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发展历史一、审计是什么审计,是指原来负责提供资料的会计人员以外的会计专家,对企业活动、记录和报表所进行的检查活动。---《新大英百科全书》第一卷审计,是指对国营企业、单位或个人由财务人员所掌管的账目进行审查,并证明其是否正确的一种行为。---《大英百科全书》第二卷审计是指为编写证明报告书做根据而进行的检查工作。---H.F.斯泰特格二、我国的审计发展1古代审计学尽管在中国古代审计理论主要表现为一些片断的思想,依然能够梳理出古代审计的思想脉络。我国审计思想萌芽于西周,成长于秦汉,成熟于隋唐,具有明显增加的制度性特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审计制度的国家。早在西周时期就有了审计制度;周朝以后使审计制度日臻完善,即“上计制度”。皇帝亲自参加听取财政、会计的报告;秦汉时,设御史,检查监督财政收支;隋唐时,设比部,隋朝时的比部属尚书省,唐朝时的比部属刑部,这就意味着审计机构有直接治罪的权力;宋朝时宋太祖淳化三年,设审计院,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以审计正式命名的国家审计机构,比国外以审计命名的国家审计机关要早700多年,在宋太宗后期撤消了审计院,使财政收支发生了很多问题,因此,在宋高宗建炎元年恢复了审计机构,改名“审计司”;元、明、清三代均未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大部分审计职能并入御史监察机构。2近代审计学A中华民国的政府审计辛亥革命后,北京的北洋政府在1914年设立审计院,颁布《审计法》;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审计院,后改为审计部隶属监察院。国民党政府的审计法几经修改,但由于当时的政治腐败,贪污横行,使审计制度徒具形式,并没有发挥应有的经济监督作用。B革命根据地的审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中,1932年成立中央苏维埃政府审计委员会以后,1934年颁布《审计法》,实行了审计监督制度。以后在山东、陕甘宁、晋绥等革命根据地,也建有审计机构,颁布审计法规,实施审计监督工作。革命根据地的审计制度,在战争年代对节约财政支出、保障战争供给、维护革命纪律、树立廉洁作风,起到了较好的作用。3现代审计学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照搬苏联的模式,没有设立独立的审计机构,政府只能通过不定期的会计检查来进行财税监督。“文化大革命”期间,更不存在独立的审计结构。1982年宪法规定要设立国家审计结构。1983年成立了国家审计署,在县以上的各级政府设置审计厅或局。1985年发布《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198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1944年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从法律上确立了国家审计的地位。2006年修订并实施了新《审计法》。从1996年至今,国家审计署依据《审计法》制定、修订了一系列政府审计准则,由此中国国家审计进入振兴时期。三、西方国家的审计发展西方国家的审计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1851年一批专业人员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师协会,成为世界上第一个会计职业团体。(当时地中海沿岸的商业城市已经比较繁荣,而威尼斯是地中海沿岸国家航海贸易最为发达的地区,是东西方贸易的枢纽,商业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由于单个的业主难以向企业投入巨额资金,为适应筹集所需大量资金的需要,合伙制企业应运而生。合伙经营方式不仅提出了会计主体的概念,促进了复式簿记在意大利的产生和发展,也产生了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最初需求。尽管当时合伙制企业的合伙人都是出资者,但是有的合伙人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有的合伙人则不参与,所有权和经营权开始分离。那些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有责任向不参与企业经营管理的合伙人证明合伙契约得到了认真履行,利润的计算与分配是正确、合理的,以保障全体合伙人的权利,进而保证合伙企业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使企业得以持续经营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客观上需要独立的第三者对合伙企业进行监督、检查,人们开始聘请会计专家来担任查帐和公证的工作。这样,在16世纪意大利的商业城市中出现了一批具有良好的会计知识、专门从事查帐和公证工作的专业人员,他们所进行的查帐与公证,可以说是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随着此类专业人员的增多,他们于1581年在威尼斯创立了威尼斯会计协会。其后,米兰等城市的职业会计师也成立了类似的组织。)2.形成于1844年到20世纪的英国,称为详细审计阶段。1844年英国第一部《公司法》颁布,标志着西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开端。(1844年英国的公司明确作出会计账目必须经股东中选出的监事进行审查的规定,又规定公司账目液可以聘请有会计职能的会计师协助办理,1853年,在苏格兰的爱丁堡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职业会计师的专业团体,即“爱丁堡会计师协会”。)该阶段的主要特点有:审计对象是公司账目、审计目的是查错纠弊、审计方法是详细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是公司的股东。3.发展于20世纪初美国的注册会计师审计,称为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1916年成立注册会计师协会,1917年注册会计师全国通考。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审计对象是资产负债表、审计目的是判断信用、审计方法是抽样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是债权人。4.