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的反叛——明末清初行草书家一览花开花落——近现代行草名家画速写明末清初行草书家一览一、综述明中叶起,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官场攻讦,人心涣散,崇祯煤山大槐树下的归宿,结束中国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满清入关,反清斗争此起彼伏,整整40年。直至康熙朝,台湾才归入大清版图,这个大变革、大动乱的时期,前后绵延了百余年。在与新经济形式相适应的新文化意识冲击下,哲学上唯物的民主思想开始发芽。追求个性解放、人格自由、理想完美成为反叛思潮。书坛的反叛是以艺术形式和抒情功能双向的颠覆为主导。传统的中和美→不和谐、不避丑的“狂狷”情理统一.以理豁情→为情是尊.情已胜理文人文化品位→世俗明末清初行草书家一览二、个案欣赏振臂一呼者:徐渭三狂人:黄道周倪元璐王铎以及张瑞图傅山朱耷生卒年1521-1593籍贯山阴(今浙江绍兴)字文清后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人田水月人称徐文长出生月日3月12日(正德十六年二月初四)星座双鱼生肖蛇性格特点敏感纯情理解力观察力特强才华超群与神经质共行不按常理出牌书法擅长狂草艺术名言“不求形似求生韵,根拔皆吾五指栽”主要书迹《青天歌》《女芙蓉十咏》智能结构书家画家文学家(诗文、杂剧、戏曲评论)书家档案--徐渭徐渭像与故居生卒年1585-1646籍贯福建漳浦字幼平(一作幼玄)号石斋生肖鸡性格特点刚直方正淡泊廉静严峻峭刻书法擅长小楷行书主要书迹《喜雨诗》《张溥墓志铭》书体风格行书奇异生拙流畅奔放楷法高古遒媚浑深智能结构学家教育家书法家理学大师兼能画山水松石书家档案--黄道周喜雨诗字汝玉,号鸿宝,浙江上虞人。天启二年(1621)进士。历官至户、礼部尚书。崇祯末年,李自成陷京师,自缢死。福王谥文正,清谥文贞。元璐书画俱工。其书深得鲁公厚实劲健之笔意,而更为劲峭,结体趋于扁方,呈欹侧之势,以险寓正,风格奇倔刚毅,于明末自成一格。行草书用笔苍古劲爽,结字跌宕奇逸,章法字距茂密,行距宽疏,注重节奏变化,书法以气骨见长。传世作品有《舞鹤赋卷》、《行书诗轴》、《金山诗轴》等。书家档案--倪元璐生卒年1592-1652籍贯孟津(今河南省)字觉斯觉之号嵩樵十樵痴庵痴仙道人生肖龙性格特点思维敏捷学识渊博书法擅长行草艺术名言“以此(一日临帖.一日创作)相间,终身不易”主要书迹《拟山园帖》智能结构书家画家文学家(诗文)书家档案--王铎临张芝五律诗轴生卒年1570-1641籍贯福建晋江字长公一字果亭号二水白毫庵主果亭山人生肖马性格特点懦弱圆滑机敏书法擅长行草主要书迹《行草卷》书体风格纵横凌厉紧峭恣肆郁勃狂逆智能结构书家画家书家档案--张瑞图杜甫饮中八仙歌杜甫饮中八仙歌生卒年1607-1684籍贯阳曲(今山西省)字青主别字公它号石道人真山浊翁生肖羊性格特点刚直率真特立独行不畏强权伸张正义对理想执着追求书法擅长行草艺术名言“宁拙毋巧,宁丑勿媚,宁支离勿轻滑,宁直率勿安排”智能结构书画家篆刻家思想家医学家书家档案--傅山(初名青竹)生卒年1626-1705籍贯南昌(今江西)生肖虎性格特点孤僻冷峭嗜酒佯狂洁身自好书法擅长行书草书书体风格态势诡异疏朗开阔智能结构书家画家书家档案--朱耷近现代行草名家画速写近现代书画界有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吴昌硕、齐白石尽管因印书画名扬海内外,但都曾自誉艺术成就中诗为第一。启功不在乎中国书协主席的头衔,他着意的是古典文学教授的身份。谢稚柳集书家画师诗人鉴赏家为世界各国崇敬;然而,淡起职业,他总忘不了说“我是搞古书画考辨的,画画只是我的业余生活”(原郁《谢稚柳传》)。这些书画界巨腕式人物的自我定位是何等的相似,透露给后人的是他们看重书画背后的文化元素,书画本身不过是雕虫小技。明清两代,特别是清初政治文化“海禁”的毛骨悚然,超越了人类认知的底线。大唐的浪漫情怀,两宋的意趣已成为记忆深处的奢侈晶;释放心灵,袒露情事的狂草也化为梦中的呓语;知识界谁愿意为“晒客”而踩禁脔?