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换层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银座公寓工程结构设计设备层为转换层,标高为±0.00m~6.6m,层高6.6m;转换层以上为剪力墙结构体系。二、转换层结构配置主要特点:1、节点处钢筋较密,其中柱、框支梁及其它梁钢筋同时穿插,大截面钢筋汇于一处.2、转换梁受力主筋均为二级钢。三、施工方案的选择:根据以往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经验,本工程考虑以荷载传递法施工方案:即采取以已施工的下部结构为主承力构件,完成转换层施工。其主要原理为:1、在一层框架梁上沿梁长方向间距500mm、沿梁宽间距300~375mm设可调撑杆(视梁宽而定),顶紧转换梁底模板支撑横杆,将转换梁主要施工载荷直接传至已施工结构梁上,以一层框架梁做为主承载构件。2、墙、柱、梁、板砼浇注一次完成。四、内架支撑方案:本工程转换梁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钢管及顶撑支承;木方小楞横向布置,间距为150mm;钢管沿梁纵向布置@500,横向视转换梁梁宽和梁高而定,这样节省钢管,避免短钢管浪费;梁侧模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沿梁高共设3~5道对拉螺栓(梁高大于1.6米时,五道;1.2~1.6米,四道),从梁底150mm起布置1道,底下3道间距为300mm,上面2道间距为400mm,纵向间距为500mm。转换梁底顶撑的间距为:当梁宽600mm时,三排顶撑;梁宽900时,四排顶撑,沿梁长方向为500mm。大横杆的步距不大于1000mm。板立杆间距为1000mm。在靠近杆顶和杆脚处,各用水平连杆双向拉固。纵向剪刀撑设置在梁两侧的立杆垂直面上,全面设置,不得跳跃设置。横向设置剪刀撑@2500mm,立杆下采用木方垫板。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脚手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整个支撑架按满堂红脚手架的要求搭设,梁下承力小横杆应采用双扣件与立杆扣牢。转换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荷载均由已施工的框架梁承载,并当框支梁下无相对应的框架梁时可将立杆直接架设在楼板上.五、转换层施工技术措施:1、施工工艺流程:绑扎柱、核心筒墙钢筋→搭设转换层转换梁负筋支架→转换梁负筋绑扎定位,锚入柱墙中→支设柱、墙模板及预埋铁件→支设转换梁底模及转换层顶板模→绑扎转换梁梁钢筋→绑扎顶板钢筋→绑扎上部结构剪力墙及暗柱插筋→支设转换梁侧模及转换柱、核心筒墙部分模板→浇筑砼。2、转换梁钢筋工程主要施工技术措施:1)、钢筋绑扎顺序a、墙柱钢筋:外露钢筋调整→钢筋上附着物清除→墙、柱根部清扫→箍筋布置→就位绑扎→绑扎砼垫块→验收。b、梁板钢筋:模板清扫、刷隔离剂→梁、柱交叉处柱箍筋就位→主梁钢筋绑扎→次梁筋绑扎→板下层筋→马凳、水电管预埋→板上层筋→验收。2)、钢筋位置准确保证:按梁、板、柱等预制相应厚度的砼垫块。墙、柱插筋按轴线定位。用辅加钢筋加固,保证其稳定、不易倾斜、不移位。墙、柱垫块要用22#钢丝交叉绑扎牢固,间距正确,垫块的强度要保证。浇筑混凝土时,必须要有专职人员看守成品钢筋,测量工配合随时验收轴线位置,随时修复正位。梁的二排钢筋一定要绑扎到位,可以加短钢筋作垫块,并且要多绑扎点,保证绑扎牢固。3)、钢筋连接及锚固:a、本工程钢筋连接方式如下:根据设计要求,受力主筋要优先采用焊接接头或机械连接。焊接采用电渣压力焊(竖向受力钢筋),机械连接采用钢筋冷挤压连接。钢筋的接头的数量、位置必须符合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要求。b、对钢筋绑扎接头作如下规定:①接头不能位于构件最大弯矩处;梁、板底筋接头应留在距支座处1/3跨内,面筋留在跨中1/3范围内。②搭接长度末端距钢筋弯折处,不得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③受拉区域内,Ⅰ级钢筋绑扎接头末端应做弯钩,Ⅱ级钢筋可不做弯钩。④钢筋搭接处,应在中心和两端用绑丝扎牢。每个搭接接头至少有三道绑丝。⑤各受力钢筋绑扎接头应相互错开,任一绑扎接头中心至搭接长度1.3倍区段范围内,有绑扎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百分率在受拉区不得超过25%,在受压区不得超过50%。