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的三大战役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南京国民党政权的覆灭国共实力的更迭•国民党:军事失利,物价飞涨,民怨沸腾,内部争吵不已。•军费激增→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印刷钞票•“灰心丧气,毫无斗志”,“政府进一步恶化”,“它已失去民众的支持”,“悲观与绝望情绪与日俱增”——司徒雷登笔下的南京政府中国共产党提出“保护工商业”和“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主张。战争中共产党节节胜利。他们掌握着主动权,保持着攻势作战的全部优势。——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由于,国民党军队大批被歼,使其被迫由“全面防御,“分区防御”改为以北平,西安,汉口,徐州,沈阳为战略据点的“重点防御”。•鉴于解放军的迅速发展和战争的形式的需要,11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规定,全野战部队按其所在地区分为西北,中原,华北,华东,东北5个野战军,共有20个兵团。并依此划分为同名称的5大军区,与中央局同级并受其领导。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淮海战役(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平津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十大元帅•毛泽东授予: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辽沈战役•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共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林彪(中)罗荣桓(右)刘亚楼(左)在作战前线辽沈战役中,解放军进攻锦州解放军攻克锦州塔山阻击战•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共54个师70万人。•国民党于此地部队仅有55万人,卫立煌正规军仅48万人,•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军47.2万余人,其中毙伤国军官兵5.68万人,俘虏32.43万人,策反及投诚6.49万人,起义2.6万人,俘虏国军少将以上高级军官186名。主帅:卫立煌司令员:林彪政治委员:罗荣桓PK林彪•1907年生于湖北黄冈。•1923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毕业后国民革命军叶挺独立团任排长,参加了北伐战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加湘南起义。同年4月随部队上井冈山,先后任红军第四军二十八团营长、团长,参加了巩固和发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29年1月随军挺进赣南闽西,3月任红四4军第一纵队司令员。1930年6月任红四军军长。•1932年3月任红一军团总指挥(后称军团长)。•1934年10月率红一军团开始长征,参加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和强渡乌江等作战。•1935年1月参加了遵义会议,会后指挥所部参加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夺占泸定桥等作战。同年9月任陕甘支队副司令员兼第一纵队司令员,到达陕北后率部参加了直罗镇战役和东征战役。军事家1936年6月任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后改称抗日军政大学)校长,后兼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率部挺进华北前线,同聂荣臻指挥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冬赴苏联就医。1942年2月回国。抗战胜利后,先后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东北野战军司令员等职,。与罗荣桓等指挥了四平、新开岭、三下江南四保临江和辽沈战役等重要战役,解放全东北。1948年底率部入关,与罗荣桓、聂荣臻一起指挥平津战役。1949年3月起任第四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先后指挥了湘赣、衡宝、广东、广西等战役罗荣桓•罗荣桓,中国军事家,政治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1927年4月到武昌中山大学读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即转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被派往鄂南通城从事农民运动,参与组织通城、崇阳农民武装,任党代表。这支武装在江西修水编入武昌国民革命军第2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他任特务连党代表,参加湘赣边秋收起义。经三湾改编到井冈山,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初称工农革命军)第4军的连、营、纵队党代表。积极建立军队基层的共产党组织,实行民主制度,尊重爱护士兵,反对军阀作风。•1932年3月任第1军团政治部主任。在第一至第四次反“围剿”斗争中,领导部队的政治工作,同时组织部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筹粮款,扩大红军队伍。•1937年9月,率师政治部和少数部队,在晋冀边界的阜平、曲阳、灵寿一带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建立抗日民主政权。•1938年到吕梁山地区,与代师长陈光指挥午城、井沟和薛公岭等战斗,保卫了黄河河防。抗日战争胜利后,率山东主力部队6万余人进军东北,任东北民主联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在辽沈战役中,他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军委关于先打锦州把国民党军封闭在东北予以全歼的战略决策,对夺取战役胜利起了重要作用。1949年1月任第四野战军第一政治委员。他作为中共平津前线总前委委员和人民解放军平津前线政治委员,参与指挥平津战役,主持和平解放北平的谈判工作。1949年6月以后被任命为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为中南局)第二书记,华中军区(后为中南军区)第一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60年代初,他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学习毛泽东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反对林彪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庸俗化。