于是,傅山就成为封建社会狂草的最后一位实践名家。自傅山后,狂草这一书体己基本消失于书坛。明中期以来,资本主义的萌芽、新奇的冲击力、物欲的横流、商品经济的负面效应——利益的驱动也强化了书画的趋时性,“俗品入俗眼”就成为这一时代难以跨越的鸿沟。书家个性泯灭、人格的扭曲,也是狂草退出历史舞台的一个不可或缺的主因。鸦片战争后的百余年来,传统古典艺术所依傍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基础日益缩水,其植根的土壤渐趋流失。社会的多元化、科学昌盛,知识层面的拓展,社会分工的细化,文化与艺术脱钩日显严重。书画界的有识之士看到了这一缺失,在对自己艺术谨慎谦虚认识的同时,关注着艺事内蕴文化的彰显。书画界巨星们类似的坦言,无疑是对书画界文化缺失的时弊敲响了警钟。傅山以后无狂草名家大师,并不意味着无写行书草书的人。清中叶“扬州八怪”在封建的荆棘丛中艰难挺进,以篆隶人行书曾风光一时。自碑学兴起,尤其是康有为一抒心声的“尊碑卑唐”,惊世骇俗。行书被注入北碑的元素,也别开生面。上世纪初的五四运动掀起了又一次思想的解放,民国以后,在行草上有成就的也不乏其人。吴昌硕、沈曾植、于右任、沈尹默、沙孟海、林散之、谢稚柳、启功等人,都以文化底蕴演绎行草书,谱写了闪光的一章。吴昌硕是近代集诗书画印为一身的最后一位全才型人物。他虽以篆书见长,行草书也自有天趣,“一无做作,下笔迅疾”(沙孟海语),且多是画上的题跋。1923年,吴昌硕在朋友处见到明拓王献之小楷《十三行》册页,感慨之余,濡笔写水仙图,并题五言诗及跋语于图前。当年,他已是80高龄的老人。枯墨水仙,风情万种,辅以浓淡相间的小行书,行健而劲辣,自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何绍基(1799-1873)湖南道州(今道县)人,晚清人书法家兼诗人,字子贞,号东洲居士,因其执笔县肘,若开劲弩,故取李广猿臂弯弓之义。官至文渊校理,武英殿篆修、学政等职。曾主讲长沙城南书院、寓长高码头东洲草堂。何氏精通金石书画,以书法著称于世。誉为清代第一。初习颜,中年博习南北朝书,后致力分隶,汉魏名刻,无不深研熟密闭,临摹多至百本。偶为小篆。暮年眼疾,作书以意为之。何氏晚年寓沪,卒于吴县,归葬长沙南郊石人冲。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书法家。何绍基康有为(1858-1927)原名祖诒,字广夏,又字长素,号更生,广东南海人。人称“康南海”。它是我国历史上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继包世臣后又一大书论家。他所著的《广艺舟双楫》是中国书学史上继包世臣后力倡碑学,并能从理论上全面地系统地总结碑学的一部著作。这部著作在当时影响极大。而且他也身体例行,尊魏卑唐。字也从北碑中求意趣。他对石门铭用功尤深。同时掺和经石峪,云峰山诸石刻文字,极力地写出了自己的面貌。沈曾植曾在前清中央司法部任处长,又为安徽省高级官员。宣统逊位,他怀着满腹失意,客居上海,把“余事”作为正业,开始卖字的生涯。《南宋拓本圣教序跋三》写于1920年,明明已是民国9年,沈老先生偏偏落笔“宣统庚申”,逆时代潮流的偏执昭然若揭。书作用笔方头尖起,捺画收笔重按戛然截断,时有棱角拔地崛起;结体重拙生硬奇险,紧迫之中有出其不意的凌厉。遗老不合时宜的情结,尽宣泄于笔端。于右任有“当代草圣”的桂冠。他酷爱古代碑版,收藏丰富。他给书斋题名为“鸳鸯七志斋”,就源于拥有北魏七对夫妇的墓志。他用行书笔法写北碑,以恬淡平静的流动感化解了北碑的严谨厉刻,气度宽和,生面别开。1936年印行出版的《标准草书》,以易识易写准确美观为草书普及化、民众化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于右任(1878一1964),原名伯循,字右任,号骚心,以字行。陕西三原人。长期任职于国民党政府,管至行政院院长。但它作为书法家的名声,是乎超过了作为政治家的名声。他的书法艺术,一般认为可分为两个时期:一是以魏碑为基础,写出具有强烈个性的行楷书时期;二是创立标准草书的时期。海派书法崛起于东方明珠,南宗(帖派)的泰斗当推沈尹默,他是诗人学者书家兼教育家。在他努力下。