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与践行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工匠精神目录第一部分工匠精神起源、发展及现实意义第二部分解读工匠精神典范第三部分工匠精神的生活规范第四部分工匠精神的学习实践第五部分工匠精神的岗位砺炼回顾什么是工匠精神?众说纷纭。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干一行爱一行,把工作看成是人生的修行。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个细节。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耐得住寂寞,不被任何浮躁的东西干扰自己的目标。还有人说,工匠精神就是用创意推动社会进步,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导读总之,大家都愿意相信,一个工匠精神盛行的社会,肯定不会有太多315投诉电话。可惜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还远远没达到这个发展水平。正应为这个差距,更令我们树立起了奋斗目标。全球经济还在继续衰退,中国产业的升级也迫在眉睫。各方面的压力交织在这个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包括让世界刮目相看的中国制造业,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工匠精神,一个看似颇有沧桑感的词,深深地震撼了互联网时代的浮躁人类。那种直击心灵的力量,是大国工匠们令人叫绝的高超技艺,是无论做什么都一辈子爱岗敬业的虔诚态度,是用智慧与勤劳书写历史的万丈豪迈,是在这个浮躁的世界中独立不改的坚定信仰。导读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工匠精神起源、发展及现实意义工匠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提倡工匠精神的现实意义2015年5月1日,《大国工匠》播出了第一集。也许,大家事前没料到,这个专题片会突然走红。而片中传递的“工匠精神”,甚至成为媒体与业界争相讨论的热点,甚至进了2016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大国工匠》勾起了人们的工匠精神的回忆。这种思想精神被重新唤起,正是因为我们已经不再满足于世界工厂的赞誉。章前思考哪怕经历了百年屈辱与落后于世界的恐慌,中国人内心深处还是改不了大国人民特有的“争先恐后”情结。争天下之先,恐被历史甩在身后。说到底是想重新站在时代前沿,甩掉一切负面的标签。比如,“中国制造=廉价的山寨货”。这对尊重原创厌恶投机的工匠精神而言,简直是最大的污点。到底什么是工匠精神呢?就让我们一起来追溯工匠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探索工匠精神的真实内涵与意义。章前思考工匠精神的起源工匠精神在中国自古有之。我国工匠群体从历史时间轴的起点伊始,不断积聚着力量和惯性,凝集着中华民族的工匠精神,一步一步跨过时间的长河,留下了令世界惊叹的造物技艺。工匠精神的起源今天我们从各类史料记载之中可以窥见古代工匠们一道道坚韧的剪影。早在4300年之前,便出现了有史可载的工匠精神的萌芽。相传舜“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记录了舜早年在河滨制陶时,追求精工细作,并以此带动周围人们制作陶器也杜绝粗制滥造的事迹。自舜帝时期开始,再到夏朝的“奚仲”,商朝的“傅说”,春秋战国的“庆”,工匠开始大量出现在史书之中,其演变历史也随着我国古代政治、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发展而不断推进,由此形成了我国独特悠久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起源工匠工匠一词最早指的就是手工业者,他们在古代被称为“百工”,是社会成员之一。工匠精神的起源工匠一词最早指的就是手工业者,他们在古代被称为“百工”,是社会成员之一。成书于春秋末期战国初期的《周礼·考工记》是我国已知年代最久远的手工业技术文献,这本书在中国工艺美术史、科技史、文化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当时的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全书共7100余字,记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官营手工业中的木工、金工、皮革、染色、刮磨、陶瓷等六大类30个工种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我国所达到的科技及工艺水平。