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46年曾切除一侧肾脏,以后长期抱病工作,1963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毛泽东作诗《吊罗荣桓》给予高度评价。卫立煌•卫立煌(1896-1960),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曾在孙中山先生广州大本营担任警卫,后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师长,第十九军副军长,徐州戒严司令,首都卫戍副司令,第八军军长等职。•抗战初期,为挽救山西危局,保卫太原,中国军队决定利用忻口要隘进行正面防御,阻敌南下。忻口战役总指挥由第二战区前敌总司令、第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担任。10月1日,日军与防守崞县的中国守军遭遇,发生战斗,忻口会战揭开序幕。中国守军浴血奋战,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战斗异常激烈。日军为争夺204高地,组织多次冲锋,中国军队顽强抵抗,在24小时里,阵地竟13次易手,中国守军7得6失。忻口战役历时一个多月,歼敌2万余人。它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上最大、最激烈的一次战役,也是国共两党军队合作抗日、配合较好的一次战役。•1941年,卫立煌曾因主张国共合作抗战,与八路军建立友好关系而被撤所兼各职。•1943年奉命出任中国远征军司令官,率部打败盘踞于滇西和中缅边界的日军,与中国驻印军一起,打通了滇缅公路。解放战争后期,在担任国民党东北“剿总”总司令时,因没有积极执行蒋介石的“反攻”命令,被蒋撤职软禁于南京。•1949年获释,随即出走香港。后拒绝去台湾,于1955年回到北京。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二、三届常务委员,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革中央常委。•1960年因罹患冠状动脉硬化心脏病和肺炎,于1月17日零时四十分在北京逝世.•第一阶段:解放长春,锦州中央军委“久困长围”方略。国民党,持久防御方针,采取“加强工事,控制机场,巩固内部,搜配食粮”•第二阶段:辽西会战——全歼廖耀湘第九兵团•第三阶段:沈阳解放-——东北最大的城市蒋介石把战役失败的责任归罪于东北“剿总”总司令卫立煌。10月底,蒋介石以“迟疑不决,坐误军机,致失重镇”为由,下令将卫立煌撤职查办,并软禁于南京。这实际上是蒋“一意孤行,下令死守到底”,“胡乱越级指挥”,逃脱“战败责任”的一贯伎俩罢了。①实现了全东北的解放,同时对于加速华北的解放乃至全中国的解放,都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②根本上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国民党军已降至290万人,解放军已增至300余万人,首次在数量上占了优势,从而根本上改变了双方总兵力长期存在的优劣态势,使军事形势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③使东北成为巩固可靠的战略后方基地。辽沈战役胜利的意义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中原野战军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至商丘,北起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南达淮河的广大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也是三大战役中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最大的一次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领导人•1948年11月6日至1949年1月10日,历时六十六天。国民党军先后投入七个兵团、两个绥靖区,三十四个军,八十六个师,共约八十万人,出动飞机高达2957架次。•解放军参战部队华东野战军十六个纵队,中原野战军七个纵队,连同华东军区、中原军区地方部队共约六十万人。•敌我损失比为4.06:1•华野歼敌约44万,约占淮海战役歼敌总数的80%;华野伤亡约9.1万,约占淮海战役解放军总伤亡人数的67%。•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是一场真正的人民战争,淮海战役的胜利也真正是人民的胜利。刘伯承•四川省开县人。•1912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1914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1926年入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1927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团参谋长。后留学苏联。•1930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贵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陈毅•陈毅(1901-1972)四川省乐至县人。•1919年赴法勤工俭学。•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该校党支部书记。•1924年至1926年曾任北京学生总会的党团书记、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组织部长、中共北方区委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兼中共北京地委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1926年3月参加和领导了北京群众抗议“八国通牒”的斗争。•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28年1月,参与朱德领导的湘南暴动,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1929年至1934年历任红四军前委书记、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代理军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建国后任上海市市长、华东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为中共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1972年1月6日在北京逝世。邓小平•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崇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牌坊村。原名邓先圣•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参加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中国社会主义青年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