c、对钢筋焊接接头作下列规定:①设置在同一构件内的焊接接头应相互错开。②焊接接头距钢筋弯折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③任一焊接接头中心至长度为钢筋直径d的35倍且不小于500mm的区段内,同一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在该区段内有接头的受力钢筋截面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在①受拉区不宜超过50%。④采用普通焊接连接时,Ⅰ级钢筋采用E43系列焊条,Ⅱ级钢筋采用E50系列焊条。d、对钢筋机械接头作下列规定:①受力钢筋采用A极接头,同一截面的接头百分率不大于50%。②钢筋弯折点与接头端头距离不宜小于200mm。③不同直径钢筋连接时,一次连接钢筋直径规格不宜超过二级。e、钢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严格按设计图纸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执行,接头套筒处保护层不得小于15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墙为15mm;梁、柱为25mm;楼板、楼梯板为15mm;以上部位的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均不小于受力钢筋的直径。f、搭接接头范围内(LlE)在绑扎时至少要有三道双股绑丝。j、墙柱梁板钢筋的锚固及节点构造均应满足设计及有关规范要求;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锚固长度LaE、La(mm)如下表:钢筋类型C20C25C30LaLaELaLaELaLaEⅠ级钢筋30d35d25d30d20d25dⅡ级钢筋D≤2540d45d35d40d30d35dD>2545d50d40d45d35d40d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LIE、LI钢筋类型C20C25=C30LILIELILIELILIEⅠ级钢筋36d41d30d35d24d29dⅡ级钢筋d≤2548d53d42d47d36d41dd>2554d--48d--42d--注:当不同直径的钢筋搭接时,其LIE和LI值按较小的直径计算。4)、钢筋绑扎:a、同层构件先绑扎墙柱筋,后绑扎梁板钢筋,一般梁主筋锚入墙柱内时,墙柱主筋在梁主筋外侧,所以遇到梁宽与墙暗柱厚相同的联系梁锚入暗柱时,需要把暗柱箍筋宽度适当加大5mm,以保证连梁的截面宽度。当墙柱主筋与梁板筋发生冲突时,一定要保证柱主筋位置。双向板的底筋,短向筋放在下层,长向筋放在短向筋上。b、梁、柱墙板筋的接头位置、锚固长度、接驳长度要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绑扎时要仔细,绑丝选用22#钢丝,每个交叉点均应绑扎,不得有落扣现象;搭接接头范围内在绑扎时至少要有三道双股绑丝。钢筋绑扎做为一个关键工序要由质量检查人员实施施工全过程的监督监控。c、梁和柱的箍筋,应与受力钢筋垂直设置,箍筋弯钩叠合处,应沿受力钢筋方向错开设置。d、主次梁在交叉处钢筋的绑扎:主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在同一高度遇有垫梁圈梁时,必须支撑在垫梁或圈梁受力钢筋之上,主筋两端的搁置长度应保持均匀一致;次梁的纵向受力钢筋应支撑在主梁的纵向受力筋之上;主梁与次梁的上部纵向钢筋相遇时,次梁钢筋应放在主梁钢筋之上。e、板和墙的钢筋网,除靠近外围两行钢筋的相交点全部扎牢外,中间部分交叉点可间隔交错扎牢,但必须保证受力钢筋不产生位置偏移;双向受力的钢筋必须全部扎牢。f、墙柱钢筋位置以及间距必须准确,如果位置出现偏移,偏移较小可以按1:6调整;偏移较大,需要加筋处理。g、板底筋采取在模板上划线的办法来控制间距,板面采用马凳来控制板厚,马凳设置间距为@1000×1000mm。Φ14网片间距h、梁钢筋、楼板底筋、墙柱钢筋保护层厚度采用与混凝土同配比(但去掉粗骨料)的砂浆垫块来保证,墙柱保护层垫块上带绑丝,绑到主筋上。钢筋绑扎完毕后注意成品保护,不得污染,并避免被重物砸弯。i、为保证竖向构件受力主筋的位置以及墙柱模板的支设方便,在墙柱钢筋施工完后,要进行钢筋的二次调整。