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代的散文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20年代的散文【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五四时期各类散文风格特点,重点掌握语丝社、周作人和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语丝社鲁迅及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创作风貌【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时数】2学时【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节概述一、“五四”时期散文创作的总貌1.现代散文的出世第一个十年里,散文创作数量大,范围广,名家多,文体丰富,风格、流派绚烂多彩。2.“随感录”《新青年》3.“闲话风”也称漫笔,不仅指题材“漫”无边际,而且是行文结构上,兴之所致的随意性,是对鲁迅《朝花夕拾》风格的概括,主要指那种自然、率真、亲切的韵味,那种“任心闲谈”的“漫笔式”的写法,是对五四时期“布道式”散文的否定与超越。林语堂和周作人都是现代散文闲话风一派的宗师。二、“五四”散文空前发达的原因1.中国散文自身悠久的历史传统2.外国散文的艺术借鉴3.散文样式自身的轻快便利4.时代风云的影响三、“五四”时期的散文世界1.“随感录”作家群与现代杂文(1)陈独秀“随感录”文体的开创者,主要作品有:《偶像破坏论》等。(2)李大钊(1889—1927)主要作品:《青春》、《新的!旧的》等。(3)钱玄同(1887—1939)其“随感录”多是文化批判的文字。(4)刘半农杂文名篇有《“作揖主义”》、《奉答王敬轩先生》等。2.《语丝》派语丝社是以1924年11月创刊于北京的《语丝》周刊而得名的,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以散文创作为主的文学刊物,倡导思想和言论自由。一是以鲁迅为代表的犀利、泼辣的杂文。二是以周作人为代表的冲淡、古雅的小品散文。鲁迅的《野草》鲁迅散文诗集,收录了鲁迅写于1924年秋至1926年夏的23篇散文诗,1927年结集出版。它是理解鲁迅的最好窗口,是他“荷戟独彷徨”时期对生命和灵魂的深度透视。主要包括23篇散文诗:《希望》《过客》《秋夜》《死火》《死后》《影的告别》《这样的战士》《颓败线的颤动》《墓碣文》《求乞者》《好的故事》《复仇》《复仇(其二)》《雪》《风筝》《狗的驳诘》《失掉的好地狱》《淡淡的血痕中》《立论》《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腊叶》《一觉》《我的失恋》《野草》创作背景命名含有深意:一方面是自谦,认为这些创作只是来源于现实生活中的“小感触”;它们“根本不深,花叶不美”,像路旁的“野草”一样,是“平凡不过的”;另一方面则反映了为社会进步而甘愿献身的崇高品德,即:为迎接熊熊的进步之火,“野草”甘愿被烧尽。《野草》——自我拯救的心灵炼狱“五四以后不久,《新青年》的团体解散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并且落得一个‘作家’的头衔,依然在沙漠中走来走去,……有了小感触,就写些短文,夸大点说,就是散文诗,以后印成一本,谓之《野草》……”鲁迅:《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野草》主要思想内容1.解剖自己的思想,展示其苦闷与彷徨、“黑暗与虚无”,是自我主观感情情绪的象征性表现,以苦闷、痛苦以及自剖、自省的意识为主。如《影的告别》、《求乞者》、《希望》、《风筝》、《好的故事》、《死火》、《腊叶》、《墓碣文》等。《影的告别》所表现的“历史的中间物”的悲剧处境。对自我存在价值的痛苦感觉与一个先觉的文化战士的历史悲剧意识,自己在整个的历史进程中不过是一个“影子”。《希望》所表达的“希望”与“绝望”的矛盾。2.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如《过客》《秋夜》《雪》《这样的战士》,寄托了作者顽强求索、在暗夜中与旧势力展开搏斗的刚毅精神与战士情怀。3.尖锐地抨击了世俗社会及黑暗政治的丑恶与荒谬,对各种庸俗倾向的揭露和鞭挞。如《求乞者》《复仇》《狗的驳诘》《立论》《死后》《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复仇》讽刺看客心理,《立论》写现实中“说谎的得好报,说必然的遭打”的荒谬而却真实的存在,抨击人们滑头的逃避之法——“打哈哈”。