工匠精神的起源《考工记》《考工记》把当时的社会成员划分为“王公、大夫、百工、农夫、妇功、商旅”六大类,对百工的职责做了明确界定:“审曲面势,以饬五材,以辨民器,谓之百工”,也就是说工匠的职责是需要充分了解自然物材的形状和性能,对原材料进行辨别挑选,加工成各种器具供人所用,这种职业特性从本质上把工匠和那些“坐而论道”的王公区别开来,工匠成为当时除巫职之外的一个重要的专业阶层。工匠精神的起源同时,《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这里将“创物”的“百工”称之为“圣人”,充分体现了早期的器具设计需要非凡的智慧。此外,历代**政府机构不一定设有农部,但一定会设有工部,这些都反映我国古代对工匠的专业性、重要性和创造性的认知和重视。工匠精神的起源技艺精湛是生存之本技艺精湛是生存之本。工匠的首要职责就是造物,技艺是造物的前提,也是工匠存在的第一要素。如何使技艺达到熟练精巧,古代工匠们有着超乎寻常的,甚至可以说是近乎偏执的追求,他们对自己的每一件作品都力求尽善尽美,并为自己的优秀作品而深感骄傲和自豪,如果工匠任凭质量不好的作品流传到市面上,往往会被认为是他职业生涯最大的耻辱。工匠精神的起源心无旁骛才能臻于化境心无旁骛才能臻于化境。古代工匠除了对自己的技艺要求严苛外,还对之怀有一种绝对的专注和执着,达到忘我的境界,这也一直是我国古代工匠穷其一生努力追求的最高境界。工匠精神的起源心无旁骛才能臻于化境物勒工名是管理之智。今天,我们开始在制造业中推进建立重要产品的追溯体系,其实我们的先辈早就采取了类似的管理制度。物勒工名,意思是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制作的器物上,是我国最早的对于工匠质量管理的规定,也可以视作是我国古代的一种产品追溯办法。这种制度始于春秋时期,到秦朝时已经趋于完善,《礼记》中《月令篇》曾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究其情。”到《吕氏春秋》之时,对这种产品追溯办法又有了更具体和明确的记载。工匠精神的起源心无旁骛才能臻于化境此外,物勒工名考核的规范性,这个“功”也指功劳的功,功和过、奖和罚,既是考核制度规范,同时也体现了一种荣誉。物勒工名既是一种质量负责制的产品质量检测管理制度,更是对于工匠担当和荣誉的体现。工匠精神的起源技之骨与匠之心工匠精神的起源技之骨与匠之心在先秦诸子中,庄子赋予“技”更深层次的意义,把人性的意识渗透进其技术思想中,认为天道美的展现是技术的本质,人之技的最高境界是以技入道。在《庄子》中,树立起许多工匠的形象,“庖丁解牛”“运斤成风”妇孺皆知,在强调技艺精湛的同时,又从不同侧面把处世之道和人生哲学传达给读者,当工匠的技艺达到炉火纯青之时,是可以进入随心自由的境界的。工匠精神的起源技之骨与匠之心工匠文化和工匠精神不仅是我国古代社会走向繁荣的重要支撑,也是一份厚重的历史沉淀。工匠的本质是精业与敬业,这种精神融入工匠们的血液之中,技艺为骨,匠心为魂,共同铸就了我国丰富的物质文化现象,推动了我国古代技术的创新发展,怎么能不令人心生钦佩与敬畏。在古代,工匠是作风最认真严谨的那群人。春秋时代的吴越铸剑师拥有当世第一的铸剑技术,留下了许多传奇。据说越国铸剑名师欧冶子曾奉命为越王铸剑,四处到深山老林寻找上好的“铁母”(铁矿石)、能烧出优质炭的树、淬火效果最好的泉水。欧冶子最终在湛庐山集齐了所有的原料,耗费整整三年才著称了名剑湛卢。工匠精神的起源技之骨与匠之心工匠精神的起源技之骨与匠之心到了战国时代,工匠的铸剑技术又有了长足的进步。秦陵考古队的专家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坑里发现的19把青铜剑进行了多项技术分析。这批秦青铜剑长为86厘米,剑身有8个棱面。根据游标卡尺的测量结果,8个棱面的误差比一根头发丝还小,显然经过了精细的锉磨与抛光。剑的表面有一层大约10微米厚的铬盐氧化屏,含铬量为0.6%至2%。与吴王剑和越王剑表面所采取的硫化处理技术相比,秦代铸剑师的新技术具有更出色的防腐性能。这些秦青铜剑出土时全无锈斑,锋刃依然锐利得足以一次划穿18层纸。秦朝处于青铜器时代与铁器时代的交汇点,比人类开始使用机器制造的工业革命早大约两千年。工匠精神的起源技之骨与匠之心当时的秦剑以纯手工制造,秦国工匠居然按照统一的技术规格批量生产制式装备,不能不说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从这些精美的秦代兵器中,我们不难感受到秦代工匠那一丝不苟的认真劲。就实而论,韩国、楚国、齐国的工匠都在战国有着很好的口碑,不少出土文物也证实了这些国家的工匠有不输给秦国工匠的敬业精神。但不同的是,秦人无论在技术领域还是管理领域,都奉行不折不扣的精密主义作风。他们不只是在单个领域上比竞争对手认真一点,而是在各个领域都比别人更加认真一点。工匠精神的起源技之骨与匠之心正是这种认真到……的作风,让秦国由弱变强,一统天下。