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典型服饰特征是褙子,褙子是由隋唐时的半臂演变而来的。宋朝时期程朱理学逐步居于统治地位,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人们的美学观念也相应发生变化,服饰开始崇尚俭朴,重视沿传统,朴素和理性成为宋朝饰的主要特征。裙宋代的裙子有六幅、八幅、十二幅的形式,共同的特征是折裥很多。裙子上的纹饰更是丰富多彩,而色彩艳丽的石榴裙最负盛名。在裙子中间的飘带上常挂有一个玉制的圆环饰物——“玉环绶”,用来压住裙幅,使裙子在人体运动时不至于随风飘舞而失优雅庄重之仪。穿窄袖短襦的宫女(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彩塑)明代的贵妇多是穿红色大袖的袍子,一般妇女只能穿一些浅淡的颜色。裙子宽大,样式很多。真红色大袖衫,深清色褙子,加彩秀帔子,珠玉凤冠,金绣花纹履。贵族妇女服饰都有具体规定,从皇后、皇妃到命妇(嫔妃、受封的贵妇)皆有冠服。背子明代的背子多为合领或直领对襟的,衣长与裙齐,左右腋下开禊,衣襟敞开,两边不用钮扣,有时以绳带系连,是女子的日常服装。一般情况下,贵族女子穿合领对襟大袖的款式,而平民女子则穿直领对襟小袖的款式。穿宽袖背子的贵妇比甲比甲的前身是隋唐时期的半臂,到了明代它演变成一种无领无袖的对襟式半长上衣,并成为青年女子日常穿着的外衣。后来到了清代又缩短衣身,称为坎肩、背心、马甲。穿比甲的妇女(《燕寝怡情》图册常州博物馆藏湖塘明墓比甲水田衣中国诗句中有“裁衣学水田”的描述,女子水田衣的浪漫和新奇从中可见一斑。水田衣是用许许多多零星的织锦缎料拼合而成的。这些缎料色彩不同,图案不同,大小不同,形状也各异,所以拼制起来的服装色彩斑斓,形如水田,具有一种极其特殊的装饰效果,受到明代女子的普遍喜爱。裙子明代女子穿裙子比较普遍。裙子的颜色,开始流行浅淡的色彩,以素白居多。“裙拖六幅湘江水”。后来裙幅采用八幅,腰间细褶数十,行动辄如水纹。据说有种浅色画裙,名叫“月华裙”,裙幅共有十幅,腰间每褶各用一色,轻描淡绘,色彩非常淡雅,风动色如月华,因此得名。此外,还有的裙子用绸缎裁剪成大小规则的条子,每条绣以花鸟图纹,另在两畔镶以金线,称“凤尾裙”。更有以整缎折以细缱,做成“百褶裙”的。穿襦裙及腰裙的侍女(费晓楼《仕女精品》)清代服饰清代的服饰既保留了满族的习俗,同时兼收并蓄汉族的服饰特点。妇女服饰满汉兼容,即有传统的上衣下裳,也有满族特色的旗袍,此外,背心、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抹胸、腰带…各种服饰层出不穷。满族妇女平时多穿长袍,下可掩足,右衽,袖口平而较大,袖端,衣襟,衣裾镶有彩色缘边,领有高有低,无领则以围巾绕领。裙子清代裙子有百褶裙、马面裙、鱼鳞裙、凤尾裙、红喜裙、月华裙、墨花裙等等。百褶裙:前后有20厘米左右宽的平幅裙门,裙门的下半部为主要的装饰区,上绣各种华丽的纹饰,以花鸟虫蝶最为流行,边加缘饰。两侧各打细褶,细褶上也绣有精细的花纹,上加围腰和系带。底摆加镶边。凤尾裙: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在裙腰间下缀绣花条凤尾;第二种是在裙子外面加饰绣花条凤尾,每条凤尾下端垂小铃铛;第三种是上衣与下裙相连,裙子外面加饰绣花条凤尾,每条凤尾下端垂小铃铛。清代女裙样式(传世品)晚清红绸百褶裙红裙(传世实物)清白暗花绸彩绣人物花草马面裙(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藏)穿鱼鳞百褶裙的清代妇女(天津杨柳青晚清年画)云肩云肩是女子披在肩上的装饰物,清代多在女子婚礼服上穿用。清末江南女子梳低垂的发髻,恐衣服肩部被发髻油腻沾污,故多在肩部戴云肩。贵族女子所用云肩,制作精美,有剪彩作莲花形,或结线为缨络的,也有以珍珠穿织而成的。云肩(传世实物)袍身初较大后开始狭窄,袍外有时加马甲(背心)或马褂。琵琶襟马甲马甲(背心)—右衽大襟一字襟马甲对襟马甲穿旗袍的满族妇女清朝汉族妇女服饰清朝初期汉族女子仍沿用明朝服饰,后受满族影响发生变化(汉女以上身着袄、衫,下身束裙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