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学习动机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学习动机教学目标1.识记学习动机、自我效能感、问题情境等基本概念;2.理解学习动机的结构及其与学习效果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观点;3.运用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分析需要层次理论、成败归因理论和自我效能感理论对学习动机培养和激发的启发作用。教材分析1.本章重点:学习动机的概念及学习动机理论;2.本章难点:依据学习动机理论在实践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设疑林老师发现:小金数学成绩一向很好,但近两次测验成绩很不理想,以至于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小海和小姜在测验中表现欠佳,同样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已经尽力了”这句话,只对小海有积极作用;与此类似,经常使用“做得好”、“太好了”等语句来表扬学生,有时奏效有时却无效;为了激发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每次测验之后公布分数或名次,对原本成绩一向不好的小海却产生消极作用;小刚虽然语文成绩一般,但一直想成为作家;等等。如果你是林老师:应当如何激发小金学习数学的动机?对小海和小姜实施同一安慰,为什么会产生不同效果?经常表扬的做法有何局限性?有效表扬应当怎样进行?影响小海的原因是什么?应如何告知小海学业成绩,并怎样做出解释?如何利用小刚的目标来激发他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一节学习动机概述一、学习动机的含义与结构二、学习动机的种类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一)动机及其功能动机含义:引起和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功能: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从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指向功能: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强化功能:当个体活动由于动机激发而产生后,能否坚持活动同样受到动机的调节和支配。动机与需要、诱因的关系1.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需要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2.诱因是指能够激发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够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3.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4.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5.动机是由需要与诱因共同组成的。因此,动机的强度或力量既取决于需要的性质,也取决于诱因力量的大小。实验表明,诱因引起的动机的力量依赖于个体达到目标的距离。(二)学习动机及其基本结构学习动机的含义:传统上教育心理学把学习动机定义为激发与维持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现代教育心理学赋予这一概念更多的含义:学习动机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它并不是某种单一的结构。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系统所引起的。其心理因素包括:学习的需要,对学习的必要性的认识及信念;学习兴趣、爱好或习惯等。从事学习活动,除要有学习的需要外,还要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学习目标。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1.学习需要与内驱力学习需要: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提出三种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是一种源于学习者自身需要的内部动机。以求知为目标,从知识的获得中得到满足。是学习的内部动机。自我提高内驱力:一种通过自身的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社会地位的需要。附属内驱力:是指个体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2.学习期待与诱因学习期待使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学习目标是个体通过学习活动想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学习期待是学习目标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正诱因:凡是个体趋向或接受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正诱因;负诱因:凡是个体因逃离或躲避它而得到满足时,这种诱因称为负诱因。二、学习动机的种类1.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分:高级学习动机和低级学习动机2.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分: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3.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分: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的关系研究表明,内部动机可以促使学生有效地进行学校中的学习活动,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渴望获得有关的知识经验,具有自主性、自发性。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的学习具有诱发性、被动性,他们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较低。当然,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不是绝对的。由于学习动机是推动人从事学习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力,因此任何外界的要求、外在的力量都必须转化为个体内在的需要,才能成为学习的推动力。在外部学习动机发生作用时,人的学习活动较多地依赖于责任感、义务感或希望得到奖赏和避免受到惩罚的意念。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外部学习动机的实质仍然是一种学习的内部动力。因此,我们在教育过程中强调内部学习动机,但也不能忽视外部学习动机的作用。教师一方面应逐渐使外部动机作用转化成为内部动机作用,另一方面又应利用外部动机作用,使学生已经形成的内部动机作用处于持续的激发状态。三、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关系图正向一致负向一致正向不一致负向不一致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尽管学习效果的好与差受多种主观与客观因素的影响,诸如学习者的先天素质、学习基础、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智力水平、人格特点、健康状况,以及学习环境和课外指导等,然而学习动机始终是取得学习效果的直接动力。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同一性,也存在着矛盾性。同一性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必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也不好。矛盾性则反映着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偶然性。