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美术,学的究竟是什么?•虽然概念被炒得很热,但是很多人对创意美术的含义并没有准确的理解。罗贯庭解释,加上“创意”二字,美术得以摆脱传统的含义,不再是对着参照物,力求逼真的机械训练,而是更加注重自我想法和情感的表达。•天空或许是方的、谁说树上结的就一定是苹果呢?创意美术的理念契合了孩子无拘无束的天性,不强求技巧,不设置框框,通过教给他们观察事物的方法,锻炼其空间发挥和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将所思所想诉诸于画布。•“在新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代,单纯地掌握一门技能可能很快就会被淘汰,而大脑中的idea(想法)才是最珍贵的财富。作为连接个人内心与社会的媒介,创意美术的意义正在于此。”•艺术学习可能不会立马派上用场,但是由此而获得的视野与理念则会带入各行各业,进而影响处理问题的方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软实力”。创意美术如何学?•“在孩子的世界里,情绪与感官之间的串联表现得更加紧密。比如,开心的时候,他们会手舞足蹈,生气的时候,则捶胸顿足,因而每个孩子都有一股‘洪荒之力’,只要引导正确,就会回馈一个仙境奇想。”•针对孩子的特点,罗贯庭尝试在“总体艺术”的框架下,运用“通感”的手段,通过为孩子创设身临其境的氛围,加深他们对事物的体验,以便从感官入手,学会表达自己。••举例而言,有一堂课的主题是丝瓜,罗贯庭索性把丝瓜藤搬到教室里,让孩子亲手触摸和感受,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再要求他们进行创作。••还有一次,孩子们被要求描绘大海。罗贯庭让他们闭上眼睛,轻轻摇动身体,然后播放舒缓的浪涛声,营造海水拍打沙滩的意象。跟着韵律,孩子们有如实地来到了环境优美的海边,彼此分享眼前看到的景象。••这时,画面突转,柔和的声音被切换至暴风雨下的劲浪声,听着令人惊心动魄的声响,孩子们竟不由自主地跟着声音摇晃起来,还争相尖叫:“救命啊!救命啊!我被卷到海里去了!”“老师他撞到我了!啊!”……••“有了切实的体会,我再让他们动笔作画,或想象微风拂面,或描摹狂风大作。”罗贯庭回忆,“不过几分钟的功夫,一幅幅结合孩子想象,充满奇幻、栩栩如生的作品就呈现在我的眼前。”根据孩子在不同成长阶段的感官上的特点•涂鸦期:3-4岁•当孩子能够仔细听完整个故事,并且理解故事的内容,就可以接受艺术的培养了。尽量让孩子接触多种艺术的表现形式,音乐、律动,甚至戏剧表演,尤其是肢体律动的训练,结合这个阶段孩子好动的天性,让他们在运动中获得艺术的熏陶。••在此基础上,让孩子通过创意美术表达感知,处于抽象涂鸦时期的孩子,会通过拍打压印等简单的方式予以表达。•前图示期:4-6岁这是孩子接触艺术的关键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创意和想象能力特别旺盛,应该仍旧坚持以多样化的艺术手段切入,激发他们对于艺术创作的持久兴趣。鉴于这一时期的孩子已经具备基本的理解能力,可以带入艺术家作品的赏析,提高他们的艺术美感。••图示期:7-9岁•上学之后的孩子,对知识具有强烈的渴求,此时可以开展更具知识性的教学,培养他们的逻辑性与思考能力。这一期间,孩子会逐渐按照个性特点分为触觉型和视觉型两类,即写实和抽象两种倾向,也会自然地生发追求视觉美感和作品完整性的诉求。••对此,家长和老师不必急于教授他们具体的绘画技法,而是遵循他们的选择,仍旧通过总体艺术感知的形式,鼓励他们自由地想象,大胆地创作。••同时,由于这个时期的孩子求知欲和接受能力都很强,因此可以向他们介绍艺术家生平资料,以及绘画背后的故事,加深他们对于艺术的理解。•写实期:10-13岁•10岁以上的孩子已经接受过艺术的普及教育,如果对于艺术创作有进一步发展的兴趣,可以让他们接触更加丰富的创作材料,并了解不同材料的运用方法;同时适度加入绘画理论,告诉他们图像背后的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还是以鼓励孩子兴趣为主,不要限制他们的思维,因此在具体绘画技巧上,仅告诉孩子绘画的基本原则即可,而不是针对性地训练其具体技能。美感与诠释期:13岁+•13岁以上的孩子,手、眼、脑之间的协调已经完备,有能力经过专门的培训而掌握绘画技能。