1961年上海市书法篆刻研究会(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的前身)成立,他任主任委员。从此,上海市的书法家篆刻家有了自己的社团组织。在沙龙式的互动中,书法篆刻艺术欣欣向荣。1962年,研究会协同其他单位,在八仙桥青年会开办了书画班,向青年人敞开大门。这一举措,对书画在新生代的普及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当年的学员,至今对书法不弃不离的,大多是书协的中坚分子,其中也不乏领军人物。十年浩劫中,先生在大门上被迫贴上“认罪书”。一夜过去,谁料,门上只剩下丝丝缕缕无字碎纸在秋风中颤栗,似乎在诉说着遭到遗弃的悲哀。原来,附近的书法爱好者乘着黑夜纷纷出动,把他们心仪书家的墨迹一个字一个字揭回去珍藏。以后屡贴屡被揭,沈老先生也因此而被免除了写认罪书的厄运。尹默先生的行书,尤其是方寸之内的小行书,清俊矫健、端丽可爱,的确是雅俗共赏的典范。这特征,正是以用笔严整为前提的。先生的书法是学识、涵养、技法的大集成,为文人书法的典范。《二王法书管窥》、《执笔五字法》、《历代名家学书经验谈辑要释义》等论著是先生对书学的不朽建树。沙孟海融碑入帖,是榜书的名家。他的教授和学者的身份,决定他以多元化的艺术框架畅抒才情。晚年的他,从篆书、李北海、颜真卿、苏轼一路走来,结字浓郁、墨色苍茫,行距疏朗,演示草书的雄强奔放,纵逸恣肆。林散之原名霖,幼年患病,致左耳聋,24岁自署“散之”,抒写了驱散残疾带来烦恼的决心。晚年全聋,更名“散耳”,豁达之情毕见。73岁时又一次致残,右手仅存三指完好。因执笔法的变化,书风又展新姿。87岁那年,日本著名书家青山杉雨率团来中国,见散翁书法为之折服,书以“草圣遗风在此翁”的条幅为赠,此举奠基了散之被中外公认当代草圣的称号。散翁用的是臂力,提按起伏,沉着痛快。他喜用长锋羊毫五色墨作狂草,节律明快,对比强烈,视觉冲突在奇逸秀雅巾完成,给人以淡雅又富有诗意的享用。◆林散之(1898一1989),号江上老人、左耳、聋叟,别署林散耳。安徽和县乌江人。当代最负盛名的书法家之一。诗、书、画皆工,并称“三绝”。60岁后专攻草书,以其苍茫淋漓、云烟四溢的狂草书冠绝今世,被誉为“当代草圣“。林散之的书学道路,他自己说是经过了四变。具体说来,林散之学书是“由唐入魏,由魏入汉,转而入唐,入宋、元,降而明、清。”这种远近上下反复临摹的功夫,为林散之后来的草书,打下了极坚实的基础,使他晚年纵横驰骋,随心所欲,貌似无法而不逾矩。谢稚柳先生曾多次说:“我写字的历史是没有的,没有下过苦功夫。”虽是谦语,确真没有常人理解层面上的临写功夫。这是灵质异资才人对法外求意的高屋建瓴的认知,是物为我所用的浑然天成。60岁以后与张旭的《古诗四帖》朝夕相伴,他从技法梳理中解读此帖的归属,并进后驰骋于狂草领域,于舒展飞动中内蕴凝重敦厚。逝世的那一年,上海书画出版社为先生编辑书法集时,他斟酌再三,郑重圈去了一个“法”字,定名为《谢稚柳书集》。一字之易,观照了先生内心对文化回归的呼唤。是书坛盟主对书界一味崇尚技法,忽略意境,舍本求末时弊的振聋发聩的针砭。◆王蘧常(1900一1990),字瑷仲,号明两。浙江嘉兴人。一生基本上在大学任教授,文史哲艺俱通,著作宏富。王蘧常是现当代以章草著名的书家。其他书家◆高二适(1903一1977),原名锡璜,后取“适吾所适”之意,改名二适,字适父,号舒勇、舒父。江苏东台人。当代著名学者型的书法家。有渊博的文史知识,工诗词,精鉴赏,长期在文史馆工作,博及群书,眼光很高。文章、书法极受林散之先生推重。为人狷介自持,在六十年代的“兰亭论辩”中曾发表重要言论。高二适的草书最为人赞赏,其风格十分独特。他对章草书有专门的研究◆毛泽东(1893—1976),作为伟大领袖的形象盖过了其他的一切,或者说,他在其他方面的造诣,与他伟人形象相比,实在是太微不足道了。他工诗词,精书法,均达到同时期的最高成就。他的书法成就在于狂草,来源于张旭、怀素。中年以后,形成了独到的个人风格:汪洋恣肆,跌宕起伏,具有强烈的视觉美感。他的字,既充满激情,又有理性。看他的草书,视线不由自主地受到牵引,随着他草书的线条、用笔,时紧时密,时快时慢。笼罩在他草书制造的“气场”中,就像在现实生活中被他伟人风范所吸引一样。启功是满