《死后》斥看的无聊、无同情心、虚伪……4.对反动政治统治者的揭露和控诉。如《失掉的好地狱》《淡淡的血痕中》《一觉》。5.对青年某些思想倾向的批评和讽刺。如《我的失恋》。6.表达了对“青年”和光明的期望与向往,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象征性肯定。如《秋夜》《希望》《雪》《死火》等。《秋夜》中的枣树、《雪》中“朔方的雪”、《过客》中的“过客”,《这样的战士》中的“战士”,都是鲁迅自我写照,虽然也流露也一些孤独的情绪,但更多地表现了鲁迅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肯定。《野草》最充分地体现了“人的发现”与“文学的发现”的伟大意义和“五四”文学革命的深刻性,是探索“鲁迅王国”奥秘的一把钥匙。《野草》关于生存的思考起源于一种根本性的情绪:深刻的焦虑与不安——一种找不到立足点而漂泊于空中的惶惑心态。这是一种置身于“无物之阵”,“我”对自身的根本性忧虑。《野草》的艺术特点1.象征主义艺术方法的广泛应用。《野草》中的多数篇章把作者深刻的人生感受通过主观想象的作用化为具有象征性的艺术形象,从而对现实世界构成了多义性的象征。《秋夜》中的“枣树”,《影的告别》中的“影子”,《求乞者》中的“求乞者”,《复仇》中的裸立者。2.奇幻壮美的意境创造。《野草》是鲁迅的个人话语,其构思奇巧,想象丰富,很多篇章写的都是梦境,它们都像梦那样朦胧、缥缈、奇幻而美丽。奇巧构思:借虚幻以寓真实,梦境艺术奇崛想象:人鬼对话,人狗对话,我与影对话奇异景观:“死火”、“冰谷”、“地狱”热情的肯定体现在否定的形式中;急待喷发的情感、思想孕育在沉默里3.富于哲理。《野草》的深刻性、复杂性、超前性在于:蕴含着鲁迅的人生哲学——(A)“无家可归的惶惑”(B)“走向死亡的生命”(C)“悲剧与荒诞”(D)“自我选择与反抗绝望”。(E)寻求与创造;(F)“超越自我”与“面对世界”。1.写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共十篇。最初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总题为“旧事重提”,待到1927年5月编订成书的时候,改题为《朝花夕拾》。是鲁迅追怀往事“从记忆中抄出来”的散文。2.这组散文的风格自然、亲切、和谐、宽松,有一种“谈闲天”式的氛围。《朝花夕拾》开创了现代散文创作潮流的“闲话风”散文风格。3.写的是作者青少年时代的一些趣事,写出了儿童特有的天真之气,有一种充满人情味的美好动人的力量。4.写出了人类天性中的至爱与真情。5.也写了旧制度旧礼教对人性的摧残与戕害,从而构成一种批判的风格。《朝花夕拾》——精神的还乡《朝花夕拾》艺术特色①笔调舒缓平易、明丽清新,饱含深厚的感情。②浓郁的乡土气息。③叙述、抒情、议论完美结合。④墨淡意浓、朴实自然的语言。第二节周作人、朱自清的散文一、周作人生平及创作历程周作人(1885-1967),浙江绍兴人。初名槐寿,字星杓,入南京水师堂时改名作人。别名有遐寿、启孟、启明、知堂、药堂等。他因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对新文学的建设作过多方面的贡献而受到人们的赞颂;因在30年代反对左翼文学而引起过人们的争议和批评;也因在抗战时期投敌变节而受到人们的唾弃。他是现代文学史上毁誉交加的一个著名作家。周作人创作的四个阶段五四阶段,周作人的杂文讽喻现实,针砭时弊,充满战斗活力,体现了破旧立新的时代精神。如《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思想革命》、《论黑幕》、《再论黑幕》等几篇文艺评论式杂文。五四落潮后到27年,周作人处在封建传统的“叛徒”和隐逸世外的“隐士”的摇摆和转变之中,艺术情趣也呈现出向恬淡转化的趋向。这个时期是周作人散文创作的鼎盛时期,既有“金刚怒目”的杂文类,如《谈虎集》《谈龙集》;也有“悠然南山”小品类,对新文学的白话散文建设具有开拓性的功劳。如《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泽泻集》1927-1937年,周作人的“隐逸”生活时期。创作倾向发生变化,远离现实,谈经论史,安心养性,风格平和冲淡,文字圆熟老练。抗战时期,周作人的文章多属于读书笔记题跋,也有吹捧日本、汪伪政权之作。主要集子有《秉烛谈》、《药堂语录》、《药味集》等,风格趋于枯涩苍老。周作人的散文大致可分两类“浮燥凌厉”“冲淡平和”——周散文的主体代表作《吃茶》、《谈酒》、《乌篷船》、《故乡的野菜》等。周作人的“美文”带动了一介“闲话风”气候的形成。