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思考——张梅玲报告东城区举办了以教育智慧为主题的系列报告会,让我来讲一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整合的问题,我先谈一点对教育智慧的感想.首先谈谈教育智慧的背景.第一个背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工作的有效具体反映在孩子的成材上,就是21世纪需要的合格人才上.上海的老教育专家李新维先生(88岁),最近写了一篇文章说到,21世纪最难的教育是德育,21世纪最前沿的教育是信息技术(IT),21世纪最重要最关键的教育是创新.因为,我们的社会正处于转型期,竞争非常激烈,李老先生的话就说明了如今什么样的人才能称为人才.现在,国家与国家的竞争都高科技竞争,高科技的核心是多工种的结合,就需要人们彼此合作.另一方面,高科技带给学校教育的冲击是,我们的教育不能完全停留在记忆教育上,记忆教育能够应付考试,但却不能应付将来高科技发展的需要.这就需要教育不仅要有记忆教育,更需要思维教育,老师要做智慧型的老师.第二个背景:1988年1月,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们在巴黎举行了一个会议.他们思考:人类在21世纪如何生存下去他们发表了一个宣言,大意是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孔子的智慧是指以道德为核心的处事,做人的智慧.最近,教科文组织又规定了一个全世界教育的最高奖项,叫孔子教育基金会.那么,对于中国教育来讲,要回到那个智慧,对于我们学校如何更有效地把孩子们培养成21世纪需要的人才因为他们的素质决定了我们国家的未来,决定了国家的命运,这就是教育的智慧.陶西平先生有篇文章写得非常好,教育的智慧是中时代的需要,用我们教育的智慧让我们的教育变成智慧的教育.我给补充一句,智慧的教育最终结果是培养智慧型的人才.这里面有两个问题了,什么叫智慧型人才什么叫智慧的教育我对此没有太多的研究,但我的理解是,智慧重点应把握两个围度:一个是适度.人生都要把握一个度,减轻负担,但什么负担都没有了,走到另一个极端也不行.我们要对学生宽容,宽容是一种爱,但是宽容并不等于是无原则的迁就,不能溺爱但也不能过分严厉.智慧对于我们当老师的非常重要的就是把握一个度.我第二个理解,智慧在于把握现实中的各种关系.不久前,西城区实验二小召开了一次李列办学思想研究会,她讲完后我的点评是四个字真切,智慧:真切,实事求是,真切在于她很真实,潘长江有首歌,平平常常才是真,实实在在才是美,本本份份心无愧,才能潇潇洒洒活一回.智慧,作为一个52岁进入中年的一个校长,原本是小学数学老师,当了8年校长,而且干得相当不借,是因为她处理好了很多关系.因为,在社会存在着各种关系,如个人与集体,理想与现实,创新与继承,教育别人与教育自己,他律与自律等等关系,这些都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关系.李列能把校长做好,关键是这些关系处理得很恰当.李校长用创新的思维提出了许多东西,比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对老师也要爱等等,但是她没有离开本学校近一百年的历史与传统.现在已是21世纪,我们面对的学生是市场经济下的学生,他们的许多想法与以前的学生不一定一样,所以要智慧地处理这些问题.作为校长也要教育老师,管理老师,这就要求校长还要处理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首要的就是要为老师服务,而最大的服务是造就老师,激励老师,给老师创造平台.带着处理好各种关系的理念,来考虑今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问题.首先,我们要树立大教育观念.学校,培养学生是主要的,但在今天要把学生培养好,恐怕教师不仅要考虑对学生的教育还要承担对家庭的教育.因为,孩子的成长,如果家庭教育不能和学校教育一致的话,学校即使花了十分的力,可能得到的效果才五分.但是,如果我们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加上能整合,我们就可能花十分的力量得到十二分或更多的效果,这就叫做机构能动功能.比如说书记,校长,教导主任三个人都非常能干,但人心不齐,三个人合起来1+1+1小于3;如果三个人心很齐,即使三个人合起来能力都一般,但1+1+1大于3,这就是能动的力量.这个能动的力量3个人分开是没有的,合起来才有,理论上就叫机构能动功能.这个理论运用到家庭教育上,也就是说,现在的学校,老师及主管德育的领导等等,都要树立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还要扩大到社会,扩大到家庭.