尽管暴秦二世而亡,却也为后世留下了至今还在发挥作用的秦代三大水利工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蜀郡守李冰设计的都江堰。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中,都江堰市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都江堰水利工程却只是受了可修复的损伤。不愧是延续了两千多年的业界良心产品。秦朝严厉而细密的法律制度,在史书中留下了“峻急酷烈”的差评。但改良秦制的汉朝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秦人的精密风格。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广大基层吏民在严密的汉律下辛勤劳动,才成就了大汉的文景之治与汉武盛世。工匠精神的起源技之骨与匠之心需要强调的是,前人的优良传统不是用来沾沾自喜的,而是用来继承发扬的。时代不同了,很多曾经的“诚意之作”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告别了今人的生活。但一丝不苟做精品的认真作风,永远是超越时空的传家宝。技术是需要不断革新的。再先进的技术,也总有被更先进的技术所取代的一天。消费者的需求日益增长,且越来越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的更新迭代速度只会变快,而不会退回过去的慢节奏。真正不会因时间流逝而折旧,不会因世事变迁而贬值的,就是认真认真再认真的工匠精神。具备这种优秀品质的人,可以在任何环境与任何浪潮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树立自己的辉煌。工匠精神的发展莱特兄弟福特工匠精神的发展在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之前,人类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像鸟儿一样翱翔蓝天;在戈达德试飞第一枚液体燃料火箭之前,人类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可以离开地球进入外太空领域;若不是蒂姆·伯纳斯·李发明了万维网,我们当然也不可能想到能够以如此便捷的方式完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无论在人类工业发展的哪一个阶段,总是存在着一个个改变人类观念,给人类社会带来飞跃式进步的工业传奇。这些传奇的缔造者往往都是一个或一群拥有工匠精神的人。这些拥有工匠精神的人,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的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正是精益求精的追求,让原本一些看似根本无法实现的奇迹得以在他们的手上逐渐形成,在历史上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工匠精神的发展1863年,享利·福特出生于美国一个普通农户家庭。按说以福特的家境,他应该早点为家庭分忧解难,努力干农活才对。但实际上,福特却是一个对农活不感兴趣的孩子。在福特16岁时,他不顾父亲的反对独自远行,去了美国著名的汽车大都市底特律,去追寻他自己的理想。当然,从日后结果来看,福特确实走对了路——他从小就喜欢机械,并将大发明家爱迪生作为偶像。后来,经过近12年的努力,终于在1891年作为一名工程师进入了爱迪生电力公司。能为发明大王爱迪生打工,这可是莫大的荣耀。福特在爱迪生的电力公司干得很不错,很快就成为了发电机方面的总工程师。不过,对于这段岁月,福特后来回忆道,这期间他的主要精力并没有放在“电”上,而是放在了汽油机上,因为福特认为除了电力以外,汽油将成为未来提供动力的重要能源要素。但这一切想法是否可行呢?福特一直期望与发明大王爱迪生进行一次交谈。工匠精神的发展经过了漫长的等待,在1897年,福特终于有了一个与爱迪生单独交谈的机会。对于福特的创意与想法,爱迪生也是非常认同。爱迪生对福特说:“任何重量轻、能发动大马力并能自动补给的发动机,都会有极光明的前途。电力并不是万能的,继续做你的发动机吧。如果你能做到你想做的,会有远大前途的。”很显然,偶像的肯定让福特做出了一个也许是他人生中最重大决定——他选择离开爱迪生的公司,创办了第一家汽车公司。之后,福特很快推出了自己的第一款汽车产品,但生产了25辆汽车后便于1900年破产。工匠精神的发展面临困境,福特并没有放弃自己的追求,他努力说服了一些投资人给他投资,在1903年开创了以福特命名的汽车公司,并一直担任总

1 / 55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