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城镇化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原理》主讲:邹春洋cyzou66@126.com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原理》教材《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同济大学吴志强,李德华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主要参考书《城市规划》,谭纵波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文献阅读书目参阅教材附录)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原理》课程安排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第2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第5章生态与环境第6章经济与产业第7章人口与社会第8章历史与文化第9章技术与信息第10章城市规划的类型与编制内容第11章城市用地分类与适宜性评价第13章总体规划第14章控制性详细规划第3章城乡规划体制第4章城市规划的价值观第12章城乡区域规划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第16章城市生态与环境规划第17章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第18章城乡住区规划第19章城市设计第20章城市遗产保护与城市复兴第21章城市开发规划第22章城市规划管理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城市规划原理》学习目标1、了解城市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几种主要的城市规划思想;2、掌握影响城市规划与发展的主要因素;3、掌握开展城市规划的基本程序与内容要求;4、初步具备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编制的技能;5、熟悉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主要内容与管理要求;6、了解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理解城市规划的实施与运行机制。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第1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二、城市的发展□三、城镇化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1)出于生存安全与交流目的,人类以群体为单位的活动方式在某地永久性停留下来,产生最初的定居形式——村落。(2)周期性祭祀活动可能形成定居,反映了聚落形成过程中精神和文化因素的作用。(LewisMunford)(3)人类早期的原始聚落主要分布在农业文明发达地区。大多靠近河流,位于向阳的河岸台地上。例:我国的西安半坡遗址(约公元前4000年)。1、居民点(聚落)的形成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变革促进了城市的形成。早期城市的职能:非农人员聚居地;较强的防御能力;文化庇护、展示与传承。原始聚落演进为城市的基本环境条件:安全的城址;广阔的腹地与交通联系;生态环境良好。2、城市的形成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特征①具有非农业为主体的职能;②高密度的人口与生活居住空间;③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一定地域的中心);④公共的人工景观和完备的市政与公共设施。3、城镇与城市的界定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具有一定人口规模,并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的居民集居地,是聚落的一种特殊形态。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一、城市的产生与定义城市的十个特征(GordonChilde,1892-1957)①限定空间内相对稠密的人口;②行业专门化;③财富集中;④大型公建;⑤发达的社会阶层;⑥使用文字;⑦出现占卜、数学;⑧自然主义艺术;⑨长途外贸;⑩市民集团不再按血亲划分居住地。①防御设施;②市场;③法院(自治法律);④相关社团;⑤至少享有部分公民自治权。城市特征五点论(MaxWeber,1864-1920)延伸学习: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课外阅读参考资料:《外国城市建设史》,沈玉麟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①城市与防御要求城墙与壕沟是古代城市的最典型特征。早期的巴比伦城建于公元前2000年左右,前689年为亚述国王所毁。前650年迦勒底人灭亚述国后重建,成为西亚贸易和文化中心。城市跨越河两岸,类矩形,两重城墙(距12米,厚6米),面积约350公顷,9门,主干普洛采西大道宽7.5米。沿河与大道布置宫殿、山岳台、马尔都克神庙。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德国多瑙河畔的雷根斯堡(Regensburg),起源于罗马帝国时代建于多瑙河南岸的边境军城。4世纪以前,罗马帝国在多瑙河南岸建立的方形、具有格子状街道布局的边境军城。12世纪前后,依托军城再次兴起的城市,从平面上仍然能够辨认规整的旧军城被套在已经重建的、零乱的新城市中。18世纪初,城市继续发展,并在外围建造棱堡式城墙。①城市与防御要求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维特鲁威的理想城市方案平面为八角形;塔楼间距不大于射箭距离;路网为放射环形系统;市中心广场有神庙居中;路不可直接对向城门。1、古代城市的发展阿尔伯蒂《论建筑》继承了维特鲁威的的思想,主张从城市的环境因素考虑城市的选址选型,结合军事防卫要求布局街道,提出了理想城市的模式:1)城市街道由中心向外辐射,形成有利于防御的多边形星形平面。2)中心设教堂、宫殿或城堡。3)城市由几何形体构成。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完整的按照费拉瑞特的理想城市建造的是威尼斯王国的帕尔曼-诺伐城,设计者是斯卡莫齐。为防御而设的边境小城,中心为六角形广场,辐射道路用三组环路联接。城市中心点设棱堡状的防御性构筑物。创建于1593-1623年。(P6图1-2-3)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维特鲁威的《建筑十书》公元1世纪初古罗马御用建筑师维特鲁威总结当时的建筑经验后写成该书,共十篇。内容包括:希腊、伊特鲁里亚、罗马早期的建筑创作经验,从一般理论、建筑教育到城市选址、选择建筑地段、各种建筑物设计原理、建筑风格、柱式以及建筑施工和机械等。这是世界上遗留至今的第一部完整的建筑学著作。他最早提出了建筑的三要素“实用、坚固、美观”,并且首次谈到了把人体的自然比例应用到建筑的丈量上,并总结出了人体结构的比例规律。《维特鲁威人》1、古代城市的发展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建筑十书》的城市见解关于城址选择:必须占用高爽地段,不占沼泽地、病疫滋生地,必须有利于避浓雾、强风和酷热,要有良好的水源供应,有丰富的农产资源以及便捷的公路或河道通向城市。