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分类课标版化学考试要点命题规律备考策略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3.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4.了解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的定义和分类。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及胶体的性质和应用。1.本课时的主要考查内容有:(1)不同标准下的物质分类及相关概念辨析;(2)各类物质间的相互转化;(3)胶体的本质特征、性质及应用。2.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物质的分类,如2015年课标Ⅰ,7T;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胶体的性质,如2015年安徽理综,9T。对物质分类的复习,要抓住分类的标准和分类方法,全面理解物质的性质。对物质变化的复习,要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外延。要认识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和胶体的性质。考纲导学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变化1.物质的组成(1)元素、物质及微粒间的关系a.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①、②或③构成的。b.元素:具有相同④的一类原子的总称。c.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 d.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元素以⑦形式存在的状态。::单质⑤ 只由一种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化合物⑥ 由多种元素组 成的纯净物。教材研读分子原子离子核电荷数单质化合态:元素以⑧形式存在的状态。(2)同素异形体a.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⑨叫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的形成有两种方式:原子个数不同,如O2和O3;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b.同素异形体的⑩性质有差异,化学性质相似;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 变化。(3)混合物和纯净物a.纯净物:由 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b.混合物:由几种 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2.物质的性质与变化(1)物质的性质包括 和 。(2)物质的变化包括 和 。化合物单质物理化学同种不同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自测1下列物质肯定是纯净物的是 ()A.只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B.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 答案CA选项中,红磷和白磷是由同一种元素构成的物质,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属于混合物。B选项中,石墨、金刚石、活性炭均由碳原子构成,故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也不一定是纯净物。D选项中,FeCl2、FeCl3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和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但它们混合在一起时属于混合物。自测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臭氧变成氧气是物理变化。 ()(2)将蓝色的硫酸铜晶体放入浓硫酸中,发生物理变化。 ()(3)冰变成水是物理变化。 ()(4)煤的“气化”、煤的“液化”、煤的“干馏”都是物理变化。()(5)加热I2,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6)加热NH4Cl晶体,固体从试管底部跑到上部属于物理变化。 ()(7)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Cu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 ()(8)向蛋白质溶液中滴加Na2SO4溶液产生沉淀属于化学变化。()(9)紫色石蕊试液中加入活性炭褪色是化学变化。 ()(10)用铂丝蘸取NaCl溶液进行焰色反应是化学变化。 () 答案(1)✕(2)✕(3)√(4)✕(5)√(6)✕(7)√(8)✕(9)✕(10)✕二、物质的分类和转化1.物质的分类方法a.单一分类法单一分类法就是对被分类的对象①进行分别归类的分类方法,如:物质 只用一种标准b.交叉分类法交叉分类法就是将被分类的对象按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c.树状分类法 Ca(OH)2+CO2 CaCO3+H2OCO2+H2O H2CO3CaO+H2O Ca(OH)2其中反应 、 、 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自测3下列物质的分类全部正确的是 ()A.NO2——酸性氧化物Na2O2——碱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2.物质间的转化关系B.汽油——混合物胆矾——纯净物HD——单质C.纯碱——碱硫化氢——氢化物小苏打——酸式盐D.液氯——非电解质硫酸钡——强电解质冰醋酸——弱电解质 答案BNa2O2与盐酸反应可生成NaCl、H2O和O2,Na2O2不属于碱性氧化物,A项不正确。HD是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故HD属于单质,B项正确。纯碱属于盐,C项不正确。液氯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又不是非电解质,D项不正确。自测4能实现下列物质间直接转化的元素是 ()单质 氧化物 酸或碱 盐A.硅B.硫C.铜D.铁 答案BSiO2与水不反应,A错误;铜和铁对应的氧化铜、氧化铁不能直接和水反应,C、D错误;S SO2 H2SO3 Na2SO3,B正确。自测5以下是依据一定的分类标准,对某些物质与水的反应情况进行分类的分类图。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按要求填空: (1)上述第一级分类标准(分成A、B组的依据)是。(2)D组物质包括(填化学式)。(3)C组物质中某一物质在常温时能与冷水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4)F组物质中某一物质的水溶液呈弱碱性,用电离方程式表示呈弱碱性的原因:。(5)D组中某一物质与E组中某一物质在水中反应生成两种强酸,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答案(1)是否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他合理答案也可)(2)Cl2、Na2O2、NO2(3)2Na+2H2O 2NaOH+H2↑(4)NH3·H2O N +OH-(5)Cl2+SO2+2H2O 2Cl-+S +4H+ 解析(2)氯气、过氧化钠、NO2和水反应时,水既不作氧化剂,也不作还原剂;钠、铁和水反应时,水作氧化剂,所以D组物质包括Cl2、Na2O2、NO2。(3)钠是活泼金属,常温下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化学方程式是2Na+2H2O 2NaOH+H2↑。4H24O(4)氨气溶于水生成NH3·H2O,NH3·H2O是弱碱,电离方程式为NH3·H2O N +OH-。(5)SO2和CO2的水溶液呈酸性,其中SO2具有还原性,能被Cl2氧化生成硫酸,同时Cl2被还原成HCl,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2+SO2+2H2O 2Cl-+S +4H+。三、分散系及其分类1.分散系(1)定义:把①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2)分类a.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标准是分散质②。4H24O一种(或多种)粒子直径的大小可用如下方式直观地表示: b.若按分散质、分散剂的状态分类,可分为9种分散系,如图: 如烟属于气固分散系;雾属于气液分散系;悬浊液属于液固分散系;合金属于固固分散系。2.胶体(1)胶体的性质 (2)Fe(OH)3胶体的制备a.方法:将烧杯中的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逐滴加入5~6滴⑧,继续煮沸至溶液呈⑨,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b.化学方程式: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3)胶体性质的应用饱和FeCl3溶液红褐色 自测6胶体区别于溶液最本质的特征是 ()A.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B.有无丁达尔效应C.分散质粒子是否带电荷D.能否通过滤纸 答案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考点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及变化 1.物质的组成 考点突破比较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特征没有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实质构成物质的粒子间隔发生变化物质的组成、结构发生变化,分子中原子重新组合关系化学变化中一般伴随着物理变化三馏蒸馏、分馏干馏四色焰色反应显色反应、颜色反应、指示剂变色反应五解潮解分解、电解、水解、裂解十化熔化、汽化、液化、酸化氧化、风化、钝化、催化、皂化、酯化、酸化2.物质的变化 典例1(2015陕西咸阳统考)下列物质的使用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明矾用作净水剂B.液氨用作制冷剂C.氢氟酸刻蚀玻璃D.生石灰作干燥剂 答案BA项,明矾净水是由于Al3+发生水解反应生成Al(OH)3胶体,可吸附水中的悬浮物,A项不符合题意;B项,液氨用作制冷剂是利用了液氨汽化吸热的性质,属于物理变化,B项符合题意;C项,发生反应:SiO2+4HF SiF4↑+2H2O,C项不符合题意;D项,发生反应:CaO+H2O Ca(OH)2,D项不符合题意。1-1下列有关物质组成、性质和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B.石油的分馏、裂化、裂解和煤的干馏都属于化学变化C.导电性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所以物质导电时不可能发生化学变化D.某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微粒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 答案A有新元素生成的变化属于核变化,A项正确;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电解质溶液导电时一定发生化学变化,C项错误;当微粒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该微粒应为不带电的中性微粒,不可能为离子,D项错误。 考点二常见物质的分类和转化1.物质分类的依据和分类方法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很多,根据研究需要,可以从多种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并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同一种物质属于不同的类别),因此在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的依据。2.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3.氧化物类别辨析(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为酸性氧化物、Al2O3为两性氧化物、Na2O2为过氧化物)。(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3)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不一定都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碱(如SiO2、Fe2O3)。4.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的转化关系 典例2(2015湖南株洲月考)按纯净物、混合物、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A.盐酸、空气、冰醋酸、干冰B.冰醋酸、海水、硫酸钠、乙醇C.蛋白质、油脂、烧碱、石灰石D.胆矾、漂白粉、氯化钾、硫酸钡 答案B盐酸是混合物,A项错误;蛋白质、石灰石是混合物,C项错误;硫酸钡是电解质,D项错误。 误区警示(1)单质和混合物都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溶液与电解质、电解质与导电物质是不同概念。(2)能电离出H+的化合物不一定是酸,如NaHSO4。(3)存在化学键断裂或形成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HCl气体溶于水,NaCl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等。(4)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3O2 2O3。(5)同一种物质,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如Na2CO3属于钠盐、碳酸盐、含氧酸盐、正盐等。因此,对物质进行分类时,必须指明分类标准。2-1(2015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一模)分类法在化学学科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分类标准合理的是 ()①根据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②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将化学反应分为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③根据分散系是否有丁达尔现象分为溶液、胶体、浊液④根据反应的热效应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⑤根据水溶液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A.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②④⑤ 答案A①根据氧化物的性质将氧化物分成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氧化物的组成元素均是氧元素和另一种元素,错误;②氧化还原反应和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区别是是否存在电子转移,正确;③根据分散质微粒直径大小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错误;④根据反应的吸、放热情况将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正确;⑤根据化合物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是否能够导电,将化合物分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错误。熟记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1)连续氧化转化:A B C,若A为无机物单质,则其可能为C、S、N2、Na等;若A为常见有机物,则其可能为CH3CH2OH。(2)三角转化: (3)交叉转化: 考点三胶体 1.有关胶体的命题角度(1)Fe(OH)3胶体的制备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不能写成FeCl3+3H2O Fe(OH)3+3HCl,也不能写成FeCl3+3H2O Fe(OH)3↓+3HCl,因为FeCl3在沸水中完全水解,反应不可逆,生成Fe(OH)3胶体而不是Fe(OH)3沉淀。应写为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