但是,社会上有些东西我们没有主动权,想去做也做不了.因为,社会的发展有它的进程,象国家的改革,体制的变化,都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很多东西即使想去做也是有它的难度.但我们的国家在往前走,这些现在做起来有难度的事,若干年后就没有难度了.社会上许多问题我们解决不了,国家都是有规定的,我们最多提个建议而已,比如网吧问题.我想学校能把握的问题也就是两部分:一部分是孩子,一部分是家长.因为,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他接受的是三种教育:第一是社会教育.孩子生下来就在社会里头,他肯定受社会很多东西的影响;第二个是家庭教育.比如有许多的名人名言家庭是第一所学校,是安全的港湾,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等等.对于孩子来说,光有父母的亲情是不够的,还要亲情加友情.亲情是有血缘关系,天下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无条件的,但应该加上一种理智性的友情.虽然爸爸妈妈爱孩子是无条件不求回报的,但真正的爱是要让孩子懂得回报,那才是真正的爱.近几年,许多国家都在搞素质教育,但关注的点不一样,因为每个国家的优势,弱势不一样,如:欧洲一些国家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教育孩子真爱,懂得回报,懂得付出爱;美国国家关注基础教育;我们国家关注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这就是说,教育孩子是大教育,对于家长是学校能有点主动权,我们就不要轻易的放弃.今天,如何将家庭和学校紧密结合,使学校教育更加有效比如,一个小学四年级的女孩,学校教育孩子,要回报父母,应该知道爸爸妈妈很辛苦,应该多给他们多点关怀,多点爱.孩子回家了,看见妈妈在洗菜,非常高兴地说,妈妈,你非常辛苦,坐下来喝口水歇会儿吧,我来帮您洗菜.妈妈却说,这个不用你做,你到房间里读书,写字,算题.学校让孩子对母亲付出爱,但母亲却不领情,她的理念是,不让孩子做,不接受这个东西.这叫孩子怎么做才好还有一个例子,在北京市某重点小学校门口我恰巧听到这么一段对话,一个非常时髦,30来岁的母亲送二年级的儿子上学,妈妈叮嘱儿子,中午吃饭分水果时挑大的.儿子说,我们教师说了要谦让.妈妈说,别傻了,我们交了钱的,不吃白不吃.这叫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听谁的呢孩子小,还没有成年,许多东西还不能判断,这就是说,如果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没有一致性,那么对孩子的教育收效就不会太大.对于这个问题,不但中国关注这个问题,全世界都重视这个家庭教育问题,因为大家在教育工作的实际中得出来,家庭教育对孩子成才的重要性.下面,我和大家交流三个问题: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如何理解它我们如何理解家教的整合问题,为什么家教整合的思想与建议.首先我们讲家校整合的概念,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区别,还有对于孩子来说为什么要整合.孩子的成长肯定要经过家庭,社会和学校这三种教育,最后应归属到自我教育.一个人如果一切都要别人来管,那么始终只是个不成熟的人,只有能够自我教育和自律了,才是一个成熟的人.所以,我们的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最后要达到一个理想,那就是自我教育.但自我教育并不是孩子一生下来就有的,需要有个过程,有个积累,有个感悟,需要去体验.教科文组织规定,18岁以下都未成年人.去年,国务院下发的8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对小学要从养成良好的习惯开始,初中要进行法制教育,到了高中要进行人生观的教育,这些都是做人的教育.家庭教育对每个孩子来说是最早的教育,也应该说是最重要的教育.我们很多成功的人在回忆的时候,都说起自己的母亲,象爱迪生,他在学校里调皮捣蛋的,学校把他开除了,亏了他的妈妈他才成功,这样的案例很多很多,所以最早的教育,家庭教育是孩子永远不会忘记的.无论孩子多大,在妈妈面前他永远也还是个孩子,家长对孩子永远有一种牵挂.但有时我们的孩子认为爸爸妈妈好啰嗦,好烦,但实际上爸爸妈妈不管孩子多大,在他眼里孩子永远是一个没毕业的孩子.家庭,是孩子生下来最早接触的社会,是社会最基层的细胞,而每个人是家庭最基层的细胞.对于小孩来说,他最早的学习,没进学校,没进幼儿园,他已经在学习了,最早的学习就家庭,最早的学习就是模仿.