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构建及发展途径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构建及发展途径作者:杨鑫解月光赵可云修颖来源:《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04期摘要:校长是教育信息化发展诸环节中的关键人物。校长对信息化教学的领导力是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有利于提高校长的领导效能,促使校长角色由行政管理者向信息化教学引领者转变,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管理由依靠行政控制力向依靠愿景号召、专业引领、实践示范及氛围涵育方向转变。基于国内外教育学和管理学领域关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研究成果,运用德尔菲法建构的“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由信息化教学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控制力、信息素养6个领导力要素和定义学校信息化教学使命、管理与评价信息化教学、创设信息化教学积极氛围三个领导过程及9个具体领导行为所构成。这三个领导过程在学校信息化教学领导及管理实践中互为前提、相互依存、共同发展,呈现出三角螺旋动态上升发展的趋势。尽管构成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6个要素是相互融合、彼此贯通的有机统一体,但其在不同领导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却有主次和差异之分,因此,实践者应充分认识这些差异限度,注重各要素的和谐发展。关键词:校长领导力;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构建;发展途径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195(2018)04-0034-08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8.04.004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农村留守儿童学习社会化的影响因素及新媒体干预机制研究”(15CSH054)。作者简介:杨鑫,博士研究生,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解月光,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吉林长春130117);赵可云,博士,副教授,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山东日照276826);修颖,博士研究生,美国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教育、健康与航空学院(美国斯蒂尔沃特74074)。近年来,在国家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十分迅猛。2010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将教育教学信息化在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15年1月,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发布了《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标准》明确指出“校长是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践行者”,具有“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职责。《标准》的颁布,明确了校长在引领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方面的要求。可见,提高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促进学校信息化发展,仅仅关注教师方面是远远不够的,为避免“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之歧途,研究并提高校长对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领导力成为突破当今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瓶颈的必经之路。龙源期刊网一、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概念的界定1.领导力“领导”一词为舶来品,为英文“lead”音译而来,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不同学者对领导力的概念持有不同的见解。如美国学者Kouzes等认为,领导力就是激励被领导者自愿地为组织做出努力并成就卓越的能力(Kouzesetal.,2006)。胡小勇等认为,领导力是指带领团队成员为共同的群体目标而努力的力量(胡小勇等,2007)。而Heifetz则认为,领导力是个人或团体为实现自己及其追随者的共同目标,通过道德约束或说服激励某个组织的过程(Heifetz,1998)。通过梳理领导力研究领域的文献发现,学者们一般将领导力理解为一种能力或者是相互关联的多种力的合力以及力作用于团体的过程。究其本质,领导力应是一种为实现领导愿景,保证领导过程顺利实施的智慧和能力特质。2.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学术界对校长领导学校信息化发展的关注最早可追溯到1982年,美国学者Corbett等认为,为应对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校长的领导力是促进计算机技术在学校中应用的关键因素(Corbettetal.,1982)。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正式提出是在1988年,荷兰学者BettyCollis认为校长应具备操作计算机设备、使用计算机技术和获取信息资源的能力和领导技巧(Collis,1988)。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技术应用观的转变,美国学者Schoeny认为信息化领导力是领导者为了促进教育者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之中,自身所应具备的相应知识、技术储备和对技术的理解能力等(Schoeny,2002)。在国内,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也受到广泛关注,如霍国庆等认为信息化领导力是领导者在信息时代吸引和影响追随者和利益相关者并持续实现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能力(霍国庆等,2008)。孙祯祥等则认为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校长或学校管理者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过程中,能够规划、建设信息化发展愿景,并影响和带领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实现这个愿景的能力与智慧(孙祯祥等,2014)。3.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校长对学校信息化教学的领导能力开始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Yee主张将校长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加强领导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及应对信息化时代挑战的工具,重视校长的信息技术能力对学校教学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Yee,2000)。Ng和Ho认为,为促进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及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高,学校高层及中层管理者肩负着不同的领导职责,其诸多领导者领导能力的总和即为信息化教学领导力(Ng&Ho,2012)。