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唯形式评论(俄国形式主义)一、唯形式评论的理论渊源以及演进过程俄国形式主义是1914年至1930年在俄罗斯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流派。它对后来的布拉格结构主义和60年代的法国结构主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俄国形式主义有两个小组:一是“莫斯科语言小组”,由雅可布森创立于1914年;另一小组是“彼得堡小组”,从1916年起称为“诗歌语言研究会”,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早期理论渊源:柏拉图——康德——直觉主义——唯美主义•俄国理论界对于写实主义文学主张的厌倦文学摹仿社会,文学的摹仿是一种借助于形象思维的摹仿。文学只是一种能使人简单明了地认识世界、认识人生的方法。作家采用形象,只是为了浅显易懂地表现自己的思想;读者领会形象,也只是为了透过形象而抓取背后的概念、范畴和观点。•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普通语言学教程》•与当时文学创作实践的紧密联系二、唯形式评论的理论形态•1、代表人物•什克洛夫斯基:《词的再生》•雅可布森•米哈伊·巴赫金•2、重要观点•1)文学性:•所谓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或者说文学区别于非文学的性质。•语言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文学语言;二是实用语言。•语言有指称性与感情性。文学要利用语言的感情性,即褒贬义、含混性、多义性。•形式主义者将文学的内在规律称为“文学性”(Literariness),试图通过对“文学性”的研究来建立评价文学,也就是文学批评的学科体系。•文学的内在规律,即形式主义文学研究的焦点就是文学语言与实用语言的差异。•以雅可布森为代表,认为文学的形式在于文学的语言、“诗性”,诗歌是对日常语言的最大的背离。•雅可布森(1896-1982)是莫斯科语言小组的创始人和中坚。他最先致力的也是使文学研究脱离其他学科而独立出来的工作。后来于1920年出国,在捷克创立布拉格学派,在国际上初露头角。1940年以后定居美国,把唯形式评论观点引向西方,导致以后的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的出现。雅可布森对文学性的语言学阐释•文艺学研究的对象:文学性文艺是形式的艺术。•文学性:诗性功能把诗歌分为两类:隐喻和转喻。•研究文学就是研究语言学•对等原理•语法结构•2)陌生化(defamiliarization)•艺术的目的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是仅仅知道事物。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变得陌生,使形式变得困难,增加知觉的难度和长度,因为知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艺术是体验对象的艺术性的一种方式,而对象本身并不重要。(什克洛夫斯基语)什克洛夫斯基(1893-1984)是前苏联著名的作家、文艺理论家和评论家。他是彼得堡诗歌语言研究会的精神领袖,又是该会的组织家和著述家。他平生发表的论文和著作很多,有关唯形式评论的代表作是由两篇论文组成的著作《关于散文理论》。•陌生化(又译反常化):视象•陌生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作家必须把习见的平常的事物以反常的仅见的面目描出,让该事物以一种所未见的独特的形式呈现;另一方面,这一独特的形式呈现又必须具有陌生、新奇之感,它能够将读者的注意力留驻在自身,并迫使读者追寻其构造方式。•延宕•所谓延宕,就是通过词语的排列或插叙以迟延、阻滞、拉长故事,不把结果迅速告诉人们。环形结构与梯形结构《禁闭》(又译《密室》、《间隔》)•萨特有名的哲理剧,集中而形象地表述了存在主义关于人与人的关系的基本思想。•加尔森:生前是报社编辑,在战场上临阵脱逃、背叛祖国而被处决。•伊内丝:邮政局职员,同性恋、有虐待癖,女友打开煤气,俩人一同丧命。•艾丝黛尔:色情狂,将私生女从阳台投进湖里溺死,自己得肺炎病死。•《中国长城建造时》包含的寓言《皇帝的圣旨》。