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生态河道保护修复规划.721.第一章规划背景与概况一、规划背景瓯江,古名慎江,曾以地取名永宁江、永嘉江。宋《太平寰宇记》称蜃川,《名胜志》称温江。瓯江发源于庆元、龙泉两县市交界的百山祖山麓锅冒尖,流至青田县湖边右纳小溪之后称瓯江,自西向东流,出温州湾入东海。是浙江省内仅次于钱塘江的第二大河。两岸群山层峦叠嶂、幽田深谷、沉郁含蓄、变化多端。瓯江流域主要有丽水、温州两市(地级市),是浙江省南部正在加速发展的区域。流域内自然资源丰富,中、上游是浙江的重点林产区,并有金、钼、砩石等矿产资源;下游滨海平原有近百万亩农田,是我省南部最大的产粮区。沿江两岸,有不少传统手工业和大量的新兴的地方工业。内河有良好的水运条件,河口有依江通海的温州港。瓯江是我省现存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留较好的河流之一,水质良好,自然风光优美,动植物生态丰富,历史人文古迹众多,独特的瓯越文化哺育了丽水、温州两大城市,并培育了丽水成为“浙江绿谷”的生态优势和温州经济发展模式的奇迹。但由于城市化的加快,沿岸居民对河流注重索取而缺乏有效保护,使流域优美的自然环境、完整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景观开始受到破坏,对水生态系统造成较大压力。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命脉,在经历一百多年对于河流大规模开发利用的工程建设以后,人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逐步把重点从开发利用转向对河流的保护。并经历了水质恢复、河流生态恢复以及流域尺度的河流生态整体恢复的不同发展阶段。河流管理在认识上也发生了重大转变,河流不仅是可供利用的资源,更是河流系统生命的载体;不仅要关注河流的资源功能,还要关注河流的生态功能;河流保护工作也从最初的以改善水质为重点,拓展到以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为最终目标。瓯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强调在流域和区域水资源规划、防洪规划、水电开发规划等工作中,重视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逐步将水功能区保护目标从单纯的水质要求拓展为水质、水量和生态系统的要求。二、规划的必要性与主要任务(一)规划的必要性1、瓯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社会经济发展特定阶段的客观要求。瓯江流域大部分地区是浙江省经济欠发达的区域之一,属于经济发达省份的欠发达地区。此前由于经济上的相对不发达,河流自然条件保存较好。近年来,由于交通、通丽水生态河道保护修复规划.722.信等制约因素的解决,区域经济开始起飞,河流生态系统开始受到胁迫。水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是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开展河流生态保护,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道路的迫切要求。2、瓯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浙江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瓯江是浙江省内第二大河,瓯江流域面积占浙江省陆域面积的五分之一,是浙江森林资源最丰富、海拔最高的地区,也是华东地区的生态高地,在浙江省《生态功能区划》中属浙西南山地生态区中的瓯江流域生态亚区。由于河流山高源短流急,自然蓄水能力较差,洪涝、干旱和山体滑坡等突发性灾害频发;一些地方食用菌的不当发展,破坏了阔叶林资源,森林生态功能减弱;坡地、陡坡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能有力的促进生态省建设,同时也是生态省建设的重要内容。3、瓯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秀山丽水”生态格局的主要内容,是建设“浙江绿谷”必然要求。瓯江中上游的丽水市作为全国生态第一市,是全省及全国的生态高地,全市九县(市、区)全部进入全国整体生态环境质量前五十县,其中庆元、龙泉、景宁、云和四县(市)进入全国前十县。丽水市确定了“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瓯江是贯穿于绿谷中的蓝色纽带,也是沿江城镇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工业、生态旅游业等生态产业的依托,也是支撑生态县市发展的关键。