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喜剧中的悲情美作者:王妮来源:《电影评介》2009年第16期摘要纵观中国喜剧历程,它的潮起潮落是随着时代而变化的。依据中国大众的审美标准,喜剧片符合民众的,心理结构需求,可是,我们往往忽视了喜剧片中所隐含的悲情情怀。《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两部影片启示我们:不能仅仅沉迷于喜剧影片带来的表象的心理收获中,更应该读懂潜伏在其后的悲情世界所散发出的淡雅而浓厚的美和力量情怀。关键词喜剧片悲剧片悲情基调中国喜剧经历了20年代谐噱片,30年代悲喜剧与社会喜剧,40年代讽刺喜剧与风俗喜剧,50年代人民生活喜剧,70年代幽默喜剧,80年代家庭喜剧,90年代诙谐喜剧。世纪之交贺岁喜剧等变化。零八岁末贺岁片《非诚勿扰》和喜剧片《海角七号》如火如茶的上映,又给身心疲惫的国人呈上了一道可谓是“心灵鸡汤”的温馨慰藉。冯氏幽默和经典台词依旧使我们乐滋不疲,魏德圣执导的激情爱情剧更是令人沉醉。试问,我们的收获只是感觉到幽默感和情感冲击带来的喜悦吗?试问,它们留存在我们心灵深处的余味,我们有思考过吗?带着这样的问题,书写本文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悲情的美学基调喜剧是世界电影通用的类型,喜剧电影类型以实现笑为标准。中国电影发展中,30-40年代的喜剧片的出现,把中国喜剧片推到较好的水平上。尤其是40年代喜剧片的形态比较完整,既有的很热闹会风俗式的《太太万岁》等悦众化的戏剧作品,也有《乌鸦与麻雀》式的隐喻化讽刺喜剧,80年代“荒诞”哲思的《阿Q正传》,90年代形式到观念创新的《甲方乙方》等。“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剧因子的,特别在政治形态化的喜剧中极为明显。”所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民族积淀生成了“凄婉”、“哀怨”、“悲凉”的特质的审美心理结构。这一审美结构以强大辽远的影响力滋养着我们的审美情趣和格调。屈原《离骚》的哀怨气绝,杜甫诗歌的沉郁顿挫,李清照词的忧愁伤感,曹雪芹《红楼梦》的楚苦悲切,都体现出悲情情怀的审美风格。有人评价张爱玲说道“她认为苍凉的悲剧美,并不属于特定的时代和个人,而属于一种普遍而永恒的个性,苍凉的悲剧美才是人生朴素的根底,富有普遍意义的代表性和回味悠长的启发性”。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精神消遣方式主要由文字文本转移到影像文本,自从影像文化的诞生,大龙源期刊网众娱乐生活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影像艺术波涛汹涌般的涌进我们的生活,悲情基调也贯穿于整个发展过程之中,例如本文将要分析的两部新电影。悲凉情怀的抒写有“贴近生活,贴近人民”之称的冯氏电影,《非诚勿扰》无例外的又成为他的佳作之一,影片一贯延承冯氏的幽默和经典意味的台词,唯一升华的内容是将“情”的根源追溯的更加深刻。与其同时段上映的台湾影片《海角七号》,也为我们呈现出一段段愈演愈烈有关“情”的世界。这两部影片都堪称是喜剧片,但是透过它的外相向内透析,我们将会感受到两部影片中的浓浓的悲凉情怀,正体现出“中国喜剧的本质是连接着悲情因子的”。首先,《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都是讲述关于追求“爱情”的故事。《非诚勿扰》探讨的是关于爱情本真的缺失问题《海角七号》展示的是爱情过程中历经艰辛的人们所经历的迷离过程。