•其实每个人都有艺术细胞,只是不少人没有意识到而已。“每个人都会因为美而感到喜乐,这就是最好的证明。”•创意美术的主旨不在于画技,而在于表现力,表现力的基础正是观察和感悟,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开启慧眼和巧心予以发掘。•学习艺术,重点不是变得多有才艺;艺术学习的重点也不在于演奏名家乐章,或者描摹大师画作。•“让孩子从小接触艺术,是为了帮助他们通过艺术的方式表达自我,借着艺术的美善丰沛心灵。从这个意义上说,创意美术正是孩子面向未来的一扇窗。”罗贯庭总结。儿童绘画的几个发展阶段•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在教育中要“把孩子看成孩子”,“在他们心灵还没有具备种种能力以前,不应当让他们运用他们的心灵,因为它还处在蒙昧的状态时,你给它一个火炬,它也是看不见的。”我们在辅导孩子绘画中,必须按照儿童绘画的发展阶段进行。如果指导不得法,违背了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用儿童暂时无法理解的知识和难以掌握的技能生硬灌注,强制训练,接受不了便横加斥责,那样会造成儿童对绘画产生厌恶和反感,阻碍他兴趣爱好的发展与提高。乱画期(1岁)•乱画期是幼儿涂鸦阶段,所以也叫涂鸦期。周岁婴儿用他们能接触到的工具(如铅笔、蜡笔、竹杆、树枝等),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会笨拙地胡乱涂画。在涂抹活动中,他们感到新奇好玩,乐于尝试,开始还没有想画什么的想法,只是孩子好动的本能。他们看到涂抹的效果会引起兴趣。经过反复涂画,促进了手、眼、脑机能的发展,不断增加线、形、色的感知积累。一开始涂得乱麻一团,线条没有分别,毫无秩序,进而能反复同一动作,有一定方向,说明视觉上有所控制了。这种控制能力会发展到更复杂的动作——绘出了圆形,虽然很不象样子,但已是一大进步。成人可能对幼儿画的形状难以理解,但从那些线条的动态中感受到幼儿心里的喜悦和惊奇。命名期(2、3岁)•这时期,孩子一边画,一边呀呀说着什么。但他画的是什么,人们根本看不出。他说这是“苹果”、那是“妈妈”等等,是孩子自己对涂画的注解,自己很欣赏。把自己的动作和想象结合起来,促进了思维的发展。他还不能抓住物体的整个形状的特征,只是把自己看到的一部分象征性地去命名。人们如不细心观察、询问,就很难理解。当孩子一说这是什么时,大人们也许会捧腹大笑。这就加深了对儿童心理活动的了解。这个阶段的儿童不是想什么画什么,而是画什么想什么。罗列期(3、4岁)•在涂鸦阶段,儿童只要能把画的东西和想的东西逐渐联系起来,画得稍微有些形状,就感到很大满足。把表示脑袋的圆圈和表示手脚的长线拼凑起来,就感到这是一个活人,大圈套小圈就是一个猫,这只能说是一个一个物的罗列,相互没有联系。这里画个太阳,旁边画个猫,又可能画个车,或画个小虫子。因为这时的思维能力还处在不能把事物组织起来的状态,应该根据孩子兴趣,引导他注意把画的事物联系起来。这有助于孩子想象力的发挥。例如:孩子画个小鸭,可以问他小鸭和谁玩呀?在哪玩呢?在水里游泳呀。水里有什么呢?水里有小鱼,有荷花。天上有什么呀?有云、有蜻蜓……。这样依据孩子的有限经验,启发他联想,就会使画面越来越丰富。孩子一个时期反复画一样东西,从不像到有点像,这是认识的深化过程。图式期(4、5岁)•随着儿童知识、经验的增长,手运动机能的发展和形象积累的增加,他们开始表现自己所想的内容(图示期是儿童真正地用绘画的方法,有目的、有意识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我感受的时期。)。从开始单纯的物的表现发展到事情的表现,他们主观地体会和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他们常用形态符号来表示同一事物。其中夸张了主要部分,忽视或干脆省去了不重要部分。表现动作时,就主观地移动要做动作的那个部分。如为了把刀举过头,就主观地伸展移动胳膊。这阶段的儿童还没有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还不能正确地掌握上下、前后、左右和空间,对比例的估计能力更晚。让孩子在纸上表现一定深度的画是有困难的,因此画面上就会出现一种没有远近、没有前后、没有大小的任意排列的平面图,而且他们把一切东西都放在一条表示地平线的基础上,他们画画怕遮掩、重叠,就是从不同角度看到的东西也统统排列在画面上。