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已到了一个“坎”,面对诸多问题,一些企业都感到迷茫。的确,药店的经营者们是到了该面壁思“过”的时候了。当前药品零售行业的核心问题是,作为向消费者提供健康产品为使命的健康产业,其本身“不健康”的特征突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机制不成熟,药店企业普遍亏损;另一方面是企业普遍存在体系缺陷,管理失控。据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12月31日,全国药品连锁企业已达到1624家,门店已达到十几万家,但药品零售业中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并不能说明行业的成熟度和市场成熟度,也不能掩盖零售药业的行业问题。零售企业的困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利好政策推动力小,零售市场变现小,零售药品市场不成熟,对未来的可把握的方向感不强;轻率而不负责任的决策在企业间普遍存在,零售药店竞争无距离、无价位,让不少企业为之窒息;管理技术滞后于管理运作的需要,低效率和管理失控普遍存在,结构改造成本压力大;店铺成本虚火过盛,消耗连锁企业大量能量。近十年来,药店的“圈地热”、“连锁热”、“投资热”、“平价热”、“经济药房热”潮起潮落、热浪袭人,但热潮背后大批药店特别是连锁药店退出市场的现象,难道不值得我们关注吗?分析认为,下面的两大原因是问题的根本所在。第一是长期以来固化的用药体制问题,使药店生存空间十分局促。近两年来,医保改革增加了医药零售业的市场机会,但是目前推行医保的城市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持卡人凭处方到定点药店购药的机会很少,医院普遍控制处方,以免外流,处方流动机制未能得到较好解决,医保处方销售受到极大的限制;第二是医药分业步伐迟缓,药店的成长空间成为最大问题。同样是药品零售商,药店与医院药房比较,特别在市场机会方面,弱势明显,这给药品零售市场环境的形成造成了极大的制约。由此可见,医药零售业要获得公平的市场环境,或者说医药零售市场要真正形成,有赖于医改尤其是医药分业的全面铺开。因此,在此之前过激的投资和武断的行动都是非理性的。面对目前的环境,零售企业必须理清思路,战略先行,规避风险,提高经营效益和效果。以下提供三点判断给同行参考。判断一:药品零售市场短时期内变现不大,风险不小。理由有三:一是药品零售利好政策期望值不高,未有充分的迹象表明医药分业在今年有新的进展;二是药店赖以营业的商铺成本在不停地升值、升价,这两者同时增加经营风险;三是激烈竞争的环境将会持续下去,特别是平价大卖场的影响下,药品零售业的毛利不断走低。据中国商业协会连锁药店分会的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零售连锁药店的平均毛利率为22.53%,2003年则下降到20.45%,而且毛利水平下降还有持续的趋势。判断二:药品零售业下一轮竞争激烈程度有增无减。笔者推断,在未来的若干年,尽管企业在前一轮竞争中精疲力尽,能量损耗,但药品零售业竞争激烈程度将不会降低。这是因为,其一,我国药品零售行业的成熟度提高仍需假以时日;其二,药品零售行业领袖的形成还需有机遇与积累;其三,由于零售业态的高兼容和零售技术进步的日新月异,药品零售业的竞争将从昔日的无距离圈地、无理由低价到品牌差异、技术差距转化,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将再造声势,出击市场;其四,相近业态和替代业态(如大超市、网购)将适时参与角逐。判断三:零售专家成为药品零售业首号稀缺资源。2005年,按照我国“入世”约定的时间表,药品分销业已完全放开,迎接全球化的洗礼。此时,人们充满希冀和担忧。诚然,“入世”洪流也许将改变国内药品分销体制,大浪淘沙中英雄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