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一节认知的概述幼儿心理学林琳一公斤棉花和一公斤铁,哪个比较重?我们认识到:一公斤的东西,可以是体积庞大的棉花,也可以是一小坨铁。男女的认知偏差男人照镜子和女人照镜子有什么区别?通过我们的心理活动(判断或想象)获得规律、知识。下图所示,哪边的圆圈多?我们认识到:物体的排列方式与物体的总数无关一、认知是什么?认知就是认识+知识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认知活动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从而实现对个体认识活动的调节作用。在个体与环境的作用过程中,个体认知的功能系统不断发展,并趋于完善。一个动态的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人的一切心理活动都有认知的成分。认知是人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认知过程是基本的心理过程。二、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人的认知能力是一个发展的过程。eg:人与自然的关系1、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个体靠感觉与动作认识世界(2)前运算阶段(2-7):个体开始运用简单的语言符号从事思考,具有表象思维能力,但缺乏可逆性(3)具体运算结算(7-11、12):出现了逻辑思维和零散的可逆运算,但一本只能对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运算(4)形式运算阶段(12-14、15):能在头脑中把形式和内容分开,使思维超出感知的具体事物或形象,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皮亚杰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随之而发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中介作用。(1)感知运动阶段(0-2)在这一时期,智力是一种纯实践性的智力。这一阶段语言尚未出现,儿童主要是通过感觉运动图式来与外界相互作用并与之取得平衡。这个阶段的儿童,早期只能靠先天的无条件反射动作来适应环境,后来,动作经过练习和连接变得复杂起来。后期儿童出现智慧动作,也就是能用自己已经掌握的动作在新情境中去解决问题,标志着儿童已经开始萌发直觉行动思维。这一阶段儿童另一大收获就是获得“客体永久性”。如在5-6个月之前的婴儿面前放个物品,他们会伸手去抓,但物品离开视线后,他们并不会寻找。6-8个月期间,婴儿开始寻找脱离他们视线的物品,这表明他们头脑中,保留着隐去物品的表象。(2)前运算阶段(2-6.7岁)①泛灵论②自我中心主义③不能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④思维的不可逆性⑤缺乏守恒(3)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此时儿童从表象性思维中解脱出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运算仍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重要进展:克服自我中心-儿童多方面看问题以解决问题。可逆性-儿童理解数字或物体改变后,可以回到原来的状态。守恒-懂得条目的数量或长度与物体或条目的排列或外观无关。连续性-根据大小、形状或其他特征排列物体的能力。分类-命名并根据外观、大小或其他特征给一批物体进行分类的能力,包括一类物体可以包括另一类的观念。(4)形式运算阶段(11.12—15.16)这个时期,儿童思维发展到抽象逻辑推理水平。思维特点如下:第一,可以进行抽象思维和纯符号思维第二,应对假设情景的能力出现。第三,能接受明显的与事实相反的情形第四,能够运用系统化的实验来解决问题上述语言有些抽象,如果你能看懂,说明你就处于形式运算阶段。2、信息加工理论:将人类的认知能力看做是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复杂认知系统,处理和加工来自环境的刺激和来自储存在头脑中的信息。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儿童加工信息的容量和能力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这个理论的重点是:寻求解释儿童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2、信息加工理论:主要内容:第一,学习是信息的接受、贮存和提取的过程;第二,学习的结果是信息在头脑中的表征;第三,知识以命题网络或产生式系统表征;第四,学习的重点是信息的编码。信息加工模型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表现出来的特征。陈述性知识表征的一种形式,两个及以上命题彼此联系起来形成的。程序性知识表征形式。3、应用认知心理学人类的认识能力还表现在对人本身的认识。应用认知心理学强调认知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情境,因此:①研究认知发展必须考察环境的多样性和系统性。②认知发展是人的终身任务。二、儿童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进展三、认知研究的新方法1、主要运用“习惯化、去习惯化”模式新生儿并不是一个消极地、被动接受刺激的人,事实上,他们是积极的探索者。积极的探索不仅表现在主动寻求刺激,也表现在主动处理刺激信息,习惯化就是早期婴儿主动处理刺激信息的表现。习惯化:当一种刺激反复出现时,刺激产生的反应就会逐渐减弱。去习惯化:出现一个新刺激,就会做出强烈的反应,原有的习惯化终止。三、认知研究的新方法2、习惯化的心理学意义(1)习惯化具有重要的适应意义。(2)习惯化是对刺激产生区分作用的机制。(区分哪些是已知事件,哪些是未知事件。)(3)习惯化为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开辟了新途径,并取得重大成果。三、认知研究的新方法3、其他方法(非语言行为)吮吸、转头、眨眼、伸手等作为反映指标。运用生理反映,如心率来推断他们对刺激物的反映。研究发现,新生儿和婴儿在视觉、听觉、空间位置、数的感知、多通道感觉以及因果关系、解决问题方面都有非凡的能力。远远超过我们对儿童的传统认知。课堂小结一、认知概述1、认知的地位:最基本、最重要的心理活动2、认知的含义:认识和知识二、儿童认知研究成果1、瑞士皮亚杰:儿童认知发展具有阶段性2、信息加工理论:儿童加工信息的容量和能力有一个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3、应用认知心理学:考察环境的多样性和系统性;认知发展是人的终身任务三、认知研究的新方法1、主要运用“习惯化、去习惯化”模式2、其他方法(非语言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