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丽水“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打造“浙江绿谷“的主要载体。(二)规划的主要任务1、通过对瓯江流域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地域文化特征与变化过程的研究分析,根据区域生态环境承载力的要求,构建以流域为尺度的水生态系统安全格局。2、以瓯江干流为核心,完善河流的自然环境、生态系统和文化景观,发挥河流廊道调蓄水资源、净化地表水、防止水土流失、生物栖息地和景观游憩的功能,建立以瓯江河流为载体的水生态廊道。3、保护和修复河流的河床、河滩及自然岸线,保护和保持瓯江现有的优良水质,修复和培育河流的自我生态修复及生物栖息地功能,完善与恢复河流健康完整的生态系统。(三)规划的重要意义1、瓯江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实践。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辨证关系,充分体现了以污染治理化解环境压力、以资源节约优化经济发展、以环境友好促进社会和谐的总体思路。丽水生态河道保护修复规划.723.特别是随着流域范围内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流域内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布局的优化和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都促使河流管理的理念和方法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科学发展观,逐步形成环境资源有偿使用机制,引导社会投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与产业化。进一步深化生态补偿机制,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运用市场手段进行生态补偿。使河流不仅满足当代人的发展需求,更为子孙后代提供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永续利用的资源与环境。2、瓯江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是对治水新思路、人水和谐发展的新探索水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转变了传统的治水模式,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治水新路。将河流的治理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探索自然的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同时,注重生态系统的完整和稳定;特别是针对干流梯级电站多、水资源丰富的现状,充分发挥这些水利工程在水资源配置上的积极作用,在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寻求平衡点;取消了原有的蔡村、苏埠两级电站,保证干流河流的连续性,并对现有的水利工程设施进行重新定位与改造,充分发挥现有电站水库在防洪调度、防枯调水的综合效益,确保河流枯水季节不断流,使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3、适应区域城市发展结构、引导城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流域内龙泉、丽水、青田、温州等城市沿瓯江分布,生产力沿江聚集,交通沿江延伸,对资源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流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是协调城市发展与河流的关系,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并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有利于规避贸易“绿色壁垒”、顺应国际潮流,是提升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丽水生态河道保护修复规划.724.第二章现状表述与分析瓯江流域位于浙江省南部,在东经118°45′至121°00′,北纬27°28′至28°48′之间,东临东海,南与飞云江流域交界,西与闽江流域接壤,西北部、北部与钱塘江、椒江两流域相邻。境跨我省丽水市的龙泉、庆元、云和、景宁、遂昌、松阳、缙云、莲都、青田,金华市的武义、永康、东阳、磐安,温州市的永嘉、乐清、瓯海、鹿城、龙湾、文成,台州市的黄岩、仙居等21个县(市、区);还有少量属福建省寿宁县。瓯江流域分行政区面积见表2-1。