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③必修6.18《新时期的理论探索》PPT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8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一、伟大的转折1.“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将向何处发展,引人关注(必要性)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10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全国各族人民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但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大革命”长达10年,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但更重要的是由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集中体现在“两个凡是”上。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全国人民都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2.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可能性)(1)对象:“两个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两个凡是”利用了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情,打着维护毛泽东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化领袖,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表现,违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这说明“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2)影响:打破枷锁,解放思想通过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打破了长期以来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束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是一次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3.新理论的宣言书(1978年)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讲话,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伟大意义。(1)报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影响: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邓小平同志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论4.伟大的历史转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①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②把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③改革开放。(3)意义:中国人民开始走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有哪些?①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展开;②总结建国以来的经验教训;③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教训;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推动;⑤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的总结。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酝酿、准备时期一次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一次会议: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3.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地提出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第一次系统地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其内涵是什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一个特殊的经济范畴,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立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包括两层内涵: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4.成熟并形成体系:1992年,南方谈话,提出“三个有利于”,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问题。(1)内容: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概括: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根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南方谈话”把邓小平理论提到了新高度,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3)意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5.体系的完整: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明确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6.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章。过程主要理论首次提出1982年中共十二大特色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初步形成1987年中共十三大初级论(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成熟并成体系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本质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体系完整1992年中共十四大目标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最终形成1997年中共十五大结论: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1992年邓小平在珠海1992年邓小平从深圳到珠海视察途中1992年邓小平视察上海中共十三大会场中共十五大召开邓小平理论的内容A.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主义(1)指导思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2)建设道路: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3)社会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基本路线: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5)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共同富裕。(6)判断工作是非的标准:三个有利于。(7)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B.在祖国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C.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7.邓小平理论的地位①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经验和教训,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平理论。②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③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提出的背景20世纪末21世纪初,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许多新变化。(1)国际: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先导的综合国力竞争更为激烈。(2)国内:①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阶段。②在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怎样完善自身、与时俱进的新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的条件有哪些?(1)可能性:新的形势、新的实践和中共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立成为可能。(2)战略机遇: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战略机遇;(3)新活力:党的队伍发生重大变化,新党员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干部队伍新老交替不断进行,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这给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4)实践基础: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实践基础;(5)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的理论基础;(6)宝贵经验: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积累了治党治国治军的宝贵经验。2.创立及内涵(1)创立:2000年2月明确提出;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的讲话全面而深刻地阐述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2002年中共“十六大”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2)内容:提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涵盖了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想体系,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的强大思想武器。(3)根本问题: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4)核心:保持党的先进性。本质:执政为民。(5)历史地位“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江泽民在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上中共十六大召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比较思想体系创立者解决问题思想精髓历史作用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使中国人民富起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三个代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进;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再见!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