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神经解剖学基础——小脑小脑Cerebellum掌握的主要内容:•小脑的位置和外形•小脑的分叶和功能分区•小脑内部结构(小脑皮质、中央核、小脑髓质)•小脑的纤维联系•小脑的功能和临床应用(小脑损伤的临床表现)端脑telencephalon间脑diencephalon中脑mesencephalon后脑metencephalon脑桥pons小脑cerebellum延髓medullaoblongataP163脑(Encephalon,Brain)小脑位置和外形1一、小脑在人脑中的位置•位于颅后窝(P161)•前面隔第四脑室与脑干相邻•上方盖以小脑幕,与位于上方的大脑半球枕叶相邻穹隆枕叶垂体漏斗脑桥延髓松果体中脑水管顶盖上髓帆第四脑室下髓帆丘脑间粘合小脑幕(P173)•分隔大脑与小脑的结缔组织,呈近似水平位。前方凹陷,为中脑经过。上面中线连于大脑镰(分隔大脑左右半球)。两翼略向下贴于颅骨内侧,在外边看来大致位于眼角与耳尖的水平面上。二、小脑的外形蚓部vermis:小脑可分为缩窄的中间部和大而膨隆的两侧部,中间部像卷曲的蚯蚓,故称蚓部。原裂蚓部小脑半球绒球蚓小结小脑扁桃体上面观下面观后外侧裂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扁桃体水平裂原裂后外侧裂半球上面下面小脑蚓小脑蚓小脑扁桃体绒球蚓小结蚓垂蚓锥体小脑半球绒球脚绒球小结叶书上P169——P170小脑上面观小脑的前、后缘凹陷,前凹陷称为小脑前切迹,后缘凹陷称为小脑后切迹。小脑下面观小脑前面观小脑前面观脑干的背侧观小脑半球•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扁桃体小脑脚小脑脚•小脑下脚(inferiorcerebellarpeduncle):与延髓相连,又称绳状体;•小脑中脚(middlecerebellarpeduncle):与脑桥相连,又称脑桥臂;•小脑上脚(superiorcerebellarpeduncle):与中脑相连,又称结合臂。书上P222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上脚小脑中脚小脑下脚小脑扁桃体小脑扁桃体靠近枕骨大孔,前方临近延髓,当颅内压增高时可被挤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又称枕骨大孔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因颅后窝中线脑结构在胚胎期中的发育异常,小脑扁桃体向下延伸,经枕大孔突入颈椎管的一种先天性发育异常。水平裂后外侧裂原裂水平裂后外侧裂原裂•小脑表面有许多大致平行的沟,两沟之间的隆起部分称为小脑叶片,若干个叶片可以组成一个小脑小叶。•由于脑沟和叶片在半球和蚓部是相互移行的,所以蚓部的每一个小叶是与半球相对应的小叶连续的。•在小脑半球有些沟比较深,如水平裂,始自小脑中脚,以水平方向绕小脑的外侧缘和后缘,把小脑分为上面与下面。前叶分叶后叶绒球小结叶三、小脑的分叶目前多结合小脑的进化、功能和纤维联系,把小脑分为三个叶。原裂前叶后叶后叶绒球小结叶后叶蚓小结绒球绒球脚后外侧裂四、小脑的机能分区原小脑(前庭小脑):绒球小结叶旧小脑(脊髓小脑):蚓垂+蚓椎体+前叶新小脑(大脑小脑):后叶新小脑旧小脑原小脑•原小脑(古小脑):绒球小结叶在进化上出现最早,称为原小脑或古小脑。它主要通过小脑下脚接受前庭神经核的纤维,并接受少量前庭神经一级感觉,又称前庭小脑。•旧小脑:小脑体的蚓部、中间部及相关中央核共同构成旧小脑。因为它主要接受来自脊髓的肢体肌肉收缩和运动状态的信息,也称脊髓小脑。•新小脑:小脑体的外侧部及相关的齿状核在进化上出现最晚,为新小脑。由于新小脑与大脑皮质密切相关,所以又称大脑小脑。1.原小脑绒球小结叶绒球小结2.旧小脑前叶蚓垂蚓椎体3.新小脑后叶小脑分叶示意图小脑的内部结构2小脑的内部结构:P220小脑表面被覆的灰质部分是小脑皮质小脑皮质深面的白质是髓质包埋于髓体内的灰质核团称小脑核一、小脑皮质•小脑皮质自深部向表面可分为颗粒层、梨状细胞层(浦肯野细胞)和分子层。•内含六类C:颗粒C、GolgiC、单树突细胞(颗粒层)、梨状C(梨状C层)、星状C、蓝C(分子层)。(一)颗粒层•主要含有大量密集的颗粒细胞,另有少量的Golgi细胞及苔藓纤维终末。