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学习体会(2011年版)从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以来,经历了十年的教学实践,教育部课标修订小组在全国各地进行了广泛调研。总结了《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改革的成效,深入思考了存在的问题,并与国际物理课程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经过多次修订与审议,完成了2011版的课标修订工作,教育部于2012年1月正式颁布实施。《课程标准》修订的基本过程●2007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式启动●成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修订组●反复调查、分析、研究、讨论、修改●大规模、广泛征求意见●根据征求的意见进一步修订,多次易稿●2011年初形成送审稿报教育部●2011年上半年由教育部组织专家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与国际物理课程的发展进行了比较研究2007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正式启动赵保钢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陈峰福建省普教室主任、特级教师彭前程人教社物理编辑室主任赵恩广中国科学院理论所教授、博导黄恕伯南昌市第三中学特级教师廖伯琴西南大学物理学院教授、博导何润伟安徽省教科所前所长、特级教师甘子钊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教授、院士成立《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修订组老师们对内容标准之前的“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反馈意见07年的大规模调查中,涉及29个省,调查对象2895人。有87.9%的老师认同“课程基本理念”有92.6%的老师认为“知识与技能”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有88.7%的老师认为“过程与方法”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有83.8%的认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课程目标较好从统计结果看,教师认同“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一些修改建议:如,建议“课程基本理念应从正面引导的角度描述,不要用“改变……本位”等字眼,建议增加与“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关的具体案例等等。老师们对“科学探究”的反馈意见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11.2%的教师认为太高,50.2%认为较高,37.8%认为合适;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语言描述”,17.5%的教师认为很清楚,54.6%的认为较清楚,23.7%的认为一般;对“科学探究实例”,21.9%的教师认为很好,2.9%认为较好,24.4%认为一般认可“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语言描述、实例等,多数教师认为“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偏高了。有一些具体的修改建议,如建议“给出更多的选题范围,避免教师盲目探究”“案例的数量要增加一些”“探究内容是否可减少一些,要求是否可降低一些”等等。对“科学内容”的整体感觉,51.5%的教师认为有难度,45.4%认为难度适中;对“物质”的要求,68.6%认为适中,27.0%认为偏难;对于“运动和相互作用”的要求,64.3%认为适中,28.0%认为偏难;对于“能量”的要求,64.8%的教师认为适中,28.1%认为偏难。老师们对“科学内容”的反馈意见当问及具体知识点时,要求增加的知识点的不少,如仅电磁学内容,教师提出的增加条目就有20左右,而且大量内容希望要求到理解水平。从对具体增减知识点的调查结果看,老师们则增加了不少知识点。调查结果看是矛盾的。对“教学建议”,77.6%的教师认为有利于拓展教师视野、转变观念、改进教学行为,64.1%认为利于教师结合实际以及可利用的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56.9%认为有利于反映学生要求,调动学生学习兴趣,53.4%的认为能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改善学习方式,61.0%认为能发展学生的自信心。对于“评价建议”,67.7%认为能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57.6%认为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47.1%认为能使教师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业成就,27.7%认为能使评价具有操作性。对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50.1%认为比较可行。老师们对“实施建议”的反馈意见从总体看,一线老师对《标准(实验稿)》是认同的。老师们认同“课程基本理念”,建议调整个别表述;认同三维课程目标,建议更加具体;基本认同“科学探究”,希望能增加实例,略降要求;认同“科学内容”的设置,但又受累于考试评价;认可“教学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建议”及“教材编写建议”,希望加强评价建议的操作性等。老师们对“课标”整体的反馈意见国际比较加拿大:加拿大安大略省科学课程标准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保证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每个学生都需理解基本的科学概念;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技能、策略和思维习惯;将科学与技术、社会和环境相联系。日本:学习指导要领(初中理科)2009版2012年执行加强基本概念、科学思考方法以及多视角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培养。重视科学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培养切身感受学科学、用科学的意义,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强调科学的体验,加强对自然的体验新增加内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重量与质量的差别、水压、电能、热量、电子、直流和交流的差别、力的合成与分解、功与功率、水溶液的电的传导性、热传递、能量转换的效率,放射线......法国:法国的物理、化学的教学大纲的总目标,分别从全民的科学素养、科学方法与情感、科学实验、科学技术应用等若干方面提出了课程目标。韩国:国家课程标准也是分别从探索及实践、知识及应用、兴趣与态度以及科学技术社会等若干方面提出了科学课程的课程目标。国际比较综合比较各国科学(物理)课程目标,可知有如下共同特点:(1)重视学生对科学核心内容的掌握;(2)强调让学生学习科学思想与方法,提升其科学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能力;(3)关注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其对科学的好奇心及成功感等;(4)重视学生对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理解,培养其环境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一、整体情况二、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对“实验稿”具体修订与变化一、整体情况:1.继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2.