提出“美文”概念最早从西方引入“美文”的概念,在《美文》中提出“美文”的概念:记叙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也就是美文;美文可以是叙事的,也可以是抒情的,但都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所提出的“美文”就是通常说的散文小品。特点是“真实简明”,又幽默、雍容、漂亮、缜密。“美文”的提出,是五四时期个性解放要求在散文创作上的体现,在内容与形式上都“给新文学开辟了一块新的土地”。周作人的作品受英国随笔、明末公安派小品、日本俳文等多方面影响,也与个性气质、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有关。(二)周作人散文的艺术特色1.平和恬淡的抒情散文中传达的感情,是舒缓节制、隐而不显、含而不露的淡淡的闲情、逸情。《故乡的野菜》不正面述说对故乡的思念,而是通过对故乡野菜的叙写,委婉地抒发了隐隐的、淡淡的怀念之情。2.广征博引,庄谐并出,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周作人追求知识、哲理、趣味的统一,在娓娓絮语中针砭时弊,纵谈文史,描摹风物,探寻人情物理,推崇“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既给人丰富的知识,又使文章飘逸洒脱。如《菱角》。3.徐舒自如的语言看似从容自在,信笔而出,没有雕琢的痕迹,但在字里行间之中,却有一种耐人回味的神韵。极力追求“平淡自然”的境界,同时又注意适当的含蓄,另有一种“涩味”。《乌篷船》简析1.江南水乡的独特风韵2.闲适恬淡心情的描绘3.平淡而又优美的语言(三)其他作家1、俞平伯散文集《杂拌儿》、《燕知草》等。刻意模仿明人小品,显示出名士风度。《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朦胧、空灵的意境中,透露出玄妙的哲理与感伤的思绪。2、钟敬文第一本诗文集《荔枝小品》。有隐逸思想,冲淡而轻松。3、废名早先专写农村乡镇宁静的生活,对小人物寄予同情,后追求朦胧枯涩的风格。二、朱自清的散文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实秋。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因祖、父两辈定居扬州,故自称扬州人(一)主要内容1.揭开黑暗社会帷幕的一角,予以无情暴露和批判。直涉现实,痛砭锢弊。如《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生命的价值——七毛钱》等。2.写家庭,写朋友,写山水,在景物人情中抒发自己的情怀,揭示人生真谛。《背影》一篇回忆性的抒情散文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在描写无微不至的父爱的同时,写出了独特的人生感受。(二)艺术成就1.抒情的委婉细腻美情是朱自清散文的根基,是其作品内在联系的纽带。如《给亡妇》不粉饰,不渲染,以平易的叙述寄寓深情厚意。2.写景的诗情画意美《荷塘月色》选择了极有象征意义的景物来寄托作家的情思,即明月与荷花。荷花与明月在传统审美经验中已构成固定的象征意义:荷花的出污泥而不染,明月的洁白无暇,都是清高廉洁、清风亮节的士大夫人格对应物。3.结构的精致巧妙美《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以景写情,表现了很强的时空顺序,描写秦淮河上的水色、天光、月态、灯影。《春》从三个层次描写春天:“盼春”——“描春”——“颂春”。在作为重点的“描春”中,又分写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构成一种匀称稳定的结构美。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背影》朗诵与讨论三、其他作家1.梁遇春(1904-1932)《春醪(lao)集》、《泪与笑》两本散文集。(1)谈论知识,探索人生,语言机智而有文彩。(2)善于在小题目里开掘微言大义,引用外国的经典、警句信手拈来,却又处处切题。(3)折射出作者的孤傲气:懒散的绅士风度,不愿受约束的个性,享受人生的生活主张。从生活细节中发现某种哲理,又喜作反语,表面看似是标新立异,实质上是一种很成熟的愤世嫉俗。2.瞿秋白(1899——1935)《俄乡纪程》《赤都心史》开中国报告文学之先声3.“现代评论派”的散文徐志摩的散文集:《落叶集》、《自剖集》、《巴黎的鳞爪》、《秋》。特色:想象丰富,结构繁复,语言

1 / 4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