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动脉粥样硬化药(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五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为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也有死亡率增高的倾向。动脉粥样硬化病因、病理复杂,涉及药物广,其中降血脂药是重要的一类。一、血浆脂质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1.脂蛋白系统血脂即血浆中所含的脂类。脂蛋白:乳糜微粒(CM)极低度脂蛋白(VLDL)中密度脂蛋白(I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浆中所含的脂类胆固醇(Ch)胆固醇酯(CE)甘油三酯(TG)磷脂(PL)+载脂蛋白(apo)脂蛋白系统(LPs)血浆2.血浆脂质代谢紊乱或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正常都称为血浆脂质代谢紊乱。血脂代谢紊乱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前者是由于遗传缺陷,使血脂蛋白的合成、组成、结构和释放发生某种缺陷,或参与血脂代谢的酶或受体的数量或功能发生某种缺陷,一般称为家族性脂代谢紊乱。继发性脂代谢紊乱,多由于糖尿病、甲状腺功能紊乱、肝病和肾病等引起的。血浆脂蛋白的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中间密度脂蛋白(IDL)浓度>正常浓度3.血浆脂质代谢紊乱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浆脂质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大量临床试验证明,血浆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下降,都会使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与此相反,降低血浆中总胆固醇量和LDL-C水平或升高HDL-C水平,可延缓动脉粥样病变的进展,减少冠心病的危险。VLDL和TG可能不是独立的危险因素,但是它们与TC间明显相关,和心血管病的死亡率也有关。所以,调整和控制血脂水平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和死亡率的重要手段。二、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高血脂症药按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1.主要影响胆固醇合成的药物2.主要影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3.影响脂蛋白合成、转运及分解的药物4.其它降血脂药1.影响胆固醇合成的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OCH3HOOHOCH3HCH3OCH3洛伐他汀胆固醇生物合成主要在肝中进行,其合成量几乎占全身合成量3/4以上。合成从两分子乙酰辅酶A缩合开始。合成过程中HMO-CoA还原酶是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抑制其活性则阻断肝脏的胆固醇合成。洛伐他汀是从土曲酶株分离出来的,口服后被水解,将内酯环打开,从无活性变成有活性的羟基酸,是有效的HMO-CoA还原酶抑制剂。可降低LDL-胆固醇。【药理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用于各种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因高胆固醇血症造成高心肌梗塞危险的病人。少数病人有胃肠道症状、头痛和皮疹,转氨酶升高。2.影响胆固醇吸收的药物:胆汁酸结合树脂—考来烯胺【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化学结构】考来烯胺又称消胆胺、降脂树脂1号。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氯化物,是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的共聚物,亲水而不溶于水,其化学结构为:CHCHCH2N+(CH3)3Cl-CH2CHCH2nCH2【药理作用】摄入的脂类,经过水解,在胆汁酸的帮助下,在十二指肠的下部和空肠的上部被吸收。口服考来烯胺后,与胆汁酸结合,降低对外源性胆固醇的吸收和增加对肝内内源性胆固醇代谢,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最终降低胆固醇浓度。【应用及不良反应】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多因素的高胆固醇血症,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塞的危险,长期用药降低心肌梗塞死亡24%和非致命心肌梗塞19%,是目前最安全的降胆固醇药物。病人口服有恶心、腹部不适、便秘及暂时增加碱性磷酸酶和转氨酶活性,可干扰脂溶性维生素吸收。3.影响脂蛋白合成、转运及分解的药物:烟酸【化学结构】【药理作用】【应用】【不良反应】NCOOH【药理作用】烟酸是水溶性维生素。药理剂量对多种类型高脂蛋白血症均有效,可通过降低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水平迅速降低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也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LDL)。因此有抗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的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除家族性脂蛋白脂酶缺乏者外,可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脂蛋白血症,降低高VLDL和LDL。对于有严重高甘油三酯兼有V型高脂蛋白血症病人,烟酸是首选药物。长期应用显著降低非致死性心肌梗塞发生率,但不减少总死亡率。烟酸治疗开始时,因烟酸扩张血管常致面红和皮肤瘙痒。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