•苔藓纤维终末形成花结样膨大,称玫瑰结,与颗粒细胞树突及Golgi细胞的轴突终末等,共同构成小脑小球。•颗粒细胞的轴突垂直向上进入分子层,呈“T”形分叉,与叶片的长轴平行,故称“平行纤维”。(二)、梨状细胞层(Purkinje细胞层)•由单层梨状细胞即Purkinje细胞胞体构成。该细胞发出树突在分子层内展开,方向与平行纤维垂直,并与之形成突触。•来自下橄榄核等处的攀缘纤维沿梨状细胞的树突攀援而上,也与之构成突触。对梨状细胞形成强兴奋作用。(二)、梨状细胞层(Purkinje细胞层)•梨状细胞还接受分子层中间神经元篮细胞和星形细胞的抑制性支配。•梨状细胞的轴突是小脑皮质的唯一传出纤维,大部分经髓质终止于小脑核,小部分到达前庭神经核。•梨状细胞是含GABA的抑制性神经元。(三)、分子层•主要由梨状细胞的树突、颗粒细胞的轴突分支形成的平行纤维及星形细胞和篮细胞。•星形细胞和篮细胞都含有GABA的抑制性神经元。•传出纤维:梨状细胞的轴突是小脑皮质唯一的传出神经纤维。•联合纤维:指连接同侧邻近叶片或是不同区域间的纤维。•传入纤维:有苔藓纤维、攀缘纤维、单胺能纤维和胆碱能纤维,这些传入纤维的起始神经元的分布位置大致有两种:一是由同侧脊髓、网状结构和前庭束的上行纤维,二是对侧下橄榄核和脑桥核束的上行纤维。小脑皮质的纤维小脑皮质内有两种纤维、六种细胞(颗粒细胞、golgi细胞、星形细胞、篮细胞和purkinje细胞、单树突细胞)。两种纤维(攀缘纤维和苔藓纤维)均为兴奋性;六种细胞中只有颗粒细胞是兴奋性,其余4种为抑制性。攀缘纤维对purkinje细胞有兴奋作用;苔藓纤维通过颗粒细胞也兴奋purkinje细胞,但颗粒细胞同时也兴奋星形细胞和篮细胞,而这两种细胞却又抑制purkinje细胞;golgi细胞受颗粒细胞和苔藓纤维的兴奋,其轴突负反馈地抑制颗粒细胞的活动;purkinje细胞可抑制golgi细胞、星形细胞和篮细胞。各种兴奋性和抑制性影响最后汇聚到purkinje细胞,此细胞是小脑皮质唯一的传出成分,主要终止于小脑核和前庭神经核。小脑皮质的纤维联系二、小脑核(小脑中央核/小脑深核)•小脑的髓质内,每侧有4个核团,由中央向两侧,依次为顶核、球状核、栓状核和齿状核。绝大部分小脑传出纤维起自小脑中央核。•中央核内绝大部分神经元释放谷氨酸或天冬氨酸,它们都属于兴奋性递质。也存在一些属于GABA能神经元的小型细胞,它们的纤维主要投射到下橄榄核,能抑制该核的活动。下橄榄核——延髓内的非脑神经核位于延髓橄榄的深方,与大脑皮质、脊髓、红核、小脑等相联系,参与对运动的控制,尤其对运动的学习记忆起重要作用。它是锥体外小脑系的重要的辅助环节。二、小脑核•顶核位在第四脑室顶壁内,靠近正中平面;球状核和栓状核合称间位核,3核的体积均不大;齿状核最大,形状类似下橄榄核,呈皱缩囊袋状,位居髓质中央,袋口即齿状核门,朝向内侧近栓状核处。髓质皮质顶核球状核栓状核齿状核小脑水平切面二、小脑核•小脑中央核除接受小脑皮质来的纤维外,也接受小脑传入纤维的侧支。此外,小脑中央核也发纤维投射至小脑皮质,顶核投射到蚓部,中间核投射到旁蚓部,齿状核投射到半球,也有报道齿状核旧部投射至蚓部,其新部投射至小脑半球,这些投射纤维是小脑各核至小脑皮质的反馈径路。三、小脑髓质(白质)•小脑髓质为小脑内部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的白质。在小脑的矢状切面上,可见髓质发出白质板深入各叶,各叶内的白质板再反复发出多级白质板,最后白质板表面包以小脑皮质,形成小脑叶片。在切面上白质板呈树枝状,称为活树。小脑白质由以下的纤维合成:•小脑白质由以下的纤维合成:•(1)有小脑皮质梨状细胞发到中央核的纤维和中央核投射至小脑皮质的纤维。•(2)有邻近叶片和小叶间联络的纤维,这种纤维的大部分不越过正中线,只有一小部分纤维联系左右两半球,称为连合纤维。•(3)联系小脑和小脑以外其他脑区的传入、传出纤维。传入纤维要比传出纤维多3倍以上,它们都由小脑三对脚出入。1)小脑下脚:又称绳状体,连于小脑和延髓、脊髓之间;包含小脑的传入和传出纤维2部分。传入纤维:起于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延髓下橄榄核、延髓网状结构进入小脑的纤维;脊髓小脑后束及楔小脑束的纤维。传出纤维:发自绒球和部分小脑蚓部皮质,止于前庭神经核的小脑前庭纤维;起于顶核,止于延髓的顶核延髓束纤维(包括顶核前庭纤维和顶核网状纤维)。