在没上学前,爸爸妈妈是最亲的,他们的言行是一本无声的教材,对于孩子的人格的形成影响是非常大的.很多知识的学习是要到学校的,但是人格的形成,在小时候是非常重要的,就象是在白纸上作画一样.家庭教育基本上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血缘关系.这是无条件的,天生的.家庭教育的特点是潜移默化的,润物细无声,无声胜有声.尤其对于模仿阶段的孩子来说,是无声的教育,印象深刻,铭记在心的.二是个性化.人的性格形成有遗传因素,象孩子性格象爸爸妈妈一样爆燥,倔强.但也有后天因素,家庭教育就是爱跟责任.父母生了孩子,就有义务教育他成人.家庭教育应该说也有一个权威性,孩子总是要听父母的,这没有错.但是在今天,不能只要求孩子听父母的(听什么也要进行分析的),父母也要耐心听听孩子的.尤其是到初高中以后,孩子自我意识很强,在判断,理念等许多东西上,不见得父母就是对的.另外,一代人与一代人生长的环境不一样,存在着代沟,对于事情的看法要互相沟通和理解,彼此学习.21世纪,是高科技的世纪,老龄化的世纪,终生学习的世纪,是几代人同时成长的世纪.21世纪,科技更新很快,大人和孩子都会面临许多不知道的东西,许多东西对于大人和孩子来说起步是同时的,在某种程度上,孩子比大人学的还快.比如:电脑,手机,网络游戏等等,很多东西大人还要向孩子学习呢.在上周末我准备今天的发言,写的时候,我六年级的外孙女坐在我旁边说:有电脑为什么不用我说:我不会拼音.她说:我给你一年级的书,你不会学一学.还有一部新手机,我们一般要看一看说明书,孩子们就说,不用看说明书的,手机上就这个键:上,下,左,右,看看不就得了.所以象这许多地方,我们大人不如小孩.还有我女儿,找工作时,报了许多单位,又口试又笔试的,被很多单位录取了,但是她不去.我是60年代从上海到了北京,到了科学院,一干就是46年,就是研究儿童思维,我女儿说象你这样的人以后不会有了.可我也很不理解我女儿,不想去那些单位你又为什么要报名呢她说:30岁以前我这样多去些地方,其实我不是一定要去那些单位,我主要是想要看看我有多大的能量,我的能力有多大.我女儿的观念就是当今年青人一种普遍的观念,现在的年青人很有挑战性,很能自我展示.我女儿对我说,你放心好了,35岁以后我会定下来的,您就不要操心了.比如我们买东西,要看能穿多少年,样式老一点,现在年青人则是要穿名牌,他们觉得挣了钱就是要消费,不消费不流动,社会都不发展,商店都要关门了,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的,但我们是比较节约,这也没有什么不对,很多思想就在于沟通,所以说,21世纪是几代人同时成长的年代,所以家庭教育父母是主体.什么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按照时代的要求,从教育部开始,国家有计划,学校有计划,区里有计划,这是和家庭教育最大的区别.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的血缘关系,它有的是可以无原则的,溺爱就是原则,但是我们学校对孩子的爱绝对是无私的,有原则的,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因为我们学校的教育是有目的的,原则性,计划性,目的性特别强,这是和家庭教育最大的区别.社会教育的特点是多元的,空间大,自由度大.因此,面对社会教育,需要孩子有选择,有判断.比如:通过网络学习,它的主流是好的,但是需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最终要归到自我教育,由他律到自律,使每个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这遗传告诉我们的,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也没有绝对一模一样的人.自我教育就是最终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最好的自己.因为能力有高低,水平有上下,在遗传上已经决定了,包括人的长寿,遗传基因占了15%.今天,我们主要来讲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如何整合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增加学校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我想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来讲一下:从理论上,教育的有效性来认识这个整体性和一致性.比如我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