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古诗两首贺知章指导朗读回乡偶书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生字学习Kèhézèngwāng客何赠汪zhōuyùtàtán舟欲踏潭生字学习客何赠汪舟欲踏潭生字学习偶然乡音鬓毛衰老客人何处ǒuyīnbìnshuāikèhé生字学习偶然乡音鬓毛衰老客人何处ǒuyīnbìnshuāikèhé古诗内容作者介绍体会诗情知识拓展作者介绍古诗内容诗情体会知识拓展(约659年—约744年)唐代著名诗人,字季真,自号“四名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年轻的。小时候就以文词知名,书法也很好,擅长草书和隶书性情爽直,豁达而健谈。武则天证圣元年中进士,后官至秘书监。他写的诗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等都是脍炙人口,千古传颂的不朽名篇。贺知章贺知章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他年轻的时候就离开了家乡,后来一直在外面做官,到了八十多岁的时候才回到了故乡。这首诗就是贺知章老先生回到家乡时写下来的。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我们今天学的是第一首。自由读《回乡偶书》,要求:1、读准生字的字音,有节奏地读通诗句。2、借助词语手册理解新词语的意思,想想每句诗大概讲了什么意思,实在不明白的划上横线准备提问。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偶书贺知章理解诗意回乡偶书偶然作者辞官回家后,感慨很深,于是出于偶然写了这首诗,写了自己还乡时的感触。少小离家老大回,年轻的时候年老的时候(自己)年轻的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到家乡。乡音无改鬓毛衰。家乡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耳边的头发花白稀少了(自己)说话的口音没有什么改变,可是两鬓头发已经斑白稀疏了。儿童相见不相识,小孩认识小孩见了我都不认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笑着问我,是从哪儿来的。哪里谁能把整首诗的意思说一说?虽然我说话时家乡的口音没有改变,但是耳朵旁边的鬓发都已经白了。我年纪轻轻就离开了家乡,到了晚年才回家。村里的孩子看见我都不认识啦。都笑嘻嘻地问我:“老爷爷,您是从哪儿来的呀?”回乡偶书唐-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注释:这首诗抒写了久别回乡的感怀。诗人从小离开家乡,五十年后才回来,虽然家乡口音没有改变,但须发却已稀疏变白。晚辈们见了都不认识,笑着问:“这位客人是从哪里来的?”鬓毛衰:老年人须发稀疏变白。这首诗写的是作者刚刚回到久别的家乡时的情景。作者抓住回乡时的一个细节,表达了对家人既亲切又陌生的感情,流露出无限的感慨。体会诗情回乡偶书(二)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到故乡后,面对熟悉的情和景,他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欣赏第二首舟乘音客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先世于隋末移居中亚。出生于中亚碎叶成(今哈萨克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唐朝时归中国管辖)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写了大量歌颂祖国山河、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他的诗对后人有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既喜欢做诗,也很喜欢喝酒和游历名川大山,汪伦非常仰慕他的才华,很想与他结为朋友。可是,自己是个无名小卒,怎么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他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李白,上面写道:“先生,您喜欢游览吗?这里有十里桃花;您喜欢喝酒吗?这里有万家酒店。”李白一看,呀!这么好的地方,我得去看看。可是到了那里,既不见十里桃花,也不见万家酒店,李白疑惑不解。汪伦解释说:“十里桃花是十里外有个桃花渡口,万家酒店是有个姓万的人开了一家酒店,并不是一万家酒店。”李白恍然大悟,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被汪伦的幽默与风趣逗得哈哈大笑起来,两人一见如故。在以后的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并带他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他们一起饮酒作诗,情趣相投,短短几天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临别时,汪伦和许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歌相送,李白被他的真诚深深地感动了,即兴作了《赠汪伦》这首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李白将欲:将要,就要。行:走,离开。闻:听到。踏歌声:用脚步打节拍,边走唱。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深千尺:千尺深。(夸张)不及:比不上。送我情:来送别我的情谊。李白乘舟将欲行,想要我乘船将要远行,走忽闻岸上踏歌声。忽然踏着节拍唱着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深千尺,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不及汪伦送我情。比不上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汪伦:李白在桃花潭结识的朋友,性格非常豪爽。这首诗就是赠给他的。赠汪伦李白李白乘船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注释:我乘船将要远行,忽然听见岸上踏地为节拍,有人边走边唱前来送行。桃花潭水虽然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厚。《赠汪伦》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告别诗。诗中用“桃花潭水深千尺”夸张而形象地表达了对朋友汪伦深情厚谊的赞美和感激。诗情体会古代的一种边歌边舞的传统舞蹈。舞蹈时成群结队,连臂踏脚,配以轻微的手臂动作。这一古老的舞蹈形式源自民间,远在两千多年前的汉代就已兴起,到了唐代更是风靡盛行。现在苗、瑶、纳西等民族还有这种舞蹈。踏歌:知识拓展你还知道我们学过的李白的诗句吗?请背一背。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何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