传入纤维:前庭小脑束:由前庭神经或前庭神经核到原小脑;橄榄小脑束:全部发自对侧延髓的下橄榄核,止于小脑蚓;网状小脑束:由延髓网状结构至小脑蚓;弓状小脑束:发自延髓锥体前方的弓状核,自前正中裂穿出,绕锥体和橄榄表面行向后,构成前外弓状纤维,进入同侧和对侧小脑下脚而入小脑;三叉小脑束:发自三叉神经脑桥核和脊束核,入小脑止于山顶和山坡;脊髓小脑后束:来自同侧脊髓的胸核,止于旧小脑;楔小脑束:发自延髓的楔束副核,形成后外弓状纤维经同侧小脑下脚止于小脑前叶后部;传出纤维:小脑前庭束:发自绒球和部分小脑蚓部皮质,止于前庭神经核;顶核延髓束:起于顶核,止于延髓(包括顶核前庭纤维和顶核网状纤维)。特殊躯体感觉柱(核)——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核•位于前庭区深面•接受前庭神经纤维终止功能:位置觉、平衡觉回顾:延髓内的非脑神经核——下橄榄核位于延髓橄榄的深方,与大脑皮质、脊髓、红核、小脑等相联系,参与对运动的控制,尤其对运动的学习记忆起重要作用。它是锥体外小脑系的重要的辅助环节。回顾:脑桥被盖网状核旁正中网状核外侧网状核延髓网状结构的主要核团:向小脑投射的核团把来自大脑皮质和小脑的冲动传至小脑。外侧核群内侧(中央)核群中缝核群向小脑投射的网状核群线形核中缝背核中央上核脑桥中缝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回顾:弓状核回顾:叉中桥脊叉中桥鸡接受头面部的皮肤及口鼻腔粘膜的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柱(三叉神经感觉核)位置--内脏感觉核腹外侧组成与功能①三叉神经中脑核•自中脑上丘→脑桥中部•与咀嚼肌等本体觉有关②三叉神经脑桥核•居脑桥中部网状结构内•与头面部触压觉有关③三叉神经脊束核•自脑桥中下部→C1-2节段•与头面部痛温觉有关回顾:脊髓小脑前束•位于外侧索周缘的前份,脊髓小脑后束的前方。此束一般认为起自腰骶膨大节段第Ⅴ-Ⅶ层的外侧部即相当于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的外侧部,大部分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上行绕小脑上脚终于小脑皮质。•其功能是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和触压觉至小脑,与整个肢体的运动和姿势协调有关,调节身体平衡。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胸核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经元回顾:脊髓小脑后束•位于外侧索周缘的后份。其纤维起自同侧的胸核(C8~L2),(由于胸核位于胸髓和上腰髓,所以此束初见于上部腰节,脊髓骶部和下腰部后跟的粗大纤维进入脊髓后,沿后索上升到上腰部才终于胸核。)脊髓小脑后束主要同侧上行,经小脑下脚终于小脑皮质。•此束传递下肢和躯干下部的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至小脑,可能与个别肢体肌的精细运动和姿势的协调相关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胸核后角基底部和中间带外侧部的神经元回顾: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脊髓小脑前束、脊髓小脑后束→延髓外侧周边部脑桥上部→小脑上脚→小脑小脑下脚→小脑→传导非意识性本体感觉冲动。回顾:2)小脑中脚:又称脑桥臂,为3个脚中最粗大者,位于最外侧,连于小脑和脑桥之间。传出纤维:非常稀少,为小脑至脑桥的纤维。传入纤维:为小脑中脚的主要成分,且几乎全部由对侧脑桥核发出的脑桥小脑纤维构成;只有少许脑桥网状核到小脑皮质的纤维。脑桥被盖网状核旁正中网状核外侧网状核线形核中缝背核中央上核脑桥中缝核中缝隐核中缝大核3)小脑上脚:又称结合臂,连于小脑和中脑、间脑之间。传出纤维:为其主要成分,起自小脑中央核,止于对侧红核和背侧丘脑;传入纤维:主要有脊髓小脑前束、三叉小脑束及起自顶盖和红核的顶盖小脑束、红核小脑束等。小脑上脚的传入纤维:脊髓小脑前束:发自对侧脊髓的中间内侧核,上升至小脑上脚背外侧,绕小脑上脚进入小脑,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