《非诚勿扰》影片的主线是一大龄海归剩男通过网上征婚,与一个又一个女性见面串联起来的故事,影片故事单一,男主人公“秦奋”在与一个个应征女郎的交流中,他的形象愈发的明朗起来:人到中年,没事业,有些闲钱,为人善良,满脑子不切实际,非常乐观,更重要的是,关于结婚这事,他有诚意!在他一次次失败的约会中,观众兴奋的沉浸于影片中的经典对话上和葛优表演的魅力之中,主人公性格中的乐观精神和影片的整体格调,让我们很难定位这部影片的悲凉之处。但是却始终感觉得到残余在我们心中挥之不去的悲凉感。就是主人公秦奋在一次次与应征女郎的交流中,可以看到在寻觅真爱的过程中,应征女郎们陷入了物欲或者是真我之外的条件枷锁中,使爱的真我得以迷失,甚至缺失。《海角七号》向我们娓娓道来的是几段或凄迷或沉醉的爱情。阿嘉与友子相爱:60年前的那段爱情;马拉桑与柜台小姐若有似无的关系:禁忌的暧昧,水蛙与车行老板娘:老马对妻子的思念:洪国容与阿嘉母亲的感情;隐含的女清洁工的爱情。这些爱都展现出他们正在历经着各种各样的痛苦和艰辛,在爱的路程中感受到了或多或少的悲情情感。其次,透视关于友情、亲情的问题。友情的往昔怀念和逝世,亲情的隔阂和淡漠。《非诚勿扰》中主人公秦奋和邬桑的友情,他们分别那动人一幕令人心酸,看到远离故乡的剧中人回想起年少岁月痛哭流涕时,谁又不能为“这些年钱多了。但朋友少了”的经历一同感慨,观众更多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苍凉之感便油然而生,折射出了一个时代人的悲伤。《海角七号》阿嘉与代表会主席的继父子关系;女清洁工与奶奶之间的矛盾;阿嘉内心的愤怒与困顿无法宣泄,有些自闭与忧郁,和家人及外界无法沟通也拒绝沟通,这些囤积的矛盾难以释放。其中的各色小人物才是影片的亮点,影片中包含了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小人物的投射:阿嘉是不被大都市接纳屡屡碰壁的年轻人:清洁女工林晓培也处于社会底层工作,而且与上一代总有解不开心结的年轻人;火爆交警、劳马投射的是那些外表很刚强但实际内心却很敏感纤弱总有很温柔一面的年轻人:机车修理工对老板娘的暗恋也好明恋也好,是每个底层青年在从事着貌似没有龙源期刊网前途工作时都会有的性心理:被上帝都赶出来的搞怪键盘手大大只有10岁,充分表现出90后的早熟和搞怪,他们都各自生活在自己狭小而封闭的圈里,投射出对生活的无奈和凄凉。无声的美和力量喜剧片是电影的较早的形式,通常我们理解的喜剧就是笑,有完美的大结局,“从生存艰难的角度说,也是人类对自己生存状态的一种反抗形式”。可见,更深层面的理解,它具有讽刺性、批判性、反抗性,讽刺性、批判性本身就具有了“悲”的含义,反抗中带来希望和力量。往往我们忽视了喜剧中夹杂的悲情世界的重要性。影片《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的喜剧效应是不言而喻的,通过上面内容的分析,隐含在影片中的悲情世界使影片的审美情感顶上添花。喜剧影片中的悲凉情节是沉默、无声的,它似绽似隐的犹如暗暗散发着清香的花蕾,是无声的美,美的哀婉、悠远。《非诚勿扰》和《海角七号》中的爱情真我的缺失、爱的路程的艰难、友情和亲情的遗落,都体现出淡淡的苍凉感,这悲情感是无息的美,正因为它的凄凉给整部喜剧片含射出丝丝回蕴的空间。同时,喜剧影片中的悲凉情节是有希望的、有力量的,他们带着点滴的失落依然能背着行囊踏上前行的路航。《非诚勿扰》中秦奋不断地受挫后,依然不放弃、不抛弃,女主人公笑笑经历情感的磨难后能够重新找回自我,他们找回了真我,获得了真爱,所以我们看到了前进的力量。《海角七号》中的各色人物,阿嘉的颓废、友子的委屈、茂伯的执拗、大大的骄傲、洪国容的坚持、老马的失意、马拉桑的勤奋、水蛙的顽固,他们虽然失意彷徨,但是都在为生活争取一份希望。一封迟到的信找到了主人,一份把握住的爱情,激情演唱会的演绎可以燃起他们的情怀,那么等待他们的依然是下一个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