不足千字的小小寓言,其内涵却高度凝重而庞大。对一位“在皇天的阳光下逃避到最远的阴影下的卑微之辈”,皇帝在弥留之际下了一道圣旨。然而,负责传达圣旨的使者却走不出重重复重重的满朝文武、内宫外殿、庭院台阶,“几千年也走不完”。即便假设他冲出了最后一层宫门(虽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面临的首先是帝都,这世界的中心,其中的垃圾已堆积如山,况且他携带着的是一个死人的谕旨。——而你却在暮色中凭窗企盼,为它望眼欲穿。”•形式文学是材料与手法的一种结合。•3)功能说(function):主导因素•4)故事(story)情节(plot)说:重视情节•5)复调小说:巴赫金M.M.Bakhtin(1895~1975,苏联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巴赫金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诗学问题》狂欢精神是复调作品的根基。复调与主调音乐•莫扎特的主调音乐•以一条旋律为主要乐思,而其他部分通常作为和声因素处于服从、陪衬、协作的地位。•巴赫的复调音乐•以两个或以上在艺术上有同等意义的各自独立的曲调,前后叠置起来,同时协调地进行为基础。复调理论(PolyphonyTheory)(多声部小说)•特点•1)小说中的人物与作者处于平等地位,具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是作者的传声筒。•2)小说的主旨不在于展现情节、人物命运,而在于展现那些有着同等价值的各种不同人物的独立意识,“思想在其本质上是对话性的。”•复调小说即由不相含混的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值的声音构成的对话小说。三、唯形式评论的操作途径、方法、以及常用概念•文学本质:文学性•文学生成在什克洛夫斯基看来,文学生成于陌生化的过程,在雅可布森看来,文学生成于隐喻和转喻之间。•文学与生活文学本身就是自足体,它的自主性存在于语词的选择、组合和陌生化之中,因此,文学与生活无关。•文学与形象、思维和情感文学不表现形象,不表述认识,也不表达情感,文学只表现它自身。•文学与语言文学就是语言艺术。常用概念•形式、材料•陌生化、延宕•艺术程序•所指、能指•隐喻、转喻(换喻)、提喻•文学性、共时性、历时性•诗功能、对等原理四、对唯形式评论的估价•(一)追求文学的自主性•(二)将语言学引入文学研究•(三)形成研究文学内部因素的一整套方法。五、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一)唯形式评论与布拉格学派、新批评和结构主义的关系•(二)唯形式评论与心理学和人类学的关系•(三)唯形式评论在苏联的遭遇《英国病人》迈克尔·翁达杰•1996年囊获9项奥斯卡大奖娜斯塔西娅·费利波夫娜梅思金公爵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罗生门》(黑泽明)(改编自芥川龙之介《竹林中》)•罗生门代表“人间地狱”。人间即是罗生门,即是地狱。•宣扬了对人性的绝望以及对真理的怀疑。•强盗、女人、武士还有樵夫,四个不同的故事,四个人的心中地狱。•人们生活在一个由语言精心制造的世界之中,“每个人都在言说为自己有利的话”,实际上就是为人们存在的自身困境开脱。•《竹林中》叙述的是一件平常的强奸杀人案,但它的叙事方式却是非常的不平常:它由7个片段组成,可却没有一种唯一的叙事者,例如洞悉真相的第三者或者能够洞悉真相的当事人,而是由全部的当事人向着那没有正面出场的按察使也就是作为读者的我们来分别叙述他们各自经历的或理解的事件真相,它们独立等值、平行发展、相互交织,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复调逻辑。•巴赫金最早借用音乐术语“复调”一词来形容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的多人物中心、多角度的、非全知全能式的叙事特征。在复调式叙事中不同的人物及其命运,并不是在作者的统一的意识支配下按照一个清晰的逻辑展开的,而是众多地位平等的主人公连同他们各自的世界进行分别叙述,由某种统一的因素联结成一个共同的事件。复调式叙事区别于传统叙事方式的关键之处是作家并不能知道所有的事情,而是通过人物之间相互的观察逐步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