继承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培养目标的核心内容3.继承原《标准》的整体框架结构和核心内容4.进一步规范“内容标准”中的行为动词5.适当增加案例6.适当调整“实施建议”7.仔细推敲文字表述修订框架:第一部分前言保持“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三大内容不变。按各学科的统一要求行文,把原“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保持总述、三维目标分述的结构,对具体行文进行微调。第三部分课程内容●调整结构标题:(内容标准)(内容标准)课程内容一、科学探究二、科学内容内容要求(含例)活动建议●科学内容保留了原来3个一级主题、14个二级主题的内容不变,对三级主题进行了微调●对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表述进行了微调修订框架:修订框架: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保留原来的结构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四部分。●侧重对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进行修订。第五部分附录●改写科学探究实例,并加“评析”●提出对学生实验项目的明确要求●规范行为动词修订框架:二、2011年版物理课程标准对“实验稿”具体修订与变化第一部分前言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第四部分实施建议第五部分附录第一部分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在“课程性质”中,分别从物理学所含内容、物理课程的功能、物理课程的实验特点以及物理课程与生产生活的联系等方面进一步明确了初中物理的课程性质“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人类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理念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将原课程理念“注重学生发展,改变学科本位”调整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其含义仍为“课程的设置应主要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主,而非学科体系自身的完备”,侧重体现了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功能。第一部分前言理念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条目未变,但调整了表述。我的理解是“课程的设置应贴近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同时将物理知识、科学探究方法与社会实践及应用结合起来,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乐趣。理念三: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此条目原来第四,现调为第三,含义未变。理念四: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重科学探究此条目原来第三,现调为第四,含义未变。我的理解是科学探究是学习方式之一,与其它学习方式比较而言,是更重要的学习方式,这当中渗透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理念五: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发展将“构建新的评价体系”调整为“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构建评价体系不是单一的课程标准能够完成的,所以作了调整。总之,一和五有所变动,二、三、四仍然继承实验稿的描述。课程设计思路将原来的“课程标准设计”改为“课程设计思路”,分别从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定位、理念与目标、科学探究及科学内容等方面提出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课程分维度目标课程总目标在“课程目标”的修改中,对总目标,从知识、能力、情感、科学·技术·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与微调,但总目标“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未变,并对科学素养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了表述;课程总目标对“知识与技能”分目标,将行为动词“初步认识”统一为“认识”,其它仅做文字推敲。由原来6项内容改为5项内容,基本内容未变,合并了原5、6项关于“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的内容对“过程与方法”分目标,分别从观察能力、提问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分析概括能力、交流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重新梳理。由原来6项调整为5项内容,合并原1、2项,重组原3、4项。对“情感·态度·价值观”分目标,进行了适当整合,并做了文字推敲。包括了学习兴趣与求知欲、科学探索欲望与勇气、战胜困难与享受成功、尊重事实与敢于质疑、可持续发展意识与社会使命感等五方面要求。具体由7项调整为5项内容,目标更加明确清晰。课程分维度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科学内容科学探究此部分内容框架没有变动,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仍包括“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在修订中注重落实多维课程目标,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融入到“课程内容”中。2011版《课标》对课程内容及其使用进行了明确的界定:第一,明确了“课程内容”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内容和基本要求,而不是发展要求;第二,明确了课程内容仍由“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组成;第三,对“科学内容”中的“样例”和“活动建议”做出了使用说明。科学探究1、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在“科学探究”中学生的三维学习目标是:经历过程→获取知识→领悟方法→发展能力→体验乐趣→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微调了“科学探究能力的基本要求”的部分条目。为了进一步落实能力目标,使其更有可操作性及指导性,修订时删去了《标准》中类型相近的案例,另外补充了两个案例。修订后的三个案例具有比较合理的内容结构:既有课内探究,也有课外探究;既强调了整体探究过程,也注重了某些探究要素的侧重;既有按教材设计的探究内容,也有自选课题的探究内容。探究案例的选择和设计,充分考虑了调查中,教师所反映的对科学探究案例类型的需求。2、科学探究的实施方法:新增课内科学探究的案例:“探究电磁感应的条件”、“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共同特点:教学中各个探究要素并不面面俱到,前者侧重于“提出问题”和“收集证据”,后者侧重“分析和论证”。由于案例采用的是“教学实况描述”方式,有具体情境的支撑,教师阅读案例后能领悟到:属于本课题所侧重的科学探究要素,教师要舍得花费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少加指导;而不属于本课侧重的要素,则可以通过教师的指导,使探究过程可以很快进行下去。这就是说,课堂内的科学探究,通过“不同的课题侧重培养不同能力”的办法,来实现各种探究能力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解决了“学生自主与教师指导”、“探究内容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