新加坡学者Chen认为,领导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能力分布在校长、技术领导者及课程领导者之间,并通过调查研究验证了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对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作用(Chen,2013)。目前,国内关于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研究刚刚起步,董艳等认为校龙源期刊网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是学校校长影响和引导其领域范围内的教师有效开展信息化教学,持续实现信息时代学校教学发展目标的特定能力(董艳等,2015)。对比分析国内外教育学和管理学领域对校长领导力的研究,可以发现不同领域研究领导力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教育学领域的学者一般由校长的职责出发,从领导过程的角度阐释校长领导力的本质和构成要素,认为领导过程是领导力的维度。而管理学领域的研究者则侧重对构成领导力合力的各分力进行研究,认为领导力并不等同于领导过程,领导过程是领导力实现领导作用的外在表现。综合已有研究,笔者认为: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是指校长尤其是教学主管校长及教学管理团队通过规划并建立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愿景,实施直接或间接的信息化教学干预,影响和带领师生共同实现这一愿景,最终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能力和智慧。领导力需要通过外显的领导行为和领导过程才能显露出来,其本质并非领导过程,而是能力和智慧的相互贯通及融合,智慧使其做出导致成功的决策,能力将决策贯彻执行。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与信息化领导力的关系极为密切。从工作职能来看,校长对学校教育信息化事务的领导职责中包含了对信息化教学的管理及引领。从领导过程来看,校长领导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过程是领导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阶段或子过程。从领导力构成要素来看,两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因子,校长在构建自身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同时,其信息化领导力也将得到一定的发展,反之亦然。从领导力研究范畴来看,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是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下位概念和子概念。综上所述,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是在当今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信息化硬件设施、资源等方面得到一定保障的基础上,对校长角色的重新认识和对信息化领导力的深层次思考。二、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的构建1.模型构建流程模型是对客观事物的某些特征与内在联系所作的一种模拟或抽象(沈以淡,2003)。美国著名的教育专家Reigeluth等提出了一种构建模型的方法,主要包括6个步骤:(1)选择拟开发的模型;(2)依据该模型设计一个具体实例;(3)依据实例收集并分析验证性数据;(4)校正实例;(5)重复数据收集和校正循环;(6)为模型提供实验性校正(Reigeluthetal.,1999)。依据工程学、系统论的思想,本研究基于Reigeluth等的“六步骤模型构建法”,借鉴德尔菲法通过多轮征询专家小组意见,使专家意见趋于集中的方式,形成构建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的基本流程:(1)提出假设,梳理领导力、信息化领导力及教学领导力等相关模型及理论成果,参照《标准》对校长职责的要求,提出关于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构成要素、领导过程及领导行为的基本假设。(2)初建模型,在模型假设的基础上,通过与专家、校长、教师的交流讨论,探索模型内部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3)循环校正,基于德尔菲法专家校正方法的指导,编制文档,征询专家意见,并循环多轮,直到专家意见趋于统一。(4)模型确立,在专家意见统一的基础上,征询校长与教师的看法,综合多方面因素,最终确立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龙源期刊网模型构成要素假设构建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必先明确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构成要素。为了获取这些要素,本研究回顾并总结了国内外相关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理论及模型对构成要素的阐述(见表1),并采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获取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的构成要素。从表1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学者对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构成要素的具体表述方式不尽相同,但仍体现出诸多相同点,主要包括:校长在领导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前瞻力、感召力、影响力、决断力、控制力等。因此,本研究初步确定以信息化教学前瞻力、信息化教学感召力、信息化教学影响力、信息化教学决断力和信息化教学控制力等要素来构建模型。3.领导过程及行为假设领导过程是领导力实施的阶段性表现,由诸多领导行为所体现。本研究梳理了相关的领导力理论与模型等对领导过程的阐述(见表2),为获取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领导过程提供了借鉴。分析上述6种领导力模型可以看出,虽然不同学者对领导过程的见解稍有差别,但仍体现出诸多相同点,主要包括:明确发展使命、管理教学流程、营造学校良好教学氛围等。本研究参照《标准》对校长管理职责的要求,初步将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的领导过程确定为三个方面,分别是定义学校信息化教学使命、信息化教学应用与管理、创设信息化教学积极氛围,其中每个过程又包含不同的领导行为,具体的领导行为见图1。4.模型初步构建在确定领导力构成要素、领导过程和领导行为的基础上,可根据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初步构建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见图1)。由图1可知,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是由各构成要素相互融合而成的统一体,领导过程的不同环节所包含的领导行为共同作用于整个教学团体,通过形成信息化教学发展使命、信息化教学的应用与管理及创设信息化教学积极氛围,从而推动学校信息化教学发展。5.模型的循环校正及确立本研究组建的专家组由专家4人(其中教育专家3人、管理专家1人)、校长5人、教师9人,共计18人组成。基于德尔菲法专家函调校正方法的指导,编制函调文档,征询专家组意见。根据专家组的意见修改模型,并再次生成函调文档,如此多次循环,直到专家组的意见趋于统一,校正终止。由表3的模型修正过程可以看出,经三轮专家评审及三次模型校正,模型增添了“信息素养”要素和“激励学生进行信息化学习与研究”行为,将“信息化教学应用与管理”修改为“管理与龙源期刊网评价信息化教学”。在第四轮评审时,专家组意见得到统一,校正结束,最终建立了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三、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阐释校长信息化教学领导力模型包含构成要素、领导过程和领导行为三个层次(见图2)。领导过程是一个领导者、被领导者与环境等要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化过程,领导者、被领导者与环境之间互相影响,共同形成领导生态。领导行为是指领导者在领导过程的不同阶段,为满足学校教学发展和教学管理的需要而采取的有效行为。领导力六要素共同构成校长信

1 / 1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