比如学习动机好,学习效果不好;学习动机不好,学习效果好。如学习动机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把别的同学都压下去,唯我独尊,这种学习动机显然是不正确的,但也能产生强大的动力,取得好的成绩。由于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矛盾性和偶然性,因而在错误动机的支配下取得的好成绩是不会长久的。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是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变量的,有良好的学习动机,没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亦不可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因而,中小学生学习心理辅导,不仅要重视学习动机的辅导,也要重视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的辅导。第二节学习动机的理论一、强化理论二、需要层次理论三、成就动机理论四、成败归因理论五、自我效能感理论一、强化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心理学家主要研究条件反应,包括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应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应,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实际上是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应的一种形式。在条件反应理论中暗含了两种动机理论,即驱力说和强化说。SR强化物的形式:实物、符号、语言、活动强化理论局限:过分强调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忽视甚至否定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主要观点1、认为引起动机同习得行为并无两样,都可用强化来解释。人们为什么具有某种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先前这种行为和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牢固联系。2、教师的批评与表扬,会影响到学生的成绩。事实上,教师表扬所起的强化作用,是受许多因素制约的。例如,教师对学生说:好好干!我知道你们努力做的话,是能够做好的。对那些感到难以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这番话是种鼓励或强化;而对那些轻而易举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说来,这实际上类似于惩罚,因为教师这番话意味着,他们必须经过特别努力才能完成任务。应用1、适当的表扬和奖励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2、在学习中,合理运用奖励等强化,减少惩罚,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水平,改善他们的学习行为和结果。评价强化动机理论就其主要倾向来说,是联结派的学习动机理论。由于联结派的强化动机理论过分强调引起学习行为的外部力量(外部强化),忽视甚至否定了人的学习行为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自我强化),因而这一学习动机理论有较大的局限性。二、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分层次的,由低到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缺失需要:这些需要必须得到满足,个体才会身心健康地发展,而一旦这些需要得到满足,个体的满足该需要的动机便随之减弱。成长需要:这些需要永远不会完全得到满足。自我实现:是一个人的潜在能力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不断实现,是其自身内在本性的更充分地把握和认可。自我实现就是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斯望的人物,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从而达到个人潜能之颠。主要观点1、所有的行为都是有意义的,都有其特殊的目标,这种目标来源于我们的需要。2、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而且这些需要会随着时间等因素而变化,这就是为什么两个不同的人在相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行为,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产生不同行为的原因。需要影响着人们行为的方式和方向。3、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种,他将前四种需要定义为缺失需要,后三种需要是生长需要。较低级的需要至少必须部分满足之后才能出现对较高级需要的追求。4、人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地发挥、发展和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最重要的学习动机。教育意义1、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2、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的满足,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评价忽略了个体本身的兴趣、好奇心等在学习中的始动作用。三、成就动机理论将成就动机看作学习的驱力的看法开始于1950年。其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阿特金森该理论认为:所有人的学习动机都可以用两种驱力来描述:追求成功的驱力和逃避失败的驱力。麦克利兰认为,具有强烈的成就需要的人渴望将事情做得更为完美,提高工作效率,获得更大的成功,他们追求的是在争取成功的过程中克服困难、解决难题、努力奋斗的乐趣,以及成功之后的个人的成就感,他们并不看重成功所带来的物质奖励。约翰·威廉·阿特金森,美国心理学家戴维·麦克利兰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987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杰出科学贡献奖主要观点1、成就动机: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2、成就动机中的两种不同倾向:其一是力求成功的需要;其二是力求避免失败的需要。人们在这两种特征的相对强度方面各不相同,可以分为力求成功或力求避免失败这两种类型的人。3、力求成功的人旨在获得成就,并选择能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在他们预计自己成功的可能有50%的把握时。避免失败的需要强于力求成功愿望的人,在预计自己成功的机会大约有50%时,则会采取回避态度。教育意义1、对于力求成功者,应给予新颖且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安排竞争的情境、严格评定分数;2、对于避免失败者,则要安排少竞争的情境,取得成功及时强化,评分要求稍放宽,尽量避免在公众场合指责其错误。四、成败归因理论二十世纪70年代早期,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心理学家维纳成就动机的本质是认知过程而不是情绪预期。个体怎样解释其先前的成功与失败决定了他下一次对任务的选择、持续努力的时间、热情程度如何等等。归因是成就动机的决定因素。如:一个人将他之前的成功归因为自己的能力超群,则更可能在将来接受富有挑战性的工作,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并预期会再一次成功;而那些将自己成功归因为运气好的人则不会这么自信。伯纳德·韦纳(BernardWeiner,1935~),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社会心理学家。主要观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