屋里的陈设在室外根本看不见,也要透过墙壁画出来,并认为不这样反而是错误的。这种求全、求实的表现法,正是儿童心理的正常反映。这些都说明孩子画的还不是他看见的东西,是他想当然的东西。这时让他画写生画,他看一眼对象就凭自己的印象去画了。因为儿童观察事物的方法和成人不同,他们还缺乏理性地分析和比较能力,只能凭感觉印象画画,对印象深的部分他容易夸大。孩子的天真气应注意保护,让它充分表现出来。•儿童感觉敏锐,反映强烈,能够产生整体记忆,并且能凭整体记忆把看见的事情加以概括和重新组合,绘画创作达到高潮,这正是儿童画的“黄金时期”。•图示期的孩子要多让孩子描述自己的画。想象期(6~9岁)•随着孩子生活面的扩大,认识和理解力比幼儿时有所发展,画画中能逐步掌握物的基本形状,画面也比以前丰富。这时,他们注意表现出对象的特征、动态和生活环境,能根据自己的感受画出熟悉的人物和生活,由于常常以想象代替观察,孩子画画的内容广泛多了,海阔天空,任意幻想。他们望见星星和月亮象盏灯,就想到月亮上去读书;看见星星爱眨眼,就想和星星打电话。我们成年人虽然见识多,但受写实的局限,反而使想象力受到了抑制。当然,这一阶段孩子的画,大多还是平面造型。由于认识能力的局限。他们还不理解,也不能表达出空间和透视现象,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比例关系。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画会向写实发展,会关心透视和比例,而画面的儿童情趣就越来越少了。这一时期,有些家长往往急于求成,让孩子追求成人化的东西,单纯临摹画家的笔法和现成的画面,以孩子临摹得像为标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好。当然临摹是学习绘画技法的一种方法,让孩子单纯临摹可能很快见效,锻炼了眼看和手画的协调机能,但都没有动脑子。因为他照抄的是现成画面,那是画家经过观察、概括、提炼等艺术加工后产生的形象,是人家的创造,不是孩子自己的东西。就像抄书和写作文是不同的两回事,抄书不能代替作文,作文需要自己的观察和思考。画画也是一样,单纯临摹只会妨碍他的记忆和想象的发挥,也就影响了他创造力的发展。什么时候着重学习绘画技法合适呢?约到9岁以后。写实期(9~12岁)•6.孩子进入了少年,心理上逐渐失去了儿童的天真。他们对过去画的东西已经不满足了,他们看着也觉得不顺眼了,要求画得更“像”了。不只形状、颜色上要求真实,而且初步有了立体、空间的感觉(视知觉有了一定深度)。他们逐步追求怎样在平面上,通过合理的空间透视关系,去描写接近于视觉真实的形象。这些还不是他们力所能及的,要学会分析的方法去认识周围世界,学会概括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大致要到11岁以后。这时期了解一些绘画知识,初步学习一些绘画技法,会巩固孩子对绘画的兴趣。绘画基本功练习(写生、素描)比较直观,由浅入深一步一步地进行,容易见效果。他们能看到成绩,就愿意把精力转移到单纯基本功练习——画写生中去了。而他们那既缺乏天真稚气又不成熟的创作画,不大讨人喜欢,所以往往不被承认,他们的积极性也就容易受到挫伤,创作的欲望便逐渐淡漠了。这是10岁以后感到创作难的心理变化。•以上是根据儿童心理变化说明儿童绘画的几个发展阶段。年岁只是一个大概界线,有的孩子很可能处在提前状态,有的也可能在这方面显露得慢一些。这在一定程度上和孩子所处的环境有关,“人是环境之子”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孩子出生后主要是处在家庭环境中,家庭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刺激着孩子的感官。他所接触的环境,影响着孩子的智能发展。环境的刺激越丰富,儿童自由活动体验也越丰富,他的感应能力愈强。当然这一切又都不是人为地短时间强制教育的结果,必须依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点点滴滴,耳濡目染,完全是一个潜移默化地熏陶过程。儿童绘画发展阶段是一个参考“数据”,不应机械地硬套在孩子身上。5、6岁孩子画石膏写生是不实际的;反之,孩子具有了一定写实绘画能力,再让他画稚趣的形象也是困难的,那就让他继续向前走吧。•我们珍视儿童画的特点,让孩子以纯真的感情去表现他们的生活,任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