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专业硕土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掌握临床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医学科学研究能力;能适应医药卫生事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祖国,热爱专业,尊重科学,学风严谨,团结协作,具有为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健康服务的献身精神。2.具有系统、坚实的中医基础理论和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掌握本学科的国内外学术发展动态,能够独立处理中医外科学常见病,培养具备从事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能力的优秀中医人才。3.掌握医学实践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与专业方向相关的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能。4.掌握医学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具有独立完成研究课题和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自我发展能力。5.掌握一门外语,具有熟练阅读专业外文资料和沟通交流能力。6.熟练运用计算机,具有良好的信息利用能力。7.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二、研究方向1.中医外科学的现代基础与临床研究2.中医药治疗乳腺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3.中医药治疗皮肤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4.中医药治疗肛肠病的实验与临床研究三、学习年限全日制研究生学制为3年。四、课程设置与学分分配课程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备注123公共学位课自然辩证法6031必修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3621英语216612专业学位课中医外科学总论5133必修中医外科学研究进展8553中医临床基础研究进展5132必修课计算机应用6841必修医学统计学5131形势与政策3421中药药效毒理学5131选修课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3422选修2-4门课程中医药文献检索5131医学分子生物学5131免疫学及其进展5131生物化学及其进展3422病理学及其进展3422生物工程技术3422古代汉语3422高级病理生理学5132保健与体育3421在导师指导下,选修2门及以上课程,以满足研究方向及课题研究的需要。五、培养方式与方法实行研究生处、学院(医院)、教研室(科室)三级管理的导师负责制。1.德育教育采取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方式,运用多种教育形式,提高研究生的政治、道德素养。2.课程学习课程学习一般应在三学期完成。课程学习采取课堂讲授、实际操作、讨论或自学等学习方法,课程学习均应考核评定成绩。3.科研工作及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在课程学习的同时,应广泛收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熟悉本专业领域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在导师指导下,拟定研究课题,于第三学期末以前,写出研究课题的文献综述,并在一定范围内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通过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课题研究过程中,应按计划由研究生定期在科室作阶段性报告。硕士学位论文要求理论联系实际,论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翔实,层次清晰,并有一定的独到见解,对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表明作者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相应的理论水平。论文完成后,须经导师及指导小组审核同意,方可推荐答辩,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的和《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答辩及学位申请工作细则》、《浙江中医药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办法》等有关要求,组织论文评审、答辩和学位授予的审核工作。4.教学实践和社会实践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承担本专业大学本科专业课的辅导、批改作业组织讨论、开设专题讲座及不少于8学时的教学实践等,由教研室(科室)对其教学能力进行考核。研究生在第一学年结束的暑假期间,应结合本专业的特点,积极参加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以增进对社会的了解,更好地为社会服务。5.临床实践第二学年进入医院,进行临床技能训练(包括医技科室、相关内外科三级分科、专业课学习,资料收集,文献综述)。第三学年进行专科定向培养,本科室门诊、急诊、病区轮转,按住院医师要求进行培养,承担动物实验、临床研究和撰写论文等工作。6.中期考核第四学期末,由学科(科室)、专业考核小组具体负责做好研究生中期考核工作,根据研究生培养计划,对其政治思想表现及课程学习、临床、科研能力进行综合考核。凡合格者可进入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不合格者中止培养或延长培养时间。中期考核评定标准为合格、跟踪培养与不合格三类。7.学术文体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的有关学术活动和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研讨。三年内至少参加8次学术交流研讨会;在读期间须在二级或以上刊物(论文刊物符合学院制定的刊物目录)发表本专业论文1篇,发表论文须以学校暨第一作者署名。根据学校有关规定,积极参加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