果。3.工作:与案主谈论在考虑宽恕时内心涌出来的想法、情感或表象。4.结果:社工和案主共同创立某种仪式来表示这一宽恕过程的结束。宽恕自己或他人是缓解痛苦和摆脱罪恶感、羞耻感乃至愤怒的有效方式。宽恕并非要忘记。我们需要从错误中学习,继续前进而不固结。第四节贡献与局限贡献:1.灵性超越了纯粹生理、心理、社会、政治或者文化而将它们整合在一起;2.灵性反应了寻找生命意义,敏感地关注道德目标,而非自私自利的关注;3.灵性超越了能够自我控制的那部分实质内容。局限:处于初创阶段,概念模糊;实践框架有待系统化,其有效性缺乏经验证据;灵性涉及的领域不易揭示;忽视了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层面的问题与障碍。思考题1.灵性视角对社会工作的启示?2.课后阅读《六祖坛经》,思考禅宗对于精神健康的意义。曲靖师范学院

1 / 4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