j、主梁钢筋如采取在模外绑扎时,一般先在楼板模板上绑扎,然后用人力(或吊车)抬(吊)入模内,其方法次序是:将主梁须穿次梁的部位稍抬高→在次梁梁口搁两根横杆→将次梁的长钢筋铺在横杆上,按箍筋间距划线→套箍筋并按线摆开→抽换横杆,将下部纵向钢筋落入箍筋内→再按架立钢筋、弯起钢筋、受拉钢筋的顺序与箍筋绑扎→将骨架稍抬起抽出横杆→使梁骨架落入模内3、转换梁模板工程主要技术措施:本工程中转换层结构的自重及施工荷载较大,必须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模板支撑方案,以保证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1)、工艺流程:放线满堂架柱模梁模顶板a、柱模弹柱位置线焊下口定位筋安装柱模板安拉杆及加固办理预检b、梁模弹出梁轴线及水平线并符核搭设梁模支架安装梁底楞安装梁底模绑扎钢筋安装梁侧模安装上下锁口楞,斜撑楞和对拉螺栓复核梁模尺寸位置加固后验收c、板模搭设支架铺木楞及钢管楞调整标高及起拱铺设模板检查模板上皮标高,平整度办理预检2)、测量放线a.根据图纸在砼底板弹出各轴线,并根据轴线位置推算出墙柱位置。b.根据墙厚、柱截面尺寸弹出墙、柱外侧边的位置给支设模板提供依据。c.测出结构标高50线,便于支设梁、板模板。3)、搭设脚手架本工程转换层的梁,板为超厚,超高钢筋混凝土结构,所以在支设转换层模板时,要对模板的支撑体系进行设计,演算。转换层的支撑如下:根据以往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经验,本工程考虑以荷载传递法施工方案:即采取以已施工的下部结构为主承力构件,完成转换层施工。4)、内架支撑技术方案:本工程转换梁模板采用木模板体系,钢管及顶撑支承;木方小楞横向布置,间距为150mm;钢管沿梁纵向布置@500,横向视转换梁梁宽和梁高而定,这样节省钢管,避免短钢管浪费;梁侧模采用对拉螺栓加固,沿梁高共设3~5道对拉螺栓(梁高大于1.6米时,五道;1.2~1.6米,四道),从梁底150mm起布置1道,底下3道间距为300mm,上面2道间距为400mm,纵向间距为500mm。转换梁底顶撑的间距为:当梁宽600mm时,三排顶撑;梁宽800mm或900mm时,四排顶撑,沿梁长方向为500mm。大横杆的步距不大于1000mm。板立杆间距为1000mm。在靠近杆顶和杆脚处,各用水平连杆双向拉固。纵向剪刀撑设置在梁两侧的立杆垂直面上,全面设置,不得跳跃设置。横向设置剪刀撑@2500mm,立杆下采用木方垫板。梁下排架与楼层满堂脚手架连为一体,以增加排架的空间刚度。整个支撑架按满堂红脚手架的要求搭设,梁下承力小横杆应采用双扣件与立杆扣牢。转换梁在施工过程中,所有荷载均由已施工的框架梁承载,并当框支梁下无相对应的框架梁时可将立杆直接架设在楼板上.5)、转换层模板的安装a.根据柱、梁、柱的尺寸配备好模板,用电钻对模板进行打眼,两孔之间的间距为根据梁高而定,对备好的模板涂刷好脱模剂(不允许在模板就位后刷脱模剂,防止污染钢筋及砼接触面)b.墙、柱钢筋隐蔽验收后首先对墙柱进行支模,支设墙模按照先横墙后纵墙的原则进行支设,把各块模板用木方连接,先立单面模板,把对拉螺栓穿入模板后再立另一面墙模,然后根据已弹好的墙的边线调正两侧模板的距离并用钢管和对拉螺栓进行加固。c.柱模支设时,根据弹好的纵横轴线和四周边线,固定小木方,调整标高、立柱头板、四角加木方,用钢管套扣件连接柱模(方柱)四边也采用对拉螺栓固定。d.墙、柱模支设完毕后,检查每道墙,每根柱是否平直,用吊锤对墙柱进行检查及时校正,保证垂直度控制在允许范围内。e.内满架搭设完毕后开始支设梁板模,支设梁模时,当梁跨度≥4m时,梁底起拱为2/1000,梁侧模包梁底模,对拉螺栓外侧应套上ф20的塑料管,在梁底和梁侧都应加木方,在木方外侧加钢管和对拉螺栓连接固定。f.支设板模时,当板的长向跨度≥4m时也应沿长向在板跨中起拱2/1000。首先应调整好板下方水平钢管的标高,准确无误后开始铺设板模,并应遵循梁侧模包板底模的原则。g.墙上预留方洞时应确定好洞口的水平和坚向位置并在支设时确保洞口尺寸比设计尺寸大3cm,支模时遇到水电、空调预埋的套管应加以保护,不能因支设困难而破坏,板上留洞也应确定其尺寸及位置后才钉木盒子。h.由于板面的标高有不同,故在浇砼之前应把吊模固定好,并调整好高差。i.坚向模板下用砂浆封堵板底缝隙。j.所有墙柱应在其根部开设100*200mm的检查洞口以便在浇筑前检查模内是否有杂物,确认无积水、杂物后方可封闭。6)、转换层模板的拆除a.拆除模板顺序与安装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