探讨了建筑物的性质,同城市的关系,地段四周的现状、道路、地形、朝向、风向、阳光、水质、污染等。关于街道布置,研究了街道与常风向和公共建筑位置的关系。对广场设计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1、古代城市的发展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②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在城市建设方面有明显影响。乌尔城约建于公元前2000~2100年。城市平面为卵形,有城墙与城壕,两个港口通往水面。面积约88公顷。内墙贵族僧侣和墙外平民、奴隶分划明显,防卫森严。山岳台布置有衙署、商业设施、作坊、仓库,形成公共中心。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②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希波丹姆规划型式公元前5世纪规划建筑师希波丹姆于希波战争后从事大规模的建设活动中采用了一种几何形状的以棋盘式路网为城市骨架的规划结构型式。遵循古希腊哲理,探求几何和数的和谐,以取得秩序和美。城市典型平面为两条垂直大街从城市中心通过。中心大街一侧布置中心广场,占有一个或几个街坊。街坊面积一般较小。根据古希腊社会体制、宗教和城市公共生活要求,将城市分为圣地、主要公共建筑区、私宅地段三部分。私宅地段又分为工匠住区、农民住区、城邦卫士与公职人员住区。塞里纳斯城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希波丹姆规划型式米利都城米利都城三面临海,四周筑有城墙,棋盘式路网。两条主要垂直大街从中心通过。中心开敞空间呈“L”形,有多个广场。市场及城市中心位于港湾附近,将城市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南部街坊面积较小,北部较大。最大街坊面积30×52米。1剧院;2陵墓;3南广场;4仓库;5罗马浴池;6小纪念碑;7大纪念碑;9港湾门廊;10阿波罗圣堂;11港湾门户;12小市场;13北广场;14柱廊;15朝圣道路;16浴场;17体育馆;18神庙;19皇家祭礼圣堂;20议政厅;21女神庙;22北门;23基督教堂(5世纪)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2、古希腊的城市米利都城遗址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③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经涂九轨,环涂七轨,野涂五轨”“环涂以为诸侯经涂,野涂以为都经涂”《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唐长安、宋汴染、元大都、明北京,都遵循“旁三门,宫城居中,左祖右社”等。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邺城的规划布局在古代城市的规划中有重要的影响,城市分区明确,统治阶级与一般居民严格分开,一方面是继承了古代城与廓的区分,也直接继承了汉代宫城与外城的区分。不同是区分更明确,不像汉长安与洛阳宫城与坊里相参,或为坊里所包围。这也反映了阶级的对立及当时等级的森严。整个城市的布局,将道路正对城门,干道丁字相交于宫门前,这样把中轴线对称的布局手法从一般的建筑群,扩大应用于整个城市。这种规划手法对以后的都城布局有很大影响,如唐长安等城。②社会形态发展与城市的布局曹魏邺城复原图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明清北京城市建设的主要特征:明清北京城具有封建社会后期城市布局的两重性。一方面,上层建筑部分如宫殿、城制、官署、官方宗教文化设施等要求按照传统的宗法礼制来布局;另一方面,反映城市居民生活方面的建设布局,如府邸、民居、商业市肆等注重因地制宜,具有自发形成的特点,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明代北京宫城:1.城市布局符合传统的宗法礼制思想,继承古代城市规划的传统。城市分京城、皇城、宫城三重,以宫城为中心,“前朝后市,左祖右社”2.城市布局重点出主,主次分明,强调中轴线的手法,形成宏伟景观。3.道路沿用元大都的基础,皇城居中,将城市分成两部分。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③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通常都城规模很大,布局较严整,中心为宫殿、官府衙门。君主立宪或政教合一的国家,城市中心通常是教堂或纪念广场。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③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凡立国都,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旱而水用足,低毋近水而沟防省。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管子·乘马第五》开篇代表性都城:齐临淄始建于西周晚期,先建内城,后建外廓,至春秋晚期形成约4×4.5km2规模,7万户,推测约30万人。功能包括政治、军事、手工业、商业、居住等。从思想上完全打破了《周礼·考工记》单一模式的束缚。管子还认为必须将土地开垦与城市建设统一,农业的生产发展是城市发展的前提。在城市内部空间布局上它认为应采用功能分区制度,发展手工业和商业。《管子》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发展史上一本革命性的也是极为重要的著作。它打破了城市单一的布局模式,从城市功能出发,确立理性思维和以自然环境和谐的准则。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③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秦统一中国,建立起统一的封建集权国家。秦始皇创立了一套以皇帝为中心的官僚制度,推行郡县制,于是在都城实行以行政机构为中心的城市格局开始形成。一方面由于生产力发展,工商业繁荣,城市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封建专制集权措施在城市的实施,又使城市手工业、商业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汉代以后社会的长期动荡,使城市初步发展的势头受到了遏制。隋唐时期的城市发展则是我国封建社会城市发展史上一个高峰阶段。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1、古代城市的发展④经济发展对城市的影响(P7)经济制度直接影响城市的发展形态。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促进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一些交通要地、河流的交汇点,往往形成众多的商业都会。地理位置优越的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受国家经济政策条件的约束。经济的发展与商业地位的提升,引导一些地处战略要冲的军事要塞向城市转型与扩张。广商·资源与环境学院二、城市的发展附:古代东西方城市发展特征比较④城市规模较小较大①城市发展各时期阶段明显农耕文化,较稳定(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封建社会、文艺复兴、君权社会等)②建城目的维持市民生活与活动权利体现至上皇权③城市职能防御/政治/宗教/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