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一、景点概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位于紫金山独龙阜下,是南京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帝王陵墓,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孝陵始建1381年,第二年葬马皇后,因马皇后谥号孝慈,所以称为孝陵。1398年朱元璋病故藏于此,直至永乐十一年建成“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整个建陵工程才算完成,历时33年之久。。各位游客,欢迎大家来到明孝陵参观游览!朱元璋,1328年生于安徽濠州一个贫苦家庭,小名重八,少年时曾在皇觉寺当和尚。后来郭子兴在濠州起义,朱元璋就投奔了郭子兴领导的起义军。由于朱元璋有勇有谋,深得郭子兴的赞赏。于是郭子兴就将养女马氏嫁与他。1356年朱元璋领兵攻下集庆,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后改名为应天府,与1368年建立明朝,年号洪武。下马坊明孝陵建筑群最前端的就是下马坊,当时的文武官员到这里都必须驻轿下马,步行进入陵区,以示尊重,明孝陵陵门大金门为三券拱门,原来顶部及东西两侧的红墙已不复存在了。二、大金门、碑亭大金门四方城碑亭穿过大金门,我们来到碑亭,因亭顶毁于战火,,现仅存四壁和四个门洞,犹如一座古城堡,所以俗称四方城。四方城-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中间为明成祖朱棣为其父朱元璋所立的“大明孝陵神功圣德碑”通高8.78米,碑文共2726个字,内容大致如下:叙述其身世,“句容大族也”;二朱元璋造反系为民请命,发迹定远。三即皇帝位,册中宫,立太子追封同姓;四治国方面,罢中书省,内生六部,分理庶务;五尊礼重学,建国学,亲祀孔子;1398年崩于西宫,寿71。遗命与“皇后马氏,合葬孝陵”;刻皇子皇孙后裔57人封号名讳及144句四言颂歌。三、神道、梅花山出四方城,过了御河桥就是神道,神道分为两段:第一段是东西向的石像生路。路的两侧为6种12对24只石兽,一跪一立,依次为狮子、獬豸、骆驼、大象、麒麟和马。这些石兽各有寓意:狮子为百兽之王,显示帝王的威严;獬豸是传说中的独角神兽,能明辨是非,在此用来说明皇帝是执法如山的圣明天子。骆驼是沙漠之舟;大象是兽中巨兽,此二物置于此表明大明疆域辽阔,江山稳固。麒麟为“四灵之首”是祥瑞之物,在此象征墓主人是一位仁义之君。马是古代帝王南征北战,统一江山的坐骑。神道-石象生路A线路神道-石望柱神道从石望柱转向南北向,石望柱又称擎天柱,是指示陵墓的标志。神道-翁仲路这一段就是石翁仲路,翁仲路有两对身披甲胄,手持金吾的武将,两对头戴朝官,手捧朝护的文臣。神道的尽头为棂星门,现已损毁,仅存六个石柱基。梅花山神道侧面的这座小山,是三国东吴大帝的陵墓,也称孙陵岗,吴王坟。在1943年,这里广植梅花,现已是我们著名的赏梅胜地。现在我们看到的这座石桥为金水桥。也叫御河。过了桥就是陵门了,陵门为文武方门,原有五门,后经战火损坏,现在我们看到的是1999年重新修复的,上刻有曾国藩所题的明孝陵三个字,四、金水桥、陵门、碑殿陵门陵门-特别告示碑门外的东侧立有一块特别告示碑。当时,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到处破坏我国的名胜古迹,地方官员就用日、德、意、英、法、俄刻成六国碑文,用以保护明孝陵。。御碑殿碑殿进门不远,就是碑殿,因殿中立有康熙、乾隆的碑刻而得名,正中是康熙皇帝手书的“治隆唐宋”碑,意为:颂扬明太祖的治国方略超唐太宗李世民和宋太祖赵匡胤。两侧为乾隆皇帝的诗碑。殿后各有记述康熙竭陵卧碑两块。8、享殿现在看到的就是明孝陵的享殿遗址,享殿原为供奉朱元璋及马皇后的神主牌位和画像所建。原殿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巨大建筑,以示皇帝的九五之尊。原殿毁于战火,现在看到这三间小殿,是清同治年间修复的,规模要比原来的规模小的多,现存的台基为三层石须弥坐台基,三层石栏杆、三层龙吐水,三层石丹陛。上为“二龙戏珠”中为“日照山河”下为“天马星空”。现在以辟为“明孝陵史料陈列室”。三、享殿遗址B线路四、方城、明楼、宝城、宝顶继续往前我们穿过大石桥,看到就是方城明楼,方城高16.25米,下为石须弥坐,中间有拱门。东西两侧有明代八字墙两堵,土丘上的“此山明太祖之墓”刻于民国,是用以回答游客的询问的。方城、明楼宝城宝顶方成的后门就是宝城宝顶,宝城宝顶的陵墓形式开创了明清500多年帝王陵墓的先河。,宝城依托直径400米的圆形土丘,四周围以7米高的砖墙。宝顶上树木参天,它的下面就是朱元璋和马皇后埋葬的玄宫了。据史书记载,当时随葬的就有42个嫔妃12个宫女,现在已探明玄宫的基本布局,由于保护的问题,至今还未发掘,五、其他明代还曾为保护孝陵设孝陵卫,一卫辖5600人,明朝太子朱标葬在孝陵以东,称为东陵。还有紫金山阴的功臣墓。各位游客,今天的明孝陵就介绍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