瓯江干流发源于龙泉与庆元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锅冒尖,自西南向东北流,至丽水折向东南流,贯穿整个浙南山区,经温州注入东海,干流长388km。丽水市大港头镇以上河段称龙泉溪,即干流上游段,河长197.5km,河宽100~200m。龙泉溪会松荫溪后,自大港头至青田县湖边村河段称大溪,即干流中游段,河长92.5km,河宽250~400m,其中碧湖至丽水城区河段宽400~800m。大溪、小溪汇合后,自湖边村至河口称瓯江,即干流下游段,河长98km,河宽400~800m,其中龙湾河段宽达2400m。在下游河段中,自青田温溪镇以下为感潮河段,长78km。瓯江自上而下,汇集的主要支流有:松荫溪、宣平溪、小安溪、好溪、小溪、楠溪江等,瓯江流域面积18100km2,为浙江省第二大河流。表2-1瓯江流域分县(市、区)面积地市县(市、区)面积(km2)占流域面积的百分比(%)备注丽水市龙泉庆元景宁云和遂昌松阳缙云丽水青田2488.0789.91744.2847.5773.71307.11037.11633.72486.513.754.49.64.74.37.25.79.013.7属丽水市的面积为13107.7km2占流域总面积72.4%金华市武义永康东阳磐安682.719.33.2221.33.80.11.2属金华市面积为926.5km2,占流域总面积5.1%温州市文成永嘉乐清温州市区104.42663.1321.3889.60.614.71.84.9属温州市面积为3978.4km2占流域总面积22.0%(鹿城、龙湾、瓯海及水面)台州市仙居黄岩0.448.10.3属台州市面积为48.5km2,占流域总面积0.3%福建省寿宁38.40.2占流域总面积0.2%合计18100100.0丽水生态河道保护修复规划.725.一、现状主要特征(一)自然环境特征1、地形地貌瓯江流域地处浙南山区,流域总的地势是西南高、东北低。流域属多元地貌结构,按照地质成因分类,可划分为:山地地貌、河谷地貌、平原地貌、海岸地貌等。境内山地面积广,起伏剧烈,西南洞宫山脉主峰黄茅尖,海拔1929m,既是流域的最高峰,也是浙江省第一高峰。海拔1000m以上的中山,占总面积的10%左右;高程在600m~1000m间的低山,占总面积的45%左右;丘陵高程一般在250m以下,占总面积的30%左右;盆地占总面积的5%左右。山脉、盆地、平原、海岸及蜿蜒其间的水流,错落有致,构成了流域地貌的基本格局。瓯江干流大溪属典型的山溪性河流,河谷两岸地形陡峻,河谷纵向底坡较大。河岸除局部地段系沙泥外,大多是岩山。河床覆盖有较厚的卵石、大块石。河道及河谷宽窄不均,深潭与浅滩相间,河流基本上是在山谷中穿行。规划梯级水电站主要集中在干流中游。该段河床较为开阔,但河床不稳定,河道因沙洲阻隔分叉多。两岸有坍塌,以九龙~吴圩河段最烈,左岸多台地,并流经碧湖盆地,至四都河谷又缩窄,进入丽水城区盆地,河床开阔,但至虎头山以下河流进入山谷之中,在祯埠、海口、船寮等处有小片台地,水面坡降稍平,但河床仍多卵石。中游河段有浅滩66个。2、地质与土层瓯江流域大地构造位置属西太平洋第二复式隆起带。地质构造基础相当复杂。流域地质以火山岩、侵入岩等刚性岩石为主体,其次为变质及海相沉积岩。构造线展布以北北东-南南西向为主体,大体与浙闽海岸线相平行,与华夏式主要构造线方向一致。地质构造在流域的表现以断裂运动为主,局部的褶皱作用为次。区域性断裂尤为突出,并辅有平缓的褶曲。在中、上游,地层组合比较简单,第四纪地层主要有洪积、洪冲积、堆积等,厚2~14m,多为亚粘土、亚砂土、砂卵石,主要分布在河谷、沟谷中。在下游滨海平原区,第四纪地层的沉积类型却较为复杂,有冲积、湖积、海积、海陆交互沉积等,沉积厚度最大达160m,有2~3层的冲积砂砾石层。流域区内地震以小震为主,根据中国地震基本烈度(1990年版)区划图,丽水市区、青田、景宁等地区均为小于Ⅵ度区。瓯江流域土壤绝大多数以中生代侏罗纪酸性火山喷出岩风化发育而成。主要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水稻土、潮土、粗骨土等,共有10个土类,16个亚类,45个土属,103个土种。红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m以下的低山丘陵和中山区下部,土壤质地较粘重,通气通丽水生态河道保护修复规划.726.水性能差,腐殖质少,土壤肥力低。自然植被以次生常绿阔叶林或常绿针阔混交林为主,宜发展经济林、柑桔、药材等。黄壤主要分布在海拔700m以上的山地,土层厚,自然肥力强,是较好的森林土壤。自然植被较好,宜于发展林业和茶桑果园。水稻土主要分布在海拔350m以下的河谷盆地和下游平原地区,是主要耕作土壤。潮土一般分布在沿江、沿溪两岸,为近代在河流冲积、沉积物上发育的土类,中下部因受地下水影响有潴育化现象,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现大都已垦为旱作区。粗骨土占土壤总面积的20%以上,它是一种非地带性土壤,为不同程度的风化岩层。这类土壤的形成与自然植被的关系极大,尤其是在中、上游,因为山地陡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