成熟于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后,称为全部财务报表审计阶段,1929年经济危机,1933年,美国的《证券法》规定,在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企业,财务报表必须接受注册会计师审计。特点是:审计对象是全部报表、审计目的是合法性公允性、审计方法是由制度基础审计转向风险导向审计并广泛使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报告使用人是社会公众。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不仅在审计体制上有了较大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在审计理论和实务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即把经济监督和经济管理相互结合,从传统的财务审计向现代的三E审计、绩效审计方面发展。四、审计与会计的区别随着审计的发展,审计和会计的区别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产生的基础不同。会计是为了加强经济管理,适应对劳动耗费和劳动成果进行核算和分析的需要而产生的;审计是因经济监督的需要,也即是为了确定经营者或其他受托管理者的经济责任的需要而产生的。二是目的不同。会计目标亦称会计目的,是要求会计工作完成的任务或达到的标准。会计目标是指会计工作所要达到的终极目的,是评价企业会计工作是否有效合理的标准。会计管理活动的特点是价值管理,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以提高经济效益作为最终目标。国家审计的目的是通过审计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最终达到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的目的三依据的标准不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进行会计核算的指导思想和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有十三条,可以归纳为三类:一类是衡量会计质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一类是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四是职能不同。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过程的记录、计算、反映和监督;审计的基本职能是监督,此外还包括评价和公证。会计虽说也具有监督职能,但这种监督是一种自我监督行为,主要通过会计检查来实现。会计检查或查账,只是检查账目的意思,主要针对会计业务活动本身。而审计,既包含了检查会计账目,又包括了对计算行为及所有的经济活动进行实地考察、调查、分析、检验,即含审核稽查计算之意;会计检查只是各个单位财会部门的附带职能,而审计是独立于财会部分之外的专职监督检查;会计检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其检查范围、深度、方式均受到限制,而审计的目的在于证实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审计检查会计资料只是实现审计目的的手段之一,但不是惟一手段。任何审计都具有三个基本要素,即审计主体、审计客体和审计授权或委托人。审计主体,是指审计行为的执行者,即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审计第一关系人;审计客体,指审计行为的接受者,即指被审计的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为审计第二关系人;审计授权或委托人,指依法授权或委托审计主体行使审计职责的单位或人员,为审计第三关系人。一般情况,第三关系人是财产的所有者,而第二关系人是资产代管或经营者,他们之间有一种经济责任关系。第一关系人----审计组织或人员,在财产所有者和受托管理或经营者之间,处于中间人的地位,这要对两方面关系人负责,既要接受授权或委托对被审计单位提出的会计资料认真进行审查,又要向授权或委托审计人(即财产所有者)提出审计报告,客观公正地评价受托代管或经营者的责任和业绩。为此,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进行审计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独立性,不受其审计其他方面的干扰或干涉,这是审计区别于其他管理的一个根本属性。五工作程序和选用的方法不同。会计方法是指用来核算和监督会计对象,执行会计职能,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方法是人们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总结创立的并随着生产发展,会计管理活动的复杂化而逐渐地完善和提高的。会计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会计分析、会计监督、会计预测、会计控制和会计决策等六种具体方法。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行使审计职能、完成审计任务、达到审计目标所采取的方式、手段和技术的总称。按审查书面资料的技术,可分为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比较法、分析法;按审查资料的顺序分为逆查法和顺查法;按审查资料的范围,分为详查法和抽查法。六机构地位不同。会计部门在经济业务所涉及的各部门中处于中心位置,只有让会计参与到企业管理之中,才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企业经济运行规则也发生重大变化,强化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时代的使命。内部审计机构在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下,依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本部门、本单位的规章制度,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财政、财政收支及其经济效益进行内部审计监督,独立行使内部审计监督权,对本单位领导负责并报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