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价格监管的基本走向国家发展改革委价格司医药价格处朱德政(2006.12广东中山)主要内容一、药品价格监管的演变历程二、药品价格管理的现状和成效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四、近期已采取的监管措施五、未来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思路一、药品价格监管的演变历程(一)总体特征:共分四个不同阶段,经历了从全面管制到逐步放开,再到逐步加强管理的过程(二)具体阶段:1、1990年以前:对所有药品的厂、批、零环节均实行政府定价2、1990年-1996年:逐步放开价格管制,只对极少数大宗的基本药物进行管制,继续实行厂、批、零三个环节的价格管理一、药品价格监管的演变历程(二)具体阶段:3、1996年-2000年:对临床应用量大面广的少数药品,以及全部进口药品,开始实行政府定价。品种有200种左右,由政府制定厂、批、零三个环节的价格4、2000年至今:对列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的药品,以及少数生产经营具有垄断性的特殊药品,纳入政府管理价格范围。目前,有2400种左右的药品在政府定价范围,占市场所有药品总量的20%,占销售额的60%左右二、药品价格管理的现状和成效摸索建立了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制度:(一)制定了《药品政府定价办法》:确立了对药品实行最高零售价管理的制度,并实行“三率”控制(二)制定了《药品定价目录》:按照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划分了中央和地方的权限(三)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药品定价程序:包括前期的价格和成本调查、专家评审、地区协调,听取各方意见二、药品价格管理的现状和成效(四)建立了西药单独定价制度:对部分因其产品有效性和安全性明显优于或治疗周期和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其他企业同种品种,给予单独定价的资格(五)建立中成药优质优价制度:对部分药材好,质量优、工艺先进的品种给予较高的价格二、药品价格管理的现状和成效(六)制定出台了《药品差比价规则》(七)明确了集中招标采购药品的作价模式:由以前的价差分成转变为目前的顺加作价历次价格调整的基本情况项目年份降价次数(次)降价品种(种)平均降价幅度(%)降价金额(亿元)1997年-2000年8近30015%802001-至今12近140020%260其中:2006年的基本情况西药抗肿瘤药品6723%28西药抗微生物药品9930%43中药肿瘤用药3214.5%13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一)药品价格降低了,但患者医疗费用却反而上升1、药品零售价格指数从2001年起连续5年出现负增长2、每门诊人次药费和每床日药费反向增长。2005年的每门诊人次药费和每床日药费,与2000年相比,卫生部所属综合医院年平均上涨9.6%和6.5%结论:药品更新换代、临床用药行为可能增加了患者负担药品价格指数历年变化情况1990-2005年药品价格指数趋势图(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1.091.091.121.121.091.041.031.000.990.970.980.960.971.161.261.411.571.711.791.841.851.861.831.771.741.681.631.011.031.021.061.020.000.400.801.201.602.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年份同比价格指数定基价格指数每门诊人次费用和每床日平均费用年份金额90年91年92年93年94年95年96年97年98年99年00年01年02年03年04年每门诊人次费用(元)7.58.710.51417.722.73035.440.8526164.671.279.688.8每床日平均费用(元)2729.135.755.273.596.2118144166193219241270313345.9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二)药品价格和利润在各环节的构成1、在医疗机构销售的药品,以零售价格100计算,出厂环节占30%,商业流通环节占20%,医院环节占50%2、区分新特药和普药:利润在各个环节也有所不同结论:无论是价格本身,还是利润分配,医疗机构利用其强势地位,占据了大头药品价格在各环节的构成药品收入利益分配格局-(以零售价为100%)生产环节30%商业流通环节20%医院加价30%医生个人灰色收入15%医院接受企业赞助5%药品利润在各环节的构成情况药物类型零售终端新特药普药生产流通零售生产流通零售医疗机构50%10%40%14%16%70%社会零售———20%-25%25%-30%45%-55%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三)低价药在医疗机构基本没有市场1、低价药品厂家不愿生产、商家不愿配送、医院不愿销售2、低价药大量销往农村结论:低价药的利润空间是有的,但由于缺乏促销空间,在现行的体制下,市场机制失灵,在城市市场出现高价药驱逐低价药品的现象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四)如何看待底价包销、来料加工和价格差异过大问题1、部分药品的出厂价格与零售价格之间存在巨大差距2、一些企业不严格执行国家GMP有关规定,环保、职工福利等政策不落实,加之不同地区成本要素价格不同,不同企业间的产品成本差异较大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四)如何看待底价包销、来料加工和价格差异过大问题3、一些不具有研发和市场经营能力的企业,只能底价包销,沦为简单的加工工厂结论:底价包销和来料加工,其出厂价格并未包含市场费用,不是一个完全成本;一些企业过低的出厂价格并不正常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五)原研制药品和仿制药品差价问题1、各方对原研制概念尚存在争议2、原研制药品比同种仿制药品价格高数倍3、原研制药品是“高而不虚”,仿制药是“虚而不高”4、国外也存在上述现象。如印度差价在10倍左右,英国也比较高,差距在5倍左右结论:原研制药品价格高于仿制药品价格属于正常,问题在于差距应有多大?对此,既要考虑现实情况,又要考虑历史因素品牌药中国价与9个比较国/地区平均价的比值0.490.570.620.630.630.650.660.710.750.770.770.780.790.800.810.820.830.931.280.240.490.490.630.640.370.610.000.501.001.5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1234512(品种)(比值)抗生素抗真菌药心血管类药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六)药品价格降到位了吗?1、政府定价实质上是对市场已形成的高位价格的调整2、政府调整价格采取分步到位的方式3、绝大多数药品仍然存在较大的利润空间结论:政府调整价格实质是平衡各方利益,重新切割蛋糕,调整利益分配格局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七)影响药品交易价格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宏观层面:1、“以药补医”的医药卫生体制2、药品生产经营的行业规划3、社会保障制度4、药品价格的管理政策5、药品集中招标模式三、有关药品价格问题的几个看法(七)影响药品价格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微观层面:1、企业的营销模式2、原辅料和能源等价格水平的变化3、企业的研发投入结论:药品价格本身是表象,价格无法解决所有问题。价格水平最终走势是由背后的体制和机制问题决定的。卫生总费用筹资构成0%20%40%60%80%100%197819791980198119821983198419851986198719881989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年份政府预算卫生支出社会卫生支出个人现金卫生支出医院收入结构34%33%34%37%38%38%38%39%40%39%40%41%43%43%46%60%60%59%56%55%54%52%51%51%48%47%46%44%44%43%11%10%9%8%10%8%8%7%7%9%8%9%9%9%8%4%7%7%7%8%6%7%8%7%4%4%4%3%3%3%0%20%40%60%80%1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年份医疗服务收入药品收入财政补贴其它收入“以药养医”—医疗机构补偿机制图示-22-26-35-206-236-272-311-358-3591213161921283132348711512014318119233354069758997105142158185203219234-42-83-111-93-137-11845-400-300-200-1000100200300400500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年份亿元医疗服务收入缺口药品收入盈余扣除财政专项支出后的财政补贴中国医疗保险覆盖率公费医疗4%无政府医疗保险的人群68%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4%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4%四、近期已采取的监管措施(一)全面调整《药品定价目录》内药品价格1、已正式公布了第一批药品价格调整方案,包括抗微生物和抗肿瘤药品,共200个品种2、第二批和第三批药品价格方案正在研究制定之中,分别为700种和600种3、各地价格主管部门也正在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对700种左右OTC药品价格进行调整四、近期已采取的监管措施(二)推行医疗机构销售药品只能在实际购进价的基础上顺加15%1、目前,全国各地已执行或正在准备执行这一政策2、初步匡算,由于降低医疗机构的加价率,一举减轻患者经济负担400亿元四、近期已采取的监管措施(三)推行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销售的药品实行“最高零售价格”和“流通差价率”的双重控制1、政府定价是“大笼子”,企业实际出厂价格顺加规定流通差价率是“小笼子”2、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主动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供零售价格建议,否则可拒绝采购四、近期已采取的监管措施(四)实行药品价格地区协调制度1、在全国范围内划分东北、华北、华东、西南、西北、华南等六大区域2、要求各地在价格调整的时间、水平和方法上能够保持大体一致3、各地在价格调整时,应与中央保持基本衔接四、近期已采取的监管措施(五)对部分药品实行从出厂环节制定价格1、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类药品的处方药共计21种试行制定出厂价格2、试点出厂和零售两个环节的价格控制模式四、近期已采取的监管措施(六)执行《药品差比价规则》1、明确规定同种药品不同剂型、规格和包装之间的差价和比价关系2、为全面理顺药品价格差比价关系奠定了制度基础五、未来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思路药品定价方法改革的基本原则:结合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坚持四个“有利于”,即:有利于依法行政,规范行为有利于鼓励自主创新,抑制重复建设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科学制定价格有利于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减轻群众药费负担五、未来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思路(一)药品价格管理方式改革的初步想法1、对专利药品、原研制药品和仿制药品实行分类定价2、实行期间费用率、销售利润率和流通差价率控制五、未来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思路3、根据药品创新程度,实行有差别的费用率、利润率控制4、不同企业生产的相同品种,设定可以上浮价格的条件,符合条件的,给一个统一的幅度五、未来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思路5、对严重供过于求的仿制药品实行抑制性价格政策6、对日服用费用较低的药品,在价格上给予照顾,甚至可放松价格管制五、未来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思路7、尝试定期的价格调整政策,增加药品价格的可预见性8、坚持和完善药品差比价规则五、未来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思路9、加强对市场调节价的管理,推行在包装上标示价格的做法,增加透明度10、调整政府定价范围,逐步将政府药品定价范围扩大到所有的处方药五、未来药品价格管理的基本思路(二)继续调整药品价格1、继续按照“积极稳妥,分步到位,突出重点,有升有降”的原则分批调整药品价格2、对价格矛盾尖锐的药品,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逐步化解价格矛